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震
国民党高级将领
孙震(1892年2月5日—1985年9月9日),字德操,本名定,又名杼,号梦僧,四川成都人,祖籍绍兴市山阴县,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二级上将。
孙震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期间因参加反袁斗争遭北洋政府通缉。1915年,孙震投入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麾下,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1925年升任川西北屯殖军副司令,兼川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北伐战争期间,孙震因与上级田颂尧出现矛盾,随即投靠蒋介石。1935年,在蒋介石的操纵下,孙震取代田颂尧成为第二十九军军长。抗战全面爆发后,孙震升任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一军军长,率部出川抗日,增援山西省战场,协守石家庄市阳泉市、娘子关等地,参加太原保卫战。1938年初,孙震所部转入徐州市附近,防守鲁南地区,在山东邹县、滕州市与日军战两个月,有效增援徐州会战;滕县保卫战期间,孙震所部两个师奉命阻击日军,伤亡惨重,第122师师长王铭章殉国。此后,孙震又率部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孙震率部参加鄂北会战,同年获授陆军上将,后又率部参加随枣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长衡会战等战役,屡立战功。1946年5月,孙震调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官,追随蒋介石参加内战,与解放军作战过程中,孙震所部节节败退。1947年6月,孙震调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主任,次年8月,出任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淮海战役期间,孙震所部第十六兵团全军覆没。1949年2月,孙震改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川东绥靖司令,四川解放前夕孙震拒绝通电起义,后逃往台湾。孙震赴台后,多任闲职,在1959年退役,晚年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懋园随笔》等作品。1985年9月9日,孙震在台湾病逝,终年九十三岁。
学者马宣伟评价孙震在军中以勇敢善战著称,又精于出谋划策,注意对部队的训练和建设,在官兵中具有威望。抗战八年中,孙震从未离开前线。蒋介石称赞他:“抗日以来,建勋最多,辛劳最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孙震祖籍绍兴市山阴县,祖上游幕入川,在成都安家,他的父亲孙芷卿是四川省西南地区有名的幕友。孙震生于1892年2月5日,四岁时发蒙读书,五岁后随父辗转崇庆、嘉定、叙府各地,八岁时返回成都市老家,经亲友介绍到吴运明家附馆读书。1903年,因父亲病逝,孙震家境艰难,母亲申氏带着他和姐姐,过着清苦的生活。第二年,孙震考入成都学堂,埋头苦读;1907年7月,孙震考入四川陆军小学第二期。1910年,孙震从陆军小学毕业,考入西安陆军第二中学。在学习期间,孙震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受到同盟会成员于右任等人的影响,与同学牛范九、黄隐、夏首勋等人加入校内同盟会。
参与革命
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孙震西安市与革命党人组成“四川革命军”,拥戴在西安的四川藩台王人文为大统领,回川发动革命。这支队伍先攻下广元市,继而又分道向成都市进发。孙震在途中获悉成都已经独立,随即又与夏首勋等人南下武汉,参加武昌起义
1912年8月,孙震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第二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实行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背叛革命。孙中山号召武力讨伐袁世凯,孙震闻讯离开学校,南下到上海市参加讨袁“二次革命”。不久,讨袁军遭到镇压,孙震得知熊克武、杨庶堪在重庆举兵讨袁,他和三十多名川籍同学返回四川省,准备参加讨袁斗争。然而等他们抵达重庆市后,熊克武、杨庶堪领导的讨袁军也遭遇失败,前江西都督府参谋长陈泽沛担任临时总司令,维持重庆治安,孙震等人于是投入陈泽沛麾下效力。不久,黔军将领黄毓成率黔军入川,骗取了陈泽沛的信任,将大部队带入重庆,随即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四处搜查、捉拿革命党人,孙震等人也遭到通缉,为了避祸,孙震潜逃回到成都市老家隐居,闭门谢客长达两年时间。
投身军旅
1915年,孙震在同学谢松的邀请下,进入川军第二师刘存厚部担任排长,后升任连长。袁世凯复辟后,云南省督军蔡锷组建护国军,与川军约定共同讨伐袁世凯,刘存厚随即组建护国川军。在讨袁战争中,孙震作战勇敢,升任第二师骑兵团团附。1917年,在与滇军罗佩金、黔军戴戡部的战争中,孙震立下功劳,升任田颂尧第三混成旅第一团团长。同年12月,重庆市镇守使熊克武通电拥护孙中山护法,联合滇、黔军组成靖国联军,起兵讨伐依附北京政府的四川省督军刘存厚。刘存厚于次年2月退出成都,孙震率全团随刘存厚、田颂尧绵阳市败退陕南。
1920年,熊克武被滇黔联军吕超等部击败,退守川陕边境,电请刘存厚回川主持讨伐滇黔军之战。刘存厚当即下令所部组成“靖川军”,任命孙震为靖川军第一路司令,率部于8月10日出兵返川。孙震部先攻占泸州市,又与其他部队河滨攻占成都市。熊克武、刘存厚、刘成勋联合,将滇黔联军驱逐出川。刘存厚进驻成都,将田颂尧部改编陆军第二十一师,孙震因功升任该师第四十一旅旅长。1924年3月,孙震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将军府将军,4月4日,又被任命为第二十七混成旅旅长。1925年7月,四川省都督杨森发动统一四川之战失败,随后四川大小军阀瓜分杨森的军队和防地,田颂尧、孙震占据川西北大片防区,田颂尧任川西北屯殖总司令,驻防三台,孙震任副司令兼第二十一师师长,驻防绵阳。
上位掌权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打响,川军致电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参战。同年12月,田颂尧部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孙震任副军长兼第一路司令,不久改为兼任第五师师长。1939年,孙震因病辞去第五师师长,赴上海市治病,病愈后回归川军。因孙震作战勇敢,善于治军,逐渐赢得川军将士的拥护。1932年初,孙震与田颂尧争权的矛盾表面化,他负气以养病为名前去上海,后经侄儿孙元良牵线投靠蒋介石。同年,田颂尧与第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交恶,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田颂尧为获支援,将孙震请回四川省。孙震返回成都市,力主以武力解决问题,并担任西路联军总指挥,与刘文辉部在成都展开激战。因弹药缺乏,田颂尧部战败,第二十八军军长邓锡侯出面调停,实际则趁机改编第二十九军。田颂尧部警备队长马冀张反对改编,将邓锡侯及其他二十四军、二十八军高级人员扣留。孙震趁机对邓锡侯等人施加压力,迫使他们放弃改编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的主张,又做了顺水人情,将邓锡侯等人放走。后来经过邓锡侯、刘文辉与田颂尧三方协商,二十九军撤退到新都。
川军混战之际,红军第四方面军进入四川省,占领第二十九军防地通江县南江县巴中市等地。蒋介石急令二十九军抵抗,任命田颂尧为“剿匪”督办,孙震为前敌总指挥,率部与中国工农红军在川陕边区作战,结果遭到惨败。蒋介石又委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统率川军各部,兵分六路围攻红军。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阆中市、南部一带西渡嘉陵江,突破第二十九军防线。蒋介石震怒,随即下令将田颂尧撤职查办,又令孙震“戴罪图功”。此后,蒋介石得以实际掌管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之后孙震指挥二十九军在江油市地区协助邓锡侯部打退红军的进攻。4月19日,孙震升任第二十九军军长。5月15日,国民政府取消第二十九军番号,改编为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震出任军长。此后,孙震指挥所部在雅安市地区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1936年,孙震被授予中将军衔。西安事变期间,孙震所部编为讨逆军第五预备军,奉命进驻汉中市
出川抗日
1937年7月上旬,蒋介石派遣军政部部长何应钦重庆市召开川康整军会议,打算削减川军。会议进行之际,“七七事变”传来,孙震当即向何应钦请求率部出川抗日,其他川军将领也纷纷请命。同年8月,蒋介石电令川军第四十一军、四十五军、四十七军整编为第二十二集团军,以邓锡侯为总司令,孙震为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一军军长,率领川军出川抗日,增援山西省战场。9月1日,孙震所部完成缩编,以三个师六个旅从绵阳市开拔,赶赴山西抗日前线,归属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由于川军出川时天气尚热,川军无不衣衫单薄,军备奇缺,到了山西后天气转冷,川军各部得不到国民政府的军需补给,作战条件十分艰苦。同年10月,日军攻占石家庄市,随即分兵沿石太铁路西进,进攻娘子关地区的中原地区守军。孙震奉命率部赴娘子关西南阵地,截阻西进的日军第十师团,掩护娘子关守军转移。日军先后突破娘子关、阳泉市,逼近太原市,孙震所部又奉命驰援太原。孙震所部赶到太原时,阎锡山所部主力已经撤走,孙震于是率部扼守洪洞县沁源县一线。第四十一军进入山西省作战四十余天,伤亡惨重。
同年12月,负责守备黄河韩复榘违抗命令不战而逃,导致日军攻占济南市,进逼徐州市国民政府决定组织徐州会战,歼灭南下日军。孙震所部随二十二集团军奉命转入徐州附近集结,归属第五战区李宗仁指挥,防守鲁南地区。1938年2月,邓锡侯调任川康绥靖主任,孙震升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徐州会战打响之前,孙震指挥第四十五军、第四十一军守卫山东滕县、邹城市一带,同日军展开拉锯战,长达两个多月,成功迟滞日军南下。3月14日,沿津浦铁路南下的日军矾谷师团攻占界河,逼近孙震所部防区滕县。第二天,蒋介石、李宗仁命令第二十二集团军死守滕县,以阻止日军进一步南下威胁徐州市;孙震委命所部122师师长王铭章为前方总指挥,以所部第122师、第124师共7000余人固守滕县,对日军展开阻击。3月16日,日军对滕县中国守军发起进攻,防守滕县的王铭章所部奋勇作战,两天时间伤亡惨重。由于汤恩伯所部援军未能及时抵达战场,王铭章率孤军坚守滕县,苦战三昼夜,最终以身殉国,守城军队伤亡过半。滕县保卫战,有效支援了徐州战场,帮助第五战区助力布防台儿庄争取了时间,随后李宗仁所部取得台儿庄大捷
屡立战功
1938年4月,日军反攻台儿庄,孙震率部阻击日军,后来又接任运河台儿庄左翼利国驿河防;为了策应友军作战,孙震又率部进攻韩庄,歼敌甚多;同年9月,孙震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在信阳、罗山一带阻击日军。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孙震率部在鄂北地区继续抗击日军。1939年5月,孙震部参加鄂北会战,同时被授予陆军上将衔。同年8月,孙震率部击败袭扰高城、唐县镇一带的日军第三师团。9月到10月期间,孙震所部第四十一军攻克随县城外擂鼓墩和滚山各重要据点;所部第四十五军攻克淅河、马坪间各交通点。1940年6月,在襄河西岸作战中,孙震所部第四十一军第122师收复襄阳;第123师收复宜城。1941年5月,孙震率部参加枣阳会战,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最终收复枣阳,击毙日军一千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孙震率部在平林、马坪、随县一带,击退进攻的日军。同年10月,孙震所部攻克随县城外独崇山、擂鼓墩、土城各阵地。
1942年,孙震升任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同年11月,他指挥部队击退由京钟路窜入张家集的日军第五十八师团。1943年5月到8月,孙震率部两次参加鄂西会战,指挥所部军队挺进大洪山以南,袭扰应城市孝感市京山市云梦县安陆市等地日军,多有斩获。1944年2月,日军五个师团十余万人进犯鄂北老河口市襄阳市一带,孙震所部固守老河口,痛击进犯的日军,并反攻河城口李官桥及襄樊附近日军阵地。这次战役中,孙震所部官兵伤亡七千余人。同年8月到9月,为了策应长衡作战,孙震所部再次挺进钟祥市、京山地区,占领洋梓市,突袭京山城。不久,孙震进入重庆陆军大学将官班进修。1945年3月,日军六个师团十万余人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大举进攻鄂西、鄂北,威胁四川重庆。孙震分调各部固守襄樊与老河口,并布防于谷城县东荆河西岸、李官桥之丹江西岸等地,血战一个多月,成功阻止日军西进。抗战胜利后,9月20日,国民政府刘峙为第九战区受降主官,孙震为第九战区受降副主官,在渭河地区接受该地区日军投降。
内战溃败
1946年5月,孙震调任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同年6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孙震奉命率部进犯鄂豫陕解放区,与解放军李先念部作战,后来又回师在开封市兰封一带与刘邓大军对抗,均遭惨败。1947年初,孙震率部防守汲县,再次与刘邓大军作战,后来孙震所部进入豫北、冀南、鲁西地区,驻防考城、车明、滑县浚县濮阳市、濮县各地。同年6月,孙震调任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主任,负责守卫黄河南北两岸。1948年8月,蒋介石组建华中“剿匪”司令部,孙震出任副总司令兼川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移驻宜昌市。他的精锐部队都交侄子孙元良组建成第十六兵团,自己只带少数杂牌部队。淮海战役中,孙震所部第四十一军和四十七军由孙元良率领参加会战,被解放军歼灭。
1949年2月,孙震改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川东绥靖司令,指挥第四兵团罗广文部及整编中的第十六兵团孙元良部,防守大巴山脉一线,准备阻挡人民解放军入川。同年10月,人民解放军由陕、鄂、湘、黔攻入四川省蒋介石政权濒临崩溃,孙震率残部退往南充市,转移到绵阳市,设立川鄂边区绥靖公署指挥所。12月13日,川军将领刘文辉、邓锡侯通电起义,派专人到广汉市联络孙震、杨森,奉劝两人一同起义,孙震与杨森表示拒绝。12月18日,孙震和杨森从成都市撤退,经海口市转飞台湾。
赴台生活
孙震到了台湾之后,最初被蒋介石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1952年,孙震从军队退役,后担任“国策顾问”及“光复大陆设计委委员”等闲职,并连任过两届“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孙震很少在社会上露面,生活相当俭朴。他从不穿时髦洋装,也不着华贵服饰,常戴一顶格子呢的遮阳帽;没有私人汽车,出街常搭乘公共汽车;住的是台北长春路的一栋平房;家中陈设也相当古老,不但没有地毯、新式沙发等家具,连唯一的降温器也是一部旧电扇。他不吸烟,不喝洒,闲时同亲友中小辈打打麻将或散散步,就是他唯一的娱乐。孙震晚年从事写作,自号“梦僧”,著有《八十年国事川事见闻录》和《林园随笔》等书。1985年9月9日,孙震因病在台湾去世,终年九十三岁。
人物成就
兴办教育:孙震热衷于教育事业,1929年,他在成都捐款创办了树德义务小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校。1932年,他又开办树德初级中学,分男女生部,招贫寒子弟入学,不收学费和食费,期末还把伙食结余发给学生。后来孙震又在该校办起男女高中部,才开始征收学费和住校伙食费。为使办学事业正常进行,孙震设立“私立树德中学董事会”,自己出任董事长兼校长。为了办学,孙震捐出银币四十万和乐山嘉乐纸厂股本十万,以及他在成都市的十几处公馆、百余间铺店,以利息和房租收入作为学校常用经费。孙震还划出郫都区的四百亩良田作为学田,由学校收租补充经费。此外,孙震还在驻防地区奖助开展文教工作,在绵竹、剑阁等县捐资修县志等。
人物关系
父亲:孙芷卿,四川省中国西南地区有名的幕友,在孙震12岁时去世。
母亲:申氏,在丈夫去世后抚养孙震长大,1914年去世。
姐姐:孙氏,在孙震13岁时染病去世。
相关评价
《中华民国史 人物卷》中孙震传的作者马宣伟评价:孙震在军中以勇敢善战著称,又精于出谋划策,注意对部队的训练和建设,在官兵中具有威望。
抗战八年中,孙震从未离开前线。蒋介石称赞孙震:“抗日以来,建勋最多,辛劳最甚。”
《金牛文史资料选辑》中评价:孙震先生倾尽财力办理学校,真心实意为社会培育人才,实属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参与革命
投身军旅
上位掌权
出川抗日
屡立战功
内战溃败
赴台生活
人物成就
人物关系
相关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