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祥
原浙江图书馆馆长
张宗祥(1882年-1965年),原名思曾,字阆声,号冷僧,别署铁如意馆主。浙江海宁人,近现代国学巨匠,著名学者、书法家。
张宗祥早年时期与鲁迅许寿裳一起领导反对封建顽固的监督夏振武(绰号“盘木瓜”)的斗争,号称“木瓜之役”。1901年,张宗祥中秀才,1902年,中举人,与军事家蒋百里并称海宁文武两才子。早年曾任教于桐乡桐溪学堂、嘉兴秀水学堂、浙江高等学堂、杭州师范大学。1919年,任京师图书馆主任,并编写了《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1922年,升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政协浙江省委员会委员、民革浙江省委常委。1963年,出任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
张宗祥著作有《二十四史目正·附清史目拟》《灵魂学》一卷、《洛阳伽蓝记》等书籍。其精于书法,善绘画,并擅长校勘古籍,经他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说郛》《国榷》《罪惟录》《越绝书》等10余种。1957年,将藏书2000余册捐赠给海宁市图书馆。张宗祥的研究者宣大庆教授曾评价:“张宗祥先生,是近现代浙江省文史学术界的巨擘,是我国卓有建树的一代学者、书法家。”
生平介绍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秀才,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先后任教于石开智学堂、桐乡桐溪学堂、嘉兴府中学堂和秀水学堂,以讲授地理出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应聘至浙江高等学堂任教,又兼教于两级师范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在两级师范,与鲁迅许寿裳一起领导反对封建顽固的监督夏振武(绰号“盘木瓜”)的斗争,号称“木瓜之役”。
宣统二年(1910年)赴北京应试,得一等,任大理院推事兼教清华大学地理课。
辛亥革命后,在浙江军政府教育司工作。
民国3年(1914年)进京任教育部视学,与鲁迅、朱宗莱单不庵等钻研古籍。民国4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运动。后兼任京师图书馆主任,负责整理故宫移来的大量古籍,“日拂拭灰土中”,埋头两年,成《善本书目》4卷,纠正了过去著录的不少讹漏。
民国11年南返杭州市,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鉴于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乱中受损,迄未恢复,乃奔走沪杭募款,组织人力去北京补抄。历时两年,抄得4497卷,补齐残缺。当时实行中等学校三三制,他悉心推行新学制,整顿教育,并筹建浙江大学。民国14年调任瓯海道尹。
民国15年冬,定居上海市,专事抄校古籍。民国20年,赴汉口任平汉铁路局秘书。抗战期间随局内迁。后到重庆市,任职于交通部,不久,入中国农民银行。并担任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委员,对该书在抗战中安全转移和胜利后运回杭州市出力不少。
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拒绝随农民银行去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浙江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三任社长,并任浙江省人大代表、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浙江省委常委等。
故居
张宗祥故居在海宁硖石街道仓基街56号,建于1926年(一说1934年),为三楹两层西式砖木结构,楼后有天井。这幢小楼,主人生前题名“铁如意馆”。故居内陈列张宗祥生平业绩介绍(图片)、书法、著作等,还有他收藏的镇室之宝:铁如意,和一张很大的旧书桌。
张宗祥(1882—1965),谱名思曾,字 阆声,晚号冷僧。17岁时读《宋史》,敬慕文天祥,遂改名“宗祥”。一生主要从事文教、图书事业,学识渊博,于文学、历史学、考古、金石、书画、医学、音乐、戏曲无所不能。42岁时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及平生校勘的万卷古籍,都是近世罕有匹俦的文化胜业。张宗祥治学勤奋谨严,经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说郭》、《国榷》、《罪惟录》、《越绝书》等。
人物小传
1882年4月3日零点,张宗祥诞生于海宁硖石西仓基(张宗祥之家是从狮岭老家迁来的)。张宗祥原名思曾,字阆声。因敬文天祥为人,更名宗祥,又因所注释古籍,时人目为“冷书”,遂号“冷僧”,又别号“铁如意馆主”。张宗祥先生少年时就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12岁时和蒋百里先生一起互相激励,读了大量书籍,打下了深厚基础。1899年,张宗祥参加嘉兴府考得第一,为秀才。早年在海宁开智学堂任教,后在桐乡桐溪学堂任教,稍后又在嘉兴秀水学堂任教,兼嘉兴府中学堂教员,教国文、历史和地理。当时教材极其缺乏,地理教材,特别是地图,全是张宗祥亲手描绘,直至后来去清华大学学堂任地理教员时也是如此。1907年,任浙江高等学堂兼杭州师范大学教员,1910年29岁时离开杭州市,赴京参加考职,殿试一等,为大理院推事,领四品衔。35岁时遇袁世凯迫害蔡锷,是张宗祥得知消息后,迅速传递给蔡,才使秘密潜逃在天津市的蔡锷,能迅速离开天津南下。张宗祥也成了历史上的“速蔡锷人”。1919年张宗祥38岁,由鲁迅推荐,任京师图书馆主任(馆长)(当时由教育部派一次长任名誉馆长)。张宗祥先生在京师图书馆期间,为祖国的珍奇文献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在整理敦煌写经七千余卷时,发现古人喜书素绢,实为爱用光纸之故。同时对中原地区古籍及其刻布流传、版本分目、分类管理做了系统研究。二是编写了《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参考书目。三是校《嵇康集》。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所见奇书,实为毕业最富之日。”1922年,回杭州市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在职期间组织人员并募款,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使之与湖山并存,厥功甚伟。对我国民族文化事业竭尽全力,建树不朽功绩,深为世人称颂。1925年任瓯海区道尹,他公正执法,热爱民众,创办了平民识字学校,为育婴堂聘师教艺,在温州百姓中留下极好的口碑。北伐后,赴汉口任平汉铁路局秘书。抗战期间赴重庆市,先后在交通部、中国农民银行任职。兼任文澜阁四库全书保管委员会委员。四库全书共三万六千余册,太平军两次进杭州市,四库全书损失超过四分之三。后张宗祥调动一切因素,竭尽全力,将文澜阁四库全书补齐,为中国文化史上添上了光彩的一笔。1949年后,张宗祥先生出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委员、民革浙江省委常委。1963年秋西泠印社建社六十周年,出任西印社第三任社长1956年,在任省图书馆馆长等职时,就对西泠印社的复社工作十分关心。1956年5月26日,浙江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张宗祥在会上积极提出了恢复西泠印社的提案,并同时提出好建议:在复社的同时,恢复西泠印社的篆刻印泥,兼售书画及碑帖之类,使日本韩国等友人游西湖者可得随意购买。这个提案得到了浙江省委和杭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印社恢复过程中,张宗祥先生虽年事已高,但仍身体力行,与潘天寿沙孟海诸乐三阮性山韩登安等,在不同场合,纷纷上书陈情,为恢复印社奔走呼号。此后,张宗祥先生自己还带头,并联络陈叔通、邵裴子等许多名家,将一些藏品无私地捐赠给西泠印社,以此来重振西泠印社的名声和威望,给恢复工作造势。在当年5月16日,在杭州市平海路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关于西泠印社第一次由政府出面的讨论会,张宗祥、潘天寿、邵裴子、沙孟海、吴寅、朱醉竹、韩登安、陆维钊等参加座谈。会上张宗祥先生说:“西泠印社的学术活动,应该继承下来,徽、皖、浙三派,浙派发展势力最大,不仅是浙江省的特产,且是东方及世界上独具的。”1962年6月开始,恢复工作正式展开。政府返还了西泠印社的部分房产和原有物品,使西泠印社的活动场地有了根本的保障。这些活动,张宗祥先生始终参与其中,并充分利用他在浙江的威望,在争取资金、返还财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12月12日,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名义召开了一个“西泠印社筹备座谈会议”,张宗祥又以筹委会主任身份致辞。这样,经过十个月的紧张筹备,西泠印社于1963年10月25日召开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会议通过了新的印社章程,拟定了重振西泠印社的全面规划。会议期间,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张宗祥先生当选为社长,1963年11月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西泠印社庆祝建社60周年、张宗祥当选为社长的报道。张宗祥先生正式任社长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每月一次社员聚会,讨论学术问题。
1965年8月16日逝世,享年84岁。
张宗祥先生爱好收藏古玩文物,精于鉴别,人称“识宝太师”,曾被聘为故宫博物馆名誉委员。在杭州市曾写成《玉杂说》一书,后编入《铁如意馆碎录》一书(共5卷),该书内有《说玉》、《说瓷》等。2006年10月,张宗祥书画院在艺术沙龙召开了中国首届张宗祥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国家博物馆复旦大学浙江省社科院以及日本韩国等专家教授与会。2007年8月,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学巨匠——张宗祥传》。
主要成就
张宗祥精于书法,善绘画,并擅长校勘古籍,他治学勤奋谨严,经他精心校勘的古籍有300多种,已出版的有《说郛》《国榷》《罪惟录》《越绝书》等10余种。生平抄书成癖,边抄边校,往往夜以继日;运笔如飞,一昼夜能抄二万四五千字。一生抄校9千余卷,前无古人。其书法学李邕,兼融汉魏碑法,雄浑洒脱,一气呵成,流传颇广。亦善画,印有《冷僧书画集》。工诗能文,精鉴赏,通晓医 药、戏曲、文学、史地等,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昆曲十五贯》解放后演出剧本亦由其改定。他重视乡邦文献,海宁市学者著作经他校订的有500多卷。著有《临池随笔》《书法源流记》《论书绝句》《论晋人书法》《不满砚斋誊稿集》《游桂草》《入川草》《清代文学史》《铁如意馆杂记》《临症杂谈》《医药浅说》《本草简要方》等。还印有《冷僧书画集》。晚年创作改编昆曲《江南传奇之十五贯》,神话剧《平飓母》《卓文君》等。1957年,将藏书2000 余册捐赠给海宁市图书馆
张宗祥先生晚年,将生平收藏的古玩、瓷器、字画共400多件全部捐赠给国家,其中仅黄宾虹的画就有33幅,由当时的省文管会负责接收,又将生平收藏的刻章,内有齐白石方介堪韩登安经亨颐(其中经子渊刻章最多)等名人刻章,共127枚,全部捐赠给国家,由西泠印社负责接收。张宗祥先生将这些珍贵文物字画不传后代而全部捐赠给国家又不计任何报酬或附加条件的做法,深受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尊敬,其无私大度的精神,深得后人敬仰。
人物评价
浙江省书坛对张宗祥评价甚高,并曾有一说:“中原地区之书画,书法、绘画、鉴赏三者关系甚为密切,历代书家中兼能者不少,然能融合之长,俱达高水平,卓然成家者,即历史上精于此三者,代不过宋之米芾,元之赵孟頫,明之董其昌三家。而近现代以一代文史学者身份涉入书坛的张宗祥先生,与其相比较的话,亦可比肩。”
目录
概述
生平介绍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