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门镇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下辖镇
孟门镇,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位于柳林县城西北23千米处,东依吕梁山支脉福寿山,西濒黄河,总面积73.64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该镇下辖16个行政村,共有6881户,19413人。
孟门镇地处黄河之滨,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北朝时期置孟门津;隋置孟门关;唐置孟门县;元置孟门镇。
红枣林和核桃林为孟门镇的主导产业,2020年该镇财政拨款收入28568446.29元,2021年财政拨款收入14773596.63元。
2009年,孟门镇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称号;2011年,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荣获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园林城镇”称号;2016年11月,被吕梁市联席会议授予G20峰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历史沿革
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柳林县四大古镇之首。
穆天子传》中有西周周穆王西见王母娘娘曾途经此地“北登孟门”的记录。这里还有龙山文化遗址。春秋战国时期为赵国边邑蔺。汉元朔三年(前126),刘彻封其代共王子熹为蔺侯;元朔四年(前125),置西河郡。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定胡县,兼置定胡郡。唐武德三年(620),置西定州;贞观二年(628),废西定州,改定胡县为孟门县;七年(633)废孟门县,置孟门镇;八年(634)废孟门镇,复置定胡县。是地跨今柳林、离石区临县(临县三交以南大部分,包括今天著名的碛口镇在内)以及吴堡县全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到金至元年间(1264一1294),废孟门县。原辖山西省部分的青门、文北二都划归石州;招贤、豫居二都划归临县;源远、福禄二都划归宁乡市(今中阳。此二都大部分境域在1971年设柳林县时划归柳林);河西部分划归陕西吴堡。又在孟门设巡检司。此前,为县治、州郡治驻地达700余年。清雍正元年(1723),黄河大水,孟门遭淹。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六月十六日,天降暴雨,黄河泛滥成灾,孟门古城“舟行于街,涛响于市”。南山寺八景毁坏大部。咸丰六年(1856),因连下数日暴雨,孟门镇连云广厦倏尔陷入狂涛巨浪之中,200余孔窑洞、l000多间房屋被水冲光。《柳林县志》载,孟门古有河滩水地千余亩,遍植桑枣。纺织品行销黄河两岸,西通“丝绸之路”,而今桑田也已毁于洪灾。此后,集市贸易移向距离原孟门古城南1公里的枣上村。群众依靠手工挖煤运炭、植桑养蚕、出售大枣重建家园,而以出卖劳力为生的纤夫、艄公、赶牲灵的人也很多。因而孟门至今仍保留了一部分明清民居,有关专家称:多次黄河水毁后的孟门能在短时间内再次崛起,这几乎是个奇迹!1958年,组建孟门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于枣峁上,遂易村名为孟门。1964年8月12日晚,黄河沿岸突降倾盆大雨,黄河漫溢,孟门、军渡二公社水毁严重。1977年孟门、军渡黄河防护坝被冲垮。1984年5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孟门废社设镇。2001年1月,吉家塔乡并入孟门镇。2002年,吉家塔乡与孟门镇合并,称孟门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孟门镇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分为山地、丘陵、残;主要山脉有吕梁山,境内最高峰康家梁山顶位于石安村,海拔1100米;最低点黄河滩位于孟门村,海拔649米。
自然资源
孟门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焦煤。2011年,孟门镇有耕地约为3.29万亩,人均1.85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孟门镇下辖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孟门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总人口178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17人,城镇化率15.8%;总人口中,男性9118人,占51.2%;女性8689人,占48.8%;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孟门镇人口出生率7.89‰,人口死亡率2.69‰,人口自然增长率5.2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20人。
截至2017年末,孟门镇常住人口为18708人。
截至2018年末,孟门镇户籍人口为19143人。
2021年6月,柳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孟门镇常住人口9125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底,孟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5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4780元,年均递增37.5%。
孟门镇经济以大枣和煤焦为两大支柱产业,劳务输出次之;农业居其末,盛产谷子和豆类。2011年,孟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111元。
2018年,孟门镇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6个。
农业
2011年,孟门镇农业总产值4194.8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45%。孟门镇粮食作物以谷物、豆类、薯类为主。2011年,孟门镇生产粮食2058.3吨,人均115.6千克。孟门镇主要经济作物以谷物、豆类、薯类、油料作物、蔬菜为主。孟门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孟门镇生产肉类280吨;畜牧业总产值1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2011年,孟门镇水果种植面积11265亩,产量1954.7吨,主要品种有大枣
工业
2011年,孟门镇工业总产值为16.6亿元,比2010年增长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9%。2011年,孟门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1.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64亿元,比2010年增长2.18%。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商业网点186个,职工558人。2011年,孟门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58.4万元。比2010年增长0.1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8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2%。
邮电业
2011年,孟门镇邮政业务收入为11.2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200万元。
文化
孟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地名由来
秦始皇十二年(前235年),秦朝丞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中写道:“吕梁市未凿,河出孟门之上”,由此引出孟门一词,沿用至今。
禹凿孟门
据《吕氏春秋》、《尸子》、《永宁州志》等文献记载和孟繁仁白礼昌等著名专家的考证,孟门是大禹治水的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据说是大禹当年伫立指挥治水时留下的印有深深脚印的“禹王石”。战国尸佼《尸子》记载有“河津市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龙门、吕梁、孟门和壶口瀑布是大禹治水的四项重点工程。这里的孟门就是指今山西省柳林县黄河东岸的孟门镇,即吴堡县县东临黄河之古隘道,大禹治水在孟门村西南劈开蛟龙壁谓之孟门也。在夏禹治水之前,因今孟门村西南蛟龙石壁将黄河东西两岸的石山连接成一个天然的黄河大石坝,挡住了黄河的去路,形成湖海,有所谓“定湖”之称。若遇淫雨,“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大禹治水(前2243—前2230年)在孟门村西南劈开蛟龙壁,河水顺流而下,形成“孟门十景”之一的“黄河洪涛”。所谓“孟门”,是大禹治水之黄河河道上的第一个大门,故因以命地名矣。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孟门之名,涵盖今柳林孟门至河津市之黄河段的河道两侧,柳林孟门乃其北起,河津龙门是其南止。而柳林县的孟门又位于最上游,所以称作黄河第一门——孟门。
西周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吕梁市武当山(今方山县北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的庄王山麓大禹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主殿“源神殿”内,供奉着夏帝禹和禹之父神鲧;这里现还有国家一级文物“无头神鲧”石雕坐像:底座长0.98米、宽0.40米、全高1.25米、胸围0.92米、膝部周围1.50米,左臀部还有一“鲧”字。原来是在源神殿神鲧泥塑像内取出来的。唐贞观十三年(639),李世民巡游孟门时,敕赐尉迟敬德又在道院旁修建了南山灵泉寺。寺侧有巨石“禹王石”和《大禹治水》残碑,大雄宝殿内有刻于清爱新觉罗·颙琰九年的(1804年)《南山灵泉寺始末碑记》,碑记称:南山上“有禹王石,相传大禹停憩息山之半”。
孟门关
孟门关东依寨东烽台,西为长江黄河,南靠军渡要塞,北邻黄河“二”。地处秦晋通,地理险要,是控山带河的重要关隘。曾与晋东娘子关齐名,有“东有娘子关,西有孟门关”之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孟门在春秋战国时期为赵国蔺邑,秦国多次攻打,直到赵武灵王十三年(前313)才“拔我蔺”。据传秦庄襄王曾在此安营扎寨,并将孟门南山峦改名为庄王山。隋唐时期则是河西绥州与河东石州的交通要冲。孟门关附近的地龙堡,宋初建堡,曾由杨家将把守。清同治年间,武将刘山大镇守黄河时也住此堡,居者自喻地龙,因名地龙堡。
孟门古渡
孟门古渡,隔黄河为陕西吴堡县薛下村乡。因其东据孟门关,又是陕北地区与晋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隔河的吴堡县曾属孟门,所以更是形成了重要的黄河渡口。北朝时设有孟门津,隋唐时期是河西绥州与河东石州的交通要冲。抗战时期,孟门的三大古渡:孟门古渡口、小垣则古渡、桥则沟古渡,为支援和保护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革命根据地起到极大的作用。至今,两岸村镇仍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这客观上延续了孟门古渡的“寿命”。
南山灵泉寺
孟门南山寺,又名灵泉寺。位于孟门古城以南的南山,又名庄王山。现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周周穆王时代(前1009—前954年在位),吕梁市武当山玄武道场,为了祭祀鲧禹治水之功绩,在孟门的庄王山麓禹王石附近创建了孟门道院。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驾幸于此,甚感壮美,敕赐尉迟敬德监造此山楼台殿宇数百处,有“九曲黄河第一刹”、“晋西第一丛林”、“五龙圣飞之地”等的美誉。曾为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唐朝官建八大寺院之首,统领山西、陕西省两省今离石区柳林镇、中阳、临县吴堡县绥德县六县的一百多处寺庙。该寺为群体建筑,坐北向南,有山门、观音殿、圣境殿、古佛殿、普慧院、灵泉别院、友云亭、祖师堂等殿宇,均建造恢宏,金碧辉煌,总占地面积8250平方米。唐太宗曾驾临该寺并降谕旨,赵祯完颜雍朱高炽分别为其敕赐“灵泉寺”额,并为寺中两位高僧赐号及佛乘,朱元璋幼年曾在此为僧。王庭筠傅山、杨金等文人大家也先后来此,并留有诗作。
秦岭峰峦若壁插天,山腰开阔平缓,透宛回环,若涌若连,若盘若跃,甘泉飞瀑秦椒翠柏云屏,下临汹涌黄河,设险据胜,乃一方之大观。该寺建筑年代久远,自然风光优美,景致甚多,昔人以其形胜,列有十景:黄河晚波、孟门烟雨、翠柏云屏、东流环碧、灵泉吐玉、钟绽神文、深林玉带、秋鸟归山、端午节花信、柏抱莲盆
距南山寺东南方向百米处,乱石丛中,有一块2米高光秃的掘性石上生长着一颗约20年左右树龄的神奇柏树。在严重缺乏生长所需营养及水分的条件下,植株依然生长茂盛。寺域还有一千多座僧塔、一百多块石碑组成的塔林、西安碑林博物馆;山门口有两株参天翠柏;灵泉别院旁有一株五围古柏等。
孟门还有定湖庙、将军庙、财神庙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寺庙星罗棋布于孟门各个古村。
孔子来孟门
据国际考古专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士白礼昌教授从诸史料中考证,有明确记载孔子在公元前496年来到山西省并游览、拜祀吕梁山诸地。驳斥了有关人士提出的孔子未游历山西的观点。
姬匄二十四年(公元前496),晋国赵鞅,即赵简子派使者到鲁国聘请孔子为师。孔子临太原市闻赵简子已杀窦鸣犊、舜华二位晋国贤大夫。孔子“不应而去”,自太原到吕梁北武当山、临县碛口,沿黄河水边到石楼县,又沿黄河顺流而下,经壶口瀑布、过龙门,而后回到鲁国。
吕氏春秋》曰:“孔子将西适晋,见赵鞅,至河而返”。《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既不得用於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
赵简之的行为,孔子闻之而避,不愿仕於之。孔子即从太原市到吕梁北武当山祭玄天大帝后,西行柳林镇朝拜孟门源神殿,随行弟子记载下《孔子观吕梁》之名言,沿黄河边顺流而下,环流九十里到临河县(今山西石楼县),祀后土寺和礼拜姜太公祠,在《论语》中有“入太庙,每事问”之记载。
吕梁小延安
1935年3月,中共吴堡县委派拓万英(李德亮)来孟门薛家坪村发展党员,组建中共河东支部。书记为孟门薛丕华。同年,中共河东支部就发展党员90多人,党的工作扩展到孟门薛家坪周围20多里外的村庄。1936年5月初,中共河东区委在孟门薛家坪建立,辖1个总支和10多个支部。1937年10月,中共薛家坪党支部动员出500多元银圆,买了100套军装和手枪1支、步枪4支,组成有250人参加的地方保卫队,同阎锡山溃军展开斗争。
1938年2月22日,离石区县国民政府在县长武尚仁带领下撤出县城,迁驻蟾蜍塌(今属孟门),取安如磐石、离石安定之意,广贴告示,改蛤蟆塌为石安(今孟门镇石安村)。同年,中共离石县委迁驻西坡(今孟门镇西坡村)。3月上旬,中共离石县委在西坡村召开扩大会议,并成立离石县游击支队。孟门、薛家坪农民抗日自卫队和碛口镇商团武装编为第三大队,主要负责维持碛口、孟门地方治安。
1940年1月中旬,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石安(今孟门镇石安村)成立,首任县长梁延檀。3月,离石区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等地建立了3所民族革命小学。1942年孟门西坡人、女参议员——王月仙,创办了离石县第一个纺织合作社,参加妇女143名。1943年4月19日,柳林日伪军数百人“扫荡”石洞门(今孟门镇石洞门),杀死群众44人,致残9人,十几名青年女子受害,制造了震惊省内外的“石洞门惨案”。同年,中共离石县武委会干部任仰山在西坡村创办军火厂。1944年秋,美军观察组卡斯少校和记者参观团一行数人,在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白坚陪同下参观了二区的封锁线,看了吉家塔(今属孟门)的地洞,表示非常赞赏。
河防保卫战
1939年6月6日,日军进犯孟门等地,八路军陕北河防部队在中共河东支部(设在孟门薛家坪)的协同下与日军在孟门古渡激战三昼夜,粉碎日军渡河计划。8月,陕甘宁边区黄河防线上的八路军哨所以约1.5万人进占孟门、碛口,以飞机向河西李家沟(孟门对岸)等阵地进行轰炸,企图强渡。八路军河防守备部队经三昼夜隔河顽强抗击,迫使日军退至军渡后山。与此同时,驻孟门的河东八路军袭击日军侧后,破袭交通运输线,使日军腹背受击,迫其退至柳林、大武。11月下旬,日军万余人,附炮30余门,分4路向孟门、碛口合围。占领孟门、碛口镇两镇后,在炮火掩护下以2000余人集结碛口河滩,实施漕渡。第八路军第三五九旅集中火力予以阻击,并以一部兵力东渡,袭击日军侧后,经5小时战斗,击退日军进攻,歼其百余人。粉碎了日军对河防的进攻,保卫了陕甘宁边区。
民俗文化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俗文学学会副会长段宝林曾说,如果我们国家每个县有一个孟门,我们的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就完全了。
大禹文化、黄河文化、佛道文化均为黄河古镇孟门的民俗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孟门的年俗文化不断发展、完善,形成独特的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
孟门也是伞头秧歌之乡:孟门的伞头秧歌历史悠久,临县秧歌、陕北地区秧歌便是由当时晋西与陕北的中心孟门(古代定胡郡、孟门县的治所在今孟门)辐射开来而流行一时,进而各成一体的。
过年闹秧歌是孟门群众的传统习惯,在当地人的传统观念中,闹秧歌是丰收富裕的展示,和睦兴旺的象征,太平吉祥的保证。所以人们又把闹秧歌叫做“闹太平”、“闹平安”。每年正月里,村民们自愿组织起秧歌队,男女老少几乎人人参与,可以说是处处锣鼓响,遍地秧歌声,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地表露内心的喜悦。
孟门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原生态文化极其丰富。《柳林县志》载,孟门栽桑养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有河滩地千余亩,遍植桑枣。纺织品行销黄河两岸,西通“丝绸之路”。
前后冯家沟原生态俗文化最使人感到珍贵。在那里,人们还保留了今天在其他地方久已消失的原生态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人们还用碾盘碾谷,磨盘磨面。至于造纸,则袭用古代的方式、方法,从剥下桑皮、经笼蒸、深沤、捣、入池,到造浆,再抄成纸上墙晒干,制成祭祀用的孟门桑皮纸。二十多道工序几乎无一不是传统的方法。时间在这里好像倒退了千余年,人们仿佛都回到了蔡伦造纸的时代。
孟门镇上最为热闹有趣的年俗活动要数“转九曲黄河阵”了。“转九曲”又称“九曲会”,也叫“灯游会”。是黄河流域元宵节前后的岁时民众活动。入夜,在火炉的照耀下,人们手持香火,在锣鼓唢呐的吹打声中,由伞头秧歌队率领,走进传说为姜子牙传下来的“九曲黄河阵”,据说只要能顺利从阵中走出来,来年就能转大运。所谓“九曲黄河阵”,是以365根竹竿栽插在广场上,暗喻一年的365天,用绳索相连,构成曲折、通断相间的固定通道,并在四周设定东、西、南、北等九个出口,号称九门连环。好看的是在每根竹竿的竿顶,都装有一盏小花灯,在转九曲的队伍里,一会儿跟着走,一会儿停下来等前边的人走动,人们看着九曲阵里灯火明灭,暗自许下来年转运的心愿。
年俗文化节
唢呐吹起来,秧歌扭起来”。
2006年2月9日,“中原地区首届黄河黄土高原柳林·孟门年俗文化节”在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南山寺开幕,来自国内外的90余名国内外民俗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研究和探索如何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特别是推动黄河中游及黄土高原腹部区际间民俗文化及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地处晋陕黄河峡谷中段、黄土高原腹部,是华夏黄河母亲河上“大禹治水第一门户”,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之一,其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每到传统年节,这里的人们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年俗文化活动,如火炉则、伞头秧歌、天官会、转九曲、吹打乐等,其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部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开幕式上,孟门镇被授予“中国民俗文化保护之乡”的称号,并被确定为“南京大学民俗教研基地”。
此次年俗文化节由中国民俗学会、国家纽带工程东方文化馆、东西方艺术家协会(纽约)民俗艺术委员会、柳林县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活动将全面真实地展示黄河黄土高原原生态的民俗文化艺术和历史文化遗迹.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家和各界人士深感中华传统春节文化急需保护,全体通过了《保护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孟门宣言》。
地方小吃
孟门熬
孟门熬实际上是一种经济小吃,做起来又很方便,通俗地讲就叫豆腐熬饼子。与隔河陕西省的“羊肉泡馍”有相似之处。先把鲜嫩豆腐切成如炖肉大块状,用少许葱油小炒几下,然后添上开水,加精盐佐料,坐火上熬一阵子,再买几个三角“油斜”饼,每个用手扳成十来小块、放锅内一起熬片刻,加上一些鲜芜美,再浇几滴香油盛在碗内,就可以上饭桌了。吃起来滑腻可口,食后回味无穷,尤其当作冬春早点最上口,既经济又实惠。
关于“熬”,在孟门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明朝末年,陕北李自成揭竿起义,当时的孟门设置定胡县城,距李自成的老家米脂县只有百十里,消息传来,人们纷纷投到李闯王帐下。他们强悍矫健,勇猛异常,能征惯战,杀得明军闻风丧胆。战报传到京城,崇祯帝龙颜大怒,视定胡为“闯贼窝”,钦命一名封号“灵显将军”的武将,带兵去剿灭。
官兵到后,发现身强力壮的人都已投奔了闯王,村社十室九空,不但找不到人,连可吃的东西都找不到,人们把各种粮食都制成面粉,煎成饼,随身做了干粮。后来搜到一些妇儒老叟,人们跪地求饶,恳请灵显将军宽恕这方人,头都磕出了血。人们又用干生粉汤熬煎饼为官兵煮饭吃,没有蔬菜,就加点鲜芜善当菜。一边看看老百姓孤苦伶仃的样子,一边看兵士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灵显将军动了恻隐之心。他思前想后,给崇祯写了一道奏章,其中对孟门人大加褒扬,尤其借豆汤熬饼子在“熬”字上大作文章,苦谏明廷赦免这方人的“罪”。灵显把奏章托付给副将,拨出宝剑自刎身亡。后来,副将带着灵显将军的首级和奏章回朝交了旨,从此朝廷再没派人来剿灭。
孟门碗脱
(属正宗柳林碗脱
阔口浅底碗里,一层银圆般薄厚略发乌色的面结晶,使钢锯条磨成的小刀,把碗里那浅浅的一层面食割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拌以边上小碟里的辣椒油、醋的运用,进口,咀嚼,柔韧、滑腻、筋道、香辣,霎时间酸甜咸辣味溢满口腔。
碗脱属面食系列,用荞麦面制成。碗脱的制作很讲究,先要净化麦粒,将干荞麦入碾脱落杂质簸去尘土、麦柄,入渲箩用湿布擦之,多次换洗湿布,以求擦净。并将擦后的麦粒趁湿复入碾机脱皮出机后用细箩筛面,将筛上的皮渣簸去,带皮粉粒再次入机磨之,过箩,皮则净除、将两次脱皮后的麦粒共入磨机,筛面即可。
面粉内和入适量的食盐、姜粉,用凉水和为硬面团,然后稍加冷水,揉为均匀的面条硬度,不断用力揉搓,使其盘‘性”。待面团光亮利手“性”盘好后,以些许冷水不断搓揉,使其稀释,变成稠糊浆,再用手朝同一方向不时加水连续搅动稀释到面糊能挂住勺碗为宜。
面糊调好后入碗上锅、碗多为细瓷,以底浅容积小者为宜,面糊入碗前,先将碗置锅内蒸热,用湿布擦去碗内汽水,将面糊舀入碗内。每碗只盛八成,加盖以武火蒸之。蒸约二十分钟即熟.趁热取碗出锅,用双筷朝一个方向飞速搅动,摊贴至碗口边缘,使碗内呈凹形状,置于凉处令冷即成碗脱。
碗脱还有一种做法,比较原始,是把熬煮好的荞面糊糊盛放于碗内,晾凉即成。以小碗盛面糊,上笼蒸熟晾凉食用,是后来的规模化方法,比较适合于饭店批量制作。
碗脱多为冷食,切条、就碗刀扎而食不拘。调料有蒜泥、辣椒、上好醋的运用,也还可以配以姜末、香油。爱辣者注意,此辣椒最好选取头茬椒,晒干研末,在把麻油烧热后。放入葱少许,待葱发黄时,倒入辣椒粉,用铁勺搅匀,或者,把辣椒粉放入热油锅内翻炒,均可。油多辣椒少,遂成稠浆,装入瓶、钵备用。
严冬季节,可配豆芽炒食。炒瓢内放点油,待油冒烟时,放入葱,葱发黄,把豆芽倒入,豆芽炒到八成熟倒入切块的碗脱,浇上蒜、醋、辣椒,撒上盐、姜末、味精,倒入碗内即可食。也有把碗脱与羊杂割混炒者,其味更长。碗脱四季食用,老幼皆宜,吃起来坚韧、醇香,已成为人们特别是小孩、学生的常食零食。
诗咏孟门
咏孟门风俗
李景韩
此地民情从昔厚,而今犹作古来看。
楼传遗韵读方罢,窗透余明织未阑。
到处逢人皆劝酒,谁家有客不留餐。
小儿更喜忘拘束,拍手林前说是官。
注:李景韩,河南息县举人,试用知县。嘉庆癸亥甲子(1803—1804)奉委查盐孟门。
傅山诗作
自青龙驿过灵泉寺
傅山
寺远吾僻,秋高独往盟。
柏来花眼翠,霞上老心明。
净界悲文藻,威河响甲兵。
僧榻借,壁垒梦经行
1674年(甲寅年)8月,傅山游历孟门南山灵泉寺,而作此诗。
游灵泉寺二首
其一
翠柏森森野寺幽,隋唐遗迹仅山丘。
门前一点灵泉发,独对黄河万古流。
其二
漫道兰亭好,山中景亦幽。
清风来四座,黛色豁双眸。
茶煮灵泉水,钟鸣古寺楼。
诸公当此际,一望解颐不。
行次孟门
高首标
春日尽凭吊,轻鞭指孟门。
望烟迷旧,穿树见孤村。
来山色,回涛咽水痕。
畴桑千杆润,岸柳一天蕃。
辨寻荒碣,嗽爱木樽。
俗茸耕凿味,人绝布尘论。
坐久看去乱,行迟听鸟鸣。
避烦堪歇此,何必问桃源。
注:高首标,本地人。清顺治己亥(公元1659年)徐文元榜进士。初任广昌县、广东陵水县知县,行取吏部主事,行至江南病故。在任廉洁,以致柩不能归,幸于成龙助葬得旋。
大雪题南山寺
石州第一此丛林,无事来游带鹤琴。
翠柏参天观地气,灵泉发地见天心。
千秋檀象崇香火,万里河流自古今。
俯瞰仰瞻形胜慨,不胜雪里漫行吟。
嘉禾记
(金)姜国器
天地之间赋象成形者,有万不同,而以罕见者为祥,如麒麟之于走兽,不死鸟之于飞鸟;上则庆云甘露,下则泉芝草,类皆不常出,则所以为瑞也。赏考诸图牒,即其实而较之,独嘉禾最为上瑞。何则?嘉禾者谷之精也,谷者民之生命、有国之宝、政之急务也。夫谷之精英者出,则百物阜成其可知也。借使年谷不登,民有饥色,虽麟麟在郊薮、庆云甘露出于天、芝草醴泉出于地,则将何益?是知嘉谷之为瑞大矣哉!然则彼物果何为出也,是岂人力之所能致也?是岂造物之偶然也?盖赏闻之和气致祥;又日声和则天地之和应。今夫一郡一邑间丰凶之不同,灾祥之各异,无不系百姓之休戚。百姓之休戚,无不系吏政之贤否。吏政之失则百姓受弊,怨怼充积,邪气茹其间,不能无妖孽之作也;吏政之善则百姓受赐,欢欣交通,流为叶气,不能无祥物之应也。昔鲁恭中牟县令,政有异绩,是岁嘉禾生。河南省袁安以檄劳之日:“君以名德,久屈中牟,豹产之化,流行天降,休瑞应行而生。”乃上书言状,帝为之异。是以自古言贤令者,莫不以鲁恭为首。定胡小邑,僻在一隅,河滨山峤间,凤薄俗鄙者久矣。加之素乏贤令尹,恩泽不流,教化不宣,挟奸肆巧,愁恨叹息之声,闻于田里。故向者旱干水溢之患无岁无之。大定甲午(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文林郭君,河间人,讳震字魏收者,奉命来宰是邑,痛矫前弊。其用心也,公,其从政也,果;其忧民也,切。弱者扶之,强者抑之,奸民无所容其迹;巧吏不得措其手。未几三载,政平讼理。向之乖争凌犯者,化而为礼义;昔之愁恨叹息者,易而为讴歌。是以和气薰蒸,阴阳调,风雨时。一方之民,荐获丰稔。丁酉(1177)石州六县被灾者太半,独此一邦,岁则大熟。俄而有乡人白广、王诏,同日诣厅而告日:“有异谷二本,相隔数陇,合为一穗。”令瞿然而语曰:“信如是说,岂非嘉禾也!"乃率僚属,趋而往视之,果祥物也,迎之以归。于是阖境喧传,观者如堵。白臾黄童,无不举手加额,皆日:“昔之水旱相仍,家屋不保。今则乐,岁终身饱,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而又祥物显应者此,非吾县大德政之所感,其谁之力舆?”翌日,士民相率趋厅,奉酒而贺,不知手舞足蹈,而歌咏满前。已而,令乃顾谓士民日:“此一境间,两获上瑞,所谓美之又美者,非吾敢擅其美。今明天子在上,众贤和于朝,万物和于野,日月之所临,舟车之所至,无不被润洽而大丰美。故天不爱道,地不爱宝,所以嘉禾为时而出,当与斯民同鼓舞太平,歌咏圣德而已,岂敢贪天之功为已力?吾闻善则称君,人臣之义也。昔唐叔虞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周公旅天子之命作嘉禾,名之书篇,炳如日星,辉映千载。今归美报上,适其时矣。”乃缄禾于匮,仍图其象,具表以献。先闻于部刺史,部刺史达于州,自州而达于京师。上自侯王贵戚、绅士流;下达民庶,争先睹之为快。咸谓此瑞天下和同之象。今存荐二本,乃太和之和也。自礼部尚书用事,从而太常礼官采摭故实,闻之朝堂。乃于正月上日,称觞之次,宝而进之,使惊动万国耳目,为一代美事,先以照符用下本所献者迥,具闻前议,邑人相告日:“兹者上瑞,并产吾土,旷百年未易逢此。上以见圣朝格天之德,高于西周;下以见吾县大夫政迹之异,不减鲁恭之治中牟县。使千世后知吾县有是美瑞,吾县长扬休天子表献之力”。可不备记,以示诸后?
注:该碑文刻于孟门南山寺大雄宝殿古碑,殿内现存四块完整古碑,立于石之上。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乡级公路4条,总长39千米。孟门镇有沿黄旅游公路南通柳林军渡、陕西吴堡宋家川,北通柳林王家沟乡、临县碛口镇、临县城、佳县山西省沿黄公路纵贯而过,西有黄河渡口可达陕北吴堡寇家塬镇;有山西中南铁路通道、吕临支线经过境内,并设孟门货物集运站。
社会
乡镇建设
“十二五”期间,孟门镇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工业
强镇、农业立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全力抓好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商贸集群化、镇村生态化,加速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步伐,全面强化安全稳定工作和新时期党的建设,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力争把孟门建设成为柳林转型跨越的一流乡镇,为全面建设富裕、文明、稳定、和谐的新孟门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省上下全面贯彻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抢抓机遇,谋求超跨的关键时刻,孟门镇领导班子在2011年描绘出的孟门未来发展的蓝图。
在过去的五年里,该镇在柳林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了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到2010年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5.59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4780元,年均递增37.5%。
“十二五”期间,孟门镇将紧紧抓住全县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和建立主焦煤循环开发试验区的战略机遇,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全力推进西坡400万吨、双柳300万吨、柳家庄120万吨、大东庄90万吨矿井改扩建步伐,实现重组矿井规模化、节约化生产。要按照延伸煤、超越煤的循环发展模式,依托大企业、大集团,积极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逐步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优质资源循环节约高效利用,打造全镇工业结构调整、转型跨越发展的新支撑。
在农业方面,该镇按照“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做强龙头”的思路,坚持园区引领、龙头企业带动,在统筹发展中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依托小塬则大枣示范园区,积极推广枣树嫁接换优,改造低产枣园,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红枣抗灾避灾能力,稳定红枣产量,提升红枣品质。要继续扩大郝家塔、郭家塔核桃林园区种植规模,开辟农民致富的新渠道。要充分利用黄河拦河淤地、打坝造地、黄河提水工程灌溉等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和旱地蔬菜种植,打造全县一流的蔬菜种植基地。要利用沟坝地、机耕地、旱塬地等优质农田,扩大全镇小杂粮种植面积。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扩大鸡、猪养殖规模,积极发展肉牛、圈养羊等养殖业。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扶持上马大枣、核桃、小杂粮、猪羊屠宰等深加工项目,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占有份额,实现农副产品经济效益最大化。
孟门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该镇将抓住被省政府批准命名的“山西省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生态园林乡镇”和正在着手建设的“省级水利风景区”的有利契机,深度开发孟门镇以“大禹文化”为主品牌,以定胡郡县文化、南山寺佛教文化、黄河民俗文化等为辅助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同时,要依托连接晋陕的区位优势,新建山西中南铁路通道、沿黄公路、吉孟公路、北山循环公路、孟门黄河大桥等交通优势,以及孟门商贸街市场、孟门铁路货物集运站、大枣加工厂等优势,逐步做大全镇物流产业,建设先进的现代物流产业园区。
贾立坚说:“通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奋力赶超跨越,到“十二五”末,我们力争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42亿元,粮食产品稳定在123万公斤,红枣产量力争达到118万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目标。”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51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0所,在校生904人,专任教师10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9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1人。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4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0%。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广播综合覆盖率87%,有广播喇叭120只,通响率100%;有中央、省、市、县等42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0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23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29张;专业卫生人员1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4人。2011年,孟门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6万人次,出院病人0.15万人次。2011年,孟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7807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孟门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43户,人数1004人,支出175.3万元,比2010年增长58.2%,月人均145.45元,比2010年增长50.5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3人,支出9.66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72人,支出30.23万元,比2010年增长20.04%;农村临时救济121人次,支出3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00千米,投递点59个;乡村通邮率57%;全年征订报纸10.2万份、期刊5.7万册;有固定电话用户2180户,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
基础设施
桥梁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桥梁14座,总长度560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孟门镇有35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9%。
代表人物
古代
黄河长流,千年古镇孕育了千年文化,造就了无数历史名人和英明人物。
古蔺国(今柳林孟门)人,蔺首侯蔺康(原姓韩,韩康是大将韩厥的玄孙,后以封地为姓,遂改蔺)六世玄孙。战乱时南迁,先在赵国做家客,后为赵国大臣。有“将相和”故事留传至今。病逝于古县蔺子坪。
汉代共王刘登之子,刘参刘参之孙,刘恒之曾孙。刘彻元朔三年(前126年)巡视河东各郡县与黄河各县,颁诏书封代共王子刘熹为蔺侯(蔺,今柳林孟门)。
伯牙北宋石州定湖(今柳林孟门)人。以孝义著称乡里,卒后,司马光为其撰写墓志铭。
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高氏第五代族人,授山东观城知县。其子重熙著《南山寺修建始末记》,崇庆著《启圣祠记》,其孙高金累官按察司使,孙高第为顺天府知事,孙高荐忠效国,授都宪之职。
高金
自号“孟门先生”,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高氏第七代族人。嘉靖五年(1526年)高中头榜进士,授官兵科给事中。史书称他“直道彰于谏垣,仁政流于捕,持正不阿,抚台监司交章累荐,且为大用”。石州专为他建起“科第名家坊”。因直言不讳,令嘉靖皇帝畏惮,而被称为“天下直臣”。
(?——1516)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人。年少时就读于孟门南山寺。官至四川省巡抚、都察院右都御史,荫世袭锦衣卫千户。其事迹湮失,著有《南山寺修建始末记》。
高崇
明代石州孟门镇南乡高家塔高氏第六代族人。上而至宰相。
现代
薛玉龙
(1919-1988),孟门镇薛家坪村人。19岁就担任离石区四区委书记。后任八路军718团游击队指导员、115师独立支队二大队指导员。后历任甘肃省西固县公安局局长、新疆区地地质分局书记、地质中学书记兼校长。1988年病故于乌鲁木齐市
白宪渊
(1919-1988),孟门镇小垣则村人。21岁即任离石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后任山西省社会处处长。
穆树旺
1918年生,又名穆峰,孟门镇穆家坡村人。民国29年(1940年)任离石县抗日民主县政府民政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卫戍司令部政委、中央人民政府华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务。
(1920-2002),男,孟门薛家坪村人,抗战时期任中共石楼县抗联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垣曲县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薛引俊
(1923-1942),女,孟门薛家坪村人,曾任中共中央保密局局长。
薛玉清
(1930-1948),女,孟门薛家坪村人,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妇联主席。
李汝平
(1932-2000),男,孟门镇车则坂村人,1946年2月参加革命,历任吕梁军区独立10团勤务员、晋绥3分区供给处司务长、解放军总财务部外汇局科员、总后勤部第一物资计划部助理员、中央财政部军管会业务组副组长、国务院计划起草小组生产组组长、中央财政部党的核心小组办公室主任、解放军总后勤部供应部办公室负责人、总后北京物资供应站站长、总后物资部机电设备局局长(正师职)。2000年6月在北京病逝。
薛引俊
(1923-?)女,柳林县孟门镇薛家坪村人。曾任中共中央保密局局长、国家轻纺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候补委员。
王万冰
(1921-),孟门镇杨家焉村人,曾任解放军空军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委,开国中校,被称“无衔将军”。
陈向林
(1928~1993),男,山西省柳林县孟门镇孟门村人。1944年5月参加革命,195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陕西省商业厅厅长、陕西省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主任、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顾问、陕西省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11月在西安市病故。
吉振贵
(1930-1947),男,孟门镇吉家塔村人。曾任北京总参参谋。
吉振库
(1911-1940),男,孟门镇吉家塔村人。曾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云南省财贸部长。
(1922-1937),男,孟门镇高圪庄村人,曾任陕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宗教事务局副局长。1986年4月离职休养。2009年7月1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86岁。
穆生武
(1928-1943),男,孟门镇穆家坡村人,曾任北京空军司令部副局长。
白志锡
(1918-1939),男,孟门镇小垣则村人。曾任东南大学院长。
穆嘉安
男,孟门镇穆家坡村人。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
高向谦
(1930-1948),男,孟门镇高家塔村人。曾任大港油田总指挥。
冯其禄
(1920-1936),男,孟门镇前冯家沟村人。曾任汉中市地委宣传部长。
高庆峰
(1926-1940),男,孟门镇西坡村人。曾任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厅厅长。
郭尚荣
(1927-1941),男,孟门镇岭上村人。曾任国家储备金属局总库党委书记。
高泽德
男,孟门镇孟门村人,曾任成都市保险公司总经理。
吉丕礼
(1921-1940),男,孟门镇大东庄村人。曾任广州市商业厅副厅长。
柳聚英
女,1918年生,孟门镇柳家庄村人。曾任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李文才
(1919-1939),男,孟门镇冯家庄村人。曾任四川省总工会组织部长。
郭明道
(1923-1940),男,孟门镇郭家山村人。曾任四川省凉山地委书记。
高开荣
(1925-1940),男,孟门镇高家塔村人。曾任电子工业部天津器材公司经理。
陈成喜
男,孟门镇塔上村(原籍孟门村)人。中国人民志愿军607团战士,1951年牺牲在朝鲜金城南。
朱学岗
男,1923年生,孟门镇石安村人。八路军115师战士,1940年牺牲在范县
刘世海
男,孟门镇佃则村人。柳林县一届人大当选为副县长,后历任柳林县政协一、二、三届主席和党组书记。1965年被选为“全省粮食系统政工骨干”。
王玉山
男,1926年生,孟门镇桥则沟村人。曾任中阳县粮食局局长、吕梁建筑公司党委书记、吕梁行署煤炭局局长。
刘儿
男,(1920-1934),14岁流浪乞讨到孟门,后请求加入陕北红军第四支队并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一次智缴阎匪河防军枪支准备西渡黄河时,不幸被逮。严刑拷问而宁死不屈,最终以“赤匪”将其处决。行刑前,面队孟门群众和敌人,高呼“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后来陕北红军第四支队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中共七大召开时,党中央授予其“离石县出色的一颗红星”。
薛步庭
(1910-1953),男,孟门镇薛家坪村人。毕业于山西大学。曾任山西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厅长。
高有凤
(1959-1990),女,孟门小河沟村人,教师。在她的艰苦努力之下,将落后不堪的薛村乡后大成小学发展成为中心小学,校舍焕然一新,教学成果亦由1986年时的全乡倒数第一上升为1990全乡第一名。她本人也被评为“模范教师”、“教学能手”。她不仅每天接送学生、照顾家里,而且还努力的帮助村里孤寡老人。1990年春患病,但她仍然坚持上课。同年11月7日,高有凤正在上课,突然晕倒在讲台上,村委闻迅立即找车送往医院急救,但因疲劳过度,心肌撕裂,无法救治而逝世,年仅32岁。后大成村人无不呜咽、痛哭。柳林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为高有凤在后大成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共薛村乡党委追认其为中共正式党员。后大成村民委员会特立“优秀教师高有凤纪念碑”。12月12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以《高有凤抱病授课殉职讲台》为题作了报道,紧接着《吕梁报》、山西广播电视台也分别作了专门报道。12月17日,柳林县教育局开展向高有凤学习的活动。1991年1月22日,吕梁行署教育局发出全吕梁市教师向高有凤学习的号召。3月,中共吕梁地委、吕梁行署授予高有凤同志“吕梁英雄”金字匾和荣誉证书。3月17日,《中国教育报》以《凤落山乡》为题,对高有凤先进事迹作了整版报道。高有凤英名传遍祖国各地。其事迹编入《当代吕梁英雄传》一书。
陈步亮
男,1933年6月19日生于孟门刘家圪垯(陈家寨)村。他在34年的教学事业上就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曾被评为“山西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受到省委书记陶鲁笳的接见。1986年,陈步亮因病退休,回村休养。但村里落后贫穷的面貌深深触动了他,便担任了村支部书记。带领支部成员和村民们一起,走出了一条吕梁山村的小康路。村里先后赢得省、地、县的表彰30余次,他本人也被国家和省地县表彰奖励110余次。200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朱基、温家宝、胡锦涛等的接见,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和曾任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田成平、张宝顺等领导在任时,也曾多次下榻孟门考察慰问。他也是山西省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获得者。
陈富生
(1923-2002),男,孟门石洞门村人。四川省西昌技专化学工程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75年,52岁的他申请调回柳林县第一中学化学教师,直到1988年光荣退休。经过十年的反复试制和改制,他自制的“半微量中学化学学生实验玻璃仪器”基本定型,经专家鉴定,具有仪器小、易操作、反应快、污染小、用药少、使用方便、效果明显等优点。1986年,荣获国家教委会“优秀自制教具三等奖”。
车育
男,字刘造。孟门车家峁人。1979年-1994年任柳林一中校长长达15年之久,是一中建校50年中任期最长的一位。在他任校长的1982年和1988年高考中,一中学生考进了清华大学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最高学府,结束了柳林人对清华、北京大学望尘莫及的历史。
男,1975年生于孟门镇李家塔(陈家旺)村,山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
1995年毕业于吕梁技工学校,同年12月参军服役于保定市武警支队,1998年12月退役回乡创业,先后担任柳林县星火建材厂厂长、柳林县星火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林县凌志煤焦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林燎原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山西凌志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荣获“吕梁市青年创业明星”、“山西省优秀企业家”、“社会扶贫功臣”、“捐资助教先进个人”、“山西省社会扶贫先进个人”等称号。
男,孟门镇耀头村人。曾任山西柳林富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安母枣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现任柳林县富安基金会。荣获“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第十三届中国杰出青年农民”、“社会扶贫状元”等称号。2011年,斥资一亿元创办了山西华安扶贫基金会。
冯高明
男,吕梁市华侨大厦老板。
女,孟门镇孟门村人,民间剪纸大师、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会员、柳林文化研究会剪纸课题研究组副组长。
男,孟门镇刘家圪垯村(陈家寨)人。曾任中共柳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柳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男,200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现任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保护规划所所长。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贸
邮电业
文化
禹凿孟门
孟门关
孟门古渡
南山灵泉寺
孔子来孟门
吕梁小延安
河防保卫战
民俗文化
年俗文化节
地方小吃
诗咏孟门
交通
社会
乡镇建设
教育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邮政电信
基础设施
代表人物
古代
现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