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5战斗机
苏联1967投入使用的一款双引擎截击机
苏-15战斗机(俄语:Сухой Су-15,英语:SukhoiSu-15),北约代号“细嘴瓶”,是苏联苏霍伊航空集团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一款双发动机喷气战斗机。
1965年,苏-15战斗机的原型机首次试飞。同年4月,苏联政府决定采用并投入批量生产。1967年,苏-15服役。1969年,苏-15生产型开始装备部队,成为苏联的主力国土防空战斗机,装备了800架以上。20世纪70年代末,苏-15战斗机是苏联高度保密的机种之一,只配置在苏联本土,未进驻华沙条约组织其他国家及出口。1978年和1983年,苏-15战斗机两次攻击韩国客机,造成伤亡近300人的严重事故。美苏冷战结束后,苏-15战斗机于1993年从俄罗斯防空军退役。
苏-15战斗机采用复合三角翼飞机、尖机头两侧进气的总体布局,其动力装置为2台P-13Ф-300涡轮喷气发动机。该机翼展10.53米,机长21.4米,机高5.0米,机翼面积37.2平方米,空重1134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8140千克,机内燃油6500升,最大平飞速度2540千米/小时,巡航速度98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20000米,最大爬升率225米/秒,航程1500千米,作战半径725千米。该机配备一门GSh-23L双管机炮,备弹200发。机翼下共有4个外挂点,可挂装AA-3“阿纳布”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空空导弹、“蚜虫”红外制导近距空对空导弹、其它武器或副油箱。苏-15战斗机共制造1290架。其主要型别有苏-15A、苏-15C、苏-15D、苏-15E、苏-15F。
发展沿革
简介
苏-15是苏联苏霍伊航空集团六十年代初开始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高空超音速截击战斗机,北约集团给予的绰号是“细嘴瓶”(Flagon)。苏-15的原型机于1965年首次试飞,1969年生产型开始装备部队,并逐步取代老式的苏-9/11,成为前苏联的主力国土防空战斗机。在七十年代末期,苏-15是前苏联高度保密的机种之一,只配置在前苏联本土,没有进驻华沙条约组织其他国家,也未出口,当时前苏联空军曾装备了800架以上的苏-15,如今则只能在航空博物馆的停机坪上看见它。
研制背景
众所周知,20世纪50年代下半叶,苏联航空业处于困难时期,原因是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钟情于导弹(尤其是防空导弹)。军方和设计师们都执意“建议”修订更新空军和防空装备的计划。1958年,国家航空技术委员会取消了24个飞机研发题目和12个发动机研发题目,第二年又分别取消了21个和9个。与此同时,西方出现了攻击型的作战飞机,比如战略轰炸机歼击轰炸机等等,这就迫使苏联军方制订了对应措施。例如,要求防空歼击机能够远距离截击,能够攻击整个正面半球形区域内的“来犯”目标。考虑到当时国家领导人的个人喜好,提出制造某种新飞机的设想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使现有的飞机进行现代化改装。而且,还要求截击机只装载“空对空”一类的导弹,而它的飞行从起飞到降落都采用自动化程序控制。这样的要求听起来好像不是设计飞机,更像是设计对空导弹,而在当时的那个历史时期这却是千真万确的。
研发历程
1960年3月,由苏霍伊航空集团下辖的51厂开始研究制造获得T-58秘密编号的新型防空战斗机。新的项目在T-3-8M航空武器系统(后来的苏-11战斗机)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升级的方案也已确定了下来。按照计划在飞机上配备搜索距离大和扫描范围广的机载雷达,而且还要配备性能较高的导弹。339设计局的雷达设计人员提出过两种机载雷达方案,“勇士”-2机载雷达,一种准备供苏-11用的“勇士”雷达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机载雷达;“涡旋”机载雷达,以用于截击机图-28的“旋风”雷达改进的型号。苏霍伊航空集团设计师们认为,这两种雷达的共同点是由于直径较大,所以都不能装入苏-11的机头,因此新飞机需要由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结果,经过这一改进,这种新的截击机成了苏联典型的第二代喷气战机。
1960年11月,苏霍伊设计局准备了一份政府文件草案,其中讲到在截击机上将装备“涡旋”机载雷达、R-40型新式导弹和“飞奔”自动操纵系统。在这个文件中首次出现飞机的编号——苏-15,而整个截击航空武器系统被赋予了苏-15K-40(T-3-8M3)的代号。
1960年年底,在设计局的专用试验台上开始试验两侧进气构型方案的动力设备。但时间过去了,关于制造飞机的政府决定一直没有下来,因此飞机设备的选配、构成也就没有文件依据,如果没有批文想做成一件事情,这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苏联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苏-15的名称在正式的往来文件中暂时消失,如果想继续搞下去,只能使用国家计划目录内存在的项目编号,这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明明就是苏-15,而在那个时期的文件中飞机名称却变成苏-11M。不过不管使用什么编号,计划进展还算顺利,1961年9月完成了航空样板的制造,可是,终归属于名不正言不顺,到夏天T-58的工程就中止了。
到1961年中期,刚刚学会使用苏-7B和苏-9战斗机的飞行部队遇到了很大麻烦。问题出在发动机上,事实证明了AL-7F型发动机的安全性极低。在使用的最初一年半内,6.24飞行事故就损失了23架飞机,原因是飞机上惟一的发动机屡屡出现故障。军方要求迅速消除已暴露出来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苏霍伊航空集团失去信心。
这时,苏霍伊设计局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即在T-58上不用一个AL-7F发动机而用2个R-11F-300型发动机。新式飞机的代号是T-58D。这种飞机在飞行中机身像是一位“细腰小伙子”。
1962年2月5日,苏霍伊的机会终于来临了,政府和军方发布一道政府令,说“为了提高飞行航空武器系统的性能,要对苏-11战斗机飞机进行现代化……以便确保攻击飞行在2,000~24,000米、时速达到2,500千米的目标,以及确保进一步提高飞行武器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反干扰能力和自动化程度”。
第一架试验飞机T-58D-1完成于1962年4月。它没有安装雷达和其他专用系统,而只是装上了数据记录仪和配重。5月13日夜,飞机被运往飞行试验和后加工基地。5月30日,谢尔盖·伊柳辛首先驾机升空。该机增加了垂直尾翼的面积,使它升高了400毫米。为了提高制动器的效率,在主起落架的支架上安装了带乙醇液体冷却系统的KT-117轮子。
1963年4月,苏霍伊航空集团完成了第二架T-58D-2样机,该机配备了包括“勇士”-D58机载雷达以及配套的航空武器系统。飞机的机头安装了非常独特的锥度为28度的整流罩。T-58D-2研制的领头工程师是托尔钦斯基。5月4日,试飞员伊柳辛根据试飞计划驾驶该机完成了第一次飞行,两个月后飞机运到空军科研所进行国家试验。
设计
虽然Su-15的许多部件与之前的Su-9和Su-1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报告名称“Fishpot”)相似或相同,包括Sukhoi的特有的后机身空气制动,Su-15放弃了冲击进气锥用于侧面安装的进气道的进气口,分流板供给两个强大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初是TumanskyR-11F2S-300。这个改变允许存在一个强大的雷达搜索空间,最初的RP-22Oryol-D(北约的跳过旋转)。早期的Su-15(“Flagon-A”)有类似于它的前辈的纯三角翼飞机,但是这些被从第11个生产系列替换成一个新的双三角翼增加的跨度和面积,每个外塔和吹风襟翼,以改善着陆特性。这伴随着更大的anhedral的新尾部和高度减小的垂直翅片
Su-15的最大速度为2.5马赫,爬升速率(拦截机非常重要的参数)为228米/秒。起飞和着陆速度相对较高,起飞速度为早三角翼“Flagon-A”为395公里/小时(245英里/小时),大翼飞机“Flagon”为370公里/小时-F。'虽然控制响应和精确,飞机不容许飞行员有任何的错误操作。
尽管苏-15有强大的雷达,但是像大多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之前的苏联拦截机一样,严重依赖地面控制拦截(GCI),飞机被地面雷达站瞄准目标。它配备了Lazur-S数据链路系统,该系统向飞行员发送指令以完成拦截。后来的Su-15TM有一个Vozdukh-1M数据链路和SAU-58(sistemaautomaticheskogoupravleniya,自动控制系统),直到拦截的最后时刻,能够进行完全自动的“免提”拦截。
苏-15的主要武器是R-8/K-8(AA-3“阿纳布”;以后的R-98)空空导弹。早期型号携带两枚导弹,但“Flagon-D”和以后的版本可以携带四枚。像大多数苏联导弹,R-98是在红外和半主动雷达导航版本,标准做法是成对地激活武器(一个半主动雷达导航,一个红外归巢)给最大的机会成功击中。IR导弹通常首先发射,以防止IR导弹锁定到雷达导弹上的可能性。后来的“Flagon-F”模型经常携带两个R-98和一对或两对短程R-60(AA-8'蚜虫)导弹。晚模型“旗帜”有时在机身塔架上携带一对UPK-23-25023毫米炮弹,每个炮塔包含一个两桶GSh-23L炮。
批量生产
1965年4月30日,政府决定正式采用编号为苏-15的飞机并投入批量生产。机载雷达称RP-15,导弹是R-98,而整个截击航空武器系统代号是苏-15-98。为要批量生产苏-15,必须对系统作一系列重大改进。例如,应当提高副翼的效果,为此决定增加副翼的面积。为了缩短苏-15起飞滑跑距离,决定在起飞时放出襟翼,而在此之前飞行教官们所教授的,只是在降落时才放出襟翼。从生产的技术工艺来看,苏-15并没有引起革命,因为它与早先生产的苏-9和苏-11有很多共同点,而就设备而言实际上完全与雅克-28P相似。第一架苏-15(序号00-01)的生产晚了几个月,到1966年2月21日才完成。4月末飞机转移到茹科夫斯基的设计局试飞和后加工基地,7月21日第二架苏-15序号00-02也转移到了那里。
从1966年下半年起,苏-15逐渐进行规模生产。到当年年底已生产17架飞机。在批量生产的苏-15上,进行了机身结构的重新设计,这样一个是加强了结构强度,另外也增加了燃料系统容量,其容量达6,860升(5,600千克),不包括副油箱。
试飞表演
1967年7月9日一大清早,成千上万的莫斯科人和首都的客人们急急忙忙地赶往多莫杰多沃机场,那里要举行中断了6年的例行飞行表演。被赫鲁晓夫搞得萎靡不振的航空工业和空军竭力利用这次活动,要向苏联新领导和社会各界展示一下自己的潜力。所以决定拿出实际上所有的、包括刚刚经过试验的和投入使用的飞机来进行表演。苏-15截击机就是属于最新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5架这样的飞机由以弗拉基米尔·费多谢耶夫上校为首的防空军148战斗训练中心飞行员驾驶,快速飞过临时搭建起来的看台上空。这次表演后,西方分析家根据参演飞机的数量得出结论认为,新的歼击机/截击机已装备苏联军队。
飞机改装
苏-15的性能不是所有方面都符合军方要求的。飞机现代化计划的任务就是要改善存在的问题。在当时的一些文件中,改进了的飞机名为“第二代苏-15”。
1968年3月决定把“鹰”机载雷达换为“台风”雷达。现代化改装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飞机连同系列导弹R-98于1968年11月提交国家综合试验;第二阶段,1969年第三季度,飞机连同已改进了的R-98M提交国家综合试验。后来这两种飞机分别获得编号苏-15T和苏-15TM。设计局又认真地修订了上述文件。1968年9月初完成了苏-15T的设计草图,10月进行了答辩。飞机上拟安装R-13-300发动机,以及完善电力和液压系统。第二阶段的苏-15上同时安装了新的R-832M无线电台、无线馈电系统等。1969年1月4日清晨,改进了的飞机运到了试飞和后加工基地。
方案
在认识到Su-9和Su-11等早期截击机的不足后,苏霍伊航空集团很快便对现有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旨在研发作战能力更强的战机,这期间涌现了许多老款战机的改型,其中包括与Su-9共享机身的T-49(亦使用相同的引擎),其进气方式改为机头两侧进气,使机鼻能够容纳Oriol-D雷达的雷达罩;还有源自Su-11,加宽后段机身,装备R-11引擎的T-5。这些改型促使了T-58的诞生,这种飞机结合了T-5的双引擎和T-49的进气方式,但进气口被放置在了机身的两侧,座舱的后部。这一机型在1962年2月5日被获准以Su-15的名字生产,原型机在5月30日首飞,性能测试则从1963年8月5日开始进行,而正式服役却因苏霍伊航空集团与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口水战一再推迟。
早期使用三角翼飞机的Su-15在起飞和着陆时表现极差,苏霍伊随之开发了翼尖扩大(翼面积增大)的版本,并引入吹气襟翼,采用此种新设计的Su-15在1969年推出,尽管苏联的叫法不变,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将其称作“细嘴瓶-D”以区分之前型号。
有关另一个改进型,Su-15T的试验也于1969年开始,这种机型装备了沃尔科夫“台风”雷达,此雷达使用起来不甚理想,在制造了仅仅10架飞机后,Su-15T便不再生产,不过后继的Su-15TM(北约代号“细嘴瓶-E”)在1971年亮相,它装备的台风-M雷达可以为UPK-23-250航空机炮荚仓和R-60近程导弹服务。气动性的需求促使了对雷达罩的重新设计,拥有尖顶拱造型雷达罩的Su-15TM得到了“细嘴瓶-F)的代号,当然苏联仍然沿用之前的叫法。
最晚的改型是Su-15UM(北约代号“细嘴瓶-G”),一种可以参与作战的教练机,该型号在1976年诞生。最后一架Su-15也于1979年下线。
衍生型号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简介
苏-15没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但尴尬地上过几次头版头条。
击落747客机
1983年9月1日。这天凌晨3点30分,一架正在从纽约飞往汉城的韩国大韩航空公司波音747客机被在暗夜中被击中,飞机在9,000米高空爆炸,残骸伴随着火光消失在茫茫的北太平洋上。对于这架航班号为和詹姆斯·邦德的代号惊异地巧合的大韩航空007的波音747被击中事件,阴谋论一直不绝于耳。迷航是韩国和西方的官方说法,苏联则指责间谍飞行,并出示事发前后美国空军RC-135在重合航线上的活动记录。可以确定的事实是,大韩航空007偏离规定的航线达到400公里,深入苏联领空2.5小时,航迹飞经绝密的堪察加半岛苏联核潜艇基地的上空,美国和日本的航管清楚地看到了偏离的航迹但无人按照规定发出警告。在防空军的苏-15开炮警告之后,韩国大韩航空公司007依然不加理睬,而不是听从命令迫降,直到被击落,扣扳机的就是一架苏-15。机上269名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丧生。
击中707客机
1978年4月20日,一架从巴黎安克雷奇飞往汉城的大韩航空波音707突然偏离航线,向北方舰队的基地摩尔曼斯克飞来。塞尔维亚空防军的苏-15奉命拦截。在波音707两侧反复示意、要求迫降,机上乘客惊恐地看见这架涂有红五星的战斗机在两侧翻飞,但机长没有反应,继续向芬兰方向飞去。苏-15奉命开火,导弹打掉波音707的一段左机翼和左外发。波音707从9,000米高空剧烈地掉高度,最后在2,000米高度上稳住了。这时另一架苏-15再次接近,要求迫降,这一次机长服从了。但飞机飞不到指定的防空军机场,最后在离芬兰边境30公里的一个冰湖上成功地迫降。110名乘客和机组成员中,有2名被导弹的弹片击中丧生,其余幸存。克格勃的调查结果是飞机导航设备故障造成迷航。
撞毁CL44
1981年7月18日,一架伊朗(也有说是阿根廷的)CL-44小客机从伊朗进入格鲁吉亚上空,防空军的苏-15奉命拦截,要求迫降未果之后,苏-15把入侵飞机撞了下来,飞行员跳伞生还。
总体评价
苏联防空军飞行员对苏-15的评价很高,认为苏-15的操控性和机动性都不错,不过容错余度较小。苏-15的双发使安全性较好,到1992年为止,苏-15的累计安全纪录为每10万小时损失6.2架,相比之下,米格-25战斗机为10架,米格-31战斗机为11.5架,F-15为6架,F-16战斗机为10架。苏-15生涯的终止相当突然,不是自然退役,而是由于欧洲裁军协议的对俄罗斯容许拥有战术飞机总数的规定,自然更新的米格-29、苏-27战斗机得以保存,而较老的苏-15只有送废金属回收场的命了。——空军之翼
参考资料
苏-15“细嘴瓶”(F1agon).中国科普博览.2024-11-19
[科普中国]-三角翼飞机.科普中国网.2024-10-04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简介
研制背景
研发历程
设计
批量生产
试飞表演
飞机改装
方案
衍生型号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简介
击落747客机
击中707客机
撞毁CL44
总体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