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潘古城,又名松州古城,地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位于松潘县县城进安镇,是
川西北高原的一座千年古城,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松潘古城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被称作“川西门户”“战略要冲”。松潘古城距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335千米,距州府马尔康431千米,距九寨黄龙机场仅17千米,是旅游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必经之地。
松潘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宁州卫指挥高显来松潘主持筑城,历时五年初筑成形。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
何卿又主持增筑外城1000余米,至此形成松潘城规模。松潘古城分内、外两城,内城西半部跨崇山略呈三角形,东半部崇山下至
岷江西岸部分呈长方形;外城位于内城南侧
岷江东岸、内城南门瓮城以南,平面呈长方形。内、外城城垣总长6.2公里,内城设南、北、东门和大、小西门并带瓮城,外城设南门和西门。松潘古城现存4道城门,北城门,历史上叫做“镇羌门”,现存高度6米,进深31.5米,比北京故宫的城门洞还深1.5米,是中国明代城门之冠。南城门,历史上叫做“延熏门”,宽6米,高8.8米,进深31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保留有完好的瓮城。松潘古城城墙围长6.2千米,最高处12.5米,最厚处31.5米,平均厚度30米,拱形城门跨度为6米。
1986年,松潘古城墙被列为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松潘古城被列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动画电影《
长安三万里》中高适败北雎水关的情节,就取景于松潘古城。
命名
据《松潘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丁玉在平定威、茂土官董帖里叛乱后,挥师北进,进驻松潘。之后上书皇帝
朱元璋,建议在松潘设置军卫。而朱元璋认为松潘山多田少,地处荒漠,若设军卫,本地赋税收人,不敷军用,有不批准之意。丁玉得知此情,再度上书,陈明
松潘县为
西羌要地,在军事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年朝廷批准设立“松潘卫(今松潘
进安镇)和“潘州卫”(旧城在今
若尔盖县东
求吉乡)。寻并为“松潘卫”,此即“松潘”得名之始。
位置境域
松潘古城景区位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松潘县城岷江河畔,海拔2850米,为古代长江江源第一城。松潘古城历史悠久,现存明清松潘古城墙跨
岷江河谷及西侧崇山而建,城墙全长6.2公里,规模宏大、雕饰精美,为中国西部现存规模最大、最精美的明代卫城和清代总镇古城,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景区所在
进安镇为
全国重点镇。县城距
九寨黄龙机场仅17公里。
松潘
进安镇,藏语“松曲宗”,意为双河县,是
四川藏区建制最早的县份之一。其县治所在地进安镇也是四川藏区历史上与
康定市齐名的汉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经济贸易集散地、重要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有“
川西门户”之称。
进安镇地处
松潘县中部偏东,北纬32°38,东经108°35,海拔2848米,西南距省府
成都市334公里,距州府
马尔康市431公里。
松潘古城景区南有成兰铁路、
西成铁路最大中继
客货运站松潘火车站,西有国家AAAA级景区牟尼沟景区,北有国家AAAA级景区暨中国特色小镇
川主寺镇和
九寨黄龙机场,东北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景区黄龙景区,是地处川
西北旅游区腹心的重要历史文化景区。松潘古城地处
四川盆地北上中原、西北最古老的大通道“
岷山道”重要节点。
历史沿革
始建
松潘,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重镇。在公元前三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就在松潘城北的元坝子设立了湔氐县。彼时的交通,依靠畜力,已相对发达。汉代在此改县为道。三国迄隋,设立县治从未间断。至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置松州,
李世民贞观二年(628年)置都督府,羁魔生羌部落。极盛之时领羁糜州达一百零四‘由唐迄今,千三百余年,故松潘又有“千年古城”之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垄断丝绸之路中继贸易的
吐谷浑(河南国)在今
松潘县南部设边关重镇龙涸城,
北周于今松潘古城置
龙涸郡嘉诚县,唐初置为松潘都督府,今松潘古城为
南梁至
唐朝中期(
吐蕃占领前)
成都市一吐谷浑王城一敦煌一
西域丝绸之路主干道“
岷山道” (
河南道)上的商贸节点暨军事重镇,唐初决定唐蕃关系的重大事件“
松州之战”发生地。
松潘古城始建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唐设松州于今天的
进安镇而筑松州城,因此松潘建城史距今已1400余年。
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
剑南道节度史
李德裕筹边,于松州城废垒筑“柔远城”。其后,经宋、辽、金、元时期战火后均毁灭。
复建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平羌将军
丁玉攻取
松潘县,调宁州卫指挥高显来松潘主持筑城,历时五年初筑成形。
洪武十七年(1384年),开始在土城内外立面及顶上包砖,砖长50厘米,宽25厘米,厚125厘米,重30公斤,灰桨用石灰、桐油、糯米熬制而成,砌成高13.5米,厚35米的砖石城墙,
护城河深6.3米,宽10米。明英宗
正统年间(1436—1449年),
御史寇琛主持将城墙西延筑至山巅。到明嘉靖五年(1526年),松潘总兵
何卿又主持增筑外城1000余米,至此形成松潘城规模。
遭日军轰炸
1941年6月23日上午8点,27架
日本飞机由湖北武汉起飞,经平武向
松潘县方向逼进。11时后,日机群在县城上空盘旋片刻后,分成两队,包围县城开始俯冲,一面向全城投弹,一面用
机关枪向地面扫射,霎时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房屋倒塌,大火蔓延。古城墙被炸塌数处,大部分受损。20世纪60年代后,城墙遭到严重破坏,城门楼被毁,城墙砖被拆,仅存“觐阳门”、“延薰门”、“威远门”、“镇羌门”4道城门和南门瓮城门,大部分城墙不同程度受到破坏。
方位布局
松潘古城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内城西半部依山就势跨崇山略呈三角形,东半部崇山下至岷江河西岸部分呈长方形;外城位于内城南侧
岷江东岸、内城南门瓮城以南,平面呈长方形。内、外城城垣总长6.2公里,内城设南、北、东门和大、小西门并带瓮城,外城设南门和西门。内城北城门厚度达31.5米,超过北京故宫城门厚度。
建筑特色
结构
城墙外侧用城南取土烧制的青砖包砌,内用
黏土混合糯米、
生石灰、
油桐的
三合土夯筑内墙,城墙最高处12.5米、厚约12米。城门用巨大长方体石墩筑基,用长方形大条石券砌墙券拱;城门洞外侧石墙表面,仿木结构建筑雕刻精美的柱础、门柱、梁杭、
雀替,其上方砖墙外墙原饰
砖雕斗拱、檐和滴水
瓦当;城门洞两侧下方墙基部位
浮雕为由城内奔腾向城外的海马踏波腾云系列动作图案。
城门
松潘古城城墙围长6.2公里,最高处12.5米,最厚处31.5米,平均厚度30米,拱形城门跨度为6米。城墙、城门的设计壮观精致,浮雕、石刻精美细腻,是中国古城墙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原有城门11座,分别是东门(觐阳门)、南门(延薰门)、西门(威远门)、北门(镇羌门)、西南门(小西门)、外城南门(埠清门)、外城西门(临江门)和4道瓮城门(东、南、北三门的瓮城门及外南门的瓮城门)。
城门均用长1米、宽0.4米、厚0.4米的平行六面条石拱券和长0.55米、宽0.22米、厚0.1米的砖砌成,顶部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有流云、奔马
浮雕,城门正面施马面,有贴壁石门楣,柱础雕莲花,两旁大石上雕刻“鹿鹤同春(六合同春)”一类吉祥寓意的浮雕。整体布局依地形、山势、水流构筑,雄浑壮美。
松潘古城现存4道城门,北城门,历史上叫做“镇羌门”,宽6米,高原本8.5米,由于修街道、填土石等原因,现存高度6米,进深31.5米,比北京故宫的城门洞还深1.5米,是中国明代城门之冠。南城门,历史上叫做“延熏门”,宽6米,高8.8米,进深31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也是中国古城门中原貌保存完好的城门,保留有完好的瓮城。
入口的标志性建筑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部成亲的
塑像成为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象征着松潘各族儿女团结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共同建设着美好家园。
南北走向的大街
松潘古城内,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连接着古城的南北城门。街道两旁都是具有着强烈传统风格的青瓦木梁房屋,以
四川省古建筑形象为基础,引入了松州民居的穿斗结构,点缀了藏式和回式风格的特色仿古建筑,加上唐式风格的街灯,让游客回到“
唐朝”,体验古风古味。店铺的招牌均为古风犹存的木质门匾,高高挂着的红灯笼,沿街的商铺,小商品琳琅满目。集休闲、购物、观赏于一体的步行街,不仅可以品尝美味的民族特色小吃,还可以欣赏着浓郁的松州风情。
重要景点
松潘古城墙
松潘古城墙始建于明朝,于洪武二十五年构筑
明长城,至今已有629年的历史了。长城所用的青砖长50厘米、厚12厘米,每块砖重达30公斤,所用的灰浆由糯米、石灰加桐油熬成,因此城墙异常坚固。城墙高10米、宽30米、长6230米,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古城墙遗址。位于城东、城南、城北的三座城门顶部均呈半月形,门基大石上镂刻着
浮雕。2001年,松潘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战场遗迹
自古以来,松潘都是兵家必争之边陲重镇。如今,岷江河谷、涪江河谷沿岸大量的关隘、兵屯、靖墩和烽燧(烽火台)等古战场遗赃仍然随处可见。
开发与保护
保护
1986年,松潘古城墙列为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松潘古城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4月16日,松潘古城墙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991年,松潘古城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古城的恢复和保护纳入到县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启动恢复古城墙和重建北门城楼工作。当年,收回城墙砖1.2万匹,恢复北门城墙90米。
1999年,成立松潘县古城恢复策划领导小组,制定《松潘县城总体规划》《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街改造规划》及古城恢复和建设实施方案。2001年6月25日,松潘古城墙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恢复和建设
2003年,为确保古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松潘古城恢复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是年,开始县城拆迁整治工作,搬迁城墙内外部分单位和居民,亮出古城墙,对部分城墙进行修缮恢复。拆除北门太阳河宾馆1号楼、交通宾馆、省运司车站,亮出北门城墙。拆除南门瓮城内县印刷厂、工商局宿舍楼和瓮城外部分民房、瓮城菜市场,亮出瓮城。恢复南门城楼两侧部分城墙。拆除北门至东门城墙外和城墙内10米以内所有建筑物,亮出城墙,并恢复重建。
2004年,成立松州古城文化开发工作小组,开始建设松州茶马古道和唐蕃文化景点,实施
松潘县古城恢复一期工程。恢复北门至东门城墙837米,维修东、北、南3座城门及北门、东门城楼,新建南门城楼和西门城楼各1座。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对全城街道建筑物进行仿古改造,完成房屋风貌改造4.9万平方米。改造古城内主要道路2200米、铺设人行道仿石材地砖8800平方米。新建广场43800平方米,增设广场、松州
茶马互市、唐蕃和亲等处雕塑。建设城区防洪堤710米、城市绿化8918平方米、改造城市道路11.8千米、人行道5887平方米、管网建设及三线入地7.37千米。
2005年,实施松潘古城恢复二期工程,恢复古城墙1348米,拆迁单位10个、居民83户,拆迁建筑2.5万平方米。恢复南门1.1千米古城墙,修筑防洪堤5.2千米。
截至2016年,
松潘县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古城内的45家机关单位全部搬出城外,并委托
同济大学编制了古城区重点地段规划方案,陆续恢复史载的金蓬晚照、古桥春涨等“松潘八景”和“
茶马互市”景象。同时,启动松潘文化旅游月“夜游松潘”活动,推出本土歌舞晚会节目《天地松潘》。
2020年12月29日,《松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2035)》获
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要求严格按《保护规划》对松潘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与文物古迹等进行系统性保护。其中,
松潘县历史城区面积为54.19公顷,以松潘古城内城为主,以内城城墙为界;历史文化街区包括
沱江历史文化街区、岷山历史文化街区、苍坪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面积分别为1.21公顷、1.15公顷、2.07公顷。
相关文化
首届松潘古城花灯会
2016年7月12日至2017年2月12日,松潘县举办首届花灯会活动,全面展示松潘古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藏羌回汉民族相互融合、互促发展的历史。“
茶马互市”、“汉藏和亲”等以藏、羌、回、
汉文化为基本元素的4大灯区49组原创灯组正式亮灯。
本次灯会以“千年花灯照松潘”为主题,分俊美松潘、秀美松潘、和美松潘、乐美松潘四大灯区,充分展现松潘作为中国最美小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俊美松潘灯区的“茶马互市”灯组,整个灯组长20米、宽2米、高6米,集中表现中国各地群众将商品带到松潘进行交易的场景,展现松潘古城曾作为
中原地区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和美松州灯区则是最大的一个灯区,由24组灯组成,包括“古韵松洲”“
凤蝶总科通道”“汉藏和亲”“
羌族推杆”“香包祈福”“
藏族马术”“松潘夜宴”“江源圣地”“黄龙传说”等。
第二届松潘古城花灯会
2017年7月22日晚,以“品味千年松潘·感悟民族之魂”为主题的第二届松潘古城花灯会开幕式在松潘广场举行,80组原创灯组齐亮。此次灯会的灯组全部根据松潘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和生态文化,策划设计“大美松潘”“松潘印象”“茶马情”“美丽的格桑花”“星月传说”“人间仙境”“灯耀古城”“松潘民族花灯”“孝善和诚俭美”等共80组彩灯灯组,充分展现松潘作为中国最美小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
灯会期间,
松潘县县还举行国际特色美食狂欢节、“净土阿坝·松潘
电子商务暨旅游产品展销会”、少数民族非遗作品展、“中国·松潘”4+2房车自驾露营游、探寻祁让沟-大学生山地车挑战赛、迎国庆,庆
中秋节“月映中秋·边关情浓”等主题活动。此外,2017年7月23日,还举行了中国·松潘奇峡沟冰雪欢乐谷试营业体验活动,滑草、生态漂流、水上碰碰车、湖钓等项目。
舞龙耍狮耍牛
舞龙耍狮耍牛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古城是喜迎新春的传统习俗。在新春佳节之际,当地的藏羌回汉各族儿女都要在松潘古城十字街口自发表演舞龙灯、耍狮灯、耍牛灯和花灯等民俗活动,共同欢度
春节。
松潘县民族花灯舞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民间歌舞文化形式,在松潘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展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松潘民族花灯舞汇聚了藏羌回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韵味,多角度的展示出独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
服饰
松潘地处青藏高原和
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少数民族地区,全县有藏、羌、回、汉四大主体民族,占全县人口的99%以上。历史上,松潘是
茶马互市地,明清以后商贸繁盛,各路
商帮云集,和内地交往频繁,故本地
汉族和内地汉族风俗相同。境内三大少数民族风俗各异。
藏族的传统服饰由袍、衬衫、靴、帽及装饰物构成。款式宽大,用料厚实。男子常穿白色土布衬衫,夏天外套黑白羊毛织成的,冬天着皮袍。妇女一般穿长衣,有的着裙、有的着裤,都系一白色或红色
牛皮腰带,拴花围腰,腰带上镶圆形团花样银片或
银元,佩镶有
玛瑙、
绿松石的奶钩。
羌族的传统服装以皮、毛制品为主。小姓羌族与藏族杂居,其服饰类似藏族服饰。镇坪一带羌族男女服饰,风格鲜明。女性首饰多以银、玛瑙、珊瑚为主,主要有耳环、戒指、手镯、胸牌。穿长裤,缠绑腿,着云云鞋或布鞋。头戴自制的头帕,在一块小方形布料上绣出精美的图案,然后系两根假发将其栓在头上。老龄人衣服颜色素净,不配花边,包黑色或白色头帕,穿布鞋。
回族服饰最显著的特征是回族穆斯林男子多戴无沿小白帽(也称“号帽”),分平顶和六棱形两种样式。有些白帽上还刺绣有星月图案、阿拉伯文。女子戴各种花色的头帕,通称“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服饰虽然随着时代也在发展变化,但仍较好的保留了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因素。
饮食
藏族饮食主要有糌粑茶、酥油茶、
手抓羊肉、酸奶、
风干肉、
血肠等,菜蔬以当地主产的蔬菜为主,尤以圆根
酸菜最为普及。传统习惯自酿
杆杆酒。
羌族主食小麦、
玉蜀黍属、薯类等,特色有猪肚子、
咂酒、搅团等。
回族以米面为主食,肉类以牛、羊肉为主。
禁食猪、
骡马、驴、狗、
食肉目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类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擅长做面食,传统节日食品有穹锅馍馍、
油香、
粉汤、
环饼、牛肉
腊肠、手抓牛羊肉、
素三鲜饺子等。
婚俗
藏族传统恋爱
婚姻自由而不自主,随着时代发展,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传统婚姻,青年男女到了谈婚论嫁年龄,往往通过
春节、庙会、节假日等各种渠道结识,情投意合者则征求各自父母意见,双方父母同意,则互换信物,正式订婚。订婚后还要测
生辰八字,八字相合,即可提亲纳彩。纳彩后,娶亲一方
占卜一吉日,迎娶准新娘入门居住一段时间。来年再举行正式婚礼,正式迎娶新娘。藏族是一个特别注重礼仪的民族,敬献哈达是接待宾客的一种常见礼节。晚辈见长辈时要敬献,宾客来到时主人要敬献。
藏族有很多禁忌,不杀生,不
捕食鸟类,不食马、驴等
奇蹄目肉,不食狗、猫等有爪动物肉,不食鱼类等有鳞动物肉。主要节日有藏历年等。
传统
羌族婚姻实行
一夫一妻制,定婚程序严格,成人礼(
冠礼)是为刚成年男子举行的仪式。现在年轻人在达到法定年龄后多由自由恋爱或经人介绍相识结婚。禁忌方面,家中有人生小孩后,在门上挂一红旗,示忌生人。
回族传统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如果男方相中某家姑娘,首先是定亲,即“要口唤”(同意)。然后男方邀媒下聘,请阿訇在双方叔、婶、哥、嫂等亲戚的陪同下,念《
伊斯兰教圣经》,行订婚仪式,定下结婚吉日。之后,男方送来盐、茶、果、面等礼品和一只梳头羊,送给女方父母作为奶母卷(辛劳费)。结婚仪式由阿訇主持,裁决男方给女方一定的聘金(卡备尼),由长辈出场主婚。女方家给姑娘准备陪嫁妆。结婚过程分花夜、迎娶、回门、会亲。礼仪方面,
回族见面行礼,一般晚辈对长辈、幼者对长者、夫对妇、教众对阿訇、客人对主人、乘骑者对步行者、少数人对多数人先道“色俩目”,“按色俩目阿来库木”意为:“求真主赐予你们平安”也可意为:“你好”。回应者应说“唔阿来库色俩目”意为:“求真主也赐予你们平安” 也可意为:“你好”。不管男和女、男和男、女和女之间微微欠身表示相互之间的敬意即可。禁忌上,家有未满周岁小孩,忌生人夜间入室。清晨及外出时忌不吉利言语。媳妇不得与公公同凳而坐。
价值影响
松潘古城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价值上,其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松潘城址从未变迁,是历史上重要的边陲军事重镇,是
茶马互市的重要交易场所,更是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重要节点。在文化价值方面有岷江源的江源文化,有多元民族文化,有红色文化,松潘人杰地灵,有众多重要的人物都在松潘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松潘其独特的建筑特征是研究多元民族建筑技术与艺术的极佳素材,松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代表松潘在科学和艺术层面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松潘县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世界自然遗产,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极具
旅游价值。
荣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