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母(公元243-318年),湛氏,晋代著名大将军
陶侃的母亲,
陶渊明的曾祖母,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
湛氏出生于三国时期
孙吴的新卷县南市村(今江西
新干县),名字无从查考。湛氏家境贫寒,早年丧父。16岁嫁给了
吴国扬武将军
陶丹为妾,并生下了儿子陶侃。
三国归晋后,吴国灭亡。陶丹因为曾是吴国旧臣未能再出仕做官,家族衰落。为了生计,他们一家从
鄱阳县迁往
庐江郡寻阳县。陶侃出生没几年,陶丹便病逝。陶丹离开人世后,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
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
陶母以纺织谋生养子,供陶侃读书。陶母家教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
司马睿大兴元年(318年),陶母病故,终年75岁。
湛氏,三国时代(243年)出生于新干南市村(今
金川镇),病逝于东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终年75岁,葬于今
鄱阳县城东,现有
陶母墓.陶侃因年幼丧父,家贫无所依托,湛氏只好携陶侃由鄱阳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纺织谋生养子,供
陶侃读书。湛氏家教能严谨,教子惜阴读书,树建功立业之志,还以忠顺勤俭为美德熏陶其子。为此,小小
陶侃总以清贫为乐,发愤进取,自幼伴母夜织而读书,闻鸡鸣而劳作。因此,陶侃读书万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
太守范逵荐为县令,直至任长吏、
太尉、
都督大将军、封
长沙市郡公,为国为民,清正廉洁。
晋朝人
陶侃青年时代做管理河道及
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
糟鱼送给母亲。
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
糟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写了一封回信责备陶侃,信中写道:“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官府的东西(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於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罄,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谌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谌氏头发委地,下为二,卖得数米,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坐诸荐以为马革。日夕,遂为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知谌氏所为,既叹其才识,又深愧其厚意,语曰:“非此母,不生此子。”逵至
洛阳市,遂称之於羊、
顾荣等人,大获美誉。
陶母截发延宾,荐喂马之事乡里传谈,以为贤良。官府特为陶母住所立坊,名为延宾坊,命屋边之桥为德化桥,以此嘉彰这位贤母。北宁
范仲淹知
饶州时,曾下令于
德化县桥头立“延宾坊故址”巨碑,供人瞻仰,以此宣传陶母“截发延宾”的事迹。后来,为纪念湛氏教子读书,县人便在陶母湛氏故宅旁(今
江西省新干县皮革厂址)建起
陶侃“读书台”、“洗墨池”,旁边还建有“惜阴书院”和“金川望江楼”。
座落在东湖公园的陶母湛氏纪念馆建成已有好几个年头了,由于配套景点的姗姗来迟,致使多处剥落、上灰,无人问津。随着东湖公园的建设力度的加大和配套景点的迅速兴起,陶母纪念馆的修缮已进入尾声,四合院的古色古香的房屋整体焕然一新。据管理人员透露,不日将开放。
陶母湛氏的品质和历史故事已形成
鄱阳县厚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陶母纪念馆建在
东湖公园,把文物复制成
浮雕或雕塑,把古迹还愿重现,这是鄱阳继承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的举措,同时也是旅游鄱阳,发展鄱阳旅游业的重大决策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