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云南
呈贡区大河口村人,民国陆军上将,滇系军阀将领,(1891~1936年)字治平。其父王兴南为中医,见长于
小儿科,逢疑难杂症亦常能妙手回春。王均为长子,七岁启蒙,十一岁入县三台书院,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省考入云南陆军速成学堂。三十四年(1908年)
云南省留日士官生
李根源回滇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将随营学校及陆军速成学堂并入讲武堂,。均编入讲武堂一期丙班,经
杨蓁、
黄毓英介绍加入了同盟会。
宣统三年(1911年)夏,毕业后入滇(新)军十九镇三十七协七十三标第二营第七队(连)
朱培德部任哨官(排长)。辛亥云南“重九”起义时,王均所属的部队七十三标首先行动,破北城门,克军械局,占
五华山,建功尤著,他因奋勇作战而负伤。后随军入川,在攻
宜宾市、
泸州市、
自贡市等战役中表现突出而升连长。
民国4年(1915)12月,
蔡锷、
李烈钧、
唐继尧等在
昆明市发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誓师北伐,王均编入护国第二军第二梯团
方声涛部。翌年3月,第二军进军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护国挺进军的协同下与
北洋军龙觐光部在滇桂边境的
广南省、剥隘、龙潭等地激战,龙军六千余人缴械,迫使龙觐光穷蹙而降,促进广西
都督陆荣廷宣布独立,第二军遂进驻百色,王均升任营长。4月,
龙济光宣布
广东省独立,5月第二军进入广东,协助两广组织军队向
湖南省、
江西省进攻。民国7年(1918年),王均升任驻粤滇军第四师参谋长,后兼第38团团长,1922年任直辖滇军第一混成旅旅长,1923年
孙中山设陆海军大本营,他任拱卫军第一混成旅旅长,7月拱卫军改编为中央直辖第一军,他任第一师师长。
民国15年(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
广州市发动北伐战争,王均任第三军第七师师长,9月中旬随
朱培德出
醴陵市,攻江西,首战
新喻县仰天岗,击溃江西督办
邓如琢精锐一个师,继经南昌万寿宫战役及
牛行车站战役,歼灭了军阀
孙传芳的主力(作战中第三军斗志高昂,伤亡六千余人),于11月克复南昌。朱培德主持
江西省,升任第五路军总指挥,王继第三军军长职,并兼南昌卫戍司令、江西省政府委员。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5月12日,王在
南昌市召开第三军第七、九两师政工人员会议,以“欢送”为名,命武装士兵包围会场,宣布解除部队政工人员职务,送交“武汉政府”发落。
1927年10月,当选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0月北伐成功后,部队缩编,任第7师师长。对井岗山的老同学朱德进行围剿作战,1929年4月
蒋桂战争爆发时,任
讨逆军第一路
左派副总指挥,9月升为第三军军长,免兼
江西省政府委员,1930年
蒋阎冯大战时,任攻毫军总指挥,围困
孙殿英部,8月任陇海路
右派地区守备地区总指挥,第二总
预备队指挥官,后任第七纵队指挥官,左翼挺进军总指挥,追击军第二路总指挥。战争胜利后,1931年1月任
京沪铁路守备司令,1932年夏,任鄂豫皖三省剿匪军右路副总指挥兼第二纵队司令,但在
苏家埠战役中遭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沉重打击,民国24~25年(1935~1936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先后经
长征到达
陕北地区,他又参与指挥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民国25年(1936年)11月8日,乘
军用飞机赴前线督战,飞至
通渭县马营西浪石滩,坠机殒命。国民党政府追授陆军上将衔,葬在南京中山陵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