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子镇,隶属于辽宁省
锦州市黑山县,地处黑山县南部,东南隔
绕阳河镇与
鞍山市台安县洪家乡、桑林子镇相望,南与
盘锦市盘山县高升镇相邻,西南隔东沙河与
北镇市柳家乡相望,西与
大虎山街道镇为邻,北与常兴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33.21平方千米。
1961年,为代平坊民公社;1983年,改为
四家子蒙古族乡;1995年,四家子乡改四家子镇。截至2018年末,四家子镇户籍人口为20594人。截至2020年6月,四家子镇辖12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四家子村。
2011年,四家子镇财政总收入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2亿元,比上年增长46.6%。2018年,四家子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6个。
建置沿革
1961年,为代平坊民公社。
1995年,四家子乡改四家子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四家子镇辖12个行政村:马圈子、陈家街、四家子、大兴堡、十八家子、代平房、庞坨子、十七户、高家、六间、许小、东赵家,下设103个村民小组。有54个自然屯。
截至2020年6月,四家子镇辖12个行政村:马圈子村、陈家街村、大兴堡村、代平房村、十七户村、庞坨子村、高家村、六间房村、许小村、东赵家村、四家子村、十八家子村,镇人民政府驻四家子村。
交通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四家子镇因清乾隆四年(1739年),孔、李、卢、席4家分别由
河北省、
陕西省迁至此地得名。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总值3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6人,其中执业医师10人,
执业助理医师8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4127人次,住院手术102台次,出院病人312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四家子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5户,人数36人,支出7.6万元,比上年增长5.6%,月人均174元,比上年增长4.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21户,人数867人,支出59.3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57元,比上年增长6%;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6人,支出18.2万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2人,支出27.1万元,比上年增长6.5%;农村医疗救助108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081人次,共支出32430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5人。经常性社会救助
工作站1个。自然灾害受灾面积40000亩,直接经济损失450万元,救灾支出11万元。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自来水厂4座,铺设干线水管9千米,生产能力4500吨/日、生活用水0.4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65%。排水管道3千米,污水治理工程5项,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10吨。
供电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6.6万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2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20000兆伏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120千米,用电负荷9500千瓦。年售电量累计完成87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100%。
园林绿化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花坛10个,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
电信通讯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5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8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750笔,国内异地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信件完成1600件,征订报纸3000份、期刊1200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000门,固定电话用户3500户,比上年减少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6%;移动电话用户0.6万户,比上年增加55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5%,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15万千米,主干电缆达6万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2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010个,宽带接入用户1010户,比上年增加20户。
自然概况
自然环境
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北高南低,南北长14公里,东西长为9.7公里,总体地势呈西南---东 北斜长,北高南低。有耕地12.5万亩,人均土地4.1亩,土质肥沃。气候为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适合作物生长。全年平均气温14.1度。全年
日照市总数为2837.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10毫米,多集中在6、7、8月份。镇内水利资源丰富,有
绕阳河镇和
东沙河纵横穿流,
黑山县第四、第五、第六排水干渠贯穿全境,干支沟斗农渠配套,形成纵横交错的农田水网,全镇河网密度28.2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25万立方米。镇内交通便利,鞍羊公路横贯东西,四励公路纵横南北,村村通油路四通八达。
名称来历
四家子屯名称来历于
清代乾隆四年,即公元1739年,孔、李、卢、席四家分别由
河北省、陕西省搬入此地始居,后得名。
四家子蒙古族乡建立于1956年,当时一同建立的还有十八家子、十七户两个乡,均属
黑山县管辖。1962年搬迁至四家子屯,1981年7月改称为四家子人民公社委员会。1983年9月四家子人民公社改称为四家子乡, 1994年撤乡建镇,原辖17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合并为12个村民委员会,55个自然屯。
人口概况
全镇现有6512户,21623人,其中非农人690口人,占总人口的3.2%。居民以
汉族为主,间有少数民族杂居。主要居住汉族、
满族、
蒙古族和
回族。其中汉族人口19562人,占总人口的90.5%,满族人口为1948人,占总人口的9%多数居住在后十八家子屯,蒙古族人口为103人,回族人口为3人,
锡伯族7人。
自然灾害
四家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3次,主要发生在6—8月。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1994年,90%农作物被淹。四家子镇有耕地面积12.5万亩;林地面积23100亩。
气候
四家子镇属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多年平均气温8℃,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27℃(2011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8℃(1955年7月22日)。生长期年平均140天,无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长达162天,最短达134天,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年平均降水量570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800毫米(2001年),极端年最少雨量310毫米(1968年)。
经济发展
1996----2005年二十年间,全镇经济一直保持稳步前进态势,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社会总产值从1985年底的1794元,增长到2005年底的97852万元。增长了54倍。人均收入从1985年的不足200元,增加到2005年的4050元。
从1983年土地制度改革,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2.5万亩。
种植业品种齐全,以高粱、玉米为主,1986年高粱面积29547亩,玉米26030亩,从1996年开始 玉米面积逐年扩大,高粱面积逐年减少,到2005年,高粱面积减少到2025亩,玉米面积增加到88305亩。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以“雨养”粗放型农业为主,效益水平很低,95期间,党委政府加大产业齐整步伐,不断向高效农业发展,实行旱改水,到2005年全镇水田面积达2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5%,温室棚菜生产成为支柱产业,到2005年底发展到2万亩,年创产值2亿元。养殖业以肉食鸡、蛋鸡、
肉牛、
肉羊、肥猪为主。林业稳步发展,2005年底已经发展到33411.3亩,其中防护林25697.3亩,用材林6493.5亩,全镇共有林带559条,总长134.2公里,全镇森林覆盖率为16.7%。
从1986年到2005年二十年间,工业有了快速发展。工业企业数量从62人,发展到95个,工业总产值从1985年的314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9215万元,2005年招商引资额实现1500万元,规模企业三个,总投资900万元。
公里建设快速发展,采取上级拨款、乡镇投资、群众自筹办法,共修补、新筑、养护公路58.2公里,达到了村村通、路路通砂石路的标准。
镇内有邮电所1个,可以办理函件、包裹、汇兑、报刊发行、特快传递、农资配送和物流业务。电信事业发迅速,有
中国网通工业厅1处,通迅网为光缆为主,电缆为辅,总容量为5000门,全镇所辖覆盖率为100%,电话台数由43台发展到4804台,普及率达到90%。
1985年以来,财政趋于平衡,略有节余,2003年9月,实行费改税,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靠国家转移支付资金调整镇财政收支。
镇内有农村信用合作社1个,占地面积300平方米,职工13人,1986年存款655万元,贷款1059万元,2005年存款1838万元,贷款2627万元,全部为农户贷款。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1982年马圈子村开始防改水到四家子村、陈家村等3个村先后吃上自来水到2005年底,全镇所辖各村吃上自来水户1100户,3500人。农村储蓄存款从470万元增加到1703万元,人均存款从235元增加到850元,增加2.7倍。消费水平逐步提升,服装以美观、舒适为主,金银首饰佩带十分普遍,拥有率达80%,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彩色电视、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成为新“四大件”,电脑宽带已进入普通家庭。住宅以新北京平为主。
综述
2011年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780万元,增值税245万元,企业所得税171万元,
个人所得税2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116%、25%、5%。
农业
2011年,四家子镇实现农业总产值7.5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四家子镇粮食作物以高粱、玉米为主。2011年,四家子镇生产粮食70000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20000亩,产量10万吨,主要品种有黄瓜、番茄、豆角等,其中黄瓜5万吨,番茄3万吨。
四家子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四家子镇生猪饲养量10.3万头,年末存栏5.3万头;家禽饲养量100万羽,上市家禽40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0000吨,其中猪肉7500吨,牛肉2000吨,羊肉500吨;禽蛋1万吨;畜牧业总产值3亿元。
截至2011年末,四家子镇累计造林2.4万亩,其中防护林21000亩,
经济林300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5万株,林木覆盖率16.7%,活立木蓄积量2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220亩,产量220吨。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810台(辆)。
工业
四家子镇形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四家子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011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商业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商业网点424个,职工90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
文化及事业
教育事业
教育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初级中学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四个层次。从1986年开始校村联办幼儿园15所,当时有幼儿教师20名,到2005年全镇有5个个体幼儿园,19名保育员,幼师由学者型向保育和才艺 性转变。幼儿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1986年开始,镇党委对民办教师进行确定与调整,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1987年----1988年,为规范教学行为,镇小学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并进行严格考核,1989年完善教学条件,全镇15所小学,校校有仪器室、实验室,1992年政府增加教育投入,村集体筹集资金,改善教学条件,达到校舍、院墙、校门、厕所、操场、桌凳、实验室、图书馆“八配套”,校园初步实现绝对化美化,1993年暑期,并掉了中心、三家子、后十八和杨家四所小学,剩余11所。1996年12月通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两基”目标。2003年再次进行并校,变为6所小学。
四家子初中始建于1968年,位于四家子镇台大公路冰沟车站北300米路东,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占地面积195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从1996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校教学条件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投资80多万元,建成和装备了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以及体音美器材室,建成高标准篮球场,食堂、宿舍、自行车棚等配套设施完善,
松柏四季常青,春夏秋百花争艳,被命名为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学校。教师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多次被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评为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艺术教育先进校、教育科研先进校。
1990年成立农职校,采取巡回教学、集中办班和常规教学三种形式,授课内容除文化课外,结合本地产业发展,进行温室棚菜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建立了马圈子、杨家、六间房、四家子等四个巡回教学点,集中办班8次,培训学员230人1996年24名毕业生参加了
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大学
农学专业学习,毕业后有一名学生被保送到
沈阳市农业大会,有三名学生考入熊岳高等农业专科学校学习。2000年农职校撤校。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体育教师一般是体育专业学校毕业,素质高,责任心强。教学内容符合国家体育与健康教育标准,各类比赛都取得较好成绩。1999年
黑山县县第十二届全民运动会名列第七,2000年第十 三届运动会名列第四,冬季三项竞赛名列第三。
科技卫生
四家子蒙古族乡卫生院于2002的解体,先后设立了卫生所19个,个人诊所5个,药房3个。四家子镇预防站负责卫生检测、妇幼保健、爱国卫生运动、禁绝毒品等防疫保健机构工作,在“非典”和“
禽流感病毒”期间没有发现疫情。
镇政府于2000年投资20万元建立文化中心,总建筑面积886平方米,有藏书1万册。馆藏档案88全宗,1057卷,党军人员资料1004名(袋),其他资料300册。文艺形式有高跷、大秧歌、
二人转,从1998年开始卡拉OK比较流行,重大节日有文艺演出,文学创作方面作者
丁宁,从1991年开始,陆续在《黑山县报》、《
锦州日报》发表散文诗歌百条篇(首),有4篇作品被收录在《这人 这事 这情》和《黑山知名作者大观》。
1986年成立了科协组织,有专业小组12个,会员60人,有职称的科技人员27人,其中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3人,农业技术员17人,会计师2人,
初级会计师1人。科协举办“科普之冬”“科普大集”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讲座、发传单、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向农民宣传农业知识,过去
玉蜀黍属一直采用条播,人工除草,从2003年推广了玉米精播技术进行穴播,每亩节省种子50%,采用
化学药剂除草,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四家子境内发行了报纸主要有,《
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广汇报》《
中国教育报》《
辽宁日报》《
锦州日报》《黑山报》等,刊物有《
共产党员》《
半月谈》《党风月报》《
党建》《妇女》《
辽宁青年》《新农业》等,统由邮政部门发行。2005年统计,各种报刊近200多钟,发行40900份。
1993年9月,镇政府投资10万元,建DS----11频道电视插转台,从此
广播站和电视台合二为一。1996年6月投资3万元,开办了84.5兆赫调频广播电台,并完成了7个村的调频广播联网,同年11月,实现有线电视工程,投资近17万元,一期工程入户260户。1997年3月,延网补户,又投资3万元。7月大兴堡村自筹资金13万元,一次性入户150户,并传送了四套数字节目,总投资近10万元。1999年8月镇政府投资2万元,更新了DS---11频道发射机,10月,组织民间借贷1.5万元,购进一台切换机和一部精度较高的场强仪,同时对有线电视端进行技术改造,新增3套数字节目,更新了机柜,方圆百里都可接收到节目。2003年开设有线电视接收点,线路30公里,有三台光发射机,一台接收机,可接受37个频道节目。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四家子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30万册。
乡镇企业
从1986年创建第一个乡镇企业第一红砖厂,到2005年底,共建厂29个,其中镇营18个,村营2个,私营9个,共安排从业人员3785人。企业创产值36109万元,增加效益709万元,为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产业构成
镇党委、政府按照“绿色立镇、工业强镇、三产兴镇”的发展思路,不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到2005年底,产业主要有棚菜、建材工业、商贸、
交通运输等构成。
支柱产业
支柱产业是温室棚菜。从1992年开始,大兴堡、代平坊等村开始温室棚菜生产,逐渐向全镇扩展,到2005年底全镇温室大2万亩,基本实现人均1亩棚,棚室结构也同普通型向砖石钢筋结构机卷帘的高效日光温室棚发展,棚菜主栽品种是黄瓜、西红柿、豆角、
黑丽圆茄、辣椒和韭菜,2001年大兴堡村在
黑山县农发局和镇党委、政府共同扶持下,成立黑山县北方蔬菜生产合作社,在韭菜基地进行绿色生产,获得了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和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的双重谁,产品远销
广东省、北京和
东北地区,被誉为“辽西韭菜第一村”。随着镇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稻种植发展态势良好,2004年11月获得辽宁省农业厅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规模达到20740亩。畜牧业不断发展,在稳定猪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牛羊,有养殖小区5个,养殖专业村1个,大户74个。
工业发展
工业以建材工业为主,第一红砖厂有36门轮窑,年生产优质红砖1300万块,年从业人员40人,现价产值177万元。陈家村砖厂有18门轮窑,年产红砖1200万块,从业人员35人,现价产值160万元。
随着公路建设发展,
交通运输业发展比较迅速,客运线路不断增加,从1986年只有1条通往大虎山的线路,已经发展了四家子—常兴—黑山、赵家—
六间房—四家子—大虎山、许小—黑山、陈家—大虎山、马圈子—李家—大虎山等近十条线路,实现了村村通客运车辆,方便了群众出行和学生上下学。四家子通往大虎山的客车有4台次,每天往返12台次,运送旅客300多人。
商业贸易日趋繁荣,2003年10月1日,在交通便利的鞍羊线路北成立了占地15亩的综合市场,农历三、六、九为集期,吸引周边大虎山、常兴、桑林子等乡镇的商贸人员到此交易,每日月有3000人,节假日有万人之多,成交额每集1.5万元左右。镇内有中小型饭店3家,浴池1家,理发美发店4家,照相馆1家,销售烟酒副食、种子、化肥、生产资料等大型综合商店4家,有加油站2个,有
粮库、液化气站、农机和汽车修配厂各1家,有木材加工点1个。畜牧业不断发展,在稳定猪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牛羊。牛品种为夏洛来、
西蒙达尔,猪有
土猪与长白、约克、
杜洛克猪等优良品种杂交,羊有
小尾寒羊、新疆美丽奴羊、无角道赛特等品种。各村都有
兽医学,镇内有兽医站对疫病进行防治,由于防治到位,2005年全镇没有发生
禽流感病毒疫情。
精神文明
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努力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抓 好对农民的形势任务、文明素质、民主法制的教育,坚持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想统一,通过有效的
思想政治教育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阵地建设与载体创新相结合,按照贴近生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活动。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农民基本道德规范,开展“读科普书,走致富路”农民读书竞赛活动;开展普法教育、移风易俗教育,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
迷信、赌博盗窃恶习和社会不良风气。载体活动主要以党委领导、以妇联、
计划生育、司法等部门牵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创评活动和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每年评一次,参与率达100%,创建率达到80%以上;开展文明村镇创评活动,大兴堡村先后被评为
辽宁省小康示范村、辽宁省安全文明村、锦州市百强村、锦州市文明村,四家子、马圈子、十七户等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大事记
1993年4月迁移
烈士墓。由原址镇初中对过,迁移到鞍羊线公路路北,东沙河大堤东。
1993年8月小学并校。并掉了中心、三家子、后十八和杨家四所小学,剩余11所。
1993年9月建DS—11频道电视插转台,从此
广播站和电视台合二为一。
1995年11月18日撤乡建镇。由
四家子蒙古族乡改为四家子镇,第一任党委书记是郭久富同志,镇长李玉国同志。
1995年8月6日抗洪抢险。此日降雨245毫米,十七户官场桥道口两处倒灌,经100多人抢堵,终于于第二日凌晨2点30分堵住。
1996年6月,开办了84.5兆赫调频广播电台,并完成了7个村的调频广播联网,同年11月实施有线电视工程,1997年3月延网补户。
1996年7月,大兴堡自筹资金13万元,由县广播电视局施工建成四家子镇第一家村级有线电视前端站。
1998年2月,广播电视站独立设计施工,在六间房村开发有线电视工程,并传送了四套数字节目。
1999年8月镇政府更新了DS—11频道发射机,购进一台切换机和一部精度较高的场强仪,同时对有线电视前端进行技术改造,新增3套数字节目,更新了机柜,方圆百里都可接收到节目。
2002年10月17日和2003年2月30日,
黑山县北方蔬菜生产合作社(大兴堡村)两次被
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批准为辽宁省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辽绿”牌韭菜被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
2003年8月再次并村,变为6所小学。
2003年9月并村,由17年行政村变成12个行政村。
2003年10月1日,四家子镇综合市场开集,农历三、六、九为集。
2004年2月11日六间房、代平坊、高家、陈家街等村被辽宁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面积为20740亩。
2005年11月黑山县爆发禽流感,镇党委政府和党员群众奋力防控,是全县未发生疫情的三个乡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