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桓武(1915年10月6日至2007年2月28日),原名彭梦熊,生于
长春市,籍贯湖北麻城,“
两弹一星”元勋,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理论物理和
核能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彭桓武本科就读于
清华大学、博士毕业于
爱丁堡大学,先后师从
周培源、
马克斯·玻恩,相继在
云南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执教过,曾任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原子能所副所长,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等职务。1945年与N•玻恩共同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加耳——布列兹班奖。1948年当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55年,彭恒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学部委员。彭桓武主要从事固体物理、
量子场论等理论研究,先后在中国开展了
原子核、
钢锭快速加热工艺、反应堆理论和工程设计以及临界安全等多方面的研究,完成中国第一颗
原子弹、第一颗
氢弹的研制,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1982年,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5年,获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20年,获
中核集团功勋奖章。
人物经历
早年与求学经历
1915年10月6日,生于
长春市,是家中次子,原名彭梦熊,后改彭飞,再改名彭桓武,5岁时在长春教会学校开蒙,因体弱多病经常请假,但善于自学,每回考试都取得不错的成绩。1929年至1930年,先后在长春自强中学、吉林文读中学。
初中毕业后,随父兄赴
北平市求学,1930年至1931年,进入
北京汇文中学读高二,开学不久母亲因病去世,便随父亲回家吊丧,因离校太久,转而自学考进大同中学读高三。1931年,以第7名顺利考上
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5年,于
清华大学毕业后,考取了
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彭桓武不甘做亡国奴,辗转来到昆明
云南大学任教,1938年,考取了“英庚款”研究生,到
爱丁堡大学学哲学,师从
马克斯·玻恩,1940年底,顺利于该校
哲学博士毕业。
哲学博士毕业后,回国办理签证时,因觉得签证上要填写侮辱父亲的话语而拒绝填写,继续留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科学,1943年,提出了HHP理论,至此,彭桓武的名字开始为国际物理学界所熟知。1945年,凭借论文《量子场论的发散困难及辐射反作用的严格论述》获得科学博士学位毕业。
工作经历
1945年7月,应物理学大师
埃尔温·薛定谔之邀,任都柏林高等研究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期间,指导来自其他国家的研究生。1947年,功成名就的彭桓武回到中国。1949年5月,彭桓武借道
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北京
清华大学,相继在
云南大学、清华大学和
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任教,1955年,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所长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所长。1955年,凭借在固体物理、
量子场论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彭桓武当选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5年10月至1956年4月,彭桓武被派去苏联热工研究所学习反应堆设计理论,1958年,彭桓武作为理论物理师助力中国研制
原子弹。1961年4月初,被调到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1964年改为二机部第九研究设计院),负责
核武器的理论攻关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与
郭永怀、邓稼先等专家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
核航弹成功引爆,同年12月,彭桓武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7年6月17日,与
于敏、周光召、
黄祖洽等人研制的中国第一颗
氢弹成功高空引爆。
逝世
2007年2月28日21时40分,彭桓武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逝世,遗体器官捐献给了医院进行医学研究,毕生工资积蓄近50万捐赠给了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他还留下了这样一份亲笔签字、令人动容的《彭桓武遗嘱》: “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会,骨灰不存任何公墓。骨灰与刘秉娴(彭桓武夫人——编者注)骨灰合并,由遗嘱执行人按遗愿归返自然。‘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国家一级的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赠理论所图书馆。请注意
马克斯·玻恩签名赠予我的一本Atomic Physics有纪念意义。上网的电脑及相连的打印机各附件与桌和转椅,应归还理论所,并告知公司停止上网……”
社会任职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1941年到1943年,彭桓武与合作者
哈密顿、
瓦尔特·海特勒,综合介子场的研究成果对宇宙线现象进行较系统的解释,并以他们姓名字头命名为HHP理论(Hamilton, Heitler, Peng),这一理论发展了量子跃迁几率的理论,用能谱强度首次解释了宇宙线的能量分布和空间分布等。而且,还领导并参加了中国
原子弹、
氢弹的原理突破和战略核武器的理论研究,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与
郭永怀、邓稼先等专家研制出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引爆,1967年6月17日,与
于敏、周光召、
黄祖洽等人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高空引爆,对中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和理论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至2005年彭桓武国内外发表了论文30余篇,出版过《理论物理学基础》,《数理物理基础》,《物理天工总是鲜:彭桓武诗文集》和《彭桓武选集》,其中,《彭桓武选集》里面收录了彭武桓一部分论文。
人才培养
1978年,彭桓武在完成国防科研任务,调任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之后,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邀请,于同年10月至1979年6月开设理论物理课程。1980年,他大力倡导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并参与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的凝聚态理论和统计物理学术小组,被选为该小组的第一任组长,致力于推动这门学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1982年2月,又在
北京大学物理系讲授分子反应动力学,借以在国内提倡
化学物理这门新兴的交叉学科。1995年前后,在有关学术会议上大力提倡生物物理的研究,就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进行这些工作和主持理论物理专项基金的同时,仍然亲自动手做一些感兴趣的理论研究。遇到适当的机会,他也和年轻人谈些治学的体会。他把学习方面的经验归结为四句话,即“学问主动,
张学友互助,良师鼓励,环境健康”。
彭桓武一直致力于培养中国
核能研究的青年人才,而且也善于挖掘年轻科研人员潜力,培养了周光召、
黄祖洽、
于敏等能力超强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助力中国成功研制
原子弹,使
氢弹试验同样取得了圆满成功,还依照
通用电气教科书,给二机部新招的各工科大学不同专业的毕业生补习核工原理等
专业基础课,指导、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其学生成长为领导干部、教授及物理行业相关的知名企业、物理研究机构工作和原子能科学界,成为中国国防科研的中坚力量。
出版著作
学术论文
彭桓武在国内外发表了论文30余篇,下表仅收录一部分论文
荣誉与奖励
社会荣誉
科技奖励
评价
“不管是钟情物理的天才少年、意气风发的清华四杰、一丝不苟的科学大家、隐姓埋名的两弹拓荒人,还是雄才大略的学术领袖、慈父一般的教书先生,甚至是不知疲倦的老顽童、深情款款的丈夫等在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他充当过各种各样的角色。但历尽铅华,他的那颗把毕生献给祖国的赤子之心,却始终没有变过。”(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评)
“不断地开辟新的方向,坚持在科研第一线工作,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同时为了加强我国的理论物理,不惜花费精力进行了许多组织和研究工作,而在工作有了基础后,总是悄然引退,把领导职务逐个地移交给更年轻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黄祖洽评)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大师,更是一位非常值得中国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套用毛主席的话说,我觉得彭先生是一个高尚的科学家,一个纯粹的科学家,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光亚评)
个人生活
彭恒武的父亲是彭树棠。他是
湖北省麻城县王岗乡人,系晚清
举人,20岁补博士弟子员,肄业于
两湖书院。因德学兼优,1897年,他被
湖广总督张之洞选派往早稻田大学法政专科学校读书。回国后任湖北省师范庚壬堂监学。1904年
日俄战争在中国
东北地区爆发,
日本夺占了
俄罗斯帝国在中国东北南部的
殖民利益,后并吞
辽东半岛。政势复杂,东北三省边务工作繁重,急需人才。
总督择英举贤,调娴熟
日语、精通法学的彭树棠任延吉边务公暑参事兼延吉开埠局坐办,掌管涉外事务。他工作尽责,对
延吉市边界
白俄罗斯屡次挑衅都运筹帷幄消患于无形。后任民国第三任
长春县县长。他手书“衙作禅堂心作佛,民为眷属国为家”
对联,镌在自己的衙门口并以此为座右铭。他的敬业为民、两袖清风赢得了
长春市人民的爱戴,人民尊称他为“长春彭”。辛亥革命后,
袁世凯窃取政权,党派纷争,作为主争派的他受到排挤,官越做越小。1919年政府嘉奖他“
嘉禾勋章”,却又明确告知需花钱行贿。他拒绝行贿,愤而辞职。晚年致力于教育与慈善事业。
彭恒武的母亲是陈思敏。她的俭朴使他学会怎样用最低的标准生活。母亲的反叛性格,为生存、为前途坚强进击的精神则深刻影响着他,使他在人生目标的追求上百折不回。
彭恒武的夫人是刘秉娴。1958年初秋,彭桓武与国务院机关幼儿园刘秉娴大夫相识、相恋,不久喜结连理。1977年8月15日,刘秉娴患
肺癌去世。
彭恒武的儿子是彭征宇。1977年,彭桓武唯一的儿子彭征宇考上北大物理系。1982年,彭征宇赴美留学,后任美国COMEC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2001年,彭征宇被诊断患了骨癌。
资料来源:
人物纪念
彭桓武星
2006年6月13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将中国科学家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48798号
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以此来表彰彭桓武院士在理论物理领域取得的诸多成就,以及他为推动中国科学研究特别是交叉科学研究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
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是中国理论物理学界为了学习彭桓武先生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缅怀彭桓武先生(彭先生逝世后)的重要学术活动。彭桓武理论物理论坛于2005年设立,是理论物理专款支持的主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