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桐(1917年11月21日-2010年),笔名梧山,
贵州省遵义人,被贵州学界尊为“贵州文化老人”“贵州历史掌故辞典”。他以大度、包容、严谨、渊博、爱才的品质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生平简介
陈福桐幼读私塾,后入小学, 15 岁时读初中。
1935 年毕业于贵州省立遵义中学。
1937 年赴
上海市读书,后因抗战爆发,回遵义任教并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同时自修大学文科,并与中共遵义地下组织的同志一起创办快读书店、青年抗日救国会、音乐教育促进会、农村抗日宣传队等,后还与社会人士参办《黔声日报》、《民铎日报》 (任主笔)及《遵义国民教育杂志》 ( 任主编 ) 、《时代儿童》等刊物。
1944 年任
遵义老城标准学校校长,豫章、玉锡两中学语文、历史 教员。
1948 年被捕,关押在贵阳一年多。
1949 年 10 月接受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联络员委托,从事迎接解放工作。同年 11 月,遵义解放后进入遵义军分区政治部联络处,从事争取联络工作。
1951 年任贵州省文联秘书。
1953 年参加土改回来,任《贵州文艺》编辑。
1954 年后历经磨难,“文化大革命”中遣送农村。
1976 年任省文联行政组负责人。“文化大革命”中遣送农村。
2010年4月17日下午两点去世。
主要贡献
1980 年参与创办《
贵州文史丛刊》及贵州业余书法学校,同年任贵州省志编写筹备组成员。 1983 年正式成立
贵州省地方志编委员会后,任副总纂,为全省修志事业,跑遍全省所有地州市县和省直各个部门,宣传修志,发动修志。曾任贵州地方志协会副会长,校阅各种志书 70 余部,审读人物传记上千篇,培养扶持修志后学。同时还与—些老领导、老专家一起倡议成立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贵州省诗词学会并任常务理事。为贵州地方历史文献、传统诗词的整理、研究、创新出谋划策,参与全国文史馆系统《新编笔记丛书·贵州卷》《黔故谈荟》的编辑。 1993 年从文史馆退休,继续从事整理历史文献、点校古籍及参与编辑《黔灵丛书》等佛学书籍的工作。
数十年来,共创作古诗词 1000 余首,辑为《梧山诗稿》,又把研究评论方史志文章辑为《十年修志文存》、《梧山文存》存世。另发表贵州名贤专论文章如《封疆大吏典范——丁宝》、《黎庶昌——贵州放眼看世界的第人》、《
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及诗词方面的论文《黔诗五百年储灵孕秀的因果探索》等。有古风一首《古诗新趋向》参加全国第一次诗词大赛,以图寻找诗词创作新思路,列入大赛《金榜集》。亦从事书法,省内一些风景名胜、寺院古刹均有其墨迹。
1991 年被聘为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
个人自述
我是
遵义市人,生于1917(民国6年)。祖籍江西吉安府
泰和县,迁来
贵州省的始祖先在
绥阳县务农,后迁至遵义城里开茧行,由于家道清贫,没有一个较详的家谱,我只知道凤字辈的
曾祖父和朝字辈的祖父。父亲廷杰,号济舟,他是第七代孙。文革期间破四旧,连这一本简单的家谱都被烧掉了。
父亲十多岁就去做一个商号的学徒,以后到离城30多公里的西乡鸭溪镇开了一个布店,自己能做家务,一生勤俭,买了50多担谷子的田土。母亲带着我和二弟福庆住在
遵义市城郊结合地段。大伯和二伯家都靠劳动谋生,几个兄弟先后都到鸭溪去做小生意,有的就住在父亲的店子里。
我读的私塾,塾师申惠泉是父亲的朋友。先读完一般蒙童必读书后,就读《四书》和
文言文,12岁才读私立城成小学高一,校长刘伯庄,他和申师都是书法家。申师还能作诗,看风水,还教我读过中医书。刘师性刚直,守正不阿,赵恺(乃康)夫子为诚成写了一付对子: “正其衣冠,尊正瞻视;行为士表,学为儒宗。”要求我们的行为、品德要向这个标准去努力。赵恺夫子的儿子赵志常(守典)先生是我的班主任,教语体文和《三民主义》。我们知道讲旧学有
孔子,讲新学有鲁迅先生。15岁考入省立第三中学,教国文的是
举人晏梦琴先生,教语体文的是由北京回来的年轻老师余正邦。星期日到赵恺师家去,听他讲《
说文解字》和《
史记》以及
郑珍的诗文。赵恺父子都是我的老师,赵恺师是一个拔贡,但他的叔母是郑珍的女儿,他继承郑珍研究“许郑之学”,许是
许慎,郑是
郑玄。又维承郑珍莫友之合纂《遵义府志》的风格,先后与探花杨北麟、
进士杨恩元和纂《
续遵义府志》。我接受赵师传授的同时,心有旁鹜,就通读
孙中山的《中山丛书》,
梁启超的《饮冰宝全集》、
赵景深的《
中国文学史》,以及
鲁迅、郭沫若、
胡适的书,还读了《
三国演义》和一些旧小说,当时军阀混战,从小就看到杀来杀去,苛捐杂税,民不堪其扰,而少不更事,想将来去做个“百里候,”当个爱护百姓的县官。
中学二年级,17岁时当了
学生自治会学术股长,办有铅印的《会刊》,又当了民众夜校校长,有高初级四个班,一百多个贫民子弟。后来当贵阳市委书记的
伍嘉谟(朝壁),和我同班,当级长又兼夜校老师,1935,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
遵义市后,中学停办了一个学期,我转学到贵阳师范学校初中三年级,教国文的是翰林王仁阁老师。我回遵义去比伍嘉谟提前半年毕业。我在
上海市杂志上发表过文章,国民党
播州区党部就要我去作宣传助理干事。我以为他们是实行三民主义的,进去后,和那位
仁怀市人徐世勋,他是组织干事,为我讲述了
中国国民党许多违反中山教义的行为,劝我去升学,同学谢树中、罗有余他们是共产党员,给我读几本革命书刊,因此在县党部不到半年我就辞职回家,准备到上海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
遵义市时,周守儒、谢树中等都是游击队员,红军走后,这个游击队电各自分散隐蔽了。1937春,周守儒化名刘绍臣,在遵义新城万福桥乡下出现,叫他
姑母的小叔张正宾来对我说,希望我通知谢树中、罗有余约来见一面,我约了他们二人到万福桥去,我和张正宾远远的坐在另一个地方,不知道他们谈什么,周守儒和我有表亲关系,张正宾是我父亲的徒弟。10月一天,突然在张正宾家逮捕了周守儒、谢树中,罗有余、陈文范、张正宾,第二天早上捕了遵义师范(即前省立三中)的教师余正邦和一些学生,还有罗有余的同乡友人孙玺常,
世界书局店员邱敏等多人,这就引起学校罢课,市场罢市。
专员公署专员刘千俊、别动队长陈势涛等,主张开会审法庭,当夜在法庭上的学生骂
中国国民党部总干事颜明璋等擅自捕人。这事在
遵义市难解决,就把学生释放,余正邦、谢树中、陈文范、邱敏、张正宾、罗有余、孙玺常、周守儒等8人押解贵阳,陈文范出庭作证是余老师领导的党组织,拖了一段时期,除将周守儒、谢树中、罗有余等转押重庆委员长行营,分别判刑,其余5人释放。徐世勋,被认为与共产党谢树中经常来往,对他盯视很严,因此自杀。
1937年春,我和几个朋友到
上海市去,书未读成,因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8·13上海日军开始行动,我们由上海经
杭州市转到武汉,再经
重庆市回家。
蒋介石在
庐山发表谈话:“抗战一开始,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的责任。”
延安市发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并表示:“三民主义为今日之所必须,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后来《
新华日报》迁到重庆,多次见到的三民主义诠释为“民族独立,民族普遍,民生幸福”,因此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谢树中走出监狱,回到
遵义市,周守儒到《新华日报》工作,罗有余病死狱中。谢树中在遵义不得教书,先为陆军大学一个军人家属作家庭教师,但他常到老城杨柳街小学去组织学生写慰问
八路军的信等事,校长吴开治是他的朋友,推荐我去学校当训育主任兼毕业班级任老师。这个毕业班有的学生年龄稍大一些,
中国国民党一个宣传干事来教
公民课,常把学生带到县党部去活动。我宣布:“我是国民党员,理应教公民课,学生非经我准许,不得到县党部去参加活动”。就这样抵制了国民党派来的人,净化了学校。另一个共产党员杨天源进入学校。当时
遵义市的党组织是单线联系,谁是党员,不能过问。
以这间学校为中心,前后进来的党员大概是10个,我们先后组建的活动有遵义青年抗日救国会、遵义音乐教育促进会、快读书店、农村抗日宣传队、儿童歌咏团等。学校悬挂有中国政府和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画像。我们学校里还举行过“
黄河大合唱”的演奏会。快读书店经销了
延安市、
重庆市、
桂林市和
莫斯科中文版的各种图书,代销《
新华日报》。
浙江大学迁到遵义,有些集会就在我们学校举行。潘名辉家有
钢琴,成了浙大音乐活动的沙龙。一时之间,抗战救亡活动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景象,办的《活路》、 《游击队》等壁报,每天都有成群的读者围观,
中国国民党中有人开始散布“共产党操纵”的谣言。
那时监视、盯梢、打击这些活动的机构有
中统、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宪兵特高组、警备司令部、国民党部、三青团、警察局、西南公务特别党部等10多个机构,最高组织是“特种汇报会议”简称特会,专员兼保安司令为主席,国民党书记为秘书长,实际大权在中军两统手上。迫于形势,余正邦和谢树中先后去了
延安市。这时地下组织内出现了问题。
有一个叫夏任之的向县委领导人杨天源威胁,他要在贵阳《
中央日报》登报脱党,杨要我去劝阻,他才表示作罢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至今我也不知道。1940年初,杨又介绍他到
重庆市随18集团军车到延安,走到
西安市,藉故被
宪兵抓去逃跑回来,其实他是在西安自首后回来的,到遵义国民党作宣传科长和县参议员。
皖南事变后,他又来对我说,
中国国民党准备抓杨天源,是富家子弟,搞点活动而已。高文伯,河北人,英国伦敦大学毕业,还是有一点民主思想。先释放潘名辉。肖汝豪逃去
云南省,其余4人转到贵阳后,释放傅家兄弟,贺、徐
二人转到重庆复兴关集中营。杨柳街小学校长调走,教师解聘,由何其荣、沈一平去同富有的柏继陶(即原
遵义会议地址主人的大儿子)商量,筹办私立杰生小学,继承杨柳街小学的办学精神。
有个安徽大叛徒鲍沧,被派到遵义专员公署作视察,这是对外掩护的身份,实际是“中国国民党中央调查统计局黔北督导区主任”,这个人天良丧尽,坏事做尽。李绰然叛变后做他的秘书长。鲍沧破坏黔北地下党和
浙江大学的进步活动。他要派两个特务去作乡镇长,被县长孔福民拒绝。孔是山东人,曾被
冯玉祥封为模范县长,由
桐梓县调到
遵义市,自恃来头大,不买鲍沧的帐。鲍沧就抓了一个记者,一个县政府的股长,以手枪逼使他们承认和孔福民、以及三个科长李祺增、吴树、钟麒麟6人是共产党支部的。高文伯不相信这回事,省
中统主任
戴天强来专员室审问,高文伯对记者和股长说:你们老实说,专员为你们承担。鲍沧的恶迹,已成“谈鲍色变”,不敢说被逼供,唯唯诺诺被带到贵阳发表《脱离共产党宣言》。其实这两个人都是
中国国民党员。三个科长也押上贵阳“悔过自新”。
孔福民调到贵阳,省主席
吴鼎昌不相信这回事,过些时候,孔福民被委任为
独山县县长,鲍沧也调走。
1944年,河北人,中央政治大学毕业的
仁怀市县长卜青芳调
遵义市县长,前杨柳街小学校长吴开治任团溪区长。卜青芳要他介绍一个人作杨柳街小学校长,改名为遵义国民教育示范区老城标准中心国民学校(简称老标)。这间学校有两个任务,一是要贯彻吴主席(鼎昌)的三完运动,即书本教完、作业改完、功课考完;二是要培养一批能担任小学校长的教师。吴开治介绍我去。我告诉卜,
中国国民党部不会放我。他说,我去找他们谈。就这样我作老标的校长。
回头叙述杨天源走后,代理县委书记李君介绍我认识黔北地委书记李绰然。几天后,李君转达李绰然的意见,要我加入组织,对这个问题我有考虑,我读恩格斯的一本书中讲到:小资产阶级分子,在革命成功后,只会在茶楼酒店高谈阔论(大意),此其一;我母亲死得早,家中有慈父贤妻,待我太好,我没有勇气去做勇敢牺牲的事,此其二;夏任之要背叛组织的例子,使我非常警惕,一但被告密逮捕,叛变求生,被杀成烈士,我都不可能,此其三。因此,我说我不够格,愿作一个同路人,接受委托,尽可能去做。想不到两个月后,李绰然被捕叛变,他供出我是共产党员,写的是“陈胡头,30岁”,那时我才24岁,名字也写错。
中国国民党中有相识的人,认为李淖然的供词不确实。我被强令到《黔声日报》作编辑,不准我出城,随时接受贵阳的书面讯问,最后的结论是:受共产党利用来和国民党作对。有三年时间被软禁,趁此时间,读了
法国和
俄罗斯的一些文学名著,也读了《
遵义府志》。这是一桩必须说清楚的事。
1944年到1946年我在老标教书期间,参与编辑县教育会办的《时代儿童》刊物,主编《遵义国民教育》杂志,兼任遵义《民铎日报》主笔;和何其荣、李幕侬筹款出版
浙江大学副教授吴志荛著的《裴士泰洛齐》;集股开办遵义国民图书局。接受潘名辉的委托,安排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因搞
民俗音乐活动而被勒令退学的朱石林夫妇和陈立华等的工作,并向县政府建议开办“暑期小学音乐教师训练班”,聘潘名辉等为教师,推广革命民歌活动等。
当时是抗战胜利之后,大规模的内战开始,在
中国国民党蒋管区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教师工薪有时几个月领不到,我曾经在集会上指责过官员。又因国民党中央通告:举办全国第二次党员总登记,不登记者作退党论。我约了几个朋友不去登记,他们怀恨在心,1948元月18日,在
南昌市豫章中学逮捕我,押上贵阳飞山街鸭子塘秘密监狱。当时
遵义市的专员兼保安司令邵陵,是省主席
杨森当军长时的参谋长,邵陵以遵义特会主席的名义向省特会主席杨森密告我有“共党活动”,早上开特会决定逮捕我,晚上就押上这所美其名曰“战时青年招待所”的政治犯监狱。经过
中统一次审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两次审讯,不提骂政府官员的事,只提夏任之检举我1936年为散失的共产党人搞联络,追问杨天源隐蔽在哪里,朱石林、潘名辉、杜龙源的共党行动。
国民党中央委员刘健群是遵义人,他回
贵州省搞党团合并工作亲友请他向杨森提出释放我,遵义的
辛亥革命老人时任县参议会正副参议长的牟林、周子光联名20多个绅士来保我,都被拒绝释放。拖了一年,到1949年2月中旬一天,突然被释放出狱。我去见妻子的
叔父杜叔机先生,他才说,他找了和他是
北京大学的同学、新任省主席谷正伦的秘书长潘锡元,盖了谷正伦的章,两统都不释放,是佘万选调两统审讯的卷宗看了,对保安司令部情报处长何锦书说:“陈福桐不是共产党员,也没有供认出哪一个共产党的关系,把他释放”。
杜叔机当时是
贵州省省参议会副议长兼
中国国民党执行委员,
佘万选是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少将,48年2月由南京派到贵州担任军统站长,我还没有见过面的内弟杜龙潭,从驻苏联大使馆的武官任内回国,听说他姐姐杜龙萱由延安寄给他母亲的信放在我家,因此我被逮捕。杜龙潭托佘万选照顾,佘是杜的表哥,他到贵阳又受叔机先生之托:只办了我这一桩案,就调重庆交警总队走了。
我回到
遵义市,
中统特务艾超就上门来问长问短。四月间遵义大搜查一次,半夜到我家,把
列夫·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搜去,因为托尔斯泰是俄国人。
下半年,杰生小学要扩充办一间杰生中学、校长何其荣是我的表弟,聘我为教导主任,
中国国民党和中统都不同意,董事长柏继陶请这些人吃饭,时继陶二弟
柏辉章已从南京回遵义,他任过副军长,这些特务不敢得罪柏家,答应可以聘我,但要派一个人去作训育员监视我。
与我同在杰生中学教书的姚士达,是多年的老同学、老同事。他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陈铁的妹夫,辽沈战役后总司令
卫立煌飞
香港特别行政区,陈铁飞
上海市,经国民党
少将陈义新介绍,陈铁和上海地下党的闵刚侯见面,约定陈铁回
贵州省准备武装起义。当时
何应钦向
蒋介石推荐陈铁为国防部次长,他推辞不去,宁肯回贵州任第八编练司令。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抗日战争时期,卫立煌驻守
黄河任战区司令,陈铁是军长,他两人会见过朱德、刘少奇和彭德怀。陈铁对他的几个师长讲,老蒋此人不行,将来我们同共产党一起建设新中国。一次彭德怀要穿过山西国民党警戒区,卫立煌要陈铁陪着彭德怀穿过
庞炳勋防守的地段。陈铁驻守
遵义市,要姚士达担任机要秘书。陈铁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卫立煌、陈义新的通信,都是姚士达手书的。
遵义临解放前10天,陈铁对姚士达说:“卢专员(杰、名励斋)说,‘陈福桐在搞活动,我们要捕杀他’。”陈铁又说:“明天我有车开回西坪(陈铁的老家),叫陈福桐和你一道搭车下乡避一避。”我将此情告知潘名辉、何其荣,回家和杜龙源说: “我走后,你同父亲带着两个孩子下乡去住几天,快要解放了。”我同姚士达一起乘陈铁的车出城,告知他,杨天源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之命,由
常德市潜回
遵义市,要我设法保存遵义电厂和民铎日报印刷厂,争取
中国国民党军人起义,劝老百姓在解放时不要逃跑。
这个消息,已转告潘名辉和
朱振民。振民是我的表兄,任过新8师副师长、遵义警备司令部副司令、陈铁的高级参谋,辽沈战役和100多个国民党将官被俘,经过三个多月教育释放回黔。士达说:“大哥(指陈铁)正在考虑怎样找地下党人联系。”我住在姚家。几天后,晏东荟、肖义德来约我和士达到陈铁家里,商量起义的事。陈铁下令调275师陈德明部(陈铁的堂弟)到
遵义市,信由晏东藩、陈英专程送去。
11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电话通知我火速回到城里。我们入城见有“川黔边区纵队司令部安民布告”,政委潘明辉,我对他说:“你不是共产党员,怎么挂政委的名义?”即刻由肖义德去向入城部队28师领导请示,如何处理这个组织。经请示:“名义保存,只做支前工作”。
我向遵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璞如汇报了杨天源交代的工作,他要我离开学校,到军分区政治部联络处做争取
中国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家,投向人民的工作。陈璞如是地委书记兼统战部长、军分区政委,联络处有军分区科长杜芳义主持日常工作,设一个对外活动的小组,成员有杜叔机、张肇奎、朱振民、潘明辉和陈福桐,发出去的争取联络信都是我写的。杜芳义先阅过,重要事请示陈璞如。
1950年2月我调到市里去筹办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设协商委员会。市委书记江平鲁作协商会主席,我是副主席,天天上班的。杨祖恺作秘书长。建立
中苏友好协会,杜叔机和我都是副会长。以这个会为宣传中心,遍设街道支分会。
由于当时的一些历史客观原因,我的人生遭遇了更多的磨难,在一切得以恢复回省文联工作时已60岁,三年后,因省文史馆恢复建制,副馆长刘熔铸向统战部请求借调我去协助工作,1979年冬离开省文联。
1980年初,省委批准建立“贵州省志编写筹备组”,以副省长秦天真、统战部长惠世如、省民委主任吴通明、省文史馆长
田君亮为正副主任,刘熔铸、单衍荣、曾昭毅、周春元、
俞百巍、田兵、陈福桐等为成员,并以刘熔铸为办公室主任。1983年正式建立
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我兼任副主编,工作13,于1996年75岁时回到文史馆办退休。
写此自述时,已年届90岁,由于有黄炜、刘学诛、傅汝吉、宦迪、史坚白几位同志写文章介绍了我的历史和近些年的活动;在我的《
昭明文选注析》也提到许多事,本稿的下半段故从略从简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