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镇古称“湾海”,属
晋江市市,在
泉州市城南二十余公里濒海处,扼晋江、
南安市两县的水陆要冲,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
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载:“安海镇,府南二十里,古名湾海。宋初始改为安海,曰安海市;西曰新市,东曰旧市。海泊至,州遣吏税于此,号曰石井津。
建炎四年(1130年),置石井镇……元置石井巡检司于此。”
明《安海志》载:“宋元于今,商则襟带江湖,足迹遍天下,南海明珠,越裳
翡翠,无所不有,文身之地,雕题之国,无所不到。”新编《安海志》曰:宋代的安海“东有旧市,西有新市,因竞利而后设镇,市曰 ‘安海市’,镇曰‘
安海镇’。今市散处直街曲巷,无非贸易之店肆,约有千余座,盖四方射利者所必趋,随处成交。”
崇祯元年(1628)九月
郑芝龙就抚于福建巡抚
熊文灿,率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降明,诏授海防游击,任“五虎游击将军”,驻安海。郑芝龙利用安平镇作为拥兵自守的军事据点和海上贸易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繁荣海市,武装船队旗帜鲜明,戈甲坚利,航行于中国沿海、
台湾省、澳门和
日本、
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地之间,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顺治三年(
南明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清兵洗劫
安平县,
郑成功率众入海抗清。安平一带成为郑成功招兵、募款、输粮、抗清的重要基地。顺治十三年,1656年)四月,清定远大将军
爱新觉罗·济度率
北洋水师出
泉州港攻
思明区及
金门县,败退安平,焚毁安平市镇及型、西土安、皇恩、后库等村庄,
安平港再次遭到严重破坏。1661年年底,清廷在大陆沿海厉行迁界,安平港从此废弃闭绝近30年。一直到
施琅率兵统一台湾后再三“请于朝”,
康熙帝二十四年(1685)沿海才开放海禁,迁民“悉复其业”。安海港也才逐渐恢复生机。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厦门市作为“五口通商”口岸,取代了
泉州市中心港口的位置,但安海港直至
新中国成立之前,仍然是泉南百姓渡台、出洋的重要口岸。当时泉州税馆在闽南沿海共辖十个税口馆,而
安海镇港一地就设立安海、
东石镇两个口馆。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迫辟为商埠。由于安海距厦门航程近,航道安全,内地水陆联运方便,于是就成为殖民者向内陆倾销、掠夺的跳板,安海港也就降为厦门联结内陆的附属港口。当时,安、厦之间船舶穿梭往来不绝,大批洋货涌进安海市场,镇市出现洋货充斥,买办商行竞立,四处舟车辐,五路商贾云集的畸形繁华景象。
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安、厦之间开始航行小
轮船,每日有四艘对开往来。从
厦门市转口的出入国华侨,也以
安海镇为中转站,往来商旅,日均500人次以上。安海码头更是风林立,商货山积,单是温州流寓安海码头的搬运脚夫就将近1000人,码头附近的旅店栈间就有30余家。安海在作为厦门中转港口的同时,对国内外其他港口的通航交往,仍然日益兴旺,与南洋、
台湾省、石码、
天津市、
上海市、
温州市、
福州市等港口,都有通航往来。随着海上交通的发达与海外华侨往来的频繁,安海成为传播现代文明和引进国外科技文化的窗口。如:1915年创办汽车公司;1918年办电灯公司;1919年整治旧街建新街;1929年建安海桥西
垦殖公司,引进
日本先进的种植技术和良种树苗、鸡、兔等。特别是
纺织工业,更有较大的发展。据说,当时
福建省全省只有4家电机织布厂,安海东石就占了3家。
民国初年,安海成为
陕西靖国军统治下晋、南、同的经济文化中心,1919年,成立晋、南、同政务处,作为领导中枢。同年10月改组政务处,设置安海县,县署设于奎光阁。安海县的辖区北至泉州城南顺济桥,南至南安水头返头乡,东至海,西至南安溪尾双溪口。
1920年1月,又与
南安市重新划分辖区,即
官桥以北归
南安县,官桥及其以南的大盈、莲河等地归安海县。同年3月,靖国军撤离闽南;9月,进驻
安海镇县的
粤军又退出安海,于是安海县废,仍隶属于
晋江市。
抗日战争中,安海港再度陷入瘫痪状态。但是,抗战一胜利,便又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抗战中
福建省沿海公路受到严重的破坏,胜利后一时难以恢复,陆路交通梗阻,因而使安海港成为
厦门市光复后通向内陆的主要港口。据老人的回忆:抗战胜利后的安海码头,每天往来客商的流量,都在700人次以上,有时多达1000多人。走安厦之间的客货小
轮船,除本地十三四艘外,还有来自
漳州市、
福州市、
温州市、
宁波市、
上海市以至
台湾省的
商船,每日集泊
安海镇诸码头的各地船只不下四五十艘,有时多达六七十艘。海上运输的膨胀,迫切要求汽车公路的恢复,于是闽南旅居南洋各地的侨团,纷纷来电要求当局尽快设法恢复公路交通,因而使安海至
泉州市的公路,抗战胜利后不到一年即恢复通车,于此可见战后安海的水陆
交通运输恢复和发展的高速成效。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安海港口与航道通航条件不断变化,
航运能力每况愈下。据1986年港口普查记载:“陆域面积7400平方米,水域面积12.25万平方米,岸线长度7.5公里。港区头2个,泊位13个,泊岸总长408米,靠岸能力530吨,近20多年来,由于岸线外移,港域缩小,航道淤浅,船舶进出困难,通航能力下降。”
1985年以前,港口年吞吐在10万吨左右;1987年,东石新码头建成后,安海港年吞吐量仅剩1.6万吨。1987年,晋江县政府提出在龙舌尾新建码头泊岸,经福建省政府批准并拨款48万元援建,1988年动工兴建时,因故暂停。1991年6月6日,
泉州市安平工业综合开发区正式动工建设,安海港随之重新崛起,新建了500吨级3泊位码头。至2001年,全年吞吐量已达55万吨。安海港又从沉沦中兴起。纵观安海港的历史,它因古
泉州港之盛而盛,却不因古泉州港之衰而衰。它对
闽南地区进出口贸易,对闽南地区的开发,发挥过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