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康陵
西汉建于陕西咸阳渭城区的墓地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市城北7.5公里处渭城区周陵乡大寨村。刘衎刘墓。刘衎(前9~5)为汉中山孝王刘兴之子,9岁即位,在位5年。时大司马王莽辅政,嫁女为帝后。不久用药酒毒死平帝,结束了西汉的统治,改国号为新。
康陵东西横距216米,南北纵距209.7米,高30.6米,王皇后在平帝死后不肯改嫁,投火而死,葬于康陵东南500米处。
陵墓简介
汉平帝康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大寨村之西。西汉平帝刘与王皇后同异穴的合葬陵。
两周王陵略呈正方形,东西423米,南北413米,四面垣墙之中建有阙门,今遗迹无存。陵冢形如覆斗,近冢顶内收成台,台面距冢顶5.5米。陵冢通高30.6米,陵基边长约210米。孝平王皇后陵在陵园东南距帝陵570米处,封土为覆斗形,底边长86米,顶边长33米,高10米,周围出土大量汉代砖瓦。
刘衎康陵:西汉皇室以包含有“安宁、安康”之意的“康”字来为短命的汉平帝葬身之地定名,实在是一种美好愿望的体现。
汉平帝
(公元前9年-公元5年)刘衎,原名刘箕子,刘奭孙,刘骜的侄子,汉哀帝的堂兄弟,中山王刘兴子。刘欣于公元前1年6月病死后,王莽为便于弄权,不肯立年岁较长的君主。于9月迎立年仅9岁的刘衎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始。”在位5年,一说被王莽毒死,一说病死。终年14岁,葬于康陵(今陕西省成阳市西25里处)。
刘衎的母亲卫姬,系中山孝王之姬。其母家卫氏外戚却让王莽坐立不安。王莽怕平帝的母亲卫姬进长安后被尊为太后,不准她入京同儿子住在一起。卫姬想念年幼的儿子,几次上书请求王莽准许她进京,王莽执意不肯。并借机杀尽平帝舅家,以防与他争权。
公元5年,刘衎已经14岁。他耳闻目睹王莽的阴险刻毒,知道自己这个皇帝不但纯粹是个摆设,而且亲舅家一族已几被灭绝,母亲卫姬虽幸免活着,却被人为分离,骨肉不能相见。常常对王莽面露愠色。有时背地里吐露对王莽的怨情。王莽知道后,担心刘衎成人后难以对付,决定除掉他。同年12月,大臣们给刘衎祝寿。王莽乘机敬上毒酒,刘衍一饮而尽。到了晚上,刘衎腹痛如绞,大场呼叫,却不见有人来抢救,辗转哀号,接连挣扎了几天,后死于长安未央宫。刘衍死后,王莽又传言刘衎得急病而死,还假惺惺地哭奠了一场。也有人说刘衎真的是病死的。
刘衎死后谥号为孝平皇帝,史称平帝。
位置构造
康陵两周王陵略呈正方形,陵园边长420米,四面垣墙之中建有阙门,但今已无遗迹。康陵冢形如覆斗,近冢顶内收成台,台面距冢顶5.5米。陵冢通高26.6米,陵基边长约210米。
平帝王皇后合葬陵位于康陵东南570米,封土堆高10米,陵冢形如覆斗,陵园略呈长方形。在刘衎死去,王莽逼她再嫁时,执意不从。到各地起兵讨伐王莽,焚烧未央宫时,她说:“我有什么面目再见汉家?”便自投火中而死。
汉平帝康陵,位于刘奭汉渭陵西北刘骜汉延陵东北,今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大寨之西。
王皇后
公元前一年,刘欣病逝,平帝即位,年仅九岁。大司马王莽掌权,在平帝十二岁时,他说服了太皇太后,将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以便巩固权势。可是婚礼后不到两年,平帝与王莽的冲突越来越激烈,王莽不许平帝的母亲卫姬与他团聚,还杀害了平帝的舅舅一家,以防止他们成为新一派的外戚,平帝怀恨在心。王莽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毒死了刘衎,立两岁的刘婴为帝。王皇后年仅十四岁就当上了太后。
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自己的女儿当然也就不是太后了,被封为“黄皇室主”。但没想道他的女儿竟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对父亲的行为痛斥不已,并屡次拒绝了父亲安排的改嫁他人。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杀死王莽,烧毁了宫殿。王皇后却不肯逃走,毅然迎向火海,化为灰烬。
后来晋长安县令潘岳在《西征赋》中是这样评价她的:瞰康陵之孤坟,悲平后之专杰,央厥父之篡逆,蒙汉耻而不雪,激义成而引决,赴丹焰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而俱灭。
考古发现
西起兴平市豆马村,东到咸阳市正阳乡张家湾,依次排列着刘彻茂陵刘弗陵汉平陵、汉成帝延陵、汉平帝康陵、汉元帝渭陵、汉哀帝义陵、汉惠帝安陵、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为什么刘恒霸陵汉宣帝杜陵没有修在咸阳原上呢。一方面是因为汉代帝陵埋葬有严格的昭穆制度;一方面文帝力求节俭,所以选择在因山为陵。宣帝当皇帝之前“周徧三辅”、“尤乐杜、之间,率常在下杜”(《汉书宣帝纪》),他的父母均葬于长安东南,所以宣帝筑陵于杜东原。
西汉帝陵的形制有两类:一类是霸陵因山为陵的形式,墓葬开凿于山崖中,不另起坟丘。其他10陵则属另一类,都筑有高大的覆斗形夯土坟丘,一般底部约150~170米见方,高约20~30余米,以刘彻茂陵坟丘最大。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从阳陵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这种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园的通制。两周王陵之旁建寝殿和庙。
西汉陪葬
西汉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东,长陵陪葬墓规模最大。茂陵陪葬墓中有著名的卫青霍去病墓。这些帝陵加上皇亲国戚、权臣列侯的陪葬墓自东而西绵延百里,正如古诗所云:“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彦谦
《长陵诗》)。明长陵开始置陵邑。汉朝建都长安以后,便将齐、楚诸国的大姓和有功之臣都迁到长陵邑来。自此而后,往往把高官豪富之家迁到各陵邑中去,将有实力的豪族控制在长安,以便巩固汉朝的统治。刘奭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下诏罢置陵邑,因为强迫移民而使百姓破产,引起社会上的动荡不安,设置陵邑对巩固政权已不起作用,所以从汉渭陵开始废置陵邑。
西汉有些皇帝还按帝陵规格修建其父或其母之墓,或以皇帝、皇后的礼仪安葬,如万年陵薄姬薄太后陵、钩邑夫人云陵,以及汉宣帝父母刘进和王夫人的陵墓等。这些陵墓或在皇室帝陵陵区附近,或在陵区之外的京之地。
西汉皇帝陵墓以帝陵为中心的复杂而规整的布局,显示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主义意识和严格的等级观念。汉代帝陵的形制为中国古代皇帝的陵墓制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帝陵制度有很大影响。目前西汉帝陵内的构筑及埋藏情况因为尚未发掘,所以还不清楚;另外关于各帝陵陪葬坑的方位和具体数量因发掘尚少,了解也不多。随着西汉帝陵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西汉帝陵的全貌将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参考资料
汉康陵.美篇.2024-09-07
南汉二陵-康陵.携程.2024-09-07
目录
概述
陵墓简介
汉平帝
位置构造
王皇后
考古发现
西汉陪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