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门口(龙门)黄河公路大桥
横跨黄河连接秦晋的公路大桥
禹门口(龙门)黄河公路大桥,又称横跨黄河连接秦晋的公路大桥,是指陕西省直通山西省的108国道黄河公路大桥后文简称“秦晋黄河公路大桥”。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龙门及 连接秦晋之美誉的禹门口黄河索桥并立。
基本介绍
秦晋西禹公路开通,108国道的省界处是陕西韩城和河津市交界处的龙门大桥,这一处“龙门”即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的龙门。顺着黄河东岸(也就是山西境内)的公路(矿山公路)逆流而上,约五公里即可来到石门,这一段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的地方,这里有大禹庙遗址,这也是为什么将“龙门”称为“禹门口”。
山西省陕西省在这段以黄河为界,夹住黄河的两岸峭石嶙峋,这段长约几百公里的黄河段又叫“秦晋大峡谷”,而“秦晋大峡谷”上的三个著名的门就是“孟门镇壶口瀑布)、石门、龙门(禹门)”。
禹门口(龙门)黄河公路大桥为国道108线侯(马)西(安)干线控制性工程,桥梁全长245.98m,总投资23.97万元,于1972年8月开工建设,1973年6月竣工通车。
龙门,扼黄河咽喉,断山绝壁,隔岸对峙,河水至此激流奔涌,直泻千仞。传说只有神龙才能飞跃悬崖之门,故称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又叫禹门。自古以来,这里便是秦晋要冲,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秦、晋两国大战龙门山,晋绥军被俘,秦国奠定统一大业。隋末李渊率兵穿越龙门西图渭河平原,直至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宋建炎元年(1127年)金将娄宿自龙门履冰过河,在陕西省设立金朝。明末李自成率军由河津市渡河破隰州直隶州,直取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然而,由于形势极为险峻,过往只能靠木船摆渡,千百年来两岸渡河十分艰难。
进入现代社会,黄河长江变成了通途。1948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这里建成第一座铁索桥,一支支人民军队从此东进,奏响了解放全中国的进军号。1972年8月,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动工兴建。翌年6月,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竣工通车。一座大桥当空飞架,大大方便了黄河两岸的交通往来。
禹门口(龙门)公路大桥由陕西省交通局建设,交通部大桥局四处设计、施工,现由陕西省渭南市公路局管理。2004年10月,陕西省交通厅投资400余万元,对大桥实施加固维修改造工程。大桥设计荷载等级汽-13、拖-60,人行荷载300kg/㎡,地震烈度Ⅶ度,设计洪水频率1/100,设计洪水流量15400立方米/s。
大桥由正桥(主桥)、副桥(右岸引桥)两部分组成。正桥为单孔144m单链悬索钢桁梁桥,桥面宽10m,桥面标高393.14m,混凝土衡重式桥台,基础底面高程381.00m。副桥长70.41m,桥面宽11.5m,为单孔54m混凝土空腹式双曲拱桥
大桥为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大桥,桥位处河道为分型河道,是山区河道向冲积平原河道的转折过渡点。河出禹门口后,由不到100m骤然展宽为324km。河中心有约40m石岛将河道分割成东主槽和西骆驼巷浅滩两部分,主槽宽100m,副槽宽50m。桥位以上河道纵比降较大,桥位以下纵比降为0.6‰,桥位处河道宽不足200m。
秦晋大峡谷
走进这700多公里的秦晋大峡谷段漫游,犹如走进了一个长长的画廊。万家寨水利枢纽、娘娘滩和太子滩、天桥急流、碛口镇、白云山道观、孟门镇吴堡古城、延川黄河蛇曲世界地质公园乾坤湾……如同镶嵌在秦晋峡谷黄河两岸一颗颗亮丽的珍珠。
黄河大峡谷两岸的条条沟壑和来自高原上的上百条河流,如同一条条黄龙扑向黄河,掀起层层黄浪。正所谓“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被黄土染了的黄河水,被紧紧地夹峙在500米宽的河床上。
壶口
黄河河水向南奔腾咆哮到陕西省宜川县壶口乡境内时,两岸岩壁陡然缩成仅有50米宽的“壶口”,喧嚣的滔滔黄浪霎时撞向石壁,又急忙收成一束,硬是一齐挤进“壶口”,跌入到60米的深谷“十里龙槽”中。这,就是著名的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两岸群山颠连,黄河河水奔流至此,两岸皆断山绝壁,黄河形同利斧,劈开一条上缓下陡的甬道,从群山之中强行突出,直下千尺,水浪起伏,如山如沸。河底坚硬的岩石,在水流常年不断地冲刷下,形成一道30—50米宽的深槽,状如长长的壶嘴。上游宽阔平缓的河床,正是黄河的壶肚,高耸的昆仑山脉则是它的壶把。谁能背倚昆仑倾金壶?唯有黄河!天地之间铸大美,看我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最能体现黄河力之美的地方,因此成为研究黄河文明、寻找黄河精神的人们所最为瞩目的地方。作家张承志在《北方的河》中写的第一条河就是黄河,写黄河时写的是晋陕峡谷一段。在《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被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词作者诗人光未然就是看到晋陕峡谷的黄河才有灵感的。尽管秦晋峡谷两岸天然形成的著名山峰峡谷有:上山熊,龙骨山、蟒头山、人祖山、斧劈峡、龙门、石门、禹门禹帽峰、神龟山等。但壶口瀑布所在的峡谷地段,两岸苍山巍巍夹峙,多青黛色。危石险峻突兀,层峦横出天汉,雄浑古朴。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造化神奇。在壶口瀑布两岸山崖上,布满了大小参差的悬石,形状奇异多变,曾被古人喻为:若人形、若鸟翼、若曾吻,若肝肺,若悬鼎,若编盘、若璞未凿、若矿未炉,其状莫穷。悬石有的滚落山麓与滩地,散布在丛林草地之中,或堆积成群,或巨石独处,构成石景。这一景观曾被北魏郦道元描述为“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禹门口亦名龙门,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赞叹,可见黄河狂涛在此声势之大,桀骜不驯。唐诗“咆哮万里涌龙门”,形象地勾画出龙门三激浪的壮观景象。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功德,称之为禹门,并延传后世。由于禹门是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便被称为“禹门口”。黄河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屿,再一次疯狂地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这龙门三激浪,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如今,禹门口亦名龙门口已新建起泸定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
登高远眺,峡谷绵延弯曲,两岸苍山、峡谷如黛、近岭墨缘。黄河从苍天之外,穿山破谷而来,奔流在千山万岭的秦晋峡谷之中,大河上下,云雾茫茫,山岳潜行,若隐若现,山为云遮,水为天盖。具有雄、奇、险、幽的峡谷地貌特征及苍古疏旷的地方特色。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秦晋大峡谷
壶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