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龙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
萧龙友(1870年2月13日—1960年10月20日),原名萧方骏,字龙友,号息翁、不息翁,别号“蛰蛰公”“息园老人”。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年弃官从医,被推崇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他是中国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家、医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萧龙友的前半生都生活在清朝末期,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为给母亲治病,早年就自学中医,在1892年川中地区瘟疫期间挺身而出,被称为“万家生佛”。1897年,参加科举并历任八旗教习、山东省等地知县。中华民国时期,萧龙友历任财政部机要秘书、农商部参事等官职,并与友人共同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培养众多中医人材。他虽身在官场,却一直研究医学,还为民国名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等诊治,医术广受好评。1939年,萧龙友退休,专注于中医事业和人才培养。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被中央人民政府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还当选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等,并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等建议。1955年,他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0年,萧龙友病逝于北京。
萧龙友先生毕生研究中医学,有《整理中医学意见书》《中医药学意见书》《现代医案选》(与人合撰)等代表作品。他一生行医,临床经验丰富,开办学校,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此外,他还是收藏家、书画家,还著有诗集《采风录》。萧龙友先生逝世后,其后人遵其遗嘱,捐献出大量珍贵文物,大多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人物生平
清朝时期
1870年2月13日,萧龙友出生于四川雅安学署。祖籍江西吉安。他出生于书香世家,童年好学多思,为人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于母亲长年患病,萧龙友便自学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等书,常到药店求教医药常识,并去中药市辨别药物。
1890年,萧龙友考取了尊经书院。尊经书院办学以“经世致用”为理念,注重品德和实用,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四川省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名人。在此,萧龙友得到经学大师廖季平、王树人的培养。
1892年(也有说1893年),川中地区霍乱流行,很多医生惧怕传染,不敢医治。萧龙友挺身而出,与陈蕴生沿街巡治,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他主张四诊合参,治愈了一些疑难病症。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他被人称为“万家生佛”。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萧龙友离开四川赴京朝考,获丁酉科拔贡,入京殿试后,充任八旗教习。不久,又按朝廷惯例,分赴山东任职,曾任山东济阳、嘉祥、淄博知县。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民国初立,萧龙友由山东总督府奉调入京,任财政部机要秘书、农商部参事、实业债券局总办及国务院参事等职。萧龙友身在官场,却一直研究医学,还博览西医著作,被内务部等机关聘为考试中医士襄校委员,并取得了医师资格。此外,他主张实业救国,鼓励办学,在山东时,筹建山东省会设立高等学堂,亲拟章程,并任教习。
1916年5月,袁世凯病危,其长子袁克定邀请萧龙友诊断。1924年,孙中山病情严重,请萧龙友为中山先生诊病。萧龙友断为病之根在肝,因知病已入膏肓,非汤药所能奏效,故未开处方。中山先生病逝后,通过病理解剖,证实其所患确系肝癌,说明萧龙友诊断无误。
1926年,梁启超患病便血,萧龙友切脉后认为其肾脏无病。梁启超坚信西医,仍赴北京协和医院手术,三年后逝世。经病理解剖,发现肾部完全健康。在北京,萧龙友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冠。当时北京医院的德国医学博士狄博尔,遇到疑难杂症,也总会邀请萧龙友去会诊。
1928年,北洋政府南迁后,萧龙友弃官从医,在北京西城建“萧龙友医寓”。许多患者赠送匾额,他从不挂起来,等积攒多了,便刨平改制家具。
1929年,萧龙友与孔伯华经历了汪精卫政府的“废止旧医案”,深感中医及传承教育的危机。后来二人共同创办北平国医学院,萧龙友出任董事长。为了培育中医后继人才,他们自筹资金,轮流诊病,用诊费补充学校经费。办校15年,毕业学生数百人。
1939年,萧龙友以70岁高龄退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萧龙友年已八旬,他将别号改为了“不息翁”,以示“自强不息”,不断发展中医事业。
1951年,萧龙友被中央人民政府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4年9月,萧龙友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大会发言时,他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提案。两年后,国家采纳了他的提案,成立了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四所中医学院。
1955年,他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冬,国家设立中国中医科学院,萧龙友任名誉院长、学术委员,并献出家藏的朝鲜医方类聚》医书,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尽心尽力。1959年,萧龙友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1960年10月20日,萧龙友病逝于北京,享年90岁。 
主要成果
临床经验
老少治法有异
萧龙友在其治疗手记中记录有百岁高龄的僧人,他一共诊治14次,也有二十九岁的饶姓妇女,共诊治4次。面对老少两位患者,他每次对症开方,手法有清有重,医药配伍上多有区别。
用育阴培本法
萧龙友在调理虚症时,常用此法,先创造能让病人适应的条件,再对症下药,如果病人不具备施药条件,急着用药,可能效果相反。并且,他还记录一个31岁的唐姓妇女患者。
注意形态并重
萧龙友调理慢性病时,特别注意病者情态,在处方中多加入合欢、橘子络等,先调其情志,舒其郁结。对于忧思过甚者,则投香附子,其善恐易惊者,又使用镇定之剂,如磁石、获神等。并且有两例病患的诊疗记录。
治虚损应防其过中
对待虚损,应该注意五脏六腑之间的关联,防止病症传变,萧龙友尤其注重脾的调理。他也有两例病患的诊疗记录。
学术思想
医术医道并重
萧龙友重视中医理论,主张精术弘道。他在《整理中国医药意见书》中,强调了“理与术不可偏废,道与器不可偏逞”。
活学活用
萧龙友认为医贵在“活”,中医最忌“呆”,“泥于古不可言医,于今亦不可言医。必先斟酌损益,以求合乎今人之所宜,而后可以愈病。”
注重药学
萧龙友重医理,也重药学,主张医与药不可分割。他用药精良,重视药材,如桂府滑石(山东省)、西防风(山西省)、秦艽陕西省甘肃省);重视炮制,酒炒元胡、醋香附子、盐杜仲等;喜用鲜药,如生鸭梨、鲜荷叶、鲜大白茅等。
重视医学经典
萧龙友重视《伤寒论》《金匮玉函要略方》经典,主张要学其法,认为组方首在立法,法者不定之方,方者一定之法。
治病求本
萧龙友治病讲究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先明理,辨明病机,依法选方,据方选药。他用药平正淳和,不剑走偏锋,亦没有大方贵药,以切中病机作为根本。
取长补短
萧龙友主张削除门户之见,取彼之长,补我之短。对于西医,他主张汇通中西医,不偏废。他也推崇黄坤载、傅山陈修园徐大椿等古代名医。
养生之术
一是重“养心”:要身体好,心态最重要,用一种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才能身康体健。
二是擅“养气”:“气定”才能“神闲”。这里说的“气”,指人的元气、正气、浩然之气。擅“养气”者,元气充足,邪气就难以入侵。
三是精“养身”:伯父的日常生活像标准钟一样有规律,每日“凌晨即起”,拄杖在四个大院子里走一圈,观花晨练。早餐后准时门诊。午后小睡,下午出诊。每晚十时休息,从不熬夜。
主要论文与著作
萧龙友著有《整理中医学意见书》《中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现代医案选》(与人合撰)等文。
萧龙友还著有诗集《采风录》。
社会职务
清朝光绪时期
萧龙友曾任八旗教习,曾任济阳区嘉祥县淄博市知县。
中华民国时期
萧龙友曾筹建山东省会设立高等学堂,亲拟章程,并任教习。他还曾任中华民国财政部机要秘书、农商部参事、实业债券局总办及国务院参事等职。此外,萧龙友被内务部等机关聘为考试中医士襄校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萧龙友曾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名誉院长、顾问,中央卫生部第一次全国卫生会议华北区特邀代表,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中西医交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中央人民医院顾问,北京中医学会耆宿顾问等。
人才培养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初立时期,萧龙友主张实业救国,鼓励办学,在山东省筹建山东省高等学堂,亲拟章程,并任教习。1929年,汪精卫政府的“废止旧医案”,让萧龙友深感中医及传承教育的危机。后来萧龙友与孔伯华共同创办北平国医学院,萧龙友出任董事长。二人自筹资金,轮流诊病,用诊费补充学校经费。办校15年,共毕业学生数百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9月,萧龙友提出设立中医学院、培养中医人才的提案。两年后,国家采纳了他的提案,成立了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成都市四所中医学院。
其他贡献
捐献文物
萧龙友逝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将其珍藏的珍贵书画、古墨、瓷器等精品文物140余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其中如宋代《萧翼赚兰亭图卷》、元代赵孟頫《临兰亭序卷》、宋拓《兰亭序》等皆为海内瑰宝。
2010年9月,故宫博物院为纪念萧龙友诞辰140周年、逝世50周年,隆重举办了“萧龙友先生捐赠文物精品展”,展览共展出萧龙友捐献的文物80件(套),分为“光致貌美——瓷器”“墨苑飘香——墨品”“妙笔生辉——书画”三部分。展出的20余件瓷器中,有两件为宋代作品,其余多为清代作品,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瓷艺特色。展出的20余件文房用墨不乏清代制墨名家的作品,反映了清代墨品的工艺风貌。萧龙友所捐献书画文物共计89件(套),其中既有流传有序的南宋佳作——《萧翼赚兰亭图》,也有文嘉李方膺查士标等明清绘画名家作品。法书墨迹展出了元代法书经典——赵孟頫临《兰亭序》,还有祝允明文彭张照刘墉纪昀林则徐等明清书法名家作品。
书画
萧龙友还是个书画家,尤擅大小楷,曲阜孔庙至今有他自撰自题的佳联。许多人寻找他的处方,裱起来当作书法精品珍藏。萧龙友先生喜丹青,尤擅指画。
获得荣誉
医术方面,萧龙友以一流的医术名满京城,与孔伯华汪逢春施今墨并称“京城四大名医”。
1955年,萧龙友被聘任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相关人物
萧龙友的后人也担当着各个领域的领军者,他的女儿萧琼是一名书法家、画家,后来嫁给了著名画家蒋兆和
萧龙友的亲家(龙友长子萧世琛的岳父)彭老先生,是位饱学硕儒,曾应邀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吟诵杜甫的《秋兴八首》。
萧龙友先生的嫡孙女肖承悰教授。肖承教授是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是全国第四、六批老中医药指导老师,对全国中医妇科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肖教授行医50余载,始终坚持临床一线;同时,她忠于教育,为中医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萧龙友的大侄婿左次修,曾经兴办同康制药厂,该厂生产的“六一油”“六一散”红极一时。
人物评价
萧龙友培养了数百名中医人才,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中国科学院 评)
萧龙友的医术可谓炉火纯青。他用药处方平正轻灵,常在小方之中见大神奇。但他并不固执,始终对西医学抱着尊重态度,并坚持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胸襟之宽大令人折服。(中医药博物馆 评)
萧龙友知识渊博,多才多艺,书法绝伦。同时,他也是一位文物收藏家、鉴赏家,收藏了很多古玩字画。(中国中医药网 评)
萧龙友先生生前经历,可谓传奇,从政界到杏林皆为名士,同时又是很出名的收藏家,酷爱字画。(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评)
伯父还是个书画家,尤擅大小楷。山东曲阜孔庙至今有他自撰自题的佳联。许多人寻找他的处方,裱起来当作书法精品珍藏。龙友先生喜丹青,尤擅指画。伯父还是位收藏家,萧家的老宅是座“田”字型的、有四个大四合院(西北院隔墙还有第五个三合院)的巨宅,西北院南北两边有十间地下室,过去存满了伯父收藏的文物。(萧龙友侄子于力 评)
参考资料
萧龙友----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12-11
萧龙友――悬壶济世 自强不息.绵阳市人民政府.2023-10-02
四川名医-萧龙友:自学成才的中医泰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2023-10-02
中医泰斗萧龙友.中国中医药网.2023-10-02
京城四大名医之萧龙友.中医药博物馆.2021-12-11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清朝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主要成果
临床经验
老少治法有异
用育阴培本法
注意形态并重
治虚损应防其过中
学术思想
医术医道并重
活学活用
注重药学
重视医学经典
治病求本
取长补短
养生之术
主要论文与著作
社会职务
清朝光绪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人才培养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其他贡献
捐献文物
书画
获得荣誉
相关人物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