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1984年成立的教学机构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是我国思想史学科唯一博士点,全国重点学科,成立于1984年。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经国家教委评审为国家重点学科。J995年获准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所现官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其)}‘3人为博士)现任所长为著名历史学家、博士导师张岂之教授。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是一个以科研为主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机构,教学对象主要是博士生知硕士生。二泣耍科研方向有中原地区思想史、宋明理学史、中国近代学术文化和中国宗教文化等方面。该学科点的学术带头人张岂之教授曾经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的学生和助手,自五十年代起就和侯外庐先生一起进行中国思想史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学科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自“六五”以来,学科点共完成科研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6项,孔子基金会2项,自选8项,已有10项获奖。
简介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正式建立已经有近60多年的历史,前身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开拓 者为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侯外庐先生。多年来研究所同仁发扬侯外庐的优良学风和研究传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和各种等级荣誉,对我国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为思想史领域培养了近百名优秀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目前科研教学队伍结构充实合理,学风严谨,学术环境优良,资料和硬件建设、制度建设齐备,具有较大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所始终处于国内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历史沿革
1952年由现代中国思想史学科奠基人侯外庐先生建立中国思想研究室;
1978年获思想史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3年获思想史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扩建为直属学校的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著名思想史家张岂之教授任所长;
198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1995年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997年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
2004年被评为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
2006年获中国哲学、宗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9年被列为省部共建大学西北大学2个学科之一。
科研队伍
学科奠基人
侯外庐先生(1903~1987):中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平遥县人,原名兆麟,又名玉枢,自号外庐。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大学教授、西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哲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曾当选为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常务委员等。 1923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学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同时攻读法律和历史。24岁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1927年赴巴黎大学留学,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主编过周恩来等创办的《赤光报》。1930年经莫斯科回国,与中共党组织失去联系。先后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北平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与王思华翻译了《资本论 》第一卷。抗日战争时期曾在重庆市主编《中苏文化》,在上海香港主编《文汇报》副刊,并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宣传活动。1948年进入东北解放区。
侯先生一生主要从事社会史、思想史的学术研究,并亲身执教,对教学管理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西北大学担任校长期间,对该校的教学、科研及学 校的扩建与发展有重要贡献。侯外庐在长期的革命教育及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提倡实践精神与求实作风;提倡“韧的追求”;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和前进;倡导教学和科研的统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 思想学说史》(上、下册)、《中国近代思想学说史》、《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 纲》(上、下册)、《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宋明理学史》(上、下册)等。侯外庐先生在20世纪众多史学家中,独树一帜,在很多方面自成体系,例如:对中国思想得发展历程做了系统梳理,明确从社会史入手解决思想史问题,扩大了思想史的研究范围,发掘出很多曾经不被重视的的思想家和“异端”;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原地区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厘清了中国古代城市和国家的起源;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解决了“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等等。
学科带头人
张岂之先生:江苏南通人,生于1927年11月。1988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考入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哲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8年12月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1989年10月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现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华夏文化》季刊主编,兼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学风委员会主任等。曾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教育部古籍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
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研究及学术领导经验,主持过多项重大、重要科研项目。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协助侯外庐先生整理《中国思想通史》1-2卷,后来又同侯外庐、邱汉生先生共同主编了《宋明理学史》(上、下)。8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以来,他主编或自著的著作有18部,2001年以来主编完成的有《中国思想学术史编年》(6卷)、《中国思想学说史》(6卷9册,400余万字)、《中国历史》6卷本。多年来在《哲学研究》、《中国史研究》、《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各种报刊杂志发表大量学术论文。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注素质教育(含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研究,发表多篇论文。
自1978年以来,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各数十人,博士后人员10名,多名学生已经成为全国多所大学思想史、哲学史和历史学等领域的科研教学骨干。目前担任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工程《史学概论》首席专家,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规划课题各1项、教育部“十一五”教材项目1项。多年来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2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2等奖1项;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荣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1等奖1项,以及其它省部级奖励多项。
名师风采
谢阳举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西北大学环境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无为市人,1965年11月出生,曾师从著名道家学者孙以楷先生,1992年考入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主要从事道家道教哲学、西方哲学史和当代环境哲学的教学、科研工作,著有《道家哲学之研究:比较与环境哲学视界中的道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整理《南华真经义海疏》(《中华道藏》之一,华夏出版社,2004),参与张岂之舒德干教授主编的《环境哲学前沿》(第三主编,2004年已出版第一辑),另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张茂泽教授:历史学博士,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1965年3月 生,四川广安人。主要从事中国儒学思想史与宋明理学史研究、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代表性科研成果有:《贺麟学术思想述论》(专著,28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金岳霖逻辑哲学述评》(专著,25万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孔孟学述》(42万字,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论集》(40万字,第一作者)以及《贺麟与胡塞尔现象学》(载《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1998年第3期、《外国哲学》1998年第一期全文转载)、《〈老子〉朴素辩证法问题》(《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全国高校学报文摘》(CUPA)1999年第5期收入“专题论文库”)、《维新派的“民权”说》(第二作者,《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一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0年第3期全文转载)、《论学术批评》(载《学术界》2001年第2期)、《清末学术观的变革》(载《光明日报》2001年9月25日B4版“理论周刊”)等30余篇论文。
方光华教授:西北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建国会九届中央常委,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代表,2011年8月,当选为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1966年1月生,益阳市人。1987年7月在湘潭大学学士,1990年7月、1993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7月留校任教,1999年12月晋升教授。1996年12月任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5月任文博学院院长, 2006年4月任西北大学副校长, 2008年6月任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2010年12月任西北大学校长。撰写有《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论》的博士论文,纳入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史学学术史》,199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刘师培评传》,1996年由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200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参与撰写《中国传统文化》(张岂之主编,高教社1994年出版)和《中国历史15讲》(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出版),《中国历史》六卷本之《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张岂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青年骨干
陈战峰副教授:男,1973年生,陕西蓝田人,历史学博士。现为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原地区儒学思想史、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史。主要著作:《宋代〈诗经〉学与理 学》(30万字,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居安思危》(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语录之四,15万字,编著),西安出版社2008年版。主要论文:《郭店楚简〈五行〉篇理论结构探析》,《西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从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看秦思想文化的发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试析〈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罚金”的体制、功能和研究价值》,黄留珠主编《周秦汉唐文化研究》(第五辑),西安市三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宋代〈诗经〉学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关系》,《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老子〉与〈易传〉损益思想的异同及意义》,《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梦游华胥”意象的文化意义》,《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王柏的〈诗经〉观与拟删诗》,《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秋之卷 《侯外庐先生经学研究的特色及意义》,《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
郑熊副教授:1976年生,西昌市人。历史学博士。1999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起在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2007年毕业留校任教,2011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儒学思想史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宋儒\u003c中庸\u003e学研究》(专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及《从无极到诚——略论周敦颐本体思想的演变》(载《孔子研究》2012年第1期)、《“以\u003c易\u003e为宗,以\u003c中庸\u003e为体”探析——从张载思想结构来考察》(载《齐鲁学刊》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哲学》2011年第8期)、《朱熹\u003c中庸\u003e解释方法论》(载《西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1期观点摘发)等数十篇论文。
宋玉波博士:男,1975年生,山东沂水人。2005年于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兴趣为中国佛教史、宋明理学史与环境哲学。先后出版《佛教中国化 历程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现代环境伦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译著)、《环境正义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译著,第二译者)、《现代环境主义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译著)等著作,在《现代哲学》、《管子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主持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中国化与理学特质形成的交互研究。
李江辉博士:男,生于1978年,陕西岐山人。 2001年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基地班本科毕业,2004、2007年分别于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专门史(中国思想史)专业获硕士、博士学位。2007年留校任教,并担任思想所研究生秘书工作,现为讲师。主要讲授《中国思想通史专题》、《中国近代思想史专题》、《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哲学精神》等课程。现主要从事清代及近代学术史研究,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发表论文4篇,主持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清学术与三礼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张载礼学研究”。
夏绍熙博士:男 1980年 云南会泽人 1999.09-2003.07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基 地班本科学生;2003.09-2006.07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2006.09-2009.07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博士研究生。2009.09至今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讲师 研究方向:先秦思想史、道家道教思想史 科研项目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看道家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老子“自然”观念研究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先秦道家“自然”观念研究。
学术交流
1997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高级研讨班”
1999年“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暨《中国思想学术史》编著研讨会” 2002年“纪念侯外庐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
2007年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年“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研讨会”
2008年《纪念人文初祖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学术研讨会
2009年“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座谈会”
2009年《清明·民族感恩》学术研讨会
2010年“清明节感恩与社会和谐”学术研讨会
科研项目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在研项目一览表
获奖情况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历年科研获奖情况
人才培养
硕士生培养
博士生培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沿革
科研队伍
学科奠基人
学科带头人
名师风采
青年骨干
学术交流
科研项目
获奖情况
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