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诒纯(1920年9月1日—2001年6月13日),女,
汉族,出生于湖北武昌,祖籍
咸宁市,生物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郝诒纯1943年本科毕业于国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1943年到1946年在
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先后担任云南地质调查所技士,
北京大学助教,
中国地质大学讲师、副教授等职务。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1年6月13日因病去世。
郝诒纯长期致力于生物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微体古生物学科研和教学。出版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有孔虫》等重要著作。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先后获
中国地质学会马以思女士纪念奖金、
全国三八红旗手、
何梁何利基金奖二等奖等荣誉。其成果《
中国地质》获地质矿产部
科技成果奖一等奖。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930年到1936年在
北京师范大学女附中学习。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1938年在
天津市耀华中学特别班(补习夜校)学习。1936年到1943年在北平市立第一女子中学学习。1938年到1943年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学习顺利本科毕业。
1943年到1946年在
清华大学地层古生物学攻读博士研究生。1945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获
中国地质学会马以思女士纪念奖金。
工作经历
1943年在云南地质调查所担任技士。1946年到1952年在
北京大学担任助教。1946年3月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郝诒纯在北平军调部任
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英文秘书,期间曾冒着危险,两次设法将国民党当局要逮捕的共产党员名单交给中共地下党组织,保护了党的组织和革命同志。
1951年加入
九三学社。1952年进入
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普通地质学教研室副主任,古生物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54年带领生产实习队给
山西省某生产单位填制两幅半1∶5万的地质图,勘查了四个煤田,提交了详查报告,并全部通过验收。1956年参与合编了中国第一本高校《
古生物学》教材。1959年参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
地层古生物学专业,先后培养了数百名学生,其中一些学生后来也成为了院士。
1963年以中国科技援外专家身份被派往
古巴指导地下水勘探和石油普查。1965年回到中国,在北京地质学院担任副教授,并先后担任古生物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78年起担任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同年被评为
湖北省先进
科学教育工作者。1979年起应聘到
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对中国的白垩系进行系统总结,主编了《中国地层》白垩系部分。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与曾学鲁、林甲兴等编著的《有孔虫》专著,全面总结了当时国内外有孔虫资料。1983年开始组织指导在中国首次对海槽地区半深海型微体生物群进行系统研究。1985年著作《中国地层》获地质矿产部
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988年她与曾学鲁等发表了《冲绳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的专著,详细讨论了该区晚
更新世及表层沉积中
有孔虫、
介形虫、钙质超微植物群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1990年与阮培华等发表了《西沙北海槽第四纪微体生物群及其地质意义》的专著,对改变
南海海洋地质研究薄弱状况起了积极作用。1998年辞去了全部社会职务,全身心投入科研,领导创建了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质与
地球物理学研究中心(现发展成海洋学院)。
人物逝世
2001年6月13日郝诒纯因病去世。
主要成果
生物地质研究
郝诒纯先后开展
东北平原白垩一第三纪
地层和介形虫化石研究以及
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一第三纪地层古生物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含油地层的层位及时代的意见,为
大庆油田的开发提供了基础参考资料。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工作成果厘定和补充了前人的分层、建组方案,建立了系统全面的上白垩统一第三系的层序序列,为地质生产、研究人员普遍采用;系统地研究各分层单元的有孑L虫化石,划分了动物群;发现并鉴定了一批新属种,全部被国外权威学者所引用;依据动物群的成分、古生态结合岩性特征,推论了古沉积环境与古地理,并与邻区对比,提出“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系上部及第三系是通特提斯洋的
海湾沉积”的论断。郝诒纯阐明了两海槽现代海洋物理、
化学条件,海底地形、地貌、表层沉积特征与
速率等地质背景,以探索海洋微体古生物的海洋地质学应用意义为重点,在详细研究
有孔虫、
介形虫及钙质超微植物的特征与分布规律基础上,探讨该海区自晚
更新世以来的气候与
海平面变化和地层划分对比,对中国微体古生物学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深入研究两海槽弧后盆地第四纪地质历史和对东亚环境变化的影响,提供了
基础资料。
计算机技术应用
郝诒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微体古生物科研和教学,完成了几个门类的数据库建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
新生代浮游有孔虫的自动化鉴定软件,已被中国部分国内石油生产单位采用,创造了经济效益。指导研究生设计建立了微体古生物学微型电子计算机辅助研究系统,完成了新生代浮游有孔虫自动化鉴定软件,并通过部级鉴定认为“达到国际上80年代水平”。
主要论文与著作
主要论文
郝诒纯共发表论文50余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出版著作
郝诒纯出版专著8种,编写和主编大学和中专教材6种。主持完成了《松辽平原白垩-第三纪介形虫》《西宁民河盆地中侏罗世-第三纪地层及介形虫、轮藻化石》《塔里木盆地西部晚白垩世-第三纪地层及有孔虫》《中国的白垩系》《有孔虫》等重要著作。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人才培养
郝诒纯长期在教学第一线,讲授过《光性矿物学》《工程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
普通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微体古生物学》《微体古生态学》等多门地质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了几百名古生物专业的大学生。1956年参与合编了中国第一本高校《
古生物学》教材。已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和一批进修人员。培养的第一个博士生
万晓樵,代表性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戎嘉余,中国科学院院士
舒德干。
影响与后世纪念
郝诒纯教学奖学金
郝诒纯拿出20万元捐赠给
中国地质大学,设立了“郝诒纯地质教学奖”和“郝诒纯奖学金”,分别授予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品学兼优的
地球科学类在校学生。
纪念郝诒纯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
纪念郝诒纯院士百年诞辰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20年11月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二层
新生代厅举行。
人物评价
九三学社表示:“郝诒纯在事业上有着执著的追求,并具有开拓精神。在国际上,她一直瞄准美国和
苏联这两个开展微体古生物学研究最早的国家,及时引进它们的先进理论和先进方法,同时利用中国大规模开展石油勘探和研究人员较多的有利条件,组织力量同他们开展竞争,取得了一些为国际古生物界所瞩目的成就。”
雷洁琼表示:“郝诒纯同志工作严肃认真,待人谦虚和蔼,平易近人,令人十分敬佩,在我的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郝诒纯. 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 .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