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50年的教育系,2000年2月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教育科学学院,2006年10月更名为教育学院。半个世纪来,学院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采取讲座、培训、论坛、指导等形式,为全省各地培训中小幼教师2万余人(次),为推动我省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做出应有贡献,得到社会广泛赞誉,服务指导。
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学科齐全、设备完善的师范院校的特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前身是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于1950年10月29日成立,是山东师范大学建校时最早设立的6个系之一。1954年教育系停办,改为教育学教研室。1979年设立教育科学研究所。1980年教育系重建,并开始招收学校教育专业本科生。1984年增设学前教育专业,招收两年制专科生。1987年教育科学研究所从教育系分离,成立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1993年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改为本科。1998年设立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2000年2月,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6年10月更名为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49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2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29人。
学院下设教育学系、学前教育系、课程与教学系。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点、高校教师硕士培养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教育学、学前教育2个本科专业。教育学原理是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山东省政府“泰山区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省级强化建设重点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十一五”强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教育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山东省教育研究基地挂靠教育学院。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各级各类课题8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际合作等重点课题10余项。先后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20余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省社科一等奖6项。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目前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教学名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美、英、加、芬兰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跨文化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学院主动适应全国、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向基层服务基层,采取讲座、培训、论坛、指导等形式,为全国各地培训中小幼教师2万余人(次),为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做出应有贡献,赢得社会广泛赞誉。
学院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积极推进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获“优秀本科生导师”、“良师益友”、“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80余人次。设有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批创新基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基地》,学院多次被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近年来,学生连续多届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7项、省级奖励8项、校级奖励70多项,获得省级表彰奖励和在省级以上各项比赛中获奖200余人次。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德、泰国芬兰等国家的1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跨文化研究,取得显著成效。
近几年来,山东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动适应山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师范特色,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使学院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目前,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正以崭新的姿态积极推进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全院师生团结协作,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努力铸造教育科学学院新的辉煌。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专业介绍
教育学
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有博士学位者6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者2人。
教育学本科专业是教育学院的传统本科专业,也是该校的特色本科专业,每年计划招生人数50-100名,主要为全国和该院硕士点培养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教学及研究人员,为中小学输送管理与教学人员。当前教育学本科专业正在进行梳理和总结,迎接2007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力争发挥该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体现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和教学水平的示范性。今后该专业将在本科评估的基础上争取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重新论证和修订教育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建设一批基础教育的实验与实习基地,使教育学本科专业更能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就业需求,更利于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服务,更利于为该校的师范教育体制改革服务。
“教育学原理”学科是山东省政府“泰山区学者”设岗学科(2006年)、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十五”强化重点学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中心是山东省“十一五”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的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6年)。山东省教育研究基地是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设立的省级重点研究基地,2000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挂靠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前教育系
原为教育系的学前教育专业,创设于1984年。创设之初招收专科学生,学制两年。1993年为适应发展需要开始设本科,学制四年。200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山东省唯一的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招收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二个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方向现有导师三人,在读研究生11人。学前教育系实行弹性学制,弹性学制为三至六年。本专业主要为幼儿园、幼儿师范学校、等教育机构输送本科以上合格师资,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教学科研单位、儿童教育咨询机构以及与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相关的其他各领域输送高级专门人才。学前教育系现有专用资料室、专业教室14间,总面积300余平方;图书资料13.1万(其中校图书馆直接相关图书10万册),台式、笔记本电脑24台,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仪器设备30余台,总价值约100万元。
多年来学前教育系始终把教学、科研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来抓,把人才培养作为专业工作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按学校要求开展了校院两级必修课、选修课与通识课,学前教育系实行学分制、双学位制与两次选择本科专业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已经向社会输送全日制专科生400余人、本科生1200余人,已有数名硕士研究生走向各级各类教育与科研机构。通过夜大、函授、自学等方式向社会输送本专科人才达9000余人。学前教育本科专业考研录取率3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70.28%。
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究项目2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6项,省级社科规划项目3项。取得科研成果9项,其中发表学术论文76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取得应用性成果5项。获国家、省部级奖11项。经过多来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成为科研方向明确,研究队伍完善、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成果突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学科,是名副其实的山东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
学前教育系开设的基本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史、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儿童文学、美学、学前艺术教育概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体育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园玩教具设计与制作、声乐、键盘、绘画、舞蹈、形体等三十余门课程。学前教育系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3人,硕士学位4人。
硕士学位授予点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点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的优势学科之一。鲍兆宁教授、潘伯庚教授、刘继武教授先后任硕士生导师,自1998年获取硕士学位授权以来,已培养硕士毕业生60多人。
本专业研究方向有:
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导师为徐继存教授(博士),在教学理论的反思、教学论学科基本问题研究、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系统总结、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比较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2.教师教育研究,导师为赵昌木教授(博士),在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3.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导师为魏薇教授(博士),在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方面取得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
目前,该学科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年龄在40岁以下。1997年以来,先后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等国内权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编了教学论研究丛书和高中课程改革研究丛书,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获各种科研和教学奖励10余项。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教学论、课程论、比较教学论、教学社会学、教学研究方法论、教师教育概论、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专题、西方课程理论流派和教学论专题研究等。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于200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以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并揭示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特殊规律为主要任务。主要培养从事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工作的人才。
本专业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1.教育管理学,该方向主要研究教育管理的理念、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和教育管理工作实务。2.教育经济学,该方向主要研究教育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和教育经济管理实际问题。
本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教育管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教育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当代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专题研究、西方教育经济学流派专题研究、教育管理技术与方法、教育预测与规划专题研究、教育财政学等课程。
比较教育学硕士点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硕士点,将于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该硕士点共有导师三人,其中教授一人,副教授二人;三人均获得博士学位。该硕士点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教育理论比较研究、国别教育研究、课程比较研究。这三个方向都是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文化角度对外国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综合研究。该研究视角的基本设想是,有针对性地对西方及东亚诸国的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从异文化和教育中梳理出某些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培养学生在国际交流和研究中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比较教育学自20世纪80年代创设以来,先后经历了专门对外国教育制度的介绍、对外国教育理论的比较、针对我国教育中的问题对国外教育改革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研究等几个不同的阶段。但是,这种单纯的介绍和简单的拿来主义式的研究并不足以把握国外教育的真谛和精髓。只有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文化角度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进行扩大式的透视,才能对其作以高屋建瓴的把握。
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
学前教育专业于2003年获得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4年起,开始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并拥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三个研究方向。担任硕士生导师的有2名教授和3名副教授,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目前,就读于学前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共有13人。
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主要培养适合从事学前教育以及儿童发展与教育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需要,具有硕士学位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拥有相关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或其他高等普通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乃至中等师范学校和其他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教育科研与咨询机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儿童保教机构等输送专业化的教学师资、科研人员与管理工作者。
本硕士学位点接收省内外的学前教育与相关教育学与心理学专业的应往届高校本科毕业生,以及具有同等学历和跨专业的考生报考,并为提高生源质量、避免“近亲”培养而对本校外的考生持欢迎与鼓励态度。
目前,确定自2007年起对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的研究方向欲暂作调整,拟主要在以下两个研究方向招生与培养:
1学前儿童课程与游戏:关注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理论与实践、幼儿各领域的课程教学、儿童游戏的理论及指导、幼儿园活动组织与实施,并涉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心理发展及教育、国外早教方案、幼儿园管理与教育评价、儿童家庭教育及道德教育等领域的研究。指导教师有:丁海东博士/副教授、向海英副教授。
2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主要侧重对儿童审美心理与艺术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布置,特别是幼儿美术与手工教学、幼儿音乐教育教学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同时涉猎儿童文学理论、童话教育教学、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等领域的研究。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有:王冰教授、印小青副教授。
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所开设的专业学习课程主要有: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游戏论、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国外儿童教育流派、学前教育评价、儿童心理发展与测评等。
自2003年以来,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的教研人员先后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编或副主编高校学科教材及幼儿园实践教材17部。主要代表著作有《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儿童社会技能的发展与培养》、《学前游戏论》、《现代儿童艺术教育论》、《儿童音乐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在《学前教育研究》、《心理学报》、《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等重要核心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与研究报告达50余篇。先后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及厅级研究课题有10余项。其中,有较大影响的课题项目有《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国化研究》、《幼儿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研究》、《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应用》、《儿童民间游戏开发与应用》、《山东省幼儿园课程体系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近3年来,获得省厅级以上的科研与教学成果奖励9项。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点
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现有硕士生导师9人。199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
德育理论与实践
作为本学科的重点研究方向,早在傅统先陆有铨教授先后主持本学科时就极为重视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该方向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特色一是致力于现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潮的追踪和整合研究;二是致力于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实验;三是致力于学校道德教育的哲学、心理学基础的探讨。该方向在研究领域上的独特性和所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国内同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
教育哲学研究
一直是本学科的传统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山师一直是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主任委员单位,学术地位在国内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一批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年轻学者的引进和培养,为该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该方向主要致力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思潮、当前中国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其代表性成果是提出了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生存论教育哲学、对话教育哲学、共生教育哲学等教育哲学观。
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
该方向从80年代初就涉足教育实验领域的研究,在基础教育实验领域取得的成绩为国内同行所瞩目。该方向的特色,一是密切联系中小学教育实际,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验与研究;二是重视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实验的理论建设,构建了“双序结合课程建构模式”及“一体两翼”的创造教育模式;三是重视基础教育改革与实验基地的建设。培训中小学教师2万多人次,举办基层教育干部培训班42期,实验学校达到400余所。
教育硕士点
我国于1997年开始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山东师范大学是首批招生单位。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是首批招生专业,目前该院已经整整招收了十届教育硕士近千名学员,为山东省基础教育输送了一批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研究能力的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中小学校长和一线优秀教师。并且该专业也形成了有别于学术型硕士的独特培养模式,即采用案例教学,旨在形成教育硕士学员的反思性批判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自主、自觉地改进教育实践。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该院于2005年又新增设了小学教育专业教育硕士,并于当年招生。这两个专业分别每年计划招生40人,有40位(10人为外聘)导师承担教育硕士论文指导工作。
2007年4月国务院学位办将对该校教育硕士点进行评估,该院承担全校教育硕士三门公共学科课程的教学,并在教育硕士培养和答辩等环节与各专业学位点有合作和联系,该院将全力以赴做好评估工作,力争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提供智力支持和师资保障。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高等教育学专业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该专业以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探讨并揭示该领域的特殊规律为主要任务。主要培养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教学和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合格人才。
本专业现设高等教育原理与高等教育管理两个研究方向。1.高等教育原理,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高等教育的理念、属性、基本规律、基本内容、发展过程以及特点、高等教育热点问题等。2.高等教育管理,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有高等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国际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治学理念等。本专业现有导师3名:戚万学教授、王向华副教授、韩延明教授(临沂大学),3人均具有博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高等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哲学、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中外高等教育发展史等。
教育史硕士点
1985年,本校老一辈教师赵一民教授即以教育史专业名称招收硕士研究生。赵一民教授、李文奎教授、王立功教授、于述胜教授、李剑萍教授都为本校教育史专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2001年,本校获得教育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研究生,现已有两届硕士毕业。
本专业设有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两个研究方向。中国教育史有张书丰教授、李忠副教授、李剑萍教授(兼职),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教育哲学、中国教育现代化以及山东教育发展史。在山东教育发展史研究方面,已经出版了《山东教育通史》并发表了山东教会学校教育九十年、山东师范教育百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等文章。为山东教育发展史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外国教育史有于洪波教授、金传宝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外教育发展史比较、日本教育史、美国教育史、德国教育史等。在日本教育史研究方面,已经出版《日本教育的文化透视》、《日本家政教育比较研究》;在德国教育史方面,已经出版了《德国教育比较研究》;在美国教育史方面,已经出版了《从乡村教师到教育领袖—巴格莱教育思想研究》,为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史及中外教育发展史比较研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专业现有导师5人,其中4人有博士学位。出版学术著作7部,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教育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外教育名著选读、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制度史、区域教育发展史、中外教育比较、日本教育发展史、美国教育发展史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等多项专题研究课程。
博士学位授予点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
本学科秉承鲍兆宁、潘伯庚、刘继武等老一代学者的优良学风,在徐继存教授的带领下,紧密结合我国课程与教学实际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运用创新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观点,引领和干预课程与教学实践,经过多年努力,取得显著成果,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十一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强化研究基地。
本学科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1、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本方向包括:教学理论的反思,对国内外教学理论作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审视,并着重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建设进行了反思,所进行的系列研究并由此形成的专著《教学理论反思与建设》得到了国内教学理论界的好评,该专著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教育图书二等奖;教学论学科基本问题研究,对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学科体系、应用功能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清晰的说明,对现代教学论进行了阐释,就教学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梳理了历史流脉,关涉了新世纪的教学生活,发表的系列论文并由此形成的专著《教学论导论》,受到了同行的认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梳理,对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形成《教学论研究二十年》和《课程论研究二十年》,被许多高师院校列为研究生必读文献,对于教学论学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意义;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比较和课堂教学行为分析研究得到了霍英东基金会第九届高校教师基金和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资助。
2、课程与教学理论应用研究。本方向适应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整合课程、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究教学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教学理论应用模式的生成及其实验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基础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师成长的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对教师的教学信念、知识、智慧的生成进行系统研究,探究教师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构建教师成长的模式,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基金项目“教师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教师教育知识、智慧的生成及策略研究》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山东省教师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对策研究》,制定山东省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方案,发展规划,提出山东省教师教育的层次、规模和结构布局的调整意见并被山东省教育主管部门采纳,出版《教师成长论》等著作,在《教育研究》等发表系列学术论文40余篇,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智力支持。
3、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本方向以曹明海教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和傅海伦教授的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为核心。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深入探讨能揭示语文教育特性和规律的理论新结构,在国内最早系统研究并建构了语文教育智慧理论、语文教育发展理论、语文教育美学理论、语文教育行为理论。此研究成果以《语文教育新视野丛书》形式出版、受到全国关注。同时,从语文课改的需要出发,深入研究语文教师发展理论,包括创造性教学策略理论、发现性学习心理理论、整体性教学系统理论、发展性教学生态理论等。此研究成果以《新世纪语文教师发展丛书》形式出版,成为许多院校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的必读书目。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注重数学史、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的结合研究,特别是紧紧抓住数学史、数学文化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这个国际学术前沿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在科学出版杜出版《传统文化与数学机械化》、《中外数学史概论》等专著,其中关于中国传统数学机械化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已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主持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天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基金以及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并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专业介绍
教育学
学前教育系
硕士学位授予点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点
比较教育学硕士点
学前教育学硕士学位点
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点
教育硕士点
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点
教育史硕士点
博士学位授予点
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