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舰
执行护航任务的多用途水面战斗舰
护卫舰(英语:Frigate)是海军装备中的一种轻型水面作战舰艇,具有排水量适中、吃水浅等特点。多以舰炮,导弹,水中武器(鱼雷,水雷,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主要用于反潜和防空护航,以及侦察,警戒巡逻,布雷,支援登陆和保障陆军濒海翼侧等作战任务,又称为护航舰。
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护卫舰和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一样,也是一个传统的海军舰种,是世界各国建造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参战机会最多的一种水面舰艇。
随着全世界海军加速发展,除航母、驱逐舰等大型舰船外,护卫舰也得到长足进步,不同吨位型号的护卫舰相继下水服役,不少国家将护卫舰作为水面舰艇部队主力,并根据自身需求赋予其不同作战任务,已经成为各国海上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Corvette)并不是吨位不同的同一舰种,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路线和属性,后者主要用于近海巡逻。
发展沿革
早期发展
护卫舰(Frigate)这一舰种的称呼具体来源如今已经不得而知,但最早词源上来说可能来自古希腊语的“Aphractus”,指的是15世纪后期地中海上的一种使用桨帆结合装备轻型武器采用开放式单层甲板的轻型快速战船,荷兰独立战争时期,这种设计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效仿用于袭击航运船舶,逐渐被世人熟知。与之相对的荷兰皇家海军也开始建造更大、更强的护卫舰用于对抗西班牙,到八十年战争后期,荷兰海军的通过打造这种新型舰船建立的护卫舰队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唐斯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得各国开始重视这种舰艇的应用。根据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评级规则,到18世纪初期,装备20-40门炮的“第五级”和“第六级”战船被划为护卫舰,在地位上仅次于风帆战列舰,能够独立应对低烈度战斗或充当侦察舰使用。
风帆时代
一般认为,第一艘真正的护卫舰是英国皇家海军1757年下水的南安普敦号,该舰排水量为671吨,是英国建造的第一艘在其单层完整甲板上以及前后甲板都能安装大炮的军舰。1779年9月30日,英国海军大臣下达了第一份关于确认38门炮级护卫舰的命令,标志着护卫舰第一次正式以一个军舰级别的面貌出现在舰队中。随后引来了其他国家的效仿,如1797年7月10日,美国海军第一艘护卫舰“合众国”号下水。到19世纪时,各国海军将建有三层甲板和三根桅杆、排水量为2000吨、安装80至120门火炮的战船称为战列舰,将建有两层甲板和三根桅杆,排水量为1000吨左右,安装20至40门火炮,具有极佳的机动性能,可在大型舰队中承担战区侦察任务的战船称之为护卫舰,英国皇家海军著名战将霍雷肖·纳尔逊称其为“舰队的眼睛”。
蒸汽时代
19世纪中叶,蒸汽机开始被用作船舰的推进动力,风帆护卫舰开始引入蒸汽机作为辅助动力,和风帆并用,在远距离航行的时候采用风帆动力,在海上战斗等特定情况下使用蒸汽机作高速航行,蒸汽机的引入使得护卫舰的排水量也有所增大。到19世纪末,风帆从军舰上正式消失,开始出现纯蒸汽动力的护卫舰;但到这时,护卫舰的名称使用逐渐变少,而是将其归类为巡洋舰。1904年2月8日,日本出动强大的海军舰队,袭击了驻泊旅大地区的俄国舰队,并出动大批军舰经常不断地骚扰俄国舰队,多次闯入旅顺口军港,对港内集泊场上驻泊的俄国舰艇进行鱼雷和火炮攻击,并用水雷和沉船来堵塞旅顺口军港的狭窄出入航道,限制俄国舰队的行动。
为了解除日本海军舰队对旅顺口军港的严密封锁及其致命威胁,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出动驱逐舰和武装木船沿港口巡逻,但是效果不佳;驱逐舰数量太少,武装木船自身防护力太差。为解决燃眉之急,俄军不得不立即采取措施,在原有船舰的基础上,建造了一批专门用作巡逻的小型护卫舰。但是,这批为数不详的500吨级小型护卫舰,因航速不高(仅15节左右)和稳定性太差,其战斗力十分有限,通常只是承担近海侦察任务。日俄战争中旅顺口的“闭港战”,正式提出了对专用护卫舰的实战需求,并导致第一批并不十分理想的现代护卫舰的问世。
一战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陆军英国陆军在欧洲展开了激战,而英国皇家海军则源源不断地向陆上运送大批援军和物资。为了夺取陆上胜利,德国海军发起了一场旨在切断对方补给线潜艇战,即“无限制潜艇战”,共击沉了5234艘商船(其中三分之二以上船只系在1917年无限制潜艇战发动后击沉的),总计达1218万5832吨。德国潜艇在海上神出鬼没的肆虐行动,使英、法等国的海军首脑们认为,需要拥有数量充足并且能够作远洋航行的专门战斗舰艇,来为商船队提供可靠的海上护航。于是英国海军开始建造一批排水量在1000吨以上能够作远洋航行的新型舰艇,其地位介于轻型护卫舰和驱逐舰之间,主要任务为远洋海上护卫,并在实战中成效显著。可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潜护航体制,明确地将护卫舰范围拓展到了远洋的范围。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当时,护卫舰和轻型护卫舰是两种完全不同定位的舰艇,轻型护卫舰的英语并不是“Light 巡航舰”,而是“Corvette”,英国皇家海军早期曾笼统的将20炮以下的小型风帆战船度称之为“Corvette”轻型护卫舰,它们和护卫舰不同一般不执行护航任务,多以近海巡逻防御、勤杂任务为主,例如当时的轻型护卫舰分为战斗(Guerre)、通报(Aviso)和运输(Charge)三种。
《华盛顿海军协定》的签订限制了各国海军航空母舰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发展,导致小型护卫舰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新领域。英国海军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设计排水量在1000至1400吨之间,航速为16至18节,构造较简单且建造周期较短的小型护卫舰,以反潜、扫雷和防空为主要作战任务。这些小型护卫舰适合承担运输船队的反潜保护任务,对于英国仍需要大量的海外警戒舰兼运输船队护航舰来说非常适用。
二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法,在大西洋上利用潜艇对往返于英国的盟军运输船队进行神出鬼没的攻击。英国为了保护运输船队,请求美国提供水面护航舰艇并开始大量建造小型护卫舰和专门用于护卫运输船队的船只。盟国海军意识到必须加强护卫舰的装备和能力,于是开始建造各种不同设计的护卫舰。因此,盟国海军立即开始建造具有各自不同设计体系的护卫舰,这些护卫舰排水量1500吨左右、航速为18至20节,具有更佳的性能,英国仅三年时间就建成1800多艘这样的护卫舰。其中的一部分舰艇,接近或具备了护航驱逐舰的功能。
冷战时期
在冷战时期,护卫舰在各国海军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并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于各国海军的战略使命和兵力结构不同,各国在护卫舰发展的方向上也有所不同。美国是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建造大型先进护卫舰的国家之一。美国海军的护卫舰主要用于为船队护航、保护两栖舰船和支援登陆作战,具有储备量大,生活设施宽敞、舒适,装备先进齐全。如7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的佩里级护卫舰,单舰造价近2亿美元,舰上官兵的平均生活设施面积达19.6平方米,为所有护卫舰中最大者。英国海军的护卫舰坚持英国传统造舰模式,兼收美、苏两国之长处,力求做到储备量和火力配备并重,注意舰艇的稳定性,中部宽大且吃水深度大;具有较大的续航力,如“诺福克”级护卫舰的续航力达到7000海里以上,但英国护卫舰在航速和防卫能力方面均有所不足。德国也能自行设计建造护卫舰,其特点是注重全面性能的提高,强调统一安排以避免顾此失彼。且因德制护卫舰性能较为全面,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总体上看,战后护卫舰的主要任务除了为大型舰艇护航之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将其用于近海警戒、巡逻或护渔护航。自80年代以后,护卫舰不断升级,武器和船电系统不断性能提高,排水量也变大,甚至达到了5000吨,续航力在4000至7500海里之间,多用途、强大而灵活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现代发展
新世纪后,护卫舰的发展显示出三个特点,一是大型化;由于载机直升机、导弹武器和电子设备的大量使用,护卫舰排水量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建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已经超过了5000吨,如挪威的南森级、西班牙的F-100型、荷兰的七省级、德国的F-124型,以及法国意大利共同研制建造的欧洲多任务护卫舰(FREMM)。二是智能化;新技术革命成果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操作系统和作战指挥平台逐步融为一体,雷达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电子对抗能力均有大幅提高,使护卫舰具备了可在近岸水域全天候执行反潜水雷对抗、布雷、反舰、监视、巡逻和远洋深海作战能力。三是模块化;在舰体设计上,预留了直升机平台,采用新型的燃气轮机,舰体外形不断的变化,将逐步完善成为最为理想的舰体结构。世界各国正在发展的新型护卫舰将会利用新一代船体线型,定制、模块化的作战系统设计将会使护卫舰能够满足在各种情况下有效地执行海上作战任务。
近年来,护卫舰建造技术不断进步,各种舰载武器系统得到多方面提升。隐身技术得到广泛采用,采用综合桅杆、舰体内倾以及隐身涂层等设计实现局部隐身。舰型技术创新不断,出现了双体型、斧劈浪舰型等新设计;舰炮技术明显进步,防空能力更加强大。雷达技术持续迭代更新,相控阵雷达成为主流。垂发技术和多弹共架技术的成熟提高了护卫舰的多样化作战能力。反潜技术不断进步,声呐探测距离已经达到100千米。模块化技术变得更加成熟,护卫舰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快速化应用。
未来发展
未来,护卫舰将继续提高自动化水平,同时与无人舰艇协同,发挥更大作用,甚至作为后者的指挥舰。网络制胜将成为突出重点。世界军事强国已经普遍重视协同作战体系的建设,通过网络对作战力量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掌握战场实时态势,缩短决策时间,提升作战效能。这一点同样反映在当前护卫舰的发展过程中。例如,美国海军在建造星座级护卫舰时,就明确要求将其纳入航母编队和两栖远征打击群,以扩大态势感知范围。法国的罗纳克海军上将级护卫舰从设计之初就引入“多平台态势应对保持”系统,以便实现与其他作战平台有效协同。设备通用性的重视也是各国建造护卫舰的重要标准。
各国的新型护卫舰项目都具有“承前启后”的特点。例如,德国的F-126型护卫舰将基本延续F125型护卫舰的格局,而法国的罗纳克海军上将级护卫舰设计则源自欧洲多任务护卫舰(FREMM)的缩小型号。这种“不谋而合”反映出各国海军对成熟技术与平台的高度信赖,对降低风险和成本的共同追求。同时,新型护卫舰的发展也大多突出可拓展性,旨在为今后加装新型舰载设备预留接口与空间。通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例如美海军星座级护卫舰所使用的SPY-6(V)雷达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两栖攻击舰所使用的雷达属于同一系列,通过优化组合适应不同类型舰艇的作战定位,实现提高战斗力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的目标。
主要类型
以任务分类
反潜护卫舰
反潜护卫舰通常会配备两个多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和多个多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也有的装备反潜导弹(火箭助飞鱼雷)发射装置和一到两架反潜直升机,还装备有性能先进的舰壳声呐、拖曳变深声呐或线列阵声呐,具有由远及近2-3层的探测和攻潜能力。反潜护卫舰分为远洋反潜护卫舰和轻型反潜护卫舰。远洋反潜护卫舰主要用于为战斗舰艇编队、两栖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担负搜索和攻击敌潜艇的任务;轻型反潜护卫舰则在近海防潜警戒和为运输船队护航方面发挥作用。美国在1962年开始建造第一代反潜护卫舰布鲁克级,配备有一个“鞑人/标准”导弹发射装置,一个八联装火箭助飞鱼雷发射装置以及两个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管和一个反潜直升机,为应对潜艇威胁,冷战时期很多国家设计建造了装备远洋反潜护卫舰。
防空护卫舰
防空护卫舰是以对空防御为主要使命的护卫舰,主要装有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和中、小口径舰炮以及与其配套的对空警戒雷达、导弹制导雷达和火控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弹道导弹能力,一般装备有16-32单元甚至更多的导弹垂直发射装置,还可用来发射主要对付低空反舰导弹的近防导弹,有的还装有4-8枚反舰导弹和反潜武器,以兼顾反舰和反潜的需要。防空护卫舰也一般分为轻型防空型护卫舰和远洋防空型护卫舰两类,前者装备有近程舰空导弹系统和“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防系统,主要用于为小型舰艇编队和运输船队护航,以增强对空防御力量;后者装备中程舰空导弹系统和近程舰空导弹系统,主要用于担任编队区域防空任务。
通用护卫舰
自20世纪70年代后,护卫舰排水量增大,普遍同时装备有反舰导弹、防空导弹、舰炮、鱼雷、深水炸弹反潜直升机等武器系统,使护卫舰可以遂行多种任务,出现了能够承担多用途作战任务的通用护卫舰。如美国海军的护卫舰佩里级,服役近30年间,其满载排水量从3638吨增至4100吨,可发射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装备有76毫米舰炮,密集阵近防炮,鱼雷发射管、两架反潜直升机以及舰壳式和拖曳线列阵式声呐等设备,在其他国家服役时还安装了垂直发射系统,从立项之初单纯的反潜护卫舰升格为一种通用型护卫舰,能够为海上编队提供反潜、对空、对海防御等保护,此外,英国的23型、中国的054A型、新加坡的可畏级等,除了担负传统护航使命外,作为大中型护卫舰,普遍具有较强的对海、反潜、防空能力和良好的机动性,适于担负多种任务。
以吨位分类
大型护卫舰
大型护卫舰的吨位一般在6000吨以上,例如英国的26型护卫舰,其标准排水量接近7000吨。该舰在建造之初被定义为“全球战斗舰”项目,突显了英国皇家海军“覆盖全球”的战略目标。其大吨位可满足长期远航的物资储备需求,同时也能搭载反潜、反舰和中近程防空装备。这使得该舰既可加入航母编队,又可独立应对低烈度威胁。但大型护卫舰在吨位上与驱逐舰产生了重叠,使得现代护卫舰和驱逐舰的划分界限模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的海军舰艇都各司其职,驱逐舰和护卫舰之间的分界清晰明确。然而,随着导弹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护卫舰的大型化和多功能化使得其与驱逐舰产生了重叠,让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护卫舰和驱逐舰的功能愈发相似。区别二者的主要表现在造价和性能方面。驱逐舰强调“大”“多”“全”,即吨位大,载弹量多,功能全面,是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关键。因此,驱逐舰的造价较高,通常能够在海战中占据最优势的位置。护卫舰则注重“性价比”,即在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提下,在经济适用原则的指导下,推出一些吨位和火力适中的舰船,既满足日常战备需求,又能在战时发挥“战力补充器”的作用。
中型护卫舰
中型护卫舰的吨位一般在3000吨至6000吨之间。这类护卫舰能执行多种海上任务,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因此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最上级护卫舰标准排水量为3900吨,计划建造22艘,用于执行日本周边近海防务任务。许多中型护卫舰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例如挪威南森级护卫舰以反潜见长;英国31型护卫舰和意大利新一代多用途护卫舰采用模块化设计,属于多功能护卫舰;俄罗斯22350型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护卫舰结合了防空、反舰和对陆攻击功能,被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称为“全能舰”。
小型护卫舰
小型护卫舰的排水量通常在500吨至3000吨之间。尽管它们的“体积”小,但设计功能更为专注,在某些方面的功能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战略调整为近海防御,其舰艇装备发展也随之转向建造中小型舰艇,先后发展了2200吨级的20380型、20385型(轰鸣级)和20386型护卫舰。20386舰的满载排水量3400吨,装备16单元垂直发射装置,可发射多种导弹,拥有对陆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以色列也主要发展小型护卫舰,其萨尔-5和萨尔6型护卫舰都是体型较小但作战能力较强的设计,不仅能执行区域防空任务,还具备反弹道导弹和反火箭弹能力,反水面战装备也较为齐全。
各国型号
参考资料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八一建军节.首都文明网 专题报道.2023-03-21
英语:第五级38炮护卫舰.格林威治皇家博物馆.2023-03-22
英语:USS United States.美国海军历史和遗产司令部.2023-03-29
舰船知识.新浪军事.2023-03-21
403 Forbidden.中国军网.2023-04-02
英水面舰艇“青黄不接”.中国军网.2023-04-01
荷兰海军的旗舰护卫舰.环球网.2023-04-01
世界最小的“宙斯盾”舰首航.中国日报网.2023-04-01
英语:F 225 FGS Braunschweig.Seaforces.2023-04-01
英语:F 304 HNoMS Narvik.Seaforces.2023-04-01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早期发展
风帆时代
蒸汽时代
一战时期
二战时期
冷战时期
现代发展
未来发展
主要类型
以任务分类
反潜护卫舰
防空护卫舰
通用护卫舰
以吨位分类
大型护卫舰
中型护卫舰
小型护卫舰
各国型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