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柏,别名台湾柏、台松(学名:Juniperus formosana Hayata)是
柏科、
刺柏属乔木,刺柏高可达12m;树皮褐色,枝条斜展或直展,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小枝下垂,叶片三叶轮生,条状
披针形或条状刺形,先端渐尖具锐尖头,上面稍凹,中脉微隆起,绿色,气孔带较绿色边带稍宽,在叶下面绿色,有光泽,具纵钝脊,
横切面新月形;雄球花圆球形或椭圆形;
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熟时淡红褐色;种子半月圆形近基部有树脂槽。
刺柏为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生长在我国台湾中央山脉、
江苏省南部、安徽南部、
浙江省、
福建省西部、
江西省、湖北西部、
湖南省南部、陕西南部、
甘肃省东部、
青海省东北部、
西藏自治区南部、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中部、北部及西北部;其垂直分布带由东到西逐渐升高,在华东为200~500m,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四川东部为1300~2300m,在四川西部、西藏及云南则为1800~3400m地带,多散生于林中。刺柏喜光,耐寒,耐干旱主、侧根均甚发达,在干旱沙地、肥沃通透性土壤生长最好,向阳山坡以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刺柏树冠独特优美,主要用于栽培观赏;其边材淡黄色,心材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有香气耐水湿, 可用于建筑、造船、家具、文化体育用具等。
刺柏设计栽植于城市的道路、广场、公园、居住区、荒山绿化、立体绿化中;刺柏树姿优美,小枝细弱下垂;树干苍劲,针叶细密油绿,
红棕色或橙褐色的
球果经久不落;配植于草坪、花坛、山石、林下,可增加绿化层次,丰富观赏美感;孤植、列植形成特殊景观;种植间距常为3~5m。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2米;树皮褐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脱落;枝条斜展或直展,树冠塔形或圆柱形;小枝下垂,
黑三棱形。
叶三叶轮生,条状
披针形或条状刺形,长1.2-2厘米,很少长达3.2厘米,宽1.2-2毫米,先端渐尖具锐尖头,上面稍凹,中脉微隆起,绿色,两侧各有1条白色、很少紫色或淡绿色的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稍宽,在叶的先端汇合为1条,下面绿色,有光泽,具纵钝脊,
横切面新月形。雄球花圆球形或椭圆形,长4-6毫米,药隔先端渐尖,背有纵脊。
球果近球形或宽卵圆形,长7-10毫米,径6-9毫米,两年成熟,熟时淡红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顶端有3条辐射状的皱纹及3个钝头,间或顶部微开裂;种子3粒,稀1粒,半月圆形,具3-4棱脊,顶端尖,近基部有3-4个树脂槽。
生长习性
喜光,耐寒,耐旱,主侧根均甚发达,在干旱沙地、在肥沃通透性土壤生长最好。向阳山坡以及岩石缝隙处均可生长,作为石园点缀树种最佳。在自然界常散见于海拔1300~3400米地区,但不成大片森林。
分布范围
为
中国特有树种,自温带至寒带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省也有。主要培育繁殖基地有,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
湖南省、
河南省等地。
产于
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海拔500米以下之山地及
内蒙古自治区乌拉山之海拔1400米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山、
华山、
山西省北部以及
西北海拔1400~2200米之高山。自温带至
寒带均有分布,中国台湾省也有。产宜、和
太湖沿岸丘陵;南京、
上海市等地庭园中栽培;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产于台湾、江苏、安徽、浙江、
福建省、
江西省、湖北、湖南、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等高山区,常出现于
石灰岩上或石灰质土壤中。
百姓一般把这种由刺柏风化蜕变成的
土沉香称为:柏君香、本地檀香、土檀香。一直被当地人应用于制香,寺院祭祀,土方治病。
生长繁殖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育苗地选择
育苗地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交通方便、有排灌条件的地块。
育苗前准备
1、苗床整理
结合土壤深翻,清除地内杂草、石块等杂物;按苗床净宽度1.2m左右打做低床,长度依地形而定,畦垄底宽40cm,顶宽30cm,高25cm,夯实、打平,也可直接用砖铺垒畦垄(约4~5层砖)。床面要整光整平,便于摆放容器袋。
2、容器袋选用
选用直径10cm、高15cm的聚乙烯薄膜制成的容器袋,袋壁打10个直径2~3mm的孔,便于透水透气。
3、营养土配制
因刺柏对育苗地的土质要求不是很高,因此,可以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就近拉取充分熟化的黄土或者利用育苗地原有土壤,经消毒、施肥等措施,获取培育容器苗的营养土。用林内
腐殖质土配制效果最好。具体方法是:
营养土配制与土壤消毒、施肥同步进行。本着“结构疏松、保水保湿、通透性好、富含营养物质”的原则,按每m黄土配0.1m细沙、施农家肥500kg、
过磷酸钙25kg、
磷酸二氢铵5kg的比例,再拌辛拌磷150g,把土壤打细、整绵、翻匀,然后过筛,边筛边用喷雾器喷洒0.5%的
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利用林内腐殖质土配制,可不用或少用农家肥。
4、填装营养土与容器袋排放营养土配好后,装入容器袋中,装土时要注意装满装实。然后,将装好营养土的容器袋一个挨一个紧密地排列在苗床内,排放时要整齐对称,高低一致。为减少容器袋之间的空隙,每排5~6行时,在新排的容器袋上垫长0.8~1.0m、宽15cm左右的木板,用榔头轻轻振实。苗床排满后,再用细土填满容器袋之间所有空隙,以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浇水后容器袋歪倒。
扦插育苗
1、插穗采集与处理
选择10a左右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健壮树作采穗母树。从母树上部和外围采集受光充分、发育充实1~2年生、茎粗1cm左右的健壮硬枝作插条,从插条中上部截取插穗,穗长25cm左右,剪去中下部的叶子(约10cm),插穗下切口剪成马蹄形。每100根捆成一捆,用浓度为50mg·kg的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2~3h。
2、插时间及方法
刺柏硬枝扦插容器育苗采用随采、随剪、随蘸、随插的办法。秋季扦插在9~10月份进行,采用湿插法,即先在苗床灌水,待水下渗后,将处理过的插穗直接插入容器袋,每袋一支,扦插深度为10cm左右;苗床插满后,再灌一次水,使土壤与插穗密接。然后,在床面覆厚度为2cm左右的草木灰或锯末,以便保湿保温,防止土壤板结。春季扦插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行,方法与秋季相同。秋季扦插时,可在苗床上搭建小型弓棚,利于保湿、保温,促进生根。
苗期管理
刺柏硬枝扦插后2个月左右才能生根,而且病虫害较少,因此,苗期管理主要以灌水、除草、施肥为工作内容。
1、浇水
因其生根时间较长,要经常保持床面湿润。春季扦插时,在插后20d左右灌一次透水,以后视苗床干湿情况进行浇水;秋季扦插时,来年开春后浇一次透水,以后视土壤情而定。
2、除草
应及时组织劳力清除苗床
禾本科杂草,避免草、苗争肥争水。
3、施肥
施肥采取两种方法进行,7月中旬以前,用0.5%的
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分别在每月中旬进行;7月中旬以后,结合灌水撒施2次氮肥(
尿素或二),用量为每万袋撒施0.5kg,要注意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肥料,以防烧苗,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进行。同时,要随时注意观察苗木生长情况,及时开展病虫害防治。
病虫防治
由于刺柏扦插育苗环境湿度过大,会引起插穗黑茎病、蚜虫等刺柏常见的病虫害,所以在育苗初期每周必须喷洒一次
百菌清、
多菌灵、氧乐、
高锰酸钾等杀菌灭虫的药剂。
盆景制作
1采挖:与常规相同,掌握在树液萌动之前进行是关键,带土团。
2修桩:桩根一次到位,桩枝分次到位。修平枝头、根头和伤口,密封。除去二分之一枝叶量。
3养坯:用松疏素土,消毒。毛桩沙养更佳。浅植高培,吸透水浆根。初期遮阳。放养。
4修剪:当年弱枝不剪,旺枝于
立秋前后定枝。旺枝缩剪促使下部芽生长。在生长期打顶。如此循环。
5上盆:长势好的树桩于立秋前一周上盆,用微酸性松疏土壤,按习性放置。
6造型:因材施艺。截干、蓄枝、修剪、蟠扎、嫁结相结合,收放并举。造型过程不断循环。
7枝片:初期以拉扎为主,修剪为辅。枝片形成后以修剪为主。先上后下、抑强扶弱。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由于刺柏树形优美,耐寒耐旱,抗逆性强,叶片苍翠,冬夏常青,果红褐或蓝黑色,具有良好的净化空气、改善城市小气候和降低噪音等多种性能,是城乡绿化和新农村建设中首选的树种之一。在城市绿化中是最常见的植物。可配植,丛植,带植。带植刺柏对污浊空气具有很强的耐力,在市区街心、路旁种植,生长良好,不碍视线,吸附尘埃,净化空气刺柏丛植于窗下、门旁,极具点缀效果。夏绿冬青,不遮光线,不碍视野,尤其在雪中更显生机。刺柏配植于草坪、花坛、山石、林下,可增加绿化层次,丰富观赏美感。
刺柏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树形美丽,可孤植、列植形成特殊景观。在北方园林中可搭配应用。是良好的海岸庭园树种之一。同时也是制作盆景的好素材。树姿优美,小枝细弱下垂;树干苍劲,针叶细密油绿;
红棕色或橙褐色的
球果经久不落。
药用价值
性味
苦;性寒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附方
治麻疹发透至手足出齐后,疹点不按期收没,身热不退:
山刺柏根四至五钱,金银花藤、
夏枯草各三至四钱。水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化学成分
心材含α-欧
侧柏酚(α-thujaplicin),β-欧侧柏酚和香柏素(nootkatin)等。
植物文化
武汉最长寿的树——1200岁刺柏
武汉黄陂横店镇独木村松林岗湾的千年刺树高12米、冠幅12米左右,胸径1.05米,没有生虫,身体健康。2003年全市古树名木普查结束后,经省政府确认,这棵刺柏树龄1200岁。
生长环境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很广,生长在台湾中央山脉、
江苏省南部、安徽南部、
浙江省、
福建省西部、
江西省、湖北西部、
湖南省南部、陕西南部、
甘肃省东部、
青海省东北部、
西藏自治区南部、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中部、北部及西北部;其垂直分布带由东到西逐渐升高,在华东为200-500米,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四川东部为1300-2300米,在四川西部、西藏及云南则为1800-3400米地带,多散生于林中。
参考资料
刺柏.物种2000中国节点-参考文献.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