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伯谦(1901~1981)本名于吉庆。出生于
瓦房店市(今
辽宁省瓦房店市)。少年在家乡读书,喜欢习武练拳。后考入
东北大学,期间,拜名师郝名九学戳脚翻子,并兼受胡凤三和杨俊峰的亲传。
人物生平
于伯谦生于1901年,本名吉庆,字伯谦,辽宁省复县人,祖业菜农,其父这一代开始奋发,将家里的菜地种好之余,开始经商,于家从此走上殷实富裕的道路。他又喜文爱武,生有四个儿子,经常教导他们学文练武,将来好济世为民,于家大屋内有一副
对联,上联是:学文凭悲悯心济世,下联是:练武用豪侠情助人。此联成为家训。
因父亲的影响,兄弟四人均受到了良好的
家庭教育和影响。于伯谦毕业于
东北大学,其弟于长庆毕业于
东北陆军讲武堂,于永庆毕业于南满医科大学(于永庆解放前由于战乱生死不明),于友庆毕业于奉天商专(于友庆解放前曾任
沈阳市会计师协会会长,由于身体原因英年早逝)。而习武造诣高深者,当属于伯谦、于仲伦(于长庆)二人。
苦练武术
于伯谦赴奉天(沈阳)读书前,父亲再三叮嘱:在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拜高师,学真艺,文武双全,报效国家,勿忘家训。兄弟二人到奉天后,在三义中学就读,后分别考入东北大学和东北讲武堂。当时“奉天三老”(
胡奉三、
郝鸣九、杨俊峰)中的郝鸣九就在前两所学校担任武术课教师。天赐机缘,于是二人便拜郝鸣九为师。郝老先生精通翻子拳和戳脚两门武艺,清光绪25年时被
沈阳市府尹王恒特聘为武术教师,并教授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的高级将领夏一鹤等人。于伯谦、于仲伦拜师后,从入中学到大学毕业,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不误,勤学苦练,且智能超群,因此深得郝老先生的喜爱,将全部技艺精心地倾囊传授,后又荐请胡奉三、杨俊峰传习戳脚文
贯口。胡老先生是河北人,得
饶阳县段家戳脚的秘传,武艺高超。威名远扬,受东北军重聘,在27、28师担任武术教官,后又选入大帅府专任武师,专授张学智、鲍玉才等学习武术。于伯谦兄弟二人完全拜在了“奉天三老”的门下,他们不仅全部掌握了翻子拳和戳脚文、武趟子,而且又能潜心研究三老所收藏的古今武术书籍。兄弟二人由于天资聪敏,又有坚忍的意志,深悟各家各派拳理,因此,武艺精进,博得了老师的器重、师兄弟们的敬佩。
参与抗战
1930年,于伯谦于
东北大学毕业,到
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任职。由于喜欢武术,又向当时在哈尔滨的胡凤三专学戳脚拳文趟子。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去
西安市,投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任
上校秘书,并同
西北武术界名流
马凤图、马英图切磋技艺,学习了马派的
鞭杆、刀法。抗战期间,他多次向抗日根据地转送药品、书籍和其他物资。
于伯谦当时在哈尔滨中东铁路局工作,面对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祖国,他义愤填,积极传播抗日的爱国思想,每见日伪特务抓捕抗日志士的反动暴行,常常挺身而出,设法掩护、营救。有一次,于伯谦在街上行走,看到一位分发抗日传单的爱国志士被九个
日本宪兵抓走,得到传单的群众又被这九个日本宪兵追打,见此情景,他怒不可遏,于是奋不顾身冲上前去营救。九个日本宪兵立即将于伯谦围住,说时迟、那时快,于伯谦施展拳脚,一会工夫,便将这九个日本宪兵打得鼻青脸肿,昏倒在地,然后,他带着那位爱国志士和群众安然无恙地全身而退。
1932年,为了抗日,于伯谦投奔张学良将军,任其公馆
少校秘书,后晋升
上校,曾受命给《解放报》撰写稿件,驳斥“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提出只有“攘外”,才能“安内”的政治主张,而后又积极参加了“
西安事变”的行动。当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被排挤后,于伯谦、于仲伦决心追随共产党,于1938年在
泾川县找到了共产党员
刘屹夫同志,并约定
元宵节后投奔
八路军,可是,于仲伦担心家眷拖累,便独自会同刘屹夫同志在正月初六先行了。同时留下一封信,请求哥哥带好家小,就这样,未能实现去
陕北地区参加革命的愿望,成了于伯谦一生的憾事。后来,于仲伦自八路军方面捎来家信,告知部队需要一些药品等。于伯谦都亲自办理,出生入死地转送,支持八路军的抗日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回到
沈阳市教拳自娱,成为戳脚拳派在
东北地区的代表人物。
武术交流
于伯谦自
东北大学毕业,到关里抗战十余年间,所到过的东北、
华北地区、
西北各地访师会友,在
哈尔滨市时,他拜“鹰爪王”
陈子正为师,学习了岳氏连拳和鹰爪翻子拳,陈子正是一位爱国的武术家,曾经有21位外国大力士集体到中国挑衅比武,结果都被他一一捏碎手骨,打成残废。于伯谦在
西安市时又拜在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任教的
沧州市大侠李雨山为师,学习了燕青门的七十二把神拿等。“
西安事变”后,于伯谦在
甘肃省拜访
回族武术大师
马凤图、马英图,马氏兄弟为表示欢迎,特召集西北武术界名流观赏了于伯谦的翻子拳和戳脚的表演,当时马英图赞叹地说:“翻子加戳脚,神仙跑不了”。马氏兄弟便将马家的劈挂拳传授给了于伯谦,之后,马英图又赞叹说:“翻子加劈挂,神仙也害怕”。在西北,于伯谦还访问过漳州松涛寺的石颜云僧人,并拜其为师,学习了
鞭杆即十三把棍,此棍法非常精妙,专击敌之关节要害,同时又结识了“
刘一鹏”王天鹏,并结下了深厚情谊。
于伯谦在访师会友时,凡与人切磋技艺,不仅以武服人,更以德服人。有一次,
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某师师长请他到家做客,吃罢饭,便要同于伯谦行拳过手,于伯谦便与他来到庭院说:我先练一下,请您指正。然后向院内的一颗枣树使了个“玉环步”、“鸳鸯腿”,只见那棵枣树连皮带肉被踢下一大块飞向二楼,不巧那块树皮打在了那位师长母亲的脸上。于伯谦赶紧向老人家道歉,可是老人家却埋怨起儿子来,说是于老师对你手下留情,那位师长不禁满面愧色。于伯谦访高师,博采众长,并身经百战,朋友们称赞他:“拳打东北强盗,脚戏塞北英豪”。
武术传承
于伯谦由于经过众多名师传授和自身潜心研究,不仅练就了一套好功夫,而且对戳脚拳文趟子有新的改进和发展。
1945年,于伯谦回归
沈阳市。每到夜深人静时,他的耳畔就回响起当年
郝鸣九恩师的话:“戳脚、翻子拳这两门武艺精华都系在你身上,今后它兴在你,败也在你了”。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下定决心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将戳脚、翻子拳发扬光大,二是让它后继有人。于伯谦在很好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并有创新。在翻子拳上,他创编了“波浪翻”、“滚背翻”等套路;在戳脚上,他将文、武趟子和翻子拳手法结合而成戳脚拳套路——“戳脚摘要”。该文在《新体育》杂志上发表,后被《中华大百科全书》收录,于伯谦被中华体育总会文史资料编审委员会聘为委员。同时,他广收门徒,其子于正平,其孙于杰、于刚,得到亲传。他们都能继承先辈的遗志,秉承家训,学文练武。特别是于刚,为人忠厚,喜做善事,每逢路遇坏人做坏事,都会义无反顾地制止。1985年冬季的一天,他晚上下班,在铁西工人村附近,看见三个流氓调戏妇女,还抢这位妇女的包裹。于刚便奋不顾身夺回包裹,并将三个流氓打得落荒而逃,且把这位心惊胆战的妇女送回家。
于伯谦的爱徒有丁宝成、范垂、史春林、张福生、白国栋、王德先、张庆云等。其中,张福生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比赛和武术挖掘技术表演赛中,曾4次荣获
金牌。
1981年3月18日,于伯谦不幸因脑血管疾病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