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镇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下辖镇
北城镇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北部,东经102°33′,北纬24°25′处,东接小石桥乡和江川旱谷田,南与春和、李棋两镇为邻。南北分别与晋宁县的椿树营,宝丰镇接壤,213国道、昆玉高速公路昆玉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距玉溪市中心城区8公里,距省城昆明市80公里,是玉溪市的北大门,亦是滇中通往云南省的交通要道,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镇。
地理环境
气候
地形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东西宽10.53千米,南北长12.87千米。全镇国土面积120.5平方千米,境内最高龙马山,海拔2448.2米。最低点丁棋屯,海拔1639米。北城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6℃,最热七月平均气温20℃-21℃。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雨量900-1000毫米,年均水蒸发量1624毫米。相对湿度为60-70%,年日照为2256小时,无霜期年均233天。境内有中小型水库33座,蓄水量1793万立方米,罗木箐河、西河流经境内56千米,水资源丰富。
行政区划
全镇120.5平方千米耕地31002亩(比上年减少158亩),其中:田21315亩,地9687亩;稳产高产基本农田26049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59亩。辖北城、大营、夏井、东前、古城、王棋、后所、皂角、梅园、高桥、莲池、刺桐关、大石板等13个村(居)民委员会,163个村(居)民小组,73个自然村。
经济
2007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2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农业)产值1.23亿元,占4.4﹪,比上年增长2﹪。第二产业(工业)产值18.53亿元,占66﹪,比上年增20﹪。第三产业8.28亿元,占29.6﹪,比上年增5.3﹪。本级财政收入2346万元,比上年增5.6﹪。农民人均纯收入5490元,比上年增100元。
农业主要以烤烟、水稻、小麦、油菜、秋冬蔬菜、花卉、水果、养殖为主。
工业主要以生物制药、冶金铸造、水泥制造、太阳能设备、蓝晶光电产品为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主要以交通运输、商贸、饮食服务业为主。全镇有货运汽车952辆、客运汽车270辆(其中:大巴,中巴155辆,微型客车115辆、家庭用小汽车1000余辆,集镇内有主要街道6条,商铺1000余个。
名优、重点企业:维和制药公司:公司产品各节约优势突出,目前拥有69个国药准字号药品,其中以三七为主要原料的品种有36个,人国独家生产品种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6个,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6个,进入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目录26个。获得云南省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企业称号。
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是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重点税源企业,排列云南民营企业前30名,玉昆钢铁集团公司首批获得冶金部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04年通过了国家ISO6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取得全国质量过硬推广建材产品,被金融部门评为AA信用企业称号,先后荣获玉溪市文明单位、玉溪市重点保护单位、红塔区纳税大户、玉溪市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蓝晶科技公司:公司现已建成“晶体生长定向-磨圆-切割-晶片粗磨、精抛学-清洗-包装”一条龙生产线,年产蓝宝石基片达120万片。公司采用的切割设备为日本进口高精密度多线切割机及国外进口的高精度晶片粗、精磨抛光设备,能充分保证晶片的加工质量,公司拥用先进的全自动超净室清洗设备,晶片做到了“开封即用”。经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晶体学方面的专家检测鉴定,晶体和晶片质理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也为中国大批量生产蓝宝石基片材料产业化填补了空白。公司先后被省科技厅、省发改委评为“省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小型创新企业”和“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被国家列入“国家新材料专项备选项目”。
治安状况
截止2008年8月,集镇内设有公安派出所,有正式干警20人,联防人员16人,设有公安交警中队一个,正式交警7人,协管人员6人,警民积极协作,治安状况良好,交通井然有序。
特色产品
主要特色产品中,农产品有:烤烟、蔬菜、花椒;食品有:百年老字号青堆米线、刺桐关麻辣鸡、大众饭店卤鸭、鸭肫、灌肚、金线腿、北城火烧饼、孔家包子、水晶蜜饯、大营奇妙的涩水、兴隆饭店的野生菌等,都十分美味可口。工业制品有:维和系列药品、蓝晶科技光电制品、新兴太阳能设备、东艺竹木工艺品、华新水泥电缆线等。
经济发展
2008年,北城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年初的区委全会、人代会、政协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开放活镇、科技兴镇、发展富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取得了经济平稳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持稳定的新成就。面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抓二产促一产带三产”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钢铁、制造、制药、运输、商贸、建筑等六大产业从行业上整合、规模上做大、产业链上延伸、品牌上做强、档次上提升,加快高科技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延伸的开发,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工作,努力开拓市场、降低库存,提升效益。全镇工业继续保持较平稳的发展态势,除钢铁行业影响较大外,生物制药等行业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镇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工业总产值完成2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工业企业上交税金7252万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钢铁企业增加了1073万元,增长43%。在工业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以交通运输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税收达353万元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镇辖北城(居委会)、大营、夏井、东前、古城、王棋、莲池、高桥、后所、皂角、梅园、刺桐关、大石板13个村(居)委会,72个自然村163个村民小组,到2006年底总人口59464人,其中男性28976人,女性30488人。农业人口55370人。
民族
占总人口的93﹪,境内居住着汉、回、彝、白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为回族5258人,占总人口的8.8﹪,彝族1356人,占2.2﹪,白族571人,占0.96﹪,2006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480人,已婚育龄妇女人数11939人,已落实节育措施10734人,节育率89.9%,全年领取独生子女证1683人,比上年增长2.2%,人口自然增长率5.77‰。境内有北城镇中心卫生院1所,拥有医务人员109人,病床100张,是云南省最大的乡镇级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服务站一个,村级卫生所13个,完成标准级卫生室建设13个,有医务人员62人,输液用病床69张。传染病发病率302.7‰,“四苗”覆盖率100%,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一个。2006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3172人,占农村总人口的96.3﹪,镇、村卫生院、所的健全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北城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已基本形成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禁毒防艾)、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文化
简介
北城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北城属步傍部治下,称普扎笼城,孛儿只斤·蒙哥六年(公元1256年)蒙古立罗伽部万户府于河阳(今澄江市)辖普舍(今北城)等五个千户所。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新兴州,州辖普舍(今北城)、研和二县。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九月撤销普舍县,并入新兴州。清康熙三十五年为普舍乡。民国29年(1940年)为普舍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更名为北前区、北城公社、杏花岭区,1986年撤区建镇。
谢汝翼(1879-1914年),北城镇谢井村人,清末留学日本,先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入陆军土官学校,毕业后回滇任滇军炮兵第十九标教官,后任第三营管带。云南省“重九起义”领导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勋,曾任护国军团长,云南讲武学校校长、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护理云南都督
马联元(1832-1903年),回族,北城镇大营村人,通晓阿拉伯语和波斯文,曾朝觐麦加、遍游西亚,用文言文和阿文著有《四篇要道》、《性理本经》等书十部,耗银1500余两,木刻《伊斯兰教圣经》,木刻印板今尤存昆明伊斯兰教协会。
熊介臣,(1911-1980年)北城镇人,著名花灯生角演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组织云南农民救亡灯剧团,曾主演《张小二从军》、《茶山杀敌》、《新投军别窑》等剧。积极宣传抗日,新中国成立后任昆明市花灯工作联合会宣传教育主任、昆明市花灯团团长。
高古楼
原名扶元阁,坐落在北城主要街道文星街、启明街、长庚街交汇处,始建于明代中期,原楼高19.35米,经数百年风雨,已成危楼,遂于1993年2月拆除,2001年2月重建,现楼原址原貌按原比例放大1.6倍,高36.09米,须弥座直径79.99米,系二楼一底攒尖钢混结构建筑,二楼、三楼分内、两层,内层四面各有六扇团格花品门,下裙板刻浮雕,外层栏杆用花岗石砌成,均有花鱼石各类彩花浮雕。栩栩如生,楼阁周身绘制各种山水图案,花鸟鱼虫,古训格言,无奇不有,整座楼台金碧辉煌。颇为壮观,登上此楼,全区景观尽收眼底。
李家大院
座落在北城镇文星街南段,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大小分为九个组合体,每个组合体内又分为3-5个院落,仅临街铺面就有24间,是1916年北城富商李盛堂先生建盖的明清式民居建筑群,风格独特,具有五步一台、十步一景的奇妙景观,2001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焕文塔
在北城环城南路南面约300米处,空心六角形,田塔座、三层塔身,一个圆形带六条棱线的塔,两个重叠在一起的青石宝芦顶,共7个部分组成,塔高11.70米,全塔均为大块青石砌成,第一层正面中间有一方形窗洞,窗洞上部的塔形雕文中,由左向右是“焕文塔”,左右有对联一副:上联“焕然起七级”,下联“文乃重千秋”。
大营清真寺
位于大村中心,始建于明代万历庚戌到丁巳年(公元1610-1617年),清代顺治庚寅(公元1650年)重修,该寺座西向东,占地3000平方米,分由大门,叫拜楼,大殿(礼拜堂)两厢房、南后天井、月台等部分组成,具有中原地区宫殿式建筑对称、协调、朴实、大方等特点,整个建筑既宏伟秀丽又庄严肃穆。
涩水井
位于龙马山南坡下,井中所涌涩水系自然泉水之佳品,含80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20多种微量元素,清凉、味略涩,饮后气爽神清,食欲大增。涩水井历史悠久,早在明未清初就是远近闻名的胜地。清代新兴州志》将涩水井列入《古迹》篇中,称它为“酸水井”。每年春天,四方村民、玉溪市市民,乃至昆明市人成群结对,扶老携幼,纷纷来到涩水井畅饮。
北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花灯、曲艺表演植根于群众,代代相传。1982年,各村(乡)相继成立了花灯组,1983年1月由何万德、曾庆元,沈福宽创作的花灯剧《白鸭风波》、《争妈》、《换粮记》获玉溪县优秀剧目奖;1987年北城电影院受到国家文化部、广电部等六部委的表彰。1987-1991年先后在西寺、梅园、刺桐关发现西汉初期的铜斧、铜锄、铜钱,东汉石棺墓,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1996年北城文化中心被省文化厅定为一级文化站,玉溪市文化先进单位,2003年4月成立了北城镇花灯协会,共有24个民间花灯业余队活跃在各村(居)委会。2004年北城镇征集出版了《北城民间故选集》、《中国玉溪高古楼》文集,到2006年止,境内有文化中心一个,电影院1个,镇图书室1个,村级标准文化室四个,藏书14200册,文化旅游境点有:高古楼、焕文塔,百岁坊、初公坊、李家大院、涩水井、太平寺、借银寺、红旗水库公园等,传统文化饮食有:青堆土榨酸浆米线、北城凉粉、水晶蜜饯、卤鸭、灌肚、火烧饼、孔家包子,刺桐麻辣鸡等。
古树
莲池村委会中莲池村沙沟埂有200-300年,高30米,胸径1-1.5米的古清香树六棵,夏井村委会一组万年青树2棵,高35米,胸径1.7米左右,树龄300年以上。后所8组万年青树25米,胸胫1.8米左右,树龄500年以上。梅园上庄子村万年青,树高28米,胸胫1.5米,树龄350年。
民风民俗
北城镇主要居住着汉、回、彝、白十余个民族,汉族绝大部分均是自元以后随着征战而来的屯兵或从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地迁徙来的移民。聚居在北城、夏井、东前、古城、王棋、莲池、高桥、后所、皂角、梅园等村委会,大营、刺桐关、大石板三个村委会汉族同其它少数民族杂居,居住多为砖混结构2-3层新建水泥房,还有一部分老式土木结构的瓦房,饮食习惯农村大部分一日两餐,集镇居民多数一日三餐,主食大米,并食小麦和玉蜀黍属做成的其它食品,菜多以蔬菜为主,肉食以猪肉、鸡、鸭、鱼为主,服饰五花八门,不拘一格,色彩丰富而多样。婚俗:新中国成立前,婚姻由父母包办,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婚姻法,为男女婚姻自由结合提供了法律保证,但一些婚姻习俗仍沿袭至今:经媒人介绍双方认识,如认识后互相认为中意,即可进行以下几步程序:一是“瞧家”:女方和亲友先到男方家看看家庭条件,二是“订婚”:瞧家后双方没有意见,就可以订婚,三是“过礼”:结婚的头一天男方要到女方家送彩礼、礼金、肉、糖都带“6”的吉利数,四“结婚”:结婚需选择吉日,宴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参加,晚上同龄人要进行“闹洞房”,民间有闹闹洞房,今后的日子才好过的习俗。丧俗:汉族习惯土葬。人死后,选择日子,而后通知亲友。对死者的同胞兄弟必须立即“报丧”,并由他们亲视入殓。入殓衣服穿三、五、七单数。在择定发送的头天,亲友吊唁,称为“烧纸”,发丧俗称“出材”,第二天为坟墓添土叫做“复丧”。宗教信仰多信佛教、道教。西方的基督教亦有少量人信仰。重要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米线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
回族:北城的回族为元代到元间咸阳王赛典赤·赛典赤·赡思丁的后裔和随赡思丁入滇的西域
回回人及明初(公元1384年)随明将入滇的回族后裔。主要居住在大营村委会、石狗头村、北城居委会和镇机关单位中也有回族分布。居住:回族居住的房屋式样与汉族大至相同。只是每家均设有一个洗澡的地方,叫“洗脸堂”。
饮食:北城镇回族的主粮、杂粮、蔬菜等,均与汉族相同,仅肉食不同,回族不食自死之物(鱼、虾例外),忌食血。只能吃取食粮草的偶蹄反刍亚目(如牛、羊、骆驼等),也食鸡、鸭、鱼等。
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在参加宗教活动时,男子才戴红、白帽、阿訇穿绿色毛呢大衣,头缠一条一米长的白布,头顶带绣有经文的帽子,妇女戴白色盖头。
婚俗:一般坚持族内通婚,如有一方不是同族,则须改教为回族。回族小孩,出生不久,就要请阿訇起“经名”并做香油面饼分送亲友。
丧事:回族人死后,主张速葬,不用棺材,而用“经匣”(象汉族的棺材,但比棺材大,上面雕刻着花鸟,专门用来出葬)。人死后,先把死者全身洗净,撒上麝香之类的香料,然后戴上
白帽,帽上写有经文,再用白布把全身裹起来,装入“经匣”,抬到清真寺请阿訇“站拜”(为死者祈祷),然后抬上山埋葬。送葬的人不用请,一般都是闻讯而至,有的从外村赶来。死者无论贫贱富贵,生前越受人尊重,送葬的人就越多。回族的坟是事先挖好的。“经匣”抬到坟边,从匣内抬出死者,放入坟坎里的窑洞(俗称燕子窝),头朝北脚朝南,面向西,用石块或木头掩窑门,然后填土。抬“经匣”的把“经匣”抬回放在清真寺。宗教信仰: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崇拜真主。教义包括“六大信条”和“五功”,即信真主、信天使、信《伊斯兰教圣经》、信圣人、信后世、信前定;“五功”有:认(认真主独一)、礼(每天礼五次拜)、课(抽天课,把财产的百分之二点五施散给孤寡或贫困者)、朝(朝罕止,有经济能力的人,生平须到沙特阿拉伯麦加朝觐一次)。
语言:目前回族仍使用汉语,在宗教活动的内部则保留阿拉伯语波斯语
重要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彝族:北城的彝族源出于中原地区古代西北的氏羌游牧部落,是羌戍系和本地土著居民长期文化融
合和体质混血的融合体,主要居住在秧草塘,大石板也有杂居。北城彝族的住房、饮食基本与汉族相同,服饰:彝家女子均用黑纱帕包头,穿大袖口,绣有三、四道花边的衣服,系花围腰,大官裤,鞋子为头向上翘起的绣花剪子口鞋,现在一般情况下服饰与汉族相同,遇有彝族节日才穿彝族服饰。婚俗和丧俗与当地汉族基本相似。白族:北城椒园的白族李始是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从昆阳核桃园迁来,住房为土木结构的四合院瓦房,饮食与汉族相似。服饰:北城的白族妇女多以纱帕包头,再顶一块三角黑帕,着黑衣。穿宽管裤。钩尖鞋,上衣胸襟绣花,腰系黑围腰加线织腰带,青年妇女多以花巾蒙顶,身着白色或其它花色衬衣,外加大红或粉红背心,鞋与汉族无异。婚俗,白族同宗不婚。丧葬习俗:北城的彝族和白族原为火葬,明代后改为棺木土葬。
宗教信仰:彝族、白族都信奉鬼神,属多神教性质。
重要节日:白族、彝族的重要节日基本相同,与汉族各异。
白族祭神节:阴历除夕祭祀时,将祭品抬到山神庙祭山,然后井边祭龙,再到公房祭牛王,最后回家祭祖先。正月初二的祭祀、祭品、对象与除夕相同,顺序相反。
彝族祭龙节:阴历二月初七祭龙节,属集体活动,每家一人,井边祭龙,祭毕会餐,费用由当年生孩子家承担,生男孩者一家供酒18市斤,生女孩家供一挑豆腐。
火把节:火把节比汉族早一天,即阴历六月二十四,青年男女舞火把,围绕篝火,唱歌跳舞。现在节日照过,但风俗已有较大改变,基本与汉族相似。
文化教育
有镇文化站1个,农村标准文化室4个,农村业余文艺队24支,合格农民文化技术学校5所,农村党员活动室13个,基本能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自娱自乐的需求,全镇有镇属初级中学
二所,教职工190人,在校学生1979人,小学13所,教职工256人,在校学生4863人,党职校一所,教职工1人,私立幼儿园6所,幼儿班25个,教职工150余人,入园幼儿2700余人,中学教师中,高级教师13人,占6.8%,一级教师53人,占27.9%。小学教师中,高级教师87人,占34%,中小学教师合格率100%。北城中心小学2006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估验收为云南省二级一等示范小学,北城中学2005年被评估验收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初级中学,后所中学2004年被评估验收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初级中学。2007年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普率达100%,毕业率达100%。九年制义务教育法在普及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初中普及率100%,毕业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职中)的升学率为92%。全镇有各类职称的科技人员33人,占82.5%。
社会
基础设施
2007年,北城集镇东、南、西、北4条宽50米总长7.5公里环城路已完成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主要乡村道路莲池路、王棋路、梅园路、古城路共6.8公里实现了路面硬化绿化和亮化,全镇13个村(居)委会,67个自然村、163个村民小组,水、电路三通,“三通率”达100%。先后有12个村(居)委会新建了办公楼,点92﹪。镇属两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进一步改善,建有科技文化活动室及娱乐、待客为一体的公共设施25个,占65%,有公厕的村(居)民小组125个,占72%,建有三面观沟渠183公里,山区小水窑3467口,沼汽池1250口,闭路电视普及率达100%,农村电网改造率达100%,有程控电话8100部,其中私人电话7733部,移动电话通讯信号履盖北城全境。集镇内有主要街道6条,集贸市场3个,百信购物广场一个,大宗商品超市一个,商铺1000余间,生猪定点屠宰场北城食品站一个,占地2.5亩,灭害水冲式卫生厕所15个,全镇建有自来水供水站2个,自来水引用率达97%,2007年,市、区、镇对基础设施建设共投入875万元。
新农村建设
北城镇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和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入手,积极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树立五种思想,克服五种倾向:一是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远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倾向;二是树立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形式主义的倾向;三是树立工业强镇以工带农的思想,克服就农村而建设农村的片面倾向;四是树立招商引资、科技兴镇的思想,克服闭关自守的传统农业倾向,五是树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内外并重的思想,克服重内轻外,离土不离乡的倾向;六是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以农民为主体的思想,克服“等、靠、要”和因循守旧的倾向。
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立足当前和着眼未来的关系,发展试点示范作用。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北城镇党委、政府确定基础较好的中莲池村、大高桥村、古城村、东前村作为全镇2006-2007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认真总结经验,取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力争五年内硬化夏井路、梅园路、丁棋路、冯井路、魏井路、高桥路等镇内主要村庄道路。全镇坝区村庄全部用上自来水,使用上灭害公厕,环境卫生有较大的改观,10-15年内基本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三是正确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的关系,建立投入长效机制。以产业作支撑,在全镇大力发展烤烟、蔬菜、养殖业、交通运输、生物制药、冶金铸造、蓝晶科技、太阳能设备为主的八大产业,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四是正确处理好农民参与和农民受益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结合我镇、各村(居)委会和村民小组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公民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每年实施各类培训30期,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和各项管理制度。五是正确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做到“软硬兼施”和两手抓,具要做好硬化村庄道路、修理“三面光”沟渠,加快旧村改造等硬件设施。又要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乡村卫生院、卫生所的医疗设施,建设老年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农村科技文化室、幼儿园等公共设施。六是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人口增长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
政治
基层党团组织
2007年全镇有13个党总支,12个直属党支部,党员2450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65人,女性党员612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18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86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945人,六十岁以上党员767人。
全镇设团委3个,团总支16个,团支部1个,团员1118人,其中女团员528人。
云岭先峰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讲”活动;党的知识竞赛。
团员活动
2007年7月与镇文教中心、沃尔玛公司成功举办了《北城青年歌手大奖赛》。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教育的主要措施是:(1)签订了《党员目标责任书》、《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2)坚持每周一的干部学习制度,每季的班子成员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3)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等。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廉洁勤政。
获得荣誉
1979年12月原北城公社因工作成绩突出,国务院颁予嘉奖令。
2003年被列为国家小城镇建设试点,2005年被评为省级卫生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气候
行政区划
经济
治安状况
特色产品
经济发展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文化
高古楼
李家大院
焕文塔
大营清真寺
涩水井
古树
民风民俗
文化教育
社会
基础设施
新农村建设
政治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