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故城
位于河南信阳淮滨县的历史遗迹
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为西周至战国时期遗址。
蒋国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300至500米,总面积85万平方米。201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中,出土西周时期的铜、铜镞、陶豆、骨簪、骨针等遗物。为研究淮河商周文化特征及西周王朝分封和当时蒋国的城市布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实物资料。
历史沿革
蒋国作为周代姬姓诸侯国,周公第三子蒋伯龄为其第一君主,于凡、邢、祭、矛、等为兄弟之国,爵位为“伯”。其始封时间在姬诵二十二年,即周公去世之后的第二年,是成王为感念周公之德而对周公之后的特殊恩遇。始封之地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境内,故城在淮滨县东南部的期思镇。与公元前622年前后被楚所灭,前后延续400余年。
文物遗存
该遗址座落在距淮滨县城东南15公里的期思镇政府所在地——期思村(又名期思集),白露河和淮河交汇处的中间偏南地带,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300-500米,总面积85万平方米。北面靠死河的台地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城墙痕迹,其余三面墙址断续可见,墙址高2-3米,基宽32米,墙址宽15-20米。南部护城河尚存。
近年来,在古城内及周边区域采集和出土较多的西周公国战国遗物,有铜鼎、铜壶、铜镞、铜剑、蚁鼻钱、金币-郢爰、车马等。
遗址意义
文物遗存都充分展示出古城历史文化内涵,为研究淮河商周文化特征及西周王朝分封和当时蒋国的城市布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
遗址保护
蒋城文保规划获国家批复立项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遗址保护将纳入国家重大文保工程项目库,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相应的设施建设会更加完善。二是有利于对遗址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三是通过结合当地自然风光,打造集文物保护、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大型遗址公园,将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历史
蒋国故城
期思镇是中华蒋氏祖根地。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公姬旦三子蒋伯龄受封蒋国,后就葬在封都万寿陵。约400年后,楚灭蒋后于蒋国故地建立期思邑。为了纪念先祖,四处逃难的伯龄子孙相约以国为姓,从此天各一方。因此,史书有“蒋灭于楚而蒋姓出”之说。在今天的淮滨县期思镇,还留存有蒋国的故城遗址和伯龄 墓。
期思镇是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的故乡,并且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是西周蒋国的首都,为蒋姓始祖诞生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俯拾即是,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期思作为西周公国蒋国故城,历史有明确记载,《左传》杜预注指出“蒋在弋阳期思县”,《水经注·淮水篇》载“(淮水),又东北,过期思县北,县故蒋国,周公之后”,进一步指出蒋国是周公后裔。周公是指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姬诵年幼时辅政,时武庚串通管叔蔡叔度霍叔处以及淮夷诸国叛乱,周公旦攻灭东方l6国,并对东方的领地重新进行了分封,自封于鲁,长子代之。《史记索隐》载“周公元子就封于鲁,次子留相王室,其余食小国者六人:凡、蒋、邢、茅、胙、祭也”,《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四年》记周召秦穆公纠合宗族于成周作诗时明载:“管、蔡、……郇文之昭也”即文王子。“、晋、应、韩昭侯之穆也”,即武王子“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也”,即周公旦之嗣。并在注中说:“据《通志氏族略·二》蒋为周公第三子蒋伯龄所封国,传世器物有‘将兑殷’、‘将子爵’”。从周公旦子封于蒋,至公元前617年楚大夫复遂攻灭蒋,蒋国已有600年左右的发展史。至今,蒋城遗址仍然在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文明和辉煌。现存的古城墙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长约500米,墙基宽32米,东南有烽火台一处,残高约7—8米,其它墙段残高1—3米。在古城遗址范围内,遍布灰色土层,绳纹陶片到处可见。在古城西墙南端发现大量红烧土和汉代筒瓦,因此处地势较高,当地称之为“炮台”可能为汉代遗迹。在古城外西北隅有一台地,当地称为“北城埂”,经调查为一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合肥古城墙址并无联系。近年来,古城内外不断出土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铜戈、铜矛、铜剑、铜鼎和铜壶,最近,在古城南郊发现有春秋墓群。第一次发现楚国金币“郢爱”,而发现最多的是楚币蚁鼻钱。这些文化遗物,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征,它反映期思古城在灭蒋入楚之后的历史背景。
期思古城由于蒋国文化遗存的发现而受到人们的注意,更因为生养造就了楚国名相孙叔敖而著名于世。史载,孙叔敖又名蒍敖,字艾猎,期思人。曾在期思征发民工排除积水,开创了我国第一个水利灌溉工程--期思陂。又在雩楼兴办灌溉,受到楚庄王的重视,任为令尹,历史上习惯称之为楚相,毛泽东主席称赞他是中原地区古代的水利专家。
因为母亲的谆谆善教,孙叔敖儿时就有着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德。当时,人们认为见到钝尾两头蛇的人不吉利,肯定会死。孙叔敖路遇双头蛇后,为了不再患害别人,勇而杀之,掘土深埋,这种舍己利人的高尚品质受到了后人的传颂和尊崇。期思城西南有埋蛇岭系孙叔敖埋蛇处,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因期思为古寝丘地,《嘉靖固始志》把“寝野歧蛇”列为八景之一。
孙叔敖为相期间,励精图治,大兴水利,造福人民,使楚国逐渐走向富强,跨入了“春秋五霸”的行 列。特别是在楚晋之战中,他协助楚庄王指挥作战,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经验一举战胜晋绥军,为楚庄王匡成霸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记》说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他为楚国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孙叔敖一生清廉,忧国为民,私门不入一钱,死后妻子儿子穿着粗布衣自己背柴度日。伶人优孟很痛心,花一年时间摹仿孙叔敖音容动作,唱《慷慨歌》给楚庄王听,大意是:贪官不能当又值得当,清官能当又不值得当。贪官不能当是因为当时名声太臭,值得当是能发财立业全家享福。清官能当是当时有清名,不值得当是儿孙都跟着受穷,穿破衣干苦活,人们认为做官的都有钱,只知道孙叔敖做了楚相却不知道孙叔敖廉洁从没占过一分钱便宜。楚庄王听了很感动,就把寝丘之地也就是期思封给了孙叔敖的儿子侨。
为了纪念这位清廉的好官,后人在期思立庙树碑。西汉刘向东汉王延寿北魏庾信、宋修欧阳姓、元马祖常、清洪亮吉等大文学家都曾拜孙叔敖庙,或为庙碑撰文、题跋,或是留下歌颂的诗文词赋。孙叔敖庙也叫遗爱庙、楚相孙公祠,解放后尚存,旧址在今期思镇政府机关院内。旧志、庙碑都明确记载庙西下就是孙叔敖的坟墓。由于时代变迁,坟墓己平,庙堂无存。有关孙叔敖的历史纪念文物已经非常稀少,仅存的唯有明成化五年中议大夫、提刑按察司副 使刘昌《谒楚令尹庙》诗文石刻一通,明万历七年《重修楚相孙公遗爱庙志碑》残碑一块,清雍正六年《楚相孙公祠》石额一块。为永远纪念这位治理水患造福百姓清正廉洁的好官,中共淮滨县委、淮滨县人民政府于1993 年6 月为其勒石造像,树碑立传,置于县城中心,永世供人瞻仰,该石像后移至风景秀美的东湖楚相公园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蒋国
蒋氏始祖——蒋伯龄之墓
然不存,但蒋姓子孙四海繁衍,名人辈出。从蜀汉大将军蒋婉、曹魏谋士蒋干到明代农民起义军领袖蒋福成清代大文学家蒋士铨、近代民主革命烈士蒋翔武乃至前国民党政府总统蒋介石父子都以其不同的奋斗方式光耀祖宗名留史册。
近年来,期思镇的蒋氏祖根文化研究在党委书记彭大国的组织领导和精心运筹下,得到了很大发展。自2008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蒋氏族人代表每年都会在清明时节来到期思镇,来到蒋氏始祖伯龄公的万寿陵前进行隆重的祭拜活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文物遗存
遗址意义
遗址保护
相关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