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寺俗称“圆亭子”,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武烈河东岸,面临武烈河,背倚锤峰,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由于当时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
巴尔喀什四周的
哈萨克族和生活在
帕米尔高原以北的布鲁特族,不断派代表进京
朝觐,因此建寺,
爱新觉罗·弘历御题“普乐寺”,取“普天同乐”之意,普乐
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 ,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普乐寺占地2.4万平方米,坐东朝西,中轴线直对避暑山庄,分前后两部分,西部为前半部,“
伽蓝七堂”汉式布局,东部为后半部,是典型的藏式闍城(
曼陀罗)。普乐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
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
1961年3月4日,普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普乐寺作为“
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
普乐寺位于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
东北地区,
武烈河东岸,坐东面西,居
溥仁寺东北,与
安远庙南北相峙,正面隔河遥对
永佑寺舍利塔,中轴线隔山宜指
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该寺东西长195米,南北宽93米,占地2.4公顷。
普乐寺俗称圆亭子,建于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由于当时
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
巴尔喀什附近的
哈萨克族和生活在
帕米尔高原以北的布鲁特族,不断派代表进就
朝觐,因此建寺。
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普乐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单檐
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像。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
琉璃瓦拼合成云龙图案,脊正中有大型琉璃
佛塔。殿侧有琉璃“八宝”
浮雕。殿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
接引佛。三尊佛后各蹲着
护法神:一只
迦楼罗。两侧有八大菩萨
塑像。普乐寺后半部 藏式主体建筑称经坛,是集会讲道祭祀之所。它共有三层,主殿称“旭光阁”,外观极似
天坛公园祈年殿。阁中须弥座上的主体“
曼陀罗”上有一尊铜制的
藏传佛教的
佛像,即“上乐王佛”,又称“
欢喜佛”。阁内的天花
藻井,在
外八庙诸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寺庙历史
普乐寺建于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当时,清朝政府彻底平定了
准噶尔汗国部贵族的叛乱,使生活在
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左、右
哈萨克族和生活在
帕米尔高原以北的东西布鲁特(柯尔克族),从此摆脱了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势力的压榨和欺凌。不久清军又粉碎了“回部”
霍集占兄弟的暴乱,使西北疆更趋隐定。至此,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的关系日益密切,他们不断派代表到山庄
朝觐,奉表贡物,接受封赏,并经常伴随乾隆围场行猎。为了表示对
西北各民族宗教信印的尊重,进一步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乾隆遂决定修建这座
庙宇,敕赐“普乐寺”,即天下统一,普天同乐的意思。普乐寺的修建,是各民族团结的象徵。1949年後,经过维修,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备受各族人民的爱护和崇仰。
名称来源
乾 隆帝采纳
西藏自治区活佛章嘉的建议,于1766年建寺,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名为“普乐”。
乾隆御题“普乐寺碑记”说:“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而踵成之。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札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
哈萨克族、东西布鲁特(
柯尔克孜族)亦宜有。以遂其仰瞻,兴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联系碑记全文,普乐寺建设的背景是:
清统一准噶尔之战叛乱之后,皇朝为厄鲁特蒙古建造了普宁寺。达什达瓦族迁移热河后,给他们建了
安远庙。同理,也应当为新归附的哈萨克、布鲁特建造寺庙,为他们的首领来热河聚会举办习俗、宗教活动提供场所。故于
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按照章嘉活 佛的建造了普乐寺,俗称圆亭子。
建筑布局
普乐寺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
天坛公园祈年殿,位于武烈河东、磐锤峰西的山岗上,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
普乐寺建筑布局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为典型的
汉族寺,庙形式,由山门、钟、鼓搂、天王殿、宗印殿、慧力胜因两配殿组成。天王殿面阔5间,殿脊用卷草
琉璃瓦,中置三座琉璃
藏传佛塔。殿内供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和韦陀像。
整个
寺院平面成规则长方形,分为前後两个部分,前部由山门至宗印殿,为汉族寺庙的传统形式;后部为藏式阇城(坛场)。有前後两个山门,前山门向西,正对避暑山庄;後山门面东,正对
磬锤峰国家森林公园。
乾隆认为锤峰为神物,是上天的启示,故在寺的後部又辟一个山门,这是我国寺庙中少见的建筑布局。
寺内景观
前山门
前山门有
石狮和旗杆,十分气派。山门为单檐歇山顶,中辟大门,左右有旁门。门内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往东走是天王殿五间,与普宁寺天王殿大体相同,殿脊用云纹花
琉璃瓦,上置三座琉璃
藏传佛塔。殿内供有四大天王和
弥勒菩萨、韦驮像。
佛像的色泽优於其它寺庙。天花板为贴金团龙,彩框中画一横条黑线,象徵皇帝以万乘之尊一统天下。
宗印殿
天王殿後面为宗印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覆盖琉璃瓦,屋脊装饰色彩缤纷的琉璃饰件,以数条黄琉璃龙贯穿起来。正中嵌釉瓦喇嘛塔。两边
浮雕宝伞、金鱼、宝瓶、莲花、
白法螺、法轮、法幢、八扎等吉祥八宝。殿内正中由北至南,供
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
燃灯佛。在他们背光上,有金翅大鹏浮雕。两侧山墙上,分列八大弟子。南面自东而西为
文殊菩萨、金刚手、
观世音、
地藏王;北面自东而西为除後障、虚空藏、
弥勒菩萨、普贤。天花板绘有藏式六字真言图案。宗印殿前两侧有配殿,均面
阔5间。南面的叫慧力殿,内供三头六臂的马头金刚、一头四臂的愤怒降魔王,三头六臂的愤怒降魔王变体。他们身上挂着50颗人头,代表
梵语的16个
声母和34个
韵母;北面的叫胜因殿,内供秘密成就金刚、外成就金刚手、内成就金刚手,都是弥勒化身。宗印殿之後为“阇城”(又称坛扬),是普乐寺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布局非常特殊。阇城前门内有一碑亭,碑上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刻着
乾隆手书《普乐寺碑记》,记述了兴建普乐寺的目的、经过和意义。
阇城
阇城是
藏传佛教密宗修炼、观摩、传授秘法之密宗
伽蓝,另含“群贤聚至,万德交归”之意。阇城立面分 三层,底层是金刚墙,条石砌筑,高3.36米,长宽75米见方,中设对称蹬道,20级,四面设门,均为三楹,进深一间,单檐
歇山顶。面西门殿内立乾隆御碑一座,上刻《普乐寺碑记》。四个门殿由群房相连,计84间,形成方阵封闭。群房正中是44.4米见方的石砌方台,是阇城的第二层。台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门,台上砌雉,俨若城池。拱门与门殿之间有甬路相通,东、西拱门之内设左右石级登达台顶,上建庑亭遮雨,西门镌“舍卫现洋”方额。南北拱门对封,具有
佛龛功能。台顶四周环布
琉璃藏传佛塔八座,形状近同,色彩各异。四角台座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颜色分别是西紫、东黑、南黄、北蓝。此八座藏式
佛塔都属功德塔,表
释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八座塔施五种颜色表“五大”(地、水、火、风、空);东、西、南、北四塔表“极乐世界四方天门”;四角、四面、八方表“四平八稳”。台顶正中又起方台为第三层,台高6.6米,宽32.8米见方,四面辟拱门:东、西门是封闭深;南、北门均砌石级登达台顶;出口建庑屋遮雨;台顶四周环以76棵云龙
望柱和栏板;上檐外砌黄
琉璃瓦檐,檐下四面砌l2条出水石槽。
旭光阁
阇城上面正中起主体建筑旭光阁,它打破了传统寺庙坐北面南的格局,平面圆形,立面亭状,重檐黄
琉璃攒尖顶,底直径21米,高24米。檐柱、金柱各12根,环成两个同心圆。檐柱支撑底檐,金住支撑顶檐。外圆成12间格局,东西南北四间各辟门,馀设槛窗。阁内顶部置圆形
藻井,龙凤图案,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 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与阁正中
汉白玉须弥座构成色彩、形状及大小的呼应。须弥座上置国内最大的立体
曼陀罗模型,由37块木料组合而成。象徵释迦牟尼三十七种学问。曼陀罗上供双身立姿
欢喜佛铜像,呈男女拥抱交欢状。男像胜乐王佛是
大日如来的法身像,三面十二臂,正面直对磬锤峰,代表“智慧”;女像明妃(即佛母罗浪杂
娃)一面双臂,遥对
永佑寺舍利塔,代表“
禅定”。此是
藏传佛教密宗最高修炼形式,是藏密五部金刚大法本尊之一。此尊铜铸双身
佛像是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旭光阁内四面有
条幅依次是“竺乾法示西为意,震旦光圆东向因,化城层拱通乾,属国环归过月氏”,“花凝宝盖皈真相,云拥祥轮现化身;妙演梵乘超最上,广臻
法会乐无遮。”阇城後殿、东山门殿和阇城北殿现供奉密宗
欢喜佛三十馀尊。东殿南为密集金刚,三头六臂拥佛母;北为 顶髻白伞盖金刚,三头八臂;山门居中者为大威德怖畏金刚,牛头三面变体,三十四臂拥佛母;居北者为牛头域主金刚;居南者为大黑天金刚。北殿居中者为
文殊菩萨化身大威德怖畏金刚,牛头赤身,九头三十四臂十六足,拥明妃罗浪杂娃,有“降伏恶魔之威,护善安良之法”,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
护法神。
寺庙修缮
2022年6月29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建筑保护修缮项目施工进展顺利。其中,普乐寺主要对旭光阁、天王殿、宗印殿房顶、瓦面等部位进行查补和勾抹扫垄。
参考资料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服务中心.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