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钦岳
周钦岳
周钦岳(1899~1984),著名新闻工作者,重庆巴县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春回到重庆市,出任重庆《新蜀报》主笔、总编、总经理、社长等职,使该报成为当时重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阵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三.三一”惨案后离渝到武汉市、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后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参加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秋返回重庆,续任《新蜀报》总经理、社长。抗战时期,周钦岳受周恩来的委托,为《新华日报》迁重庆提供帮助。1945年《新蜀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占用,周钦岳到香港参加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1949年11月赴北京参加政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重庆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市文化局长、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活动年表
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新蜀报》创刊于1921年2月1日,由少年中国学会成员在白象街创办。社址位于渝中区太平门白象街88号。社长陈愚生,总编辑刘泗英。5月29日因报道学生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被查封。6月13日复刊,沈与白推行社长兼总编辑,宋南轩任经理。
1922年周钦岳任总编辑后,陈毅、肖楚女、漆南薰先后被聘为主笔。这一时期,该报思想活跃,言论犀利,发表了不少社论和时评,成为传播新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1927年重庆市发生三·三一惨案,漆南薰被军阀杀害,周钦岳、宋南轩被迫离开报社,报纸停刊20余天。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重庆“三·三一惨案”后离渝到武汉市、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后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参加工人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派特务烧毁该报编辑部和印刷厂
1935年秋返回重庆,续任《新蜀报》总经理、社长。抗战时期,周钦岳受周恩来的委托,为《新华日报》迁重庆提供帮助。
1945年《新蜀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占用,周钦岳到香港参加反内战、反独裁的斗争。重庆解放后,该报被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夏停办。
1949年11月赴北京参加政协会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重庆解放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市文化局长、重庆市副市长、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事迹
成长足迹
周钦岳1899年生于重庆南岸长生乡川涛湾。父亲去世早,靠叔父资助读完中学后,随同学赴上海市上海市浦东中学补课,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靠借来的路费去了北京。1919年5月,与北大同学一起,满怀激情地参加了“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与周贡植、赵世炎、李立三等一起做工。艰苦的经历让大家逐渐形成了“只有推翻旧的反动政府,中原地区才有出路”的革命思想,于是发起1921年9月21日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这与中法政府当初支持他们赴法勤工俭学的初衷大相径庭,结果他与陈毅、李立三、蔡和森等共104人,被法国政府驱逐回国。
1922年春节后,周钦岳与四川省留法归国学生代表陈毅先后回到重庆市,住在同一所学校,关系更加密切。这两个在法国已染红了思想的留学生,对国内的封建势力当然看不惯,便把心中的话倾注于笔端,写稿投向较为开明的《新蜀报》,不仅都发表了,他俩还于当年6月被《新蜀报》社长沈与白请去餐厅吃饭,当面聘为该报主笔。
1922年10月9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周钦岳当选为书记。
投身报界
1922年秋天,《新蜀报》社长兼总编沈与白说要去北京公干,便将总编一职让给了周钦岳。周钦岳从此开始了他心仪的“文化救国”生涯。
为发挥报纸的引导作用,他对报馆进行了整顿改革——革除新闻界原有的停版陋习,坚持每天出版《新蜀报》;改变了本地报纸从不发社论的历史,每天发社论,经常发新闻,并在“二·七”、“五·一”、“五·四”等重大纪念日搞专刊;缩小编制,实行编辑轮班工作制、记者外出采访制;改革版式,制作醒目的新闻标题,提高印刷质量;等等。周钦岳每天亲自编辑一大版新闻,有时还亲自写社论,天天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直到大样出来后才休息。大家用辛劳,换来了一张内容充实、版式新颖、充满生机的报纸,销路也扩大了。
周钦岳说:要办好一份报纸,没有几个笔杆子是不行的。直到晚年,每当回顾起自己的办报经历,还总要念叨那些倾心尽力支持过他的主笔,尤其是最早的三位主笔陈毅、肖楚女、漆南薰。
曾经同为《新蜀报》主笔的陈毅,在周钦岳当了总编后,无论自己在成都、重庆市还是去了北京,都一直坚持给《新蜀报》写稿,1923年至1926年间写了多样文体的稿件共约10万字,先后寄给周钦岳编发。陈毅的文章思想新颖,内容生动,文笔流畅,总编和读者自然都喜欢。周陈友谊也持续了几十年。
1923年春,共产党员萧楚女来四川省做宣传发动工作,经联中熊校长介绍,到《新蜀报》当了主笔,此后两年半时间,萧楚女几乎每天写一篇社论或评论在《新蜀报》上发表。萧利用《新蜀报》这个阵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宣传北伐、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武汉革命政府,揭发和抨击地方上的腐朽事例,支持工运、农运和青年学生的“择师运动”,还比较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周钦岳由衷地赞扬“肖楚女是一个很出色的宣传家”,说他写稿是“一气呵成,下笔千言,流畅犀利”,“他的言论在青年中脍炙人口,深受推崇”。萧楚女的革命宣传和活动影响很大,反动军阀、官僚甚为痛恨,三次胁迫其离开。1925年6月,萧楚女接党的指示离渝赴沪时,周钦岳依依不舍,嘱咐他:“要秘密坐船到宜昌市,一路上要注意不要公开身份,因为宜昌以西都是四川军阀的势力范围,都可以搞你。”1927年4月萧楚女在广州市被捕,牺牲于南京。
漆南薰留日归国后,1925年发表的专著《经济侵略下之中国》对当时的青年一代影响非常之大,读后许多人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秋,周钦岳聘其为主笔。为唤起民众,漆南薰几乎每天都为《新蜀报》写一篇富有战斗性和鼓动性的社论或时评,热情宣传革命,并以犀利的笔触,揭露、痛斥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相勾结的种种罪行,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不幸他在1927年“三?三一惨案”中牺牲。
周钦岳与肖楚女等几位主笔密切配合,在《新蜀报》上大造革命舆论,使之成为大革命时期重庆市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成为民众的喉舌。人们都觉得,当时在重庆乃至全川,没有哪家报纸像《新蜀报》那样激进。
1925年,周钦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领导下,还参与了1926年4月揭露中国国民党右派毒打川师学生的斗争,和“六?郾二事件”驳斥揭露控制两校的国家主义派干将的斗争,直至大获全胜。
逆境不屈
1927年春季,革命形势发生逆转,反动军阀刘湘在重庆通远门制造了“三?郾三一惨案”,打死打伤参加“重庆各界反对英帝炮击南京市民大会”的爱国群众约1000人,大会主席团成员、《新蜀报》主笔漆南薰受伤后被抓走残杀。那天周钦岳没有赴会,躲过一劫。次日,被老熟人郭勋祺接到府中保护,4月2日他与萧华清同志扮作郭的弁兵,跟随郭的大轿出城过河下行,乘船辗转去了汉口。
武汉市后,党组织派周钦岳接替一个生病的同志,担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6师政治部主任。他追上已到河南省前线的部队,参加了第二次北伐,带领全师所有政工人员坚持跟着部队做服务和鼓动工作,26师在临颍县打了个大胜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他与党失去了联系,流亡上海、日本等地。在上海严重的白色恐怖下,参加党领导的工运工作,被反动警察抓进监狱,遭行刑逼供,始终保持革命气节。两个月后,被昔日同志设法营救出狱。在日本流亡期间,他学会日语后,立即订阅新闻报刊关注国内时事,并学习新闻,还去“朝日新闻”观摩其先进的办报手段。
重操“旧”业
1935年秋天,周钦岳结束流亡生活,从日本回到重庆市新蜀报》,出任总经理,社长。
有了报社的用人、行政权力,他首先革新人事,把两个托洛茨基主义分子请了出去,并解聘一些水平低的人员;他改进设备,亲自去上海市买回一台能套色的新式轮转机,替代了旧的平板机,又改用电气铸字工艺,从而大大提高了印刷质量。他借鉴日本的办报经验,更加讲究版面的组织编排,字体、字号、套色的配合。他认为,报纸应当办得醒目、大气,才有战斗力。他语重心长地对属下说:“要把报纸办成懦夫看了立志,而病者兴的读物。”
抗战初期,《新蜀报》的编排、印刷,与全国大报比翼齐飞。发行最高时近20000份,在民办报纸中名列前茅。
在抗战时期,新闻舆论方面的斗争尖锐复杂,周钦岳虽已是无党派民主人士,但他拿定了主意:“《新蜀报》一定要跟共产党走”。他以中共的团结抗战方针和反对投降主义为宣传重点,还将自己的理解归纳为“抗战在胜利,胜利在团结”做了木刻,在抗战二周年时登在《新蜀报》上,并找了些人签名。他信任和依靠漆鲁鱼、高天、萨空了刘尊棋、温田丰、赵铭彝、萧崇素等思想进步的笔杆子,用《新蜀报》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团结抗日,使之成为抗战时期有生气、有影响的报纸。
一天,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叶楚伧找他面谈,说《新蜀报》漆鲁鱼、葛乔、抱斋、赵铭彝有政治问题,要他将这四人“丢了”,同时想派人打进来控制《新蜀报》,随后还多次派人催办。面对高压,周钦岳采取“去一、调一、留二”方案妥善解决,使中国国民党的企图没能得逞。
在严酷的斗争中,为保住这块阵地,周钦岳注意了《新蜀报》观点的中允,仍引起当局反感,长期侦察监视其与《新华日报》的关系,伺机搞破坏,还把周钦岳当作跟踪盯梢对象,但没能阻挡住他与《新华日报》的友谊和联系。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国民党严密控制下的陪都重庆市,除《新华日报》因社论被扣压而怒开天窗,登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向江南死难烈士致哀”,向国民党政府抗议外,重庆新闻界几十家报纸几乎一边倒,一天发一篇社论或评论谴责共产党,唯独《新蜀报》缄默了一个多星期。蒋委员长发现了,问:“怎么《新蜀报》没有言论表示啊?”随后中宣部新闻处长上门质问之,周钦岳回敬道:“请问彭处长,到底今日是打日本,还是打共产党?你们中宣部发个指示,我就照办。”后来,直至当局以吊销执照威逼,周钦岳才叫人写了泛泛而论的三几百字的短文《相忍为国》应付之。
终于,1942年一天晚上,特务纵火烧毁了《新蜀报》化龙桥编辑部、印刷厂新址。
真诚战友
1938年春,周钦岳为设法给报社采买纸张到了汉口。当时,北平市天津市太原市上海市、南京等已被日寇侵占,一些内迁报社正暂住汉口,见他是重庆市地方报纸负责人,纷纷请吃饭套近乎。而周钦岳心中牵挂的依然是党组织。他主动上门到八路军办事处密访周恩来。周恩来早听陈毅说过重庆的这个办报能手,与他紧紧握手,连说:“来的好!”并对他说:“前方军事不利,武汉市恐不能保,《新华日报》社要迁重庆。你是重庆人,又办《新蜀报》,要多帮助。”周钦岳当即表态:“好!坚决支持,毫无问题!”不几天,又与周恩来派来的工作人员周怡、潘梓年谈《新华日报》迁重庆的一些事宜。返渝后,他积极为《新华日报》作物资准备,为其尽快在重庆出版发行提供有利条件。
《新华日报》迁重庆市后,周钦岳常对报界同仁讲:“我们是同业,为了共同抗战,要互相支持合作。”建议他们经常看《新华日报》,说它“有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他要求本报馆人员,对《新华日报》社的“无论什么事,都要尽量帮助”。后来当中国国民党封锁《新华日报》,致使其物资奇缺,陷入困境之时,周钦岳暗中支援《新华日报》物资,曾先后让给三台A1纸平板印刷机。有时国民党故意捣乱,对《新华日报》停电,《新蜀报》的印刷厂就帮忙印刷。
抗战接近胜利之时,《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抢夺占领,周钦岳拒绝为国民党当局办报写文章,并向法院起诉维权,却遭败诉,1946年他愤然离开《新蜀报》,到香港等地投入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
人民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长期与党合作的亲密战友”。1949年秋,周钦岳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重庆解放后,又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重庆市文化局局长、重庆市副市长、市政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活动年表
主要事迹
成长足迹
投身报界
逆境不屈
重操“旧”业
真诚战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