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一八五团位于
阿尔泰共和国山西南边缘的国境线上,
额尔齐斯河流入
北冰洋出境口处。地理位置位于东径85°31′40″- 85°56′,北纬47°57′- 48°26′。南北长52.6公里,东西宽16.2公里,总面积907.95平方公里。西、北以
阿拉克别克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东至别列孜克河与
哈巴河县为邻;
南越国过额尔齐斯河与
吉木乃县交界。边境线长达86公里,团部所在地克孜乌雍克镇距离十师
北屯市230公里,距离哈巴河县75公里,被誉为“西北边境第一团”。
团场地形呈狭长状,地势北高南低,坡降为1/500,海拔
高程在410~610米之间。辖区东部、北部为沙丘、沙山地带,西北沿界河一线为
河谷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夏熟作物。
一八五团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大陆性
温带寒冷地区,冬季严寒而漫长,风多雪大;夏季短而炎热,蚊虫肆虐。
太阳辐射理平均全年134.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温度4℃,绝对最低
温度50.1℃(1969年1月27日),降雪一般为60--80厘米,最厚为180厘米;绝对最高温度39.4℃(1974年7月11日),平均年降水量178.2毫米,最多306.7毫米(1966年),最少96.2毫米(1982年),平均年蒸发量1744.4毫米,是降水量的9.8倍,
日照市平均2696小时,年平均无霜期117天,盛东西风,年平均风速3.9米/秒,最大风速4.5米/秒。
下辖11个农业连队和12个行政企事业单位,2012年全团总人口3256人,其中男1725人,女1531人,
汉族3174人,
哈萨克族54人,
回族15人,其它少数民族13人,农业人口1492人,在岗职工1223人,从业人员1404人。
土地总面积907.9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11.3万亩,现已开垦利用的耕地面积5.86万亩。草场面积43.24万亩(其中:平原草场33.24万亩,山区草场10万亩)。林地面积51.7万亩。团场土壤肥沃,质地为砂壤、轻壤、中壤、重壤等,适宜种植
打瓜、番茄、马铃薯、小麦、
向日葵属、玉米等作物。
林地面积为51.7万亩,全部为生态公益林,包括:有林地10.4万亩、灌木林地25.5万亩、灌丛林地15.8万亩,分别占公益林面积的20.3%、49.24%、30.46%;重点公益林面积为44.4万亩,其中:有林地10.2万亩,灌木林地21.4万亩、灌丛林地12.8万亩。
现有林木
植被按起源的不同分为人工林和
天然林。其中:人工林面积3.19万亩,(国防林1.09万亩、退耕还林2.1万亩)。
按树种分为:
杨属15374.8亩、柳树1262.8亩,榆树66.9亩、
沙枣15175.5亩、
白蜡树40.7亩。天然林面积349618.3亩,包括:杨树32299.4亩、
桦树832.5亩、
沙枣941.9亩,
地柏26586.2亩,
沙拐枣228035.2亩。
水资源丰富,
地表水主要来自别列孜克河、
阿拉克别克河和
额尔齐斯河。全团分为南北两个灌区,南部灌溉用水利用跃进干渠从别列孜克河引水,是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年平均径流量约为1.5亿m3;北部灌溉用水靠阿拉克别克河引水,主要是接受高山融雪、泉水、雨水补给,年径流量约为1亿立方米。其中,利用跃进干渠年引水量约3000万立方米,阿拉克别克河利用三导克干渠年引水量约600万立方米,北部灌区一连、二连和三连引水渠引水2400万立方米。六月份进入枯水期,九连、十连靠提取
地下水灌溉。地下水储量约6000万立方米,年开采利用地下水量约1010万立方米,水质好、水位高、流速快,具有开采价值。
额尔齐斯河由于地势低,团场无引水灌溉条件,
河内鱼类资源丰富,可以常年捕捞。
野生动物兽类有:狼、
狐属、
黄鼬、旱、
水獭亚科、野兔、野猪、
刺猬亚科、
家鼠、
水田鼠、蝙蝠、黄羊、草鹿、狗、獾、哈熊等。水生动物有:主要是额尔齐斯河中的各类鱼类。青黄鱼(西伯利亚鲟)、
翘嘴红鲌、鲤鱼、红鱼、哲罗鲑、东方真、中白鱼、
白斑狗鱼、
河鲈、小白条、河鲈、
泥鳅等。鸟类有:麻雀、燕子、乌鸦、
鸮形目、、画眉、
大杜鹃、
喜鹊、
啄木鸟科、黑山雀、
百灵鸟、斑鸠、
珠颈斑鸠、
野鸭、
鸿雁、
灰鹤等。
两栖纲:蟾、蛙、蜍。
爬行纲:蛇、蜥蜴。各种
昆虫纲达30多种。
团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丰富秀丽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团场辖区独具特色的边境旅游资源。自然景观有:大漠仙境白沙湖、天籁妙音鸣沙山、独具一格红叶林、俊美婀娜白桦林、神工鬼斧眼睛山、如诗入画大萨孜山区牧场、额河境桥
额尔齐斯河大桥、浩西逝额尔齐斯河出境口;人文景观有:西北边境第一连、桑德克民兵前哨、抗洪纪念碑、
喀拉苏镇干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