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渭陵位于
渭城区周陵镇新庄村东南。
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刘奭刘奭陵墓。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前40)。
两周王陵近方形,南北410米,东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底边长约120米,顶边长50米,高29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在陵北300米,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建筑墙基、平铺方砖居住面和路面遗迹犹存,并出土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
陵墓详情
汉元帝刘奭,字盛,
汉宣帝与孝宣
孝成许皇后所生,27岁即位。
竟宁元年(前33)五月崩于
未央宫。葬渭陵,终年43岁。陵园
东北地区约350米处,是孝元傅皇后陵。现存陵冢低矮,显系削残。渭陵北375米,有
王政君合葬陵。
王皇后陵园建筑与元帝陵园、垣墙同为夯土筑成,垣墙正中各有阙门,至今仍存遗迹。渭陵东北500米左右是陪葬墓群,排列有序,东西四行,每行七座,当地群众称为“二十八宿墓”。
现存墓冢12座。据文献记载,
王凤、
王莽妻、
冯奉世等陪葬渭陵,但今名位难考。 《汉书·元帝纪》载,永光四年(前40)下诏,罢置陵邑。今在渭陵周围未发现陵邑遗迹,与文献记载相符。
1956年公布为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结构
渭陵始建于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
两周王陵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东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筑成的垣墙,垣墙正中各置阙门,与陵冢底边正中相对。陵园四门距陵园正中的封土堆约为110米左右。陵冢位于陵园之中,呈覆斗形,冢底边长约115米,冢顶边长50米,高25米。今陵冢顶部已塌陷,面积约400平方米,深约2米。
在渭陵北300米处,发现一建筑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遗址地面
土层清晰,汉代残砖碎瓦比比皆是。建筑墙基、平铺方砖的居住面和路面遗迹犹存,并出土了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建筑布局和出土文物推测,此遗址可能是渭陵寝殿或者是原庙建筑
渭陵西北380米处,有一座高13.5米的墓冢,四周有墙垣,每墙均于中央辟门,门外有双阙。从其位置和规格来看,应当是
刘奭皇后
王政君的陵园。王皇后名政君,成帝母,元帝为太子时选入宫,元帝即位立为皇后。就是她的侄子
王莽建立了
新朝。王政君养尊处优,一直活到84岁才去世,整整比元帝多活了40年。
两周王陵东北地区约350米处,有
傅昭仪合葬陵。
孝哀傅皇后原为上官太后才人,元帝即位立为捷好,不久更立为
昭仪。因其为人有才略,深得元帝宠爱。元帝死后,随子定陶王归国。
刘欣“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崩,合葬渭陵,称孝元傅皇后”。今傅皇后陵,当地群众称为”塌塌家”,底边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00米,残高2米。渭陵东北500米左右,是陪葬墓群。陪葬墓排列有序,东西4行,每行7座,当地群众称为“二十八宿墓”, 《咸阳县志》称为“七妃墓”,现存墓冢12座。据文献记载,
王凤、
王莽妻、
冯奉世等陪葬渭陵,但今名位难考。
《汉书·元帝纪》载: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诏,罢置陵邑。今在渭陵周围未发现陵邑遗迹,与文献记载相符。
关于汉元帝
刘奭(前76—前33年),字盛,父
汉宣帝,母共哀
孝成许皇后,刘询死后继位,时年28岁,在位17年(前49—前33年),竞宁元年(公元前33年)五月,病死于未央官,葬渭陵,终年43岁。葬渭陵,年号
初元、永光、
建昭、
竟宁。
西汉第十一位皇帝。
汉宣帝长子,生于民间,母
许平君。
汉宣帝死后继位,在位16年即前48年~前33年。刘奭于宣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他曾经向宣帝进言“持刑太 深,宜用儒生”,而不被宣帝所喜爱。宣帝甚至
预言“乱我家者,必太子也”,但顾念他是发妻许平君的儿子而没有夺他的太子之位。
汉宣帝病死后继位之第二年(前48年)改年号为“初元”,在位时期“崇尚儒术”,多次出兵击溃
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汉将
甘延寿、
陈汤诛
郅支单于于康居。至此,唯一反汉的匈奴
单于被消灭了。汉匈百年大战于此告终。
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
挛鞮稽侯狦入朝求亲。
刘奭以宫女王(王昭君)嫁之为妻。此时的汉朝比较强盛,人口数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顶峰,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刘奭在位期间,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又由于汉元帝过于放纵外戚、宦官,最终导致
西汉的灭亡。
刘奭多才多艺,善
隶书,鼓琴吹箫、柔仁好儒。为太子时,以
汉宣帝“持刑太深”,劝用儒生,遭宣帝疏远,曾
预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刘奭继位后,号令已出,便不理会
汉宣帝那一套,他“征用儒生,委之以政”,重用
贡禹、
韦玄成、
匡衡等名儒为
丞相,力图稳定政局;又以宫女
王昭君(昭君)嫁与
匈奴单于,恢复了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为缓和关东豪强与西汉朝廷的紧张关系,
刘奭甚至大胆地放弃了汉初以来迁徙关东豪强以充实
关中帝陵的制度。
竟宁元年(前33年)44岁的元帝便病死了。葬于渭陵(今陕西
咸阳市东北12里处)。死后庙号
李治(后被取消),
谥号孝元皇帝。
出土文物
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鹰、玉熊、玉辟邪和玉奔马,是一批难得的艺术珍品。其中玉奔马用
白玉雕成,作奔腾前进状,马上的羽人双手扶着马颈,全器雕琢精巧,造型生动逼真。还有一些小型的动物玉雕,有的有小孔,可能作为佩玉用。徐州东汉墓出土的一件小玉饰,雕琢成大鸽喂小鸽的形象,十分生动可爱。另外,
河北省定县东汉墓所在的一件小玉屏,由 4块玉片组成,
透雕东王公、
王母娘娘以及人物、鸟兽等
纹饰,也应是陈设用的工艺品。
近年来,渭陵西北360米处的一个汉代建筑遗址屯发现了一批精美的文物。其中有用玉石雕刻的奔马、熊、燕、狮、
玉貔貅等。其雕刻之精,体裁之广,是汉代玉雕中少见的。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玉辟邪。辟邪的形象由狮子演化而来,它作为神兽驱鬼避邪,在中国古代有深刻的影响。而渭陵出土的玉辟邪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辟邪。
史书记载
《汉书·元帝纪》记载: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
刘奭“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寿陵亭部”因元帝在那里预作寿陵而设。元帝的陵墓取名为“渭陵”,当与
咸阳市有关。渭城即秦之咸阳,在
窑店街道西北,即今
秦都区周陵乡新庄村。
渭陵封土形如覆斗,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部长175米,顶部长50米,高25米。渭陵
两周王陵平面近方形,边长400米。陵园墙基宽4.5米,陵园四门外阙址保存尚好,每座门外二阙址间距14—16米。每个阙址现存
台基面宽46米,进深10米,残高2米,4座门址离陵墓封土均为llo米左右。
王皇后陵封土底部和顶部平面均为方形,底边长90米,顶边长36米,封土高13.5米。陵园平面为方形,边长300米。陵园辟4门,门址离封土各为135米。门外有双阙,二魄间距15米。现存阙址台基面宽33米,进深13米。门阙遗址附近堆积大量汉代砖瓦,其中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文字
瓦当。王皇后陵园称“长寿园”
东方金字塔群
五陵原位于
咸阳市北部,西起
兴平市,东到
高陵区,北接
泾阳县,南达
渭河北岸,东西长约40公里,五陵原南北最宽处约13.5公里,五陵原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五陵原因其原高土厚,地势开阔,自然风光绝佳,五陵原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区。
顺陵、
秦咸阳城遗址均在五陵原;
西汉11位皇帝中有9位就葬于此。这些皇陵平地凿穴起冢,沿
郑国走向一字排开,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被誉为
中原地区的“
埃及金字塔”群。其中
五陵原的高祖长陵、
刘盈安陵氏、景帝阳陵、
刘彻茂陵、昭帝平陵五个陵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原”。
这几年最喜欢的电视剧之一是,在这个电视剧展现的大时代中的每一个人都令人过目不忘,特别是
吕雉,而来到
咸阳市面对这些属于中国的世界奇观的时候,除了赞叹更多是对历史的幽思,而与邙山相比,一条旅游公路连接起了9座
西汉帝王陵以及无数的陪葬墓群令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可以更容易地拜会先人。期待来年再来的时候,这些汉代奇观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发一些拍摄的照片,希望与我一起走进属于西汉帝国的光荣。
冲突的休止符
汉宣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
匈奴力量一再削弱,汉匈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宣帝
神爵二年(前60)以后,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权力之争,初有“五单于争立”,互相不容,屠戮兼并,西汉“单于天降”
瓦当最后形成
挛鞮稽侯狦与支单于的对立。在
刘奭期间,在汉匈关系上出现了两件大事,一件是陈汤平灭郅支,一件是
昭君出塞。
平灭郅支汉元帝刚即位的时候,匈奴郅支单于自以为与汉朝距离遥远,加之怨恨汉朝支持他的仇敌呼韩邪单于,就有与汉绝交之意,并且与康居王勾结起来,在都赖水(今恒逻斯河)畔兴建了一座郅支城(今
塔拉兹),作为自己进一步扩张势力的基地。郅支将势力向汉
西域发展,直接威胁汉朝在西域的统治。
建昭三年(前36),新一任西域都护
甘延寿和副校尉
陈汤,奉命到西域了解情况。当陈汤了解到
郅支单于强大的消息后,便感到
匈奴必将成为边疆之患,趁甘延寿生病之机,矫诏调集各处屯田部队和西域一些小国的兵力共4万人马,进攻郅支,获得大胜。
至此,汉朝最后消灭了虎视西域的敌对势力。以后近40年,西域维持着和平状态,中西交通也畅通无阻。陈汤为官虽有不少劣迹,但他矫诏兴兵、平灭郅支的功绩还是应当肯定的。
昭君出塞郅支被杀之后,
挛鞮稽侯狦既为消灭政敌而高兴,又畏惧汉朝的威力。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
长安朝汉,并表示愿娶汉女为阏氏。
刘奭也愿意用婚姻的形式巩固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以宫女
王昭君配他为妻。
王嫱,字昭君,
晋朝时因避
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南郡归(今属湖北)人。昭君虽然仪容雅丽,举止端庄,但因未受皇帝封,所以在后宫的地位极其卑微,不受重视。如同当时绝大多数宫女一样,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但当历史提供机会时,她主动请行,自愿远嫁
匈奴。在临行前举行的欢送仪式上,元帝见昭君丰容靓妆,光彩照人,
顾影徘徊,动左右,不禁大为悔恨,很想把她留下,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
挛鞮稽侯狦出塞而去。
王昭君这位胆识不凡的汉家宫女,为促进汉匈民族团结,自愿出塞履行政治联姻,成为名垂青史的杰出妇女。
刘奭认为这次政治联姻可使“边陲长无兵革之事”,特意把年号改为“
竟宁”,意即边境安宁之意。呼韩邪单于封王昭君为“宁胡阏氏”,“宁胡”意即“匈奴得到昭君,国家就安宁了”。从此,汉匈长期
战争状态宣告结束,双方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长达150年的汉匈冲突,犹如一曲雄壮的
交响乐,而
昭君出塞则好似一个完美的“
休止符”。
王昭君的事迹在
正史记载中仅有几十个字,但在官野史中的记载却非常多,而且更富于传奇色彩。《
西京杂记》中有这样一段传说:“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由于画工
毛延寿的卑劣行径,误了昭君的青春,害得她背井离乡,远嫁异域。
另据
东汉文学家
蔡邕《
琴操》记载,昭君嫁到
匈奴后,心思不乐,作下了一首诗歌,后人称为《昭君怨》 ,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里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这首诗很可能是伪托之作。
刘奭的渭陵又传,
王昭君还写了一封信给元帝。信的内容如下:“臣妾幸得备身禁,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之,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陟,移于贱工,南望汉阙,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
皇帝少怜之。”据说元帝得书,大为动情,转而恼恨画工从中作梗,穷究其欺君之罪。画工
毛延寿等五人“同日弃市”,一时京城画工几乎绝迹。
王安石在他的《明妃曲》中写道:“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他一反以往归咎毛延寿欺君的
正统观念,而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
刘奭。
汉代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金枝玉叶的宗室公主。但她们的为人行事,很快都随着历史的长河流逝了,唯独“良家子”出身的
王昭君却流芳千古,人们怀念不已。1963年,董必武同志作了一首咏昭君的诗,镌刻在昭君墓前的石碑上:“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不仅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也肯定了汉元帝的历史眼光。
昭君出塞不久,汉元帝就病入膏肓。
竟宁元年(前33)五月,
刘奭去世,在位16年,葬于渭陵(今陕西
咸阳市东北)。六月,皇太子
刘骜即皇帝位,是为成帝。
参考资料
汉渭陵.blog.sina.com.cn.2019-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