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安驿镇
中国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下辖镇
通安驿镇地处陇西县北部。东、南、西三面与本县的权家湾乡、宏伟乡云田镇福星镇马河镇接壤,北连定西市安定区。距县城45公里。宝兰二线、定陇公路纵贯全境。区域面积217平方公里,约占全县的十分之一,居全县第二;现有人口5837户25736人,居全县第六;综合指数评估,属二类乡镇,居全县第六大镇。通安驿镇是陇西县北部第一门户、定陇之间北川第一大镇,是陇西县北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通安驿为古地名,意为陇西通往安定的驿站。名优特产为阳芋、胡麻、党参、大杏等。
全镇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为典型的黄土梁卯与河谷地形,海拔1800-2300米。属温凉半干旱区,年平均气温6.7℃,年平均无霜期140天,降雨量420-500毫米、蒸发量1627.4毫米。全镇现有耕地面积98320亩,其中山地86332亩、川地11987亩,人均占地3.9亩。2006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960万元,2006年人均纯收入1713元。2006年共播种各类农作物103487亩,其中粮食作物80487亩(夏粮15087亩,秋粮65400亩),经济作物26100亩,粮经比为66.9:33.1,夏秋比为14.6:85.4。
历史沿革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通安驿。
1958年2月以前,为安定区管辖,之后划归陇西县
1959年5月,成立通安公社。
1983年2月,更名通安驿公社,同年7月,改通安驿乡。
2000年4月,改通安驿镇。
通安驿镇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丝绸古道、旅途驿站。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通安驿,为元朝西安市兰州市驿道上最大的驿站。境内历史文化遗迹丰富,有古城、老城子、驿站等遗地。通安驿镇老庄这个自然村的形成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在宋朝以前老庄村还荒无人烟,到了宋朝以后,即元朝开始,一些逃难者陆续来到这块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当时在老庄落户的姓氏有郭、张、李、闫等姓氏。当时老庄村并不是一个村,而叫古通县。由于明朝中期在这一带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据传说这次地震的震级特别高,强度也特别大,造成人员伤亡特别惨重。山体滑坡把许多人都淹埋死了,在这次地震中幸存下来的人几乎寥寥无几,即使幸存下来的人也被震后的瘟疫病死了。从此,这儿又成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地。直到后来,在清朝同治年间,由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的河州回族串通起来叛乱,他们号召临近的回民一起叛乱,这样不久就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叛乱队伍,他们在一路上横行霸道,碰见汉民就杀,碰见妇女就强奸,碰见财产就抢,抢完的就烧。他们从临夏开始残杀,经过临洮县定西市通渭县、天水陇南等地,整整杀了一大圈。由于当时通渭的难民比较多,没有便利的交通,只好步行开始寻找自己的家园,大多数人来到陇西县的一些偏远山区落户。就这样,由各地迁移来的居民聚居而形成了老庄村。为什么叫老庄村,这主要是以本村的一个古堡而名。老庄自然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只有汉族居住的聚居之地,这里的人民团结友善,生活在一个和睦繁荣的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幸福强盛美好的家园。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通安驿镇地处陇西县北部,东邻权家湾乡、宏伟乡,南连云田镇,西与福星镇马河镇毗邻,北与安定区接壤,距县城45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10.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通安驿镇境内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边缘与秦岭支脉丘陵地带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的黄土梁卯与河谷地形境内最高点位于东峪村创牛山,海拔2268米;最低点位于高阳村九店嘴,海拔1880米。
气候
通安驿镇境内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6.7℃,1月平均气温-5℃,7月平均气温28℃,无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10.8小时,年降水量420500毫米。
水文
通安驿镇境内河道属渭河流域,流域面积217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大咸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流经古城通安驿、马河、高阳4个村,长24千米。
自然资源
粮食总产量8313吨,人均327公斤。阳芋和药材两大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6.7%。2006年大家畜存栏7404头,出栏639头;羊存栏3705只,出栏1212只;猪存栏13404头,出栏12618头。2006年劳务输出6600人,创劳务收入1752万元。中药材、洋芋、畜牧、劳务是全镇四大支柱产业。2006年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2667万元,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760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通安驿镇下辖10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通安驿镇辖区总人口2520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15人,城镇化率2.8%,另有流动人口2760人,总人口中,男性13720人,占54.4%;女性11484人,占45.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5044人,占99.4%;有回族1个少数民族,共160人,占0.6%,人口出生率8‰,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6.3‰。
截至2018年末,通安驿镇有户籍人口25764人。
经济
2011年,通安驿镇财政总收入201万元,年末各类存款余额达18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各项贷款余额320万元,比上年增长42.5%。
2011年,通安驿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98223亩,人均3.9亩,农业总产值2800万元,粮食作物为玉米、小麦,生产粮食14588吨,人均580千克,其中小麦484吨,玉米8753吨,马铃薯5168吨,经济作物有中药材,生产中药材3382吨。
2011年末,通安驿镇有商业网点730多个,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800万元,日商品成交额在20万以上。
2018年,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交通
通安驿镇有陇海铁路连霍高速、209省道过境,其中,陇海铁路境内长19千米;G30高速公路境内长23千米,有1个出口;209省道境内长27千米,2011年,通安驿镇日发送公路客车15班次,日均客运量400余人次。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通安驿镇有小学16所,在校生1602人,专任教师1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53人,专任教师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53人,专任教师86人,主要学校有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通安中学,教育经费143.8万元。通安驿镇学校图片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通安驿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10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6.3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通安驿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个,病床30张,专业卫生人员43人,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45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604人,参合率87.2%。
社会保障
2011年,通安驿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8户,人数41人,支出5.7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33人次,支出62.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191户,人数4102人,支出447.1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4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3人,年末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899人,参保率95.5%。
基础设施建设
全镇服务设施比较齐全。现有学校25所,其中完全高中1所、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9所、村学11所、幼儿园2所,在校学生5193名。卫生设施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生室16个。驻镇机关单位20个,从事法律调解、畜禽防疫、金融保险、供电、供水、市场管理、石油、农机、通讯等服务。集市贸易活跃,主要有百货、粮食、蔬菜、畜禽交易、木材和党参柴胡、黄芪等中药材的储运中转和加工销售,现有各类商业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网点730多个,全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800多万元,日商品成交额在20万元以上。党和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使通安驿古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退耕还林14826.8亩,累计发放补助资金423.26万元;荒山造林26500亩;累计发放粮食直补资金78万元,户均134元,亩均7.9元,人均30.84元。累计发放“两免一补”资金117.3万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参合农民44.82万人(次),参合率90%,累计门诊费报销16.5万元,住院费报销40.5万元。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123.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65万元。实施了沼气国债券项目,总投资115.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8.5万元,新建沼气池350眼。实施了以工代赈农村道路建设项目,国家投资100万元,建成桥梁2座,道路30公里。
农业发展
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区内干旱少雨,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制约非常严重。近年来,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利用科学技术规避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了做好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技术的推广工作,镇上通过召开村民培训会、入户宣传引导、田间地头讲解等多种宣传方式,向村民讲解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集雨技术及秋覆膜抢技术的高效抗旱节水性和科学合理性,并在农户覆膜期间,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块,给农户手把手现场指导。2007年,镇政府在高阳、马头川、通安驿村的旱川地示范种植全膜玉米300亩,在60年不遇的大旱之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显示了强大的抗旱增产效果,最低亩产达到650公斤,最高达900公斤,平均亩产740公斤,亩均增产200公斤,增产率27%,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种植积极性。镇上计划种植全膜玉米15000亩,规划在沿川的高阳、马头川、通安驿、古城4个村建立一个万亩全膜玉米长廊。去年秋季,镇上抢抓墒情较好,群众普遍认可的大好机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完成秋覆膜5500亩,其中高阳3500亩,马头川1000亩,通安驿、古城各500亩。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万亩长廊规划区内完成顶凌覆膜4500亩,在其他各村完成顶凌覆膜5000亩。通安驿镇老庄是陇西县通安驿镇一个人口较少的自然村。这个村庄座落在陇西山区的一个半山腰上,它北距定西市安定区60公里,南至陇西县城55公里。该村背靠一座土荒山上,南临一条细细的小河。这一地区山地贫瘠,可耕地面积小,再加上常年干旱少雨,粮食产量一直比较低,农民的基本生活口粮有时都难以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要达到目前党中央制定的平均温饱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目前老庄这个自然村共有91户人家,总计人口473人,其中男子285人,女子188人,全部均为汉族。现有土地1954亩,全部为旱地,森林树木142亩。地貌比较单一,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在1200—1600米之间。由于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所以气候比较干燥,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限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年平均气温在3—C之间,无霜期160—220天,年平均日照在1710—3310小时之间,日温差较大,白话文所谓“五里不同地,十里不同天”,就是甘肃省,也是老庄村自然情况的生动写照。通安驿镇老庄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自然村,粮食作物以小麦、糜子、谷子、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胡麻、阳芋为主。其次,由于近年来药材价钱比较好,所以这里的农民已开始种药材了,主要种的有党参、当归、甘草、多序岩黄耆、黄芪、贝母、冬虫夏草图等,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可以,是驰名中外的出口药材。老庄的土特产主要有,土豆、冬果梨、大接杏、黄花菜、百合等,都深得各地人称赞。还有别具风味的西北地方食品,有地方风味小吃卤煮肉,“一颗印”,“芫荽韭菜包子,猪肉、羊肉小笼包子,荞粉、波粉、粉鱼儿、麻腐角儿、糖油糕、豆腐脑儿、莲花豆、莜麦甜醅、糯米、醪糟、酿皮、饸饹面等十几个品种。小吃主要以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
扶贫工作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上游,辖9镇8乡265个村167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2006年底,全县总人口49.76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860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66500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陇西县2006年被确定为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县以来,把试点工作作为创新扶贫机制的有益尝试、激活农村民间金融资本的有力抓手、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的重大举措和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以方便贫困农户贷款为宗旨,立足解决贫困户“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坚持“程序简捷,贷款优惠,有偿周转,互助合作,民主理财”的服务理念,以政府赠(配)股、农户自愿入股为主要筹资方式,吸收聚集民间金融资本,组织发放会员贷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作为国务院扶贫办的试点之一,陇西县在通安驿镇马头川村双泉镇胡家门村、宏伟乡左家村、菜子镇二十铺村、云田镇二十铺村成立了“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由政府给这5个贫困村每村注入15万元扶贫资金“铺底”,向贫困农户赠股、配股,并鼓励村民自主、自愿、以自有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发展生产基金。以低于银行利率的借贷方式供加入互助组织的农民使用,使扶贫资金产生了一次投入、农民持续受益的效果。陇西县首先在通安驿镇马头川村、宏伟乡左家去村、菜子镇二十铺村、双泉乡胡家门村、云田镇二十铺村等5个村进行试点。据统计,目前止,5个村的协会会员发展到1610人,互助资金总量达到150.8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75万元,配股1162股,筹集农户配股资金50.8万元,农户自愿全额入股413股25万元。5个村累计发放贷款514户130万元。其中,养殖业贷款130户54万元,代种植业41万元,加工贩运业13万元,其它22万元。带动农户养殖鲁西牛120头,陶赛特种羊23只,波德代种羊28只,种植中药材1500亩;扶持中药材、马铃薯贩运户6户,收益8万余元。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交通
社会
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发展
扶贫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