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9月初在双塔小学读二年级时,与同班同学
周传瑛(周传瑛)一起辍学入昆剧传习所。他师承
许彩金、
尤彩云,后又从学于
钱宝卿、
丁兰荪,工五旦、六旦。20世纪20年代中叶,传习所在沪“帮演”阶段,及后转入“新乐府”初期,传芗大多饰演配角。评论家黄南丁慧眼独具,赞扬其扮演的某些角色“淡雅宜人,浓纤合度”,是“可造就的人才”。后来,传芗得到热爱昆剧的学者
张宗祥(冷僧)的资助,先后向原全福班名旦钱宝卿、丁兰学戏,技艺渐趋成熟,主戏逐渐增多。
1931年合股组建仙霓社,他是发起人之一。后长随班流转演出于沪、苏及杭、嘉、湖一带。“八·一三”抗日战争爆发后,离班转业,旅居
重庆市,任四川丝业公司办事员。工作之暇,兼为交通部俱乐部、重庆曲社、成都曲社的曲友们“拍曲”授艺,并向宜宾川剧团青年演员传授了《思凡》、《闹学》、《
贩马记》等戏。 1951年返回
上海市,任春光越剧团技导。同年10月,应邀赴杭,历任浙江
越剧实验剧团、
浙江越剧团技导、导演,曾参与排演《
庵堂认母》、《
盘夫索夫》、《
西厢记》、《
孔雀东南飞》等越剧剧目,成绩斐然。1958年始,先后出任
浙江省戏曲学校业务班主任、艺术顾问等职,在培养昆剧、越剧人才方面贡献颇大。浙江昆坛名旦
王奉梅、
张志红等皆为其得意学生。此外,全国南、北昆剧院团的挑梁名旦亦大多向他学过戏。如1979年夏,他曾向专程来杭学戏的
江苏省昆剧院张继青传授了《寻梦》,又向上海昆剧团的
华文漪传授了《偷诗》、《说亲》、《回话》,向
梁谷音传授了《借茶》、《活捉》、《佳期》、《挑帘》、《裁衣》等戏。1985年11月,姚氏随
浙江昆剧团赴京期间,又正式收
北方昆曲剧院洪雪飞、
董瑶琴为弟子,向她俩传授了《说亲》、《回话》、《跳墙》、《着棋》、《佳期》、《拷红》等六旦主戏。
香港特别行政区名票邓婉霞亦曾登门求教,向其学习了《铁冠图·刺虎》。1986年4月始,他积极参与文化部昆指委主办的
昆曲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向学员们传授了《金雀记·觅花、庵会、乔醋》等戏。
姚传芗在表演艺术上既不游离于师承,又不墨守成规,并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有所发展提高。他向
钱宝卿所学的《疗妒羹·题曲》,本是一出身段不多,以内涵深沉、唱功和表情见长的传统折子戏,后经他的不断丰富完善,已成为一出唱做皆重的看家好戏。1982年初,他将此戏授予学生
王奉梅。同年5月,王在
苏州市“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献演,获与会行家的高度赞扬。后该戏被竞相学习搬演,成为全国各昆剧院团的优秀保留剧目。
江苏省昆剧院在原有《游园》、《惊梦》、《寻梦》的基础上,新增表演艺术已失传的《写真》、《离魂》二折,串连成《
牡丹亭》(上集),也是姚氏参与
主教、设计、排练的成功之作。其中《写真》开排时,他与导演、演员相互切磋,设计
杜丽娘持柳枝上场,使其与上折梦境情节衔接。在末折《离魂》中,他巧妙地运用《蝴蝶梦》中“
庄子脱壳”变形的手法,表现杜丽娘之殇,为全剧画龙点睛之笔。该剧在1982年“两省一市昆剧会演”中演出,被专家们誉为风格清新统一、颇能体现南昆特色的佳作。
传芗还积极参与戏曲会演和其他艺术活动。如:1954年10月,曾荣获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奖状奖;1962年12月在“苏、浙、沪三省(市)
昆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又主演了名剧《寻梦》;1993年2月他应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文化促进中心邀请,与学生王奉梅等一起赴香港讲学。姚氏主讲《牡丹亭·游园、惊梦》、《蝴蝶梦·说亲、回话》中的旦角表演,受到听讲的昆曲爱好者及在校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他还接受当地《
大公报》记者采访,在该报发表了《姚传芗谈昆剧近况》一文。
姚传芗口齿清晰,唱腔柔和圆润,身段舞姿优美,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表达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饰演《牡丹亭·游园、惊梦、寻梦》中
杜丽娘、《西厢记·跳墙、着棋》中
崔莺莺、《水浒记·借茶、活捉》中
阎婆惜、《荆钗记·绣房、别祠》中钱玉莲、《同窗记·访友》中银星、《钗钏记·相约、讨钗》中
四儿、《呆中福》中葛
巧姐等角色,均极佳妙。尤其是昆旦独角主戏《寻梦》、《题曲》两个名折,独传名师
钱宝卿之艺,成为其毕生最负盛名的拿手杰作,受到行家与观众的高度评价。有位署名未翁的老观众,连续两次观看《寻梦》后,特在《
申报》著文感叹姚传芗“为绝妙之才”。“论其胜处,尤在传神。以双眸为主,而眉心颧颊唇吻辅之,遂觉凝盼含羞,轻颦浅笑,无不适如分寸。其发音清越而圆润,……舞姿亦复工细。指点亭台,摹拟榆杨,亿人梦之前欢,伤对花之独宿,俱一笔不苟,深深体贴出之。”又说:“彼盖能创造一神化境界,摄住观众心魂。”以致“曲终下场,乃忘鼓掌,颔首默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