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宪,男,
汉族,出生于1954年6月,湖北麻城人。他在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完成了本科学业,随后在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于2004年取得文学博士学位。目前担任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文学院副院长、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
民俗学专业硕士点指导组组长。
教育背景
陈建宪于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获得本科学位。1988年,他在中国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1年间,他曾在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作为访问学者深造。最终,他在2004年于
华中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职务与荣誉
陈建宪是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同时也是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ISFNR)的成员。他的研究成果广泛,涉及中国民间文学和
民俗学等领域。他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著作"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二等奖、
湖北省社科成果
三等奖、国家图书
提名奖、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等。此外,他还被授予湖北省文联第三届"文艺明星"(文艺理论)称号,并被评为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先进指导教师。
学术贡献
陈建宪的主要论著包括《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玉皇大帝信仰》等。其中,《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一书对母题分析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并结合中国神话材料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研究者一种新的研究工具,而且对中国神话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规范产生了重要影响。该书曾获得
中原地区民间文学理论著作"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二等奖。
主要论著
著作
1. 独著,《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
2. 独著,《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3. 独著,《玉皇大帝信仰》,北京
学苑出版社和台北汉扬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
4. 独著,《
乱伦与禁忌》(署名楚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
5. 独著,《中国民俗通志·民间文学志》(上),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6. 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文化学教程》,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7. 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民间文学教程》(与
刘守华教授共同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2009年第二版。
8. 参编教材,《
民俗学概论》(
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高教社2009年第二版。
9. 参编教材,《中外文学作品选》(
王庆生主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10. 参编教材,
段宝林主编《民间文学教程》第3章“民间故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
11. 副主编,《
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1-2007各卷),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10年。
12. 独译,《
中国文化象征词典》,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
13. 第一译者,《
世界民俗学》(与彭海斌合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
14. 第一译者,《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
15. 参译,《世界神话百科全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3月。
16. 主编,《中国民间文化精品系列》丛书(多人合作),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共六本。
17. 主编,《
僧道小品》(4人合作),
珠海出版社,1994年9月。
18. 主编,《玉皇大帝的传说》,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年。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再版。
19. 主编,《天地玄黄――中国古代神话典籍选》,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20. 主编,《中国神话故事》,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1. 主编,《国俗》,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
22. 主编,《中国祭礼》(署名
曹聚仁),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23. 主编,《
中外神话传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
24. 编著,《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祭礼》(与贾平合作),
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
译著
2. 《
世界民俗学》,第一译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第一译者,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论文
1. "从信息革命看资料工作的紧迫性",9千字,载《
民间文学论坛》1984年 第3期,获该刊首届民间文学论文“
银河奖”
二等奖。
2. "蛇神、
蛇妖、蛇女",12千字,载《民间文艺季刊》1987年第1期。
3. "从淫荡的蛇妖到爱与美的化身",7、5千字,载《华中师大学报》1987 年第2期。后选入《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第二辑,台湾学生书店,1992年出版。
4. "女人与蛇——东西方蛇女故事比较研究",11千字,载《民间文学论坛》1987年第 3期,获该刊第二届民间文学论文“银河奖”
优秀奖。
5. "民间故事与宗教文化",18千字,载《民间文艺季刊》1988年第4期。获该刊首届“飞鹰奖”优秀论文奖。
6. "中西方性观念之比较",4千字(与陈振家合作),载《黄金时代》1988年第4期。
7. "
九头鸟——楚文化的精魂",6千字,载《艺术与时代》1988年第5期。后选入《楚艺术研究》(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和《中国民俗趣谈》(
三秦出版社,1994年)。
8. "生命的赞礼——中外弃婴传说赏析",4千字,载《山茶》,1988年第5期。
9. "打破习惯,才能写好习惯——评高考作文中的模式化现象",2千字,载《语 文教学与研究》,1988年第10期。
10. "更新方法,扩展领域——西方民间文学、
民俗学发展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 动态》1990年第12期。
11. "
宇宙卵与太极图——
盘古神话的
中原地区‘根’",11千字,载《
民间文学论坛》1991年第4期。
12. "荆楚巫风与
日本古俗",10千字,载《
江汉论坛》1991年第9期。选入《中日民俗的比较与交流》(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3. "到中国去寻根——日本的民俗研究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动态》1991年第6期。
14. "引魂之舟——楚人物龙凤帛画与日本珍原古坟壁画的比较研究",5千字,载《艺术与时代》1991年第10期。选入《楚文艺论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2年。)
15. "论民俗与文化的关系",12千字,载《民俗研究》1992年第4期。
16. "试论民俗的功能",11千字,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增刊,1992年。 《
新华文摘》摘要转载。
17. "西方当代
迷信研究动态",5千字,载《社会科学动态》1992年第3期。
18. "魂鸟和羽人",4、5千字,载《艺术与时代》1992年第10期。
19. "民间故事 文化瑰宝",载《
社会科学动态》,1993年第7-8期。
20. "略谈神话之分类",4千字,载《高师函授学刊》1993年第10期。
21. "民俗文化与民族凝聚力",《广东民俗文化研究》,1993年第1-2期合刊。
22. "民间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1、5千字,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7期。
23. "女人与土地——
女娲泥土造人神话新解",6千字,载《华中师大学报》, 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994年第5期全文转载;《
新华文摘》1994年第6期摘要转载。
24. "论中国天鹅仙女故事的类型",10千字,载《
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文学》199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5. "神话在当代的四种形态",《高师函授学刊》.I995年第1期。
26. "试论神话的定义与形态",0、45万宇,《黄淮学刊》,I995年第4期。
27. "荒谬的推八字",《
湖北日报》I995年2月26日。
28."
九头鸟:神灵还是妖怪一一兼论当代神话符号的歧解问题",1万字、载《楚俗研究》第2集,
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
29."
中原地区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对443篇异文的初步宏观分析",《
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日译本载《日中昔话传承つ现在》,铃木秀美译,日本诚勉社, 1996年。
30."垂死化身与人祭巫术一一
盘古神话再探",6千字,《华中师大学报》。I996年第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第3期摘要转载。
31."神话的解剖",3千字,《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0期。
32."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改进民间文学教学",(合作),5千字,《华中师大学报》,1996年第5期。
33."论神话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6千字,《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34."一座原生态神话的宝库――《
山海经》导读",《高师函授学刊》1997年第6期。
35."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36.《〈白水素女〉“偷窥”母题发微》,《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
37.《论比较神话学的母题概念》,《华中师大学报》2000年第1期。
38.《东西方“好心得报”母题比较研究》,《
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9.神话的权力——从
米歇尔·福柯理论看神话中的乱伦母题,《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40. 论
玉皇大帝文化的起源、结构和功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两岸学者论玉皇文化》转载(金文亨主编,
海风出版社,2008年)。
41.
凤凰是如何涅槃的——从廪君神话的复活看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机遇,《文化视野与中国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
光明日报》2001年9月19日《文化周刊》头版报导了此文观点并采访了一些相关学者进行讨论。
42.《话语狂欢下的生灵叹息--从晓苏〈苦笑记〉看民间性幽默艺术》,《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43.《神话的权力--从福柯理论看神话中的乱伦母题》,载《民间文化》学术专号,2001年第1期。
44.《武当山下民歌村》,《民间文化》,2002年第2期。
45.《中国多民族民间文学多元一体格局鸟瞰》,《
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46.《走向田野 回归文本----中国神话学理论建设反思之一》,《
民俗研究》,2003年第4期
47.《论道教对中国神话的继承与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48.《略论民间文学研究中的几个关系》,《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49.《多维视野中的西方洪水神话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0.《洪水神话:神话学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洪水神话的发现及其研究价值》,《
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1.《一个失落的上古神话仪式----\u003c天问\u003e“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竞地”解》,《先秦两汉学术》第五期,
台北市,2006年。
52.《文化创新与母题重构》,《民间文化》,2006年第4期。
53.《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保护与开发神话资源,拒绝‘伪’民俗现象》,《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54.《体验民间文学 传承民族记忆》,《文学教育》2007年第2期。
55.《中国洪水故事研究之研究》,日本
山口大学《亚洲历史与文化》,第十一辑,2007年
56.《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文化遗产》,创刊号,2007年。
57.《汉族洪水神话之当代遗存及形态》(陈建宪、桑俊),《神话中原》,
大象出版社,2008年。
58.《马克思、恩格斯与文化人类学----马克思\u003c人类学笔记\u003e和恩格斯\u003c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u003e札记》,《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2期。
59.《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
华中学术》第一辑,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社会活动
陈建宪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在《
人民日报》《
武汉晚报》等报刊发表随笔,探讨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的相关话题。
随笔
1. "从龙到蛇",2千字,《人民日报》,1987年7月21日。
2. "世界残忍的杀婴风俗",0、8千字,《武汉晚报》,1988年8月7日。
3. "话说‘滚蛋’",1、8千字,《
中国文化报》,1989年8月9日。
4. "有趣的
鸡蛋",1千字,《武汉晚报》,1989年8月14日。从此篇起,下列各篇均为《武汉晚报》“民俗趣谈”专栏文章。每篇1千字左右。
5. "麻疯病与乌蛇酒",《
武汉晚报》1989年8月21日。
6. "爱情巫术——结发",《武汉晚报》1989年8月28日。
7. "月亮之节",《武汉晚报》1989年9月4日。
8. "头发的自由圈",《武汉晚报》1989年9月11日。
9. "谈天说地",《武汉晚报》1989年9月18日。
10. "话说推八字",《武汉晚报》1989年9月25日。
11. "吞噬女婴的精灵",《武汉晚报》1989年10月9日。
12. "哭动
喜神来",《
武汉晚报》1989年10月16日。
13. "
太阳与人",《武汉晚报》1989年10月23日。
14. "说吃",《武汉晚报》1989年10月30日。
15. "又哭又笑的葬礼",《武汉晚报》1989年11月6日。
16. "取名小议",《武汉晚报》1989年11月13日。
17. "
维纳斯与
月老",《武汉晚报》1989年11月20日。
18. "打喷嚏的吉凶祸福",《武汉晚报》1989年11月27日。
19. "从厕神说起",《
武汉晚报》1989年12月4日。
20. "戒指的含义",《武汉晚报》1989年12月11日。
21. "树崇拜漫话",《武汉晚报》1989年12月18日。
22. "禁忌面面观",《武汉晚报》1989年12月25日。
23. "
元旦话‘一’",《武汉晚报》1990年1月1日。
24. "商标与民俗",《武汉晚报》1990年1月5日。
25. "马年说马",《武汉晚报》1990年1月15日。
26. "神马与马神",《
武汉晚报》1990年1月28日。
27. "春天的神话",《武汉晚报》1990年2月5日。
28. "假如没有节日",《武汉晚报》1990年2月12日。
29. "从倒帖的‘福’字说起",《武汉晚报》1990年2月19日。
30. "春耕时节话春牛",《武汉晚报》1990年2月26日。
31. "花朝话花魂",《武汉晚报》1990年3月5日。
32. "中国的
情人节",《武汉晚报》1990年3月26日。
33. "说‘礼’",《
武汉晚报》1990年4月2日。
34. "洗澡趣话",《武汉晚报》1990年4月9日。
35. "左右的象征",《武汉晚报》1990年4月16日。
36. "‘三’与中国文化",《武汉晚报》1990年4月30日。
37. "天鹅仙女的故乡",《武汉晚报》1990年5月7日。
38. "圆梦",《武汉晚报》1990年5月14日。
39. "血的崇拜与禁忌",《武汉晚报》1990年5月21日。
40. "中西民俗之差异",《
武汉晚报》1990年5月28日。
41. "
粽子,在端午",《武汉晚报》1990年6月11日。
42. "千秋功罪说媒人",《武汉晚报》1990年6月18日。
43. "从弃老国说起",《武汉晚报》1990年7月2日。
44. "蚕马与桑林",《武汉晚报》1990年7月9日。
45. "荒谬的推八字",《
湖北日报》1995年2月26日。
46. "汉骂"一二,《武汉晚报》,1996年12月14日。
47. 打球与打仗,《
武汉晚报》,1996年11月16日。
48. 贺年片的变迁,《武汉晚报》,1997年1月24日。
49. 穿
西装跳丧,《武汉晚报》,1997年5月16日。
50. 割眼皮及其他,《武汉晚报》,1997年4月11日。
51. 也谈故事称“荤”,《武汉晚报》,1997年2月12日。
52.
春节如何过得更有意思,《
湖北日报》,1998年1月24日。
53.
迷信是变性的精神慰藉,《武汉晚报》,1999年10月23日。
54. 能看不能吃的“茶”,《
武汉晚报》,1999年3月12日。
55. 布里当的驴,《
今日快报》,1999年3月5日。
56. 隆重而讲究的年饭,《今日快报》,2000年2月3日。
57. 郎才郎貌,《武汉晚报》,1997年11月14日。
58. 年饭桌上话团圆(法先),《武汉晚报》1997年2月21日。
59. 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陈思),《
长江日报》,1999年7月31日。
60. 无处可逃,《今日快报》,1999年12月18日。
61. 50年随想,《华师研究生报》,1999年10月10日。
62. 湖北人与“
九头鸟”的一段文化公案,《民间文化》,2000年第4期。
63. “仙人坟”的背后,《民间文化》,2000年第1期。
64. 吃的科学与吃的文化(陈一言),《美食新潮》,2000年1月25日。
65. “美眉”寻源,《
化妆品报》,2001年1月12日。
66.
元宵节古代妇女的
狂欢节,《化妆品报》,2001年2月2日。
67.
民俗学家眼中的“洋节”(访谈),《华中师大报》,2003年12月31日。
68. 与时俱进重建
春节文化(多人笔谈),《
长江日报》,2007年2月26日。
69.
钟敬文教授谈读书,《华中师大报》,2007年9月20日。
70. 鼠凭什么当生肖老大----鼠年趣话鼠文化,《和谐》2008年第1辑。
71. 正确对待“韩医申遗”,发展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文化(陈建宪 王曼丽),《
武汉宣传》2006年第23期。
72. 中西传统文化比较(陈建宪 王曼丽),《武汉宣传》2007年第3期。
73. 《手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