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油河镇,隶属于
商洛市商南县。地处商南县西北部,东、南接
试马镇,西连
丹凤县武关镇,北与
三门峡市卢氏县为邻。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3千米,总面积25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216平方千米,占83.7%;水域42平方千米,占
南京地铁16号线3%。
截至2020年6月,清油河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清油河镇户籍人口13992人。2011年,清油河镇财政总收入85万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
商南县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常住人口数为8712人。
历史沿革
五代十国以前名“
柳林河”。五代后期,
宋朝开国元勋
郑恩曾居住于此,其打出的油清亮如水,远近闻名,故名“清油河”。
1949年9月,设乡。后成立清油公社。后改为清油管理区。1962年,复设清油公社。
1984年,设清油河乡。
1999年4月,改为清油河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辖清油河、洋桥、吊庄、涧场、耀昌、后湾、团坪、油坪、前山、碾子沟、峡联11个行政村;下设12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清油河镇下辖1个社区、6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清油河村。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清油河镇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总体地形东西窄短,南北狭长。境内最高点城镇最北端,海拔2057.9米,亦为
商南县最高点。
水系水文
清油河镇境内河道均属长江流域
丹江水系。境内河流为清油河,发源于
蟒岭主脊,境内流长42千米,经试马、过风楼汇入丹江。
自然资源
清油河镇境内中药材有
天麻、
野生百合、
芍药、
灵芝、
冬虫夏草、猪苓、
白及等。珍稀植物有银杏、
红豆杉、
连香树、灵椿木、
水曲柳、
高山杜鹃、
中华猕猴桃、
石蝴蝶、
春兰等,珍稀动物有
金钱豹、
云豹、
林麝、大青羊、麝、鹿、
红腹锦鸡、
大鲵属以及矿产等。农业耕地面积1.1万亩,林地面积24.3万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辖区总人口1377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02人,城镇化率16.7%。另有流动人口901人。总人口中,男性7078人,占51.4%;女性6701人,占48.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人。
截至2018年末,清油河镇户籍人口13992人。
2020年
商南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常住人口数为8712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清油河镇财政总收入85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是1949年的23.4倍,比1978年增长8.9倍。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45万元,增值税20万元,企业所得税12万元,
个人所得税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6%、10%、7%。
2011年,清油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
第一产业
2011年,清油河镇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0.5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0.7亿元,2011年达到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
清油河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清油河镇粮食生产5215吨,其中小麦2415吨,玉米2800吨。
清油河镇主要经济作物有中药材、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清油河镇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500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100亩,产量680吨,其中花生360吨,芝麻80吨,油菜240吨;蔬菜种植面积1400亩,产量70吨。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累计造林2.7万亩,其中防护林3000亩,
经济林2.2万亩,竹林2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4.8万株,林木覆盖率76.4%,活立木蓄积量32.5万立方米。2011年,清油河镇
油桐种植面积600亩,产量326.5吨;核桃种植面积2.1万亩,产量272.2吨;板栗种植面积3.1万亩,产量462.9吨;茶叶种植面积4000亩,产量6000
千克。
清油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清油河镇生猪饲养量4.2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羊饲养量3000只,年末存栏2384只;牛饲养量600头,年末存栏513头;家禽饲养量20.2万羽,上市家禽6.9万羽。2011年,清油河镇生产肉类2318.3吨,其中猪肉2092吨,牛肉12吨,羊肉14吨;禽蛋622吨;畜牧业总产值0.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7%。
第二产业
2018年,清油河镇有工业企业1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
第三产业
2011年,清油河镇有电信企业1个,服务网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2850户,比上年增加23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78.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8600户,比上年增加64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62.4%,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宽带接入用户4000户,比上年增加37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500万元。
2018年,清油河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79个。
交通
清油河镇境内
上海—霍尔果斯公路、
宁西铁路横穿东西。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5千米;道路铺装面积4.5万平方米;镇区桥梁3座,总长度80米。
社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有村文化活动场所11个,农家书屋11个,藏书1.8万余册。
2006年4月,境内开通无线调频广播,建立镇级应急广播室1个,村广播室11个。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有线电视用户460户,其中
数字电视用户21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8%。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369人,专任教师16人;小学5所,在校生617人,专任教师6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63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
100PERCENT。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0个,其中卫生院1个;病床15张,固定资产总值9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4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
执业助理医师15人,注册护士2人。2011年,清油河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8500人次,出院病人368人次。
2011年,清油河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0.5/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清油河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74户,人数1814人,支出18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9人,支出33万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医疗救助28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970人次,共支出5万元,比上年增长0.6%;农村临时救济500人次,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敬老院1家,床位26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26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711人,参保率41.4%。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个,铺设干线水管2.3千米,生产能力580吨/日,年工业用水1.1万吨、生活用水2.8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8%;排水
管道23千米。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镇区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8台,总容量90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9千米,用电负荷1.6万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68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6%,供电可靠率99%。
截至2011年末,清油河镇镇区绿化面积0.2公顷。
文化
集镇历史
“清油河”的名字已有一千多年了,而清油河街的历史,就更加久远而无籍可考。秦、汉时期,便是“
武关古道”上的一座名街,历朝历代皆在此设有“驿站”名“
青云驿”;有史以来,这里便是北通
关中与晋陇,南达荆襄及豫鄂的通之要塞。处于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为兵家必经之地。
胡亥二年(前207年),
刘邦欲“先到为君”,而率部绕道商於之地,屯兵阳城富水,继经青云驿(即清油河)攻武关、破
蓝田县、出古晓关(即今之牧护关)直取咸阳,先霸王而占领了
渭河平原;
五代十国时,
赵匡胤赵匡反复多次辗转于此;明末,闯王李自成率义军三洗
河南省,在清油河大战“李蛮人”,留下了“
万人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朝廷就在此设防,驻扎了绿营兵;
中华民国,亦驻扎有
警备队和张辅臣的国民兵团;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
抗日战争第一战区部队,从河南溃败退驻
商南县时,司令长官
汤恩伯就将司令部设在清油河锏场。
民国时,清油河街为
商南县永清区镇公所所在地,建有完全小学一所,成为西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享有盛名的“单面长街”,一派繁华景象。据说,清油河原本也是双面街,民国八年(1919年),一场特大洪水冲走了其东边临河的一面街,至此就形成了单面街。在这条街上,中有纸坊沟盛家开的“茂盛祥漆行”和“骡马店”,上有李家的“三和魁”和“三和森”杂货铺,下街有孙家的“恒丰俊”商行;还有“常仁协
博山烧锅”“兴发宏染坊”;以及诸如各种杂货店铺、油坊、酱醋坊、当铺、旅店、饭馆、货摊和门面,鳞次栉比。每逢农历三、六、九日,是清油河的“集会”,每年古历的四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九日,是清油河的“古庙会”;届时,要供摆三天“斋宴”,演唱三天大戏;邻省周边县四乡八码头的生意人,方圆百里的百姓都聚集于此,商贾云集。仅“支
锅子”
蒸馍、煮米汤、
炸麻花、炖豆腐、
粉条、烩狗肉、羊肉、猪肉、牛肉及其下杂水的“小吃摊儿”,就摆了好几里长阵;由此可见其繁荣景象和热闹程度。清油河街原系临河而建,街后是数百亩大平地,不仅土壤肥沃且属“夜潮地”,其中尤以“八亩坑”和“三十亩坑”最为有名,盛产水稻和白菜;这里长出的白菜,不仅个大,而且卷心瓷实,质嫩味脆,故民间流传有一句口头禅:清油河的白菜——远近闻名。因此,清油河的白菜籽远销数省地。
红色文化
清油河属于老革命根据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红三军曾两进两出清油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冬,红二十五军到此创建新的苏区根据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19日,创建成立了“刘家花屋苏维埃区政府”;当年6月5日,郑位三率部在清油河获得大捷,击溃
中国国民党“铲共队”500余人;当时,清油河有三、四百人参加了红军和
赤卫队,数十名清油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
民间传说
清油河在“
五代十国”以前原名叫“
柳林河”,系以其街外河边十里柳林而得名。五代后期,
宋朝开国元勋
郑恩曾在此住,时以打油卖油为生;因他打出来的油清香明亮而远近闻名,故此,人们便将柳林河改名为“清油河”了。郑子明:姓郑,名恩,号子明、乳名黑娃;自小父母双亡,十多岁时只身来此,以打油卖油为生。他在这里与
赵光胤相遇并结拜为兄弟,又和
陶三春不打不成交而定下了终身;流传下了许多活生生的故事:
——郑子铭与“倒挂油”及“普峪河口”。
郑子明虽脸黑似漆,却生得身材魁伟、力大无穷、性格豪爽;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他在清油河打油期间,命苦时不济,虽然他打出的油清香明亮质量极好,但是,在生意场上却屡遭厄运。起先,他担油出卖,总是顺清油河而上,要送到
洛南县境内的黄家村集市,来回三百余里,他一根铁扁担挑着二百多斤重的两只大油篓,竟两天一趟;一次,当他担油走到腰庄小花岔石上时,遇着从黄家村转来的同伙人,告说油价大跌,他十分懊恼,生气地将油担往石碥上重重一撂,油从倾斜的篓中溢淌了出来,流了一地;当大家赶忙去帮他扶油篓时,神奇般地发现:油篓竟深深地陷进入了岩石中,怎麽也拔不出来;
郑恩自己也觉得诧异,当他亲自把油篓拔出后,在这坚硬完整的岩石上就留下了深深的“油篓坑印”和“流淌的油印”。他在此歇息了一会,就沮丧地担起油担,同大伙一起倒转回来了。此后,人们就将这里称作“倒挂油”;“油篓坑”与“油印”至今如故,成为人们流传的佳话及观赏的古迹。
此后,郑子明就又顺河而下,将油担送到毛河口下的丹江码头,从那里装船水运至
襄阳市、
武汉市;在一次正装船时,忽然,突起大风,江浪汹涌,几乎将船颠翻,致篓中
香油溢泼流淌了一口岸。从此,人们就称这个码头名为“泼油口”;后日子久了,便被误传成今天的“普峪口”了。
——“子岭”、“油篓沟”和“油槽宝石”。
一次,
郑恩担油去
龙驹寨,上到一山岭头在放担歇息时,后面一只油篓因没搁稳而滚到山下去了,他寻来一百来斤重的圆扁石,用铁扁担在中间捅出一洞孔,型如石磨,用绳系挂于扁担的一头,配着剩下的那只篓,担着继续前进;从此,这山岭便叫“滚子岭”;岭下的山沟就叫“油篓沟”了。
同这些地名一起留下的文物古迹,现只有
郑恩打油的“油槽”和“压油石”了。“油槽”系由整石凿制而成,长2.80米,宽1.23米,厚33厘米;四周边沿
高尔夫6厘米,宽18厘米;槽溏略向流油嘴一头倾斜,油嘴从槽头中间向外突伸,状如龟头;“压油石”亦由整石凿成,长0.8米,高、宽各为0.56米,略呈长方体,几个人才能抬得动,可
郑恩当年用它压油,仅一人两手一端就举起来了;压油石和油槽系同一
花岗石石质,十分坚硬,千余年来一直被视为清油河的“镇街之宝”,民国八年(1919年),洪水冲走了清油半边街,然槽石岿然未动,1998年“7.9”、“8.25”两次百年不遇特大洪水,连续袭击了清油河,十多米高的浪头,几乎冲毁了大半条街,但槽石分寸未移,丝毫无损;现被列为“历史文物”,清油人亦以此而引以为荣;凡来清油河者,大都要好奇地去看一看和摸一摸。
赵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闹勾栏院后出逃避难,先去
随州市投靠父亲的好友
董宗本,时逢董已出征关西,刚好姑父也在关西任职,他就从随州经商於之地前往关西,在“武关古道”途中,遇见推车去
关中贩卖雨伞的柴荣,二人便结拜同行;途径陡岭关时,遭遇山大王董龙、董虎劫持,两厢厮杀了起来,董氏兄弟边战边退,将匡胤诱致九岩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弯中,匡胤被伏寇围困。正在危难当头,适值
郑恩在河中洗油篓,不慎油篓被水冲走,郑恩脱下衣服,仅一兜肚,下水追捞油篓,直追到月亮湾;但见九曲十八盘里尘土飞扬,只听得杀声震天,他便顺手从河边拔起一棵
枣树,横扫直冲杀进重围,打败了寇匪,救出了
赵匡胤。随又一同前去陡岭关见
柴荣,时值柴荣推伞车退至黄土坡躲歇;三人见面甚为庆幸,即插盟结义为八拜弟兄。时柴荣二十岁距首,匡胤十九次之,
郑恩十八岁为小。这就流传下了“两龙一虎,患难与共”的佳话。
——打瓜园,郑恩三春喜联姻。
在清油河街下不远处,有一个大湾套,在弯套的下前方,有一座孤石山,活象一只卧在地上的雄狮,人称青狮;青狮后是一极其秀美雅静的山坳,内中有一陶家庄;庄主名叫
陶洪,原本是关西有名的三军教头,因厌烦乱世、淡泊功名而告老还乡,颐享天年。膝下有一独生女儿,名叫
陶三春;三春自幼丧母,从小随父学兵法、习骑射,精通十八般武艺,善使一对齐眉棒,无人能敌。一天,父亲出游访友,她同丫环及家院守庄,忽闻报:有一黑贼在偷瓜!三春急忙前去,见是一黑脸大汉,吃瓜不给钱还骂人,二人就打将起来,不大工夫,三春便将黑汉擒拿捆绑抬回了庄。这黑汉原来是
郑恩!
原来,
郑恩与
赵匡胤、
柴荣三人结拜后,一同前进到清油河街,住进驿馆客栈后,
郑恩便去月亮湾取油篓,顺便洗了个澡;上得岸来,正觉得天热口渴的厉害,忽见到狮子山前瓜园里,睡了满地的大西瓜,他干渴难奈,便疾步走进园中,顺手摘下一个大西瓜,一拳打开就送进了嘴里,只觉得满口生津、周身沁凉;狼吞虎咽,不一会儿第二个瓜也将吃完;心想:再带几个回去给二哥他们吃,岂不更好!正当准备动手再摘时,忽听一女子厉声叫道:“住手!哪里的偷瓜贼?”郑恩嬉皮笑脸地说:“乐子(自称口语)吃了你几个瓜,那能算偷?”三春误以为
郑恩自充
老子,怒道:“你这黑贼偷瓜还骂人?找打!”郑恩虽然力气大,但拳脚功夫那敌得了三春?况根本就没心理准备,不提防挨了三春几铁拳,没战几个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嘴上不服,身子却动弹不得。接着三春叫丫环拿来绳索,将郑恩手脚捆绑在一起,用杠子抬回庄,待爹爹回来发落。
却说
赵匡胤在
客栈等候多时,不见郑恩回来,有些着急,便出来寻找;在磨沟口遇见从
武关访友回来的
陶洪,二人原来彼此知名,现一见如故,陶洪邀匡胤到府上做客,盛宴招待;郑恩闻声喊“二哥救命!”匡胤一看此景很是吃惊,问及三弟何以至此?
郑恩告之原委叫苦不迭;
陶洪见二人称兄道弟,即命三春出来松绑,赔礼道歉,重新入席,尽兴畅饮。匡胤寻思着:三弟这等勇猛,竟被一个女子降服,可见三春何等了得!古言说:素缘天定,不打不成交,二人如能联姻,一则得到了一员巾帼猛将,二则三弟这楞头青也有了管制约束,岂不是两全其美?遂向
陶洪提出愿为媒之意。陶洪十分高兴,寻问女儿,三春心中自是满意,嘴上应道:“但凭爹爹作主,只等三年封王”。后
柴荣登基当了
后周皇帝,封匡胤为
南宋王、
郑恩为汝南王,遂为郑恩和三春完了婚。后来,
陶三春挂帅,收刘三定,破
南唐,解寿州之困,立下了汗马功劳。
——清油河与“三马”地。
清油河向东,依次是“试马寨”、“捉马沟”、“党马店”三个街镇,这三马地名,亦系
郑恩与
赵匡胤的故事所留传下来的。
自当赵匡胤在宴席上提媒,陶洪许定了三春与郑恩的婚事后,就客留他们在庄上。数日,又送给郑恩一匹乌雕宝马,教他们在这里学骑术;一日,先由
郑恩坠蹬骑着,匡胤牵缰绳,行走至双庙岭黄土坡下一村寨时,换由赵匡胤来试骑,不料宝马挣脱缰绳,顺着大路朝东跑去,二人哪里追得上?当此马跑到虎坡上边时,正逢店家披红挂彩、敲锣打鼓、抬花轿的迎亲队伍,马儿被挡拦后,又调头往回跑,当跑至
老君山下时,正好碰着前来追赶的俩东家,
郑恩和匡胤将马捉住,兴高采烈地牵着回了家。从此,人们就将
赵匡胤试马的村寨称之为“试马寨”,即今之“
试马镇”;挡马处的街店被叫作“挡马店”,后多称“党马店”,现党马乡即以此得名;
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捉马处定名为“捉马沟”,即如今的捉马沟街;这“三马”地名已经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了,从未更改。
旅游
旅游景点
清油河镇境内历史古建众多,清油河街南头是“
火神庙”,街中有“娘娘楼”,街北为“关帝庙”,下边有何家湾“老爷庙”,对面分别为“陡岭观”、“京娘庙”和“清油观”,西边有“铁佛寺”及“四条岭庙”,北边依次是锏场“
三官庙”、“团保庙”“老母垛庙”、“腰庄庙”和“琉璃庙”。
琉璃庙系用琉璃瓦盖成的,庙下的“七盘磨”村名,就是当年在这里建有七盘水磨,专为琉璃庙上磨面而置,因此而得名。
除此而外,诸如下街头有一棵“皂抱槐”,即在数围粗的
皂角树树干上,神奇地长出一株槐树来,形成了“下只一根干体,上生两种枝叶”的奇观。上街头有一“柏抱碑”,即:在
关林前,原立在一棵
柏树下的石碑,因年长月久,被长粗了的柏树包进干体,形成了“柏抱碑”的景观。街中有镇街之宝——“压油石”和“石油槽”。是当年
郑恩在这里打油留下的;顺河而上,自然景观依次有“蛇湾”、“二龙戏珠”、“
万人坑”、“阎王碥”、“棺材石”、“猴登桩”、“鳖瞅蛋”、“刘家花屋”、“簸箕寨”、“公母树”、“公母石”、“龙缠石”、“
日月潭”、“牛心石”、“大花岔”、、“小花岔”、“倒挂油”以及“
鸡冠花寨”、“
秦楚分界墙”等等。
清油八景
《陡岭旭日》清风度,《京娘洞照》灵秀;《金钩挂月》映潭中,《狮象把口》江山固。《火炼金钟》列大小,《金盆银灯》立前后;《犀牛望月》甘泉,《青龙过江》摆尾头。
名胜古迹
美丽乡村后湾(3A景区),玉皇山森林公园;遗迹有青云驿、秦楚墙、七盘磨革命旧址、刘家花屋、沙坪、碾子沟、两岔河、祝家店等苏维埃政府旧址、商洛游击司令部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