马明道 (1908~1991),中国现代穆斯林宗教学者,
回族,原籍北京。
人物生平
1908年11月15日,马明道教授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经学世家。祖父马玉山、父亲马星泉(字魁邻)都是当地著名的阿訇。当时,我国
伊斯兰教经典很长时间内不能大规模地排版印刷,大部分只能靠手抄传播;再加上因为纸张的质量问题,很容易造成破旧损坏。马星泉阿訇研究出一套对破旧经书整旧如新的技术,凡破旧经书,一经粘贴,以糊粘住纸张,使之平整服帖,完好如新。马明道七岁时就跟随父亲每年来往于当时北京四十一座大小
蓝靛厂清真寺,定时收取破旧经书,定时送还修好之经书,并根据情况酌收每本铜元数枚,以为费用。数十年如一日,父亲马星泉博得了“粘经阿訇”的美名。
马明道自幼就跟随祖父马玉山、父亲马星泉阿訇学习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经典。马明道七岁时进入北平公立第二十小学读书,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毕业后,于1925年8月进入
马松亭大阿訇在
济南市创办的成达师范学校,为第一班学生,在马松亭阿訇的严格教导下,系统学习了伊斯兰教经典四年。之后,返回家中协助父亲经营北平清真书报社。清真书报社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伊斯兰经书出版发行实体,其宗旨是“传播伊斯兰经书,扩大穆斯林知识视野”,著名
回族政要
马福祥将军曾为之题写名字。马明道凭借自己坚实的经汉两通的知识,为出版和发行
伊斯兰教经书,传播伊斯兰文化,尽心工作。马明道的大哥
马宏道早年跟随
王静斋等著名阿訇学经,也是经汉兼通的学者。后跟随王静斋大阿訇游学
印度、
埃及、
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堡大学留学八年,于1932年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35年初,中国与土耳其建立了外交关系,马宏道被任命为中国驻土耳其使馆秘书,并指定为建馆先遣人员。马明道随兄长来到了土耳其求学,进入了
安卡拉大学神学院法学系攻读伊斯兰与土耳其法。此时
中日战争一触即发,国家急需军事人才,马明道奉国防部命令“投笔从戎”。1936年3月1日,他转入土耳其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以为国用,后又相继在土耳其陆军步兵学校和土耳其机械化学校等军事院校学习,共有五年。马明道对
土耳其法学、军事以及
伊斯兰教教义有深刻的研究。
1940年9月,马明道学成回国,参加抗战,保家卫国,被分配至
白崇禧将军主持的军训部步兵监任
少校监员。1942年2月,调任白崇禧将军特务第一连任少校连长。由于马明道精通
土耳其语,1944年10月被派往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武官处任副武官、代武官。1948年3月奉调回国,在国防部二厅第四参谋处任少校参谋,后晋升为
中校。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马明道独身一人随至台湾,定居
台北市,而家属留在大陆。
教学成就
早在1962年马明道就兼任
台湾政治大学东语系土语组教授,还多次被三军联合参谋大学聘为特约讲座主讲中东问题。1966年,马明道从军界退役后,就正式在东语系任教,并担任系主任,教授
土耳其语、
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法等课程。政治大学是一所位于台湾省台北市的大学,前身为1927年
中国国民党在南京成立的中央党务学校。该校当年是国民党培养政府机关公务员的摇篮,毕业生享有免试被派任县长与各级官员职务之权利,地位类似中国共产党的中共中央党校。
蒋介石担任永久名誉校长。国民党迁台后,意识到培养本地高等教育人才之急迫,政治大学逐渐发展为招收普通大学学科人才及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要教研领域的大学。台湾领导人
连战、萧万长、
宋楚瑜等都在此毕业或工作过。马明道在政治大学前后任教达十五年之久,培养了众多
土耳其语人才。1983年9月,为表彰马明道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台湾地区教育事务主管部门特颁发一枚四维奖章。
宗教成就
马明道在教学之余,一面从事学术研究著述,一面从事回教社会团体的各种活动。1952年中国回教协会在台湾复会,马明道被选为理事,并在1987年第三届二次会议上再度入选为理事。除此之外,还先后担任回教协会宗教教育小组委员、青年部顾问、教义研究委员会研究委员等职务。
1962年11月,台湾中国回教协会聘请马明道、孙绳、谢松涛、张文远等九人为台湾回教协会主办的《回教会刊》编辑委员,并指定马明道为召集人。后马明道又担任会刊总编辑,主持会刊的编辑工作。会刊免费赠送给穆斯林阅读,受到了台湾和海外穆斯林的欢迎和支持。1978年11月,马明道、谢松涛、高文远、杨达鑫等人为传播回教文化,实现先圣先哲之
文化遗产的永久流传,组成“回教经书研究整印社”,对穆斯林提供的经书进行研究整理重印,无偿提供给穆斯林阅读。几年来,先后整印了《清真释定》《回耶辨真》《
五功释义》等三十余种。
1976年成立了“台湾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以“阐扬回教文化,传播回教教义,奖助教亲子弟,广释回教经典,促进国际回教文化交流”为宗旨。常子春为第一任董事长,马明道被推选为董事。1985年常子春因年事已高,请辞董事长一职,经全体董监事推举,马明道继任董事长。几十年来,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举办了很多有益的活动,深受海内外穆斯林的欢迎和赞赏。
回教研究
马明道在学术上最石破天惊之处是考证
朱元璋是
回族。马明道当初因受
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
张其昀的鼓励,致力于《明史》中《明朝与回教》之专门研究。自1960年左右,马明道就开始研究明太祖朱元璋的
伊斯兰教信仰,到1984年完成《明朝皇室信仰考初稿》,前后近三十年。1968年8月26日至30日,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先生在华冈召开第一届国际华学会议,马明道教授应邀参加,他当时提交的论文就是《明朝与回教》。论文在会议上宣读后,在场
历史学家的综合评语为:“倘此项问题获得正确解答,则明朝以后,在史学上所产生之若干疑难悬案,将可一律迎刃而解……”
《明朝皇室信仰考初稿》共有“
朱元璋出生地”、“葬亲礼仪”、“出家为僧”、“
马皇后”等二十四篇,考证了自朱元璋以来,明朝皇室是否信仰
伊斯兰教这一问题,举证说明朱元璋是“穆斯林”、“肯定明太祖朱元璋系
回族”。马明道在自序中自谦谓:“本篇为不依传统规范研究而成之历史初稿,难免遭受
正统学人之侧目、排拒,甚或严厉之批评,甚盼专家学者能以容忍之胸襟,开阔宽大之怀抱,以发掘史事之真谛为著眼,恕我,谅我,不罪我,则作者幸甚,
历史学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出版著作
马明道凭着坚实的学识基础和丰富的阅历,使得他于繁忙的教学与社会活动之余,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伊斯兰文化学术研究,几十年来从未间断,成果颇丰。出版著作有《伊斯兰教》《伊斯兰法之研究》《至圣穆罕默德》《
伊斯兰对中华文化之影响》《明朝皇室信仰考初稿》和《土耳其军事教育制度》等六种。其中前三本著作,世界回教联盟以
阿拉伯语国际版再版,
沙特阿拉伯著名学者苏克瑞博士为其作序,对其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台湾回教文化教育基金会于1976年给马明道颁发了第一届最佳著作奖,以资鼓励。
个人生活
家庭
当年离家去
土耳其时,儿子
马希桂刚刚一岁,正在咿呀学语。1949年去台湾之前,他只与在南京苦苦等待的家人打了个照面儿,留下些过日子的钱,便又行色匆匆地走了,此后便三十多年音讯皆无。两岸漫长的对峙把马明道胸中的思念与苦闷堆成了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他内心深处。海峡对岸的儿子马希桂何尝不想见到父亲啊!1982年春天,当马希桂从美国朋友的来信中得知父亲依然健在的消息时,激动得彻夜难眠,赶紧写封家书,托美国的朋友转呈父亲马明道。虽然马明道已在台湾再婚(继妻马碧云是
白崇禧外甥女,育有二子),但年逾古稀的马明道突然之间辗转接到亲生儿子写来的家书,更加焦急万分,翻来覆去足足看了一百多遍,每读一遍都激动得老泪纵横,彻夜难眠。
情感
青山遮不住,水流千遭归大海。1985年春,经双方一再急切地商议,马明道和儿子
马希桂决定先行择期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会面。但由于两岸关系突遇寒流,台湾方面对出访香港严加控制,马明道不得不被迫取消赴港计划。一家人破镜重圆的脚步能不能再快点啊!海峡两岸做着同样的相思梦,也同样望穿秋水。父子俩只好在电话中倾诉时隔三十多年的衷肠了,马希桂把父亲的殷切关怀与深情问候一字不落地带回了北京,把企盼团聚的火焰烧得愈来愈旺了。
1988年,由于思乡思亲心切,不顾年事已高和体弱多病之躯,迎着5月的鸟语花香,毅然只身一人取道
菲律宾,踏上阔别三十多年的归乡之路。5月25日晚,二十多位至亲好友赴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接贵客返乡。老人一踏上故乡热土,顷刻之间就沉浸在撩人心肺的欢声泪颜之中,离情别绪就是说上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啊!到北京稍作休息后,第一件事就是前往
西城区南礼士路看望恩师马松亭大阿訇,感谢恩师的培育与教诲。他对九十多岁的恩师身体健康、精神充沛感到格外欣慰。
6月3日
主麻日(星期五)那天,牛街礼拜寺穆斯林人如潮涌。马明道则在一阵接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代表台湾穆斯林敬道“色兰”,对家乡穆斯林表示衷心问候。他介绍了台湾穆斯林,特别是从北京赴台的穆斯林的现状,肃穆的大殿里洋溢着两岸穆斯林衷心企盼早日团聚的炽热情感。7月7日,马明道又在牛街礼拜寺设
茶点恭请成达师范学校同窗旧友聚会,当时出席聚会的有艾宜栽、
张秉铎、
刘麟瑞等二十多位老同学、老朋友。大家为分别几十年后能有机会再次相聚,回忆往事,再叙旧情感到格外高兴和激动。北京市伊协会长安士伟大阿訇在鸿宾楼宴请马明道,石晨宾大阿訇、陈广元大阿訇、艾宜栽、马耀先生也陪同参加。马明道激动地说:“我离开北京已经三十多年了,很想念北京的亲朋老友,有些老友已经不在了,今天见到你们十分高兴。如果不是你们和这些朋友的努力,
回族和
伊斯兰教不会有今天。我们海峡两岸的穆斯林,无论是这边还是那边,‘伊玛尼’是一个,‘买格苏代’是一个。”
马明道在大陆停留近三个月,除拜访亲朋好友外,还出席各种座谈会,走访各地清真寺,参观各地名胜古迹,了解大陆穆斯林生活状况,游坟缅怀已故亲属等。同时,马明道也传递了台湾回族同胞的近况,加深了两岸穆斯林的了解和情意,并对大陆近些年的发展和变化给予了高度赞叹。返回台湾之后,马明道写信给儿子,连连感谢大陆亲朋的盛情接待与深情厚谊。他写道:“此次返乡,得见各位生活与几十年前改变太多,与想象中的煎熬在饥寒中大不相同。”马明道曾计划第二年还要来大陆探亲访友,可惜由于重病缠身,未能实现他的夙愿。
往生纠葛
1990年,继妻马碧云去世,1991年3月25日马明道归真,安葬于风景秀丽的台湾淡水白沙湾回教公墓,享年八十四岁。
马希桂两次申请赴台湾奔丧均遭拒绝,直到1991年10月,事情才有了转机。马希桂依然满怀惦念之情,急切飞赴台湾,在亲人的陪同下,前往拜祭。
社会评价
朱元璋是否为
回族这一问题,是我国明史,尤其是我国回族史上一大公案,且此事争议性极高,先生穷数十年之力,加以钻研,已获得初步成就,其勇气及努力研究之精神,亦极可佩可敬。
此观点一出,可谓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使得朱元璋是否是回族的问题成为一个学术界的公案。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语言学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语言文字应用委员会研究员
周有光支持说:“辽、金、元、明、清这
五代十国的一千年,都是外族打进中原来加以统治的。其中辽、金、元、清是外族,大家都是同意的,明朝是不是外族呢?现在新的考证说明太祖
朱元璋不是
汉族而是
回族,这已经证明了。”当然也有很多人撰文反驳,朱元璋是否为回族,作为一种学术观点暂且不论,但马明道先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精神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