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调镇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辖镇
排调镇隶属丹寨县,是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镇。位于丹寨县东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抵雅灰乡,西及西南抵扬武乡,西北与兴仁镇接壤,北接雷山县大塘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3公里,州府113公里。排调镇土地总面积为24592公顷,辖37个行政村,一个居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188个自然寨。2018年底,全镇总人口26305人。境内居住有苗、侗、布衣、瑶、汉等7个民族。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73万元。排调镇民族风情古朴淳浓,民族风情浓郁典雅独特。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潜力大。排调镇是中国锦鸡文化之乡,锦鸡舞的故乡。2020年8月,排调镇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021年12月,入选2021年拟命名贵州省森林乡镇名单公示。
历史沿革
排调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八年(1730年),当时置排调长官司驻排调。民国时期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包括置第一保、排调镇、第一联保、人和乡等。1950年9月20日,第二区公所由扬武迁驻排调;同年10月1日,建人和乡。1953年以来,排调乡经历了多次合并、撤销和恢复。1984年2月改为排调乡,同年8月改为排调镇。1992年2月,撤区并乡建排调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排调镇辖1个社区、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排调新区。排调镇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多次变迁,从清朝的39寨到民国时期的多个保,再到现在的行政村和社区,反映了排调镇行政管理的演变。
自然地理
排调镇位于丹寨县东部,东与雷山县接壤,南抵雅灰乡,西及西南抵扬武乡,西北与兴仁镇接壤,北接雷山县大塘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43千米。境内地形为中低山谷,海拔落差大。最高点海拔1701米,最低点海拔370米,相对高差1331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9℃,年均日照时数1078.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385毫米。境内河流有排调河,属珠江水系,发源于宰宿村北也弓坳,由北向南,流入码头电站、马颈坳镇电站,境内河道长75.8千米。主要自然灾害有山体滑坡、旱灾、低温、雷击等。排调镇地处贵州高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丘陵过渡的斜坡地段,位于苗岭山系东段雷公山西南麓,属“江南台隆”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山脉纵横,河谷深切,垂直落差大。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
排调镇自然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潜力大。境内地下矿藏有铅锌、锑,分布于马鞍山市宰宿村境内。有马尾松杉木王经济林。有杜仲、黄柏、盐麸木川桂等野生药材。环境优美,没有工业污染,各种动植物自然繁衍。境内地质富含各种矿物质,具有可大量开采的锑、铅、多金属矿、粘土、陶土。还有对人体具有保健抗癌抗衰老作用的。其优势已被定位于晒都酒店,富锌系列绿色仪器和有要产品受人们青睐。已被开发出来的早熟蔬菜、柑橘属、西瓜,投到市场已成抢手货,杨梅、竹笋、蕨苗薇菜生姜、韭菜、山苍籽油、野生药材天麻、杜仲、白芨、野生灵芝独角莲湘蕾金银花。生产阳芋番薯马蹄莲、百合、魔芋等开发成淀粉系列,十八罗汉竹、方竹水竹既可作休闲文明拐杖也可作钓鱼杆,不但古朴、典雅,而且经济实惠,棕片不但是织绳的材料,而且也是床垫的原料。其它来自于自然的特产,极富开发价值。水产品中的泥鳅、螺蛳,家养的土泰和鸡,在市场上价位极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
人口
2011年末,排调镇辖区总人口2598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0.41万人,城镇化率15.8%。另有流动人口330人。总人口中,男性14440人,占55.58%;女性11540人,占44.42%;14岁以下5092人,占19.6%;15—64岁18205人,占70.1%;65岁以上2683人,占10.3%。总人口中,以苗族为主,达22010人,占84.7%。2011年,排调镇人口出生率11.04‰,人口死亡率8.42‰,人口自然增长率2.6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5人。
截至2018年末,排调镇户籍人口2630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排调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258元。2011年,排调镇财政总收入17万元,比上年增长2%。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5万元,增值税2万元。
截至2018年末,排调镇有工业企业2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农业
2011年,排调镇农业总产值1259.30万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
排调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蜀黍属、小麦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527.10吨,其中水稻3379吨,玉米939.20吨。
排调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11万头;羊饲养量0.02万只;家禽饲养量2.23万羽。
工业
2011年,排调镇有个体工商企业1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53.22万元,实现利润55.80万元。
商业
2011年末,排调镇有商业网点220个。
金融
2011年末,排调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0504万元,比上年增长24.80%;各项贷款余额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5.60%。
邮政业
2011年,排调镇邮政业务收入22.79万元,其中纯收入11.82万元。
电信业
2011年,排调镇电信业务收入972万余元。
交通
排调镇境内有丹排公路、丹雅公路、丹雷公路3条公路干线交会。37个村实现全覆益。
2011年末,排调镇城区道路总长度5.70千米,人均道路长度13.90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排调镇有小学5所,在校生1936人,专任教师1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70%;初中1所,在校生802人,专任教师5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54%,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2011年末,排调镇有各类科技人才23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11人,经营管理人才13人,农村实用人才8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排调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农民文化家园1个,农家书屋13个,藏书24700册;文化专业户8个;有摄影、音乐、美术、书法及文学业余创作人员达15人。
2011年末,排调镇驻地实现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镇37个村5170户安装了直播电视接收设备,全镇20户以上的村寨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排调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门诊部(所)1个,村级卫生室28个;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13张,固定资产总值97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947人次。
2011年,排调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865人,参合率92.38%。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排调镇有学校球场7个,村篮球场7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社会保障
2011年,排调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户,人数32人,支出65280元,比上年增长36.78%,月人均170元,比上年增长34.70%;城市医疗教助95人次,支出20.75万元,比上年增长43.50%,民政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321人次,支出27.96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46户,人数9108人,支出468.4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7%。
2011年,排调镇有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75万元,比上年增长7.33%。敬老院1家,床位3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12万人,参保率79.06%。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排调镇有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3150份(册)。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024门,固定电话用户17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20%。
2011年末,排调镇城区有自来水工程1处,供水人口0.46万人,年供水量为3.70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供水管道8000米、排水沟2000米。
园林绿化
2011年末,排调镇镇区有绿化树331棵,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
人文
地名由来
苗语原称“望根”(wangpeng),意为长满竹子的山弯。汉族居住“望根”的山梁上,苗语故称“捌调”(adiaos),汉语音译为“排调”,镇因此得名。
民俗文化
排调镇民族风情古朴淳浓,民族风情浓郁典雅独特。有独具一伤口的古老苗族民间“干栏”式住宅、吊脚楼;有五彩斑斓,工艺精湛和艳丽的传统织锦、编带、刺绣、蜡染等民族服饰,也都竹饭包,是生活用品也是收藏品;有雅俗的民族剪纸工艺,有优美的银饰。它们均不同形式地记录着苗族历史遗迹,折射出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有“上巳节”、“六月六”、吃藏、过苗年、跳铜鼓、踩芦笙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人口
经济
交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体育事业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