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镇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市下辖镇
旧城镇是中国河北省辛集市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辛集市东部,与衡水市深州市接壤。该镇面积约为54平方千米,人口约为42385人。旧城镇的行政区域包括3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旧城村。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旧城镇境域属束鹿县,1984年8月撤乡改置为旧城镇,1996年军齐乡并入。截至2018年末,旧城镇户籍人口有41959人。旧城镇的财政总收入在2011年达到0.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619元。2018年,旧城镇有89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2个,综合商店或超市有8个。2019年9月24日,旧城镇(果蔬)入选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初期,属辛集市。1942年属深束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属束鹿县1区,时县政府在旧城。1949年9月县政府迁到辛集。1949年建国后,属束鹿县1区。这里1951年办互助组,1955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建高级社。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时,属旧城东风人民公社旧城管理区。1961年公社规模缩小,将管理区划为旧城公社,1982年改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5月复置乡。1984年8月改镇,1996年12月合并军齐乡,仍称旧城镇。
自然资源
旧城镇有耕地面积4.2万亩。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旧城镇辖33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旧城镇辖33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旧城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旧城镇总人口4238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380人,城镇化率31.56%。另有流动人口630人。总人口中,男性21369人,占50.41%;女性21016人,占49.59%;14岁以下5553人,占13.1%;15—64岁29629人,占69.9%;65岁以上7203人,占17%。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2320人,占99.84%;回族65人,占0.1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5‰,人口死亡率5.17‰,人口自然增长率6.0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85人。 
2017年末,旧城镇常住人口为44132人。 
截至2018年末,旧城镇户籍人口有4195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旧城镇财政总收入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2万元,比上年增长2.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1.8万元,企业所得税260万元,个人所得税31.4万元。人均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8619元。 
2018年,旧城镇有工业企业89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旧城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5.9%。 
旧城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9万吨,人均920千克,其中小麦1.97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等。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0.25万亩,产量698吨;蔬菜种植面积0.98万亩,产量6.07万吨,主要品种有菠菜、白菜、韭菜、菜豆,其中白菜3700吨。 
旧城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4万头,年末存栏3.4万头;羊饲养量0.67万只,年末存栏0.5万只;家禽饲养量51万羽,上市家禽45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2575吨,其中猪肉1750吨,羊肉67吨;禽蛋3565吨,牛奶220吨;畜牧业总产值0.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9%。 
截至2011年末,旧城镇累计造林0.049万亩,其中防护林0.049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3.13万株,林木覆盖率22.9%。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07万亩,产量3.6万吨,主要品种有梨、苹果,其中梨1.3万吨,苹果0.9万吨。2011年,旧城镇有大型农业机械115台(辆)。 
工业
2011年,旧城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60%。201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0.4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30%。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 
商业外贸
2011年末,旧城镇有商业网点253个,职工236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5%。2011年,出口总额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主要产品有食品、眼镜2类3个产品,销往3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旧城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39亿元,比上年增长9.08%;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9.89%。
近些年来,在辛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旧城镇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广大党员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旧城已形成了特点明显、初具规模、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第一,交通便利。旧城镇位于辛集市市东北部,距市区20公里,黄骅—石家庄高速公路黄骅港—山丹公路、天王公路贯穿全镇,南邻石德铁路束新站16公里,距东、西两个石黄高速出口各10公里,地处辛集、深州市安平县三县和石家庄市衡水市两区交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
第二,商贸发达。旧城自古以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2001、2002、2003先后投资1100多万元,对大集市场进行了改扩建,整体功能明显提升,现拥有商户1600个,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贸易额达2亿元,已成为河北省农村贸易重要集镇。镇政府和村委会联合建立了大集市场管委会,市场管理规范,秩序良好。另外,由于旧城蔬菜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实,产量大、质量优,已初步形成了六个较大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已辐射到大江南北20多个省、市、区。
第三,工业基础。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多家。在原来铝制品、水暖铸件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新形成了机械加工和轻纺两大主导产业,5家铸造可锻铸铁企业、18家齿轮拔丝企业,产品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水暖管件出口韩国日本、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家,10家棉花加工企业、3家纺纱企业、4家织布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为了进一步集聚和整合工业发展优势。
第四,特色农业初具规模。旧城镇是有名的蔬菜之乡和梨果基地,现有蔬菜2.7万亩,甘蓝、茄子、西红柿、韭菜等蔬菜年产14.3万吨;梨果近万亩,苹果、梨、桃、葡萄等果品年产量2万吨;养殖业进一步兴起,鸡、鸭、鹅存栏100余万只,猪、牛、羊存栏达到3.5万头,形成了鸿安养猪、杏元果业两大农业。规划建成了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蔬菜基地和5个特色经济村。
第五,投资环境更为宽松。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税收、服务、奖励等方面,有了更大突破和创新。
文化
地名由来
据《束鹿县志》记载:它是隋朝安定县的城垣,是鹿城县的治所;唐天宝十五年,明皇以安禄山反,改饶阳县之鹿城为束鹿,即城于此。自唐至明,这里皆为束鹿之县治。
它改过不少名字——从安定故城到鹿城故城,再到束鹿故城。其中,因“束鹿”取意“束缚安禄山”而名声最盛。但明朝的一场洪水,让它像当年的庞贝古城一样被埋在泥沙之下,它的名号和历史就此终结。但这座城深藏的记忆依然鲜活。
启二年(公元1623年),滹沱河决晋州涅盘村入境内,由南位伯东注,冲破南堤,淹没城池,且治即此迁往新城。从此,此地乃称旧城。
文卫事业
该镇的各项事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有旧城文化中心和书画协会,先后被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省政府和文化部命名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枝新花”和“全国农村群众文化先进单位”。辛集市第二中学和旧城中心卫生院设在旧城镇,另有3所初中,9所小学,2所社区医院,60个农村保健站,能够有效地保障广大村民的身体健康。自2001年,先后投资960万元,修建公路和公用设施。另外,辖区内还设有信用社、中国人保人寿保险、电信、邮政部门和两家运输公司;驻有工商、派出所、法庭、电力等执法部门派出机构构,社会秩序稳定。总之,旧城镇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主导产业、正在崛起,工业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二、三产业每年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人员都在1000人以上,镇政府所在村旧城村常住人口由1996年的3000多人,增加到8000多人,全镇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2344元,提高到2006年的4905元,年均提高427元,城镇发展潜力较大。
交通
旧城镇有黄骅港—山丹公路经过境内。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旧城镇有幼儿园(所)8所,在园幼儿628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7所,在校生1842人,专任教师15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06人,专任教师18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3.5%。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旧城镇有文化艺术团体9个,其中团体会员4个,个人会员2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职人员150人,文化专业户5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00平方米,藏书2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人。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战鼓、秧歌等。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旧城镇有体育场地18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象棋、秧歌,其中7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旧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6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6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4张。专业卫生人员168人,其中执业医师13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9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6人,执业(助理)医师0.5人,注册护士0.2人。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万人,参合率97.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2.3‰、3.7‰、3.7‰。 
2011年,旧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5户,人数735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735人次,支出3.6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5户,人数735人;农村五保供养62人。敬老院1所,床位20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75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6.37万元。 
2011年末,旧城镇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2人,比上年末增加42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农民工182人,比上年末增加42人。参加失业保险17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17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参加工伤保险57人,比上年末增加27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57人,比上年末增加2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065元,比上年增加96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
旧城小镇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新修的石-仓高速公路宽阔整洁。在公路中段从深州市出口,沿石津总干渠大堤上的辅路西行10余公里,便见一小镇,名曰旧城。名字向来无从考证,大约有数千年的历史了,这旧城两字的确名副其实。镇上没有古树名木、深宅大院,却是方圆数十公里内最大的镇,下辖二十多个村庄,听姥姥说当年日本鬼子都曾占领过。镇上最高的地标性建筑是两层的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大楼,最大的剧场是电影院,最有文化气息的是旧城中学,从这里走出许多清华大学学子。小镇每逢农历双日就是集市,如果到了腊月的最后几天,就每日都是集市了,这时既是最聚人脉的时候,也是少年记忆中抹不去的回忆。
千百年来,小镇上最繁华的地方是贯穿东西和半穿南北呈丁字形的两条街。百货小吃都集中在这两条街上,粮市、牲畜、杂货等分散在小街道上,专有市场,最远的炮市在镇北一公里外的沙土坑里。每年冬季农闲时还会起庙会,庙会上设有马戏表演,跑马场设在镇北数百米的一片空地上。
繁华烟云中每常让人牵肠挂肚的是集市上的小吃。从镇北面沿丁字形街道前行,左侧第一家卖熟食的是河庄刘,刘姓是家传的手艺。几乎每一个带着孩子赶集的家长都会给孩子买河庄刘的油酥烧饼裹肉,芝麻烧饼在煤火上先烙再烤,趁热切开口,填满切碎的猪头肉或驴肉糕(猪头肉的部位可随意选取,现割下切碎裹进烧饼),皮薄馅大,咬一口,酥脆香嫩,回味无穷。买好烧饼裹肉一般都会拿到丁字路口向西拐弯处,那里沿北墙根一溜卖小吃的。叫上一碗老豆腐,老豆腐是卤水汁点的,在一口大锅里点好了,并不撤火,锅底下用大劈柴文火慢炖,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保证什么时候吃都是热的。如果去晚了,赶上火锅底料,豆腐都熬成了蜂窝状,那您就算赶上了一锅中最好吃的。拿铜片或镀锌铁片作的豆腐勺往白瓷碗里盛鉴凝脂一般的豆腐,浇上酱油、醋、蒜、韭花小磨香油、辣椒油等佐料,看着闻者,直叫人垂涎欲滴。咬一口油酥烧饼裹肉,吃一勺老豆腐,想那天上人间,最美还是小镇美食呀。
挨着卖豆腐的是三家最具小镇特色的扒糕摊,其中以寨子王的最好吃。晚上把荞麦面调成糊状熬熟了,拍成烧饼大小晾在盖帘上晾凉。第二天早上拿到集市,摆开长条桌,小板凳,现卖现拿小刀切成小片,盛在盘子里。食客低下头拿竹木叉子叉起一块,放在放了香油的醋蒜碗里蘸一下再吃,慢慢咀嚼,入口不粘,香嫩软滑,回味绵长。一边吃一边看寨子王抽空拿着捣蒜罐砸蒜泥,嗒嗒嗒嗒声不绝于耳。吃饱了抽袋烟,歇歇脚集合集合也算赶完了一多半。远道而来的客人不管吃没吃别的小吃,扒糕是一定要吃的,一旦错过,就很难找到这种原味小吃。打包又不能久放,极易发粘变质,冷冻冷藏,都会变味。
旧城南面的开发区占地300余亩,包含了店铺以及住宅,西面的居民楼,形成了旧城现代化的商业圈,旧城已经呈现出向小区化发展的趋势,新建造的便宜房超市为1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旧城开发区是一片欣欣向荣。
与原生态略有出入。
获得荣誉
2019年9月24日,农业农村部认定旧城镇(果蔬)为第九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