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蝴蝶派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
鸳鸯蝴蝶派,中国通俗小说流派之一,产生于清末民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随后走向低潮,作品多以才子佳人的缠绵悱恻故事为题材,即“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主要发表在其代表性刊物《礼拜六》上,又称“礼拜六派”或“民国旧派文学”,简称“鸳派”“鸳蝴派”。
鸳鸯蝴蝶派是清末民初半封建半殖民地十里洋场的产物,它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文学派别或团体,该派作家以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并没有统一的文学观念与主张,其思想与创作随时代而变化,作品题材以都市言情为主,也涵盖社会、黑幕、武侠、侦探等内容,以便迎合有闲阶级和小市民的审美趣味,其代表作家主要有徐枕亚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代表作品主要有《玉梨魂》《一缕麻》《恨不相逢未嫁时》《啼笑因缘》等。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群体与鸳鸯蝴蝶派共发生了三次论争。鸳蝴派长期被作为斗争和批判的对象,但它拥有众多的读者,社会影响很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流派。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反思,开始重新审视鸳派文学。
背景
清末民初,青年人追求自由平等权利,尤其是对自由恋爱权利的追求,召唤着通俗爱情小说的产生。民初的文学由此进入了一个比较自由的发展阶段,这种特有的时代文化氛围促进了鸳派小说的繁荣与发展。
鸳鸯蝴蝶派的产生还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20世纪初,现代都市逐渐兴起,印刷出版业有了较大发展,稿酬制度日渐流行,这些都促成了文化商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1906年时, 上海市出版的报刊达到 66家之多, 全国出版的报刊总数已达到239种。当时鸳鸯蝴蝶派的杂志就有114种,大报副刊4种,小报45种,从而为鸳鸯蝴蝶派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载体。
历史发展
雅俗转变
宋元以后兴起的通俗小说(粤语章回体小说)和文言文笔记体小说形成了“雅”“俗”的对立面。到了近代,通俗小说获得了很大发展,由文学的最边缘滑向了正中心,具有现代意义的通俗小说正式登场。由于民国初期的通俗小说作家们经常写作缠绵悱恻的才子佳人小说,他们的笔名别号中也往往有鸳、蝶、鹃、鹤、雏、鸾、燕等字,即所谓“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此被称为“鸳鸯蝴蝶派”,又由于他们经常在其代表性刊物《礼拜六》上发表作品,所以也被称为“礼拜六派”。
繁荣发展
新文化运动开始之前的几年,通俗小说发展较快,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912年,徐枕亚用骈文创作了十几万字的言情小说《玉梨魂》,从而揭开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序幕。吴双热李定夷在民初与徐枕亚并称言情小说“三鼎足”。这一时期著名的言情小说作家还有包天笑周瘦鹃、天虚我生等,代表作品有《上海春秋》《一缕麻》《恨不相逢未嫁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玉田恨史》等。
民初五年的通俗小说类型齐全,除言情小说之外,社会小说也有一定成就,如李涵秋的《广陵潮》等,黑幕小说则以平江不肖生的《留东外史》为代表,历史小说则有杨尘因的《新华春梦记》等。
调整适应
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对鸳蝴派进行了猛烈抨击,并逐渐夺得了舆论话语主导权,鸳派因此逐渐沦落到了边缘地位。
礼拜六派的作家们对此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了艺术调整,首先表现在言情小说由哀情主调向多种旋律的转变。如周瘦鹃此前的作品主要是凄惨哀伤的爱情悲剧,在此阶段的作品则增加了很多社会问题内容,而且结局也比较圆满。严独鹤此期的作品不但寓意深刻,而且构思巧妙。包天笑则提出了“小说以粤语为正宗”。受新文化运动影响,通俗小说普遍采用了白话,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式的骈四俪六体告一段落。其次,通俗小说在创作阵容上也不断推出新人,新作家带来了新的知识结构和艺术眼光,使通俗小说得以与时俱进,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共同发展
通俗小说在新文学的批判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艺术定位,稳步扩大了自己的创作阵容和阅读市场,而新文学也开始反思自己的立场和姿态,在创作上明显增加了可读性,从而在长篇小说领域取得了大面积丰收,两者一起构成了30年代现代文学的整体繁荣。这一时期的社会言情小说领域以张恨水、刘云若、陈慎言、王小逸等为代表,武侠小说领域则有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姚民哀顾明道等代表了20世纪旧派武侠小说前期成就的大家。
统一战线
20世纪30-40年代,鸳蝴派文人融入了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以爱国、护国为主题的“国难小说”显示了鸳鸯蝴蝶派创作的现代转变,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有通俗文学第一人称号的张恨水,发表了《满城风雨》等大量国难小说,揭露社会黑暗,描绘抗战蓝图,宣传救国主张。
逐渐式微
新中国成立后,鸳蝴派仅存在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在中国内地基本消失了。
作家作品
徐枕亚
徐枕亚,名觉,字枕亚,别署青陵一蝶、泣珠生、东海三郎等,江苏常熟人,早年就读于常熟虞南师范学校,与同邑吴双热为同学,南社成员,任《民权报》编辑,还曾创办《小说丛报》,这两份报纸被称为鸳鸯蝴蝶派的“发祥地”和“大本营”。1912年,徐枕亚用骈文创作了十几万字的言情小说《玉梨魂》连载于《民权报》副刊,1913年出单行本后,再版数十次,销量达数十万册,曾被改编成话剧和拍过无声电影。这部作品揭开了现代通俗小说的序幕。徐枕亚代表作还有中国第一部日记体长篇小说《雪鸿泪史》,以及《双鬟记》《余之妻》等。徐枕亚、吴双热、李定夷在民初并称言情小说“三鼎足”。
吴双热
吴双热,名光熊,字渭鱼,后改名恤,号双热,江苏常熟人。他与徐枕亚是同学,同为《民权报》编辑。他的的代表作《冤孽镜》同样连载于《民权报》副刊,作品叙事结构极为灵活,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锋性”。吴双热的的代表作还有哀情小说《兰娘哀史》,以及滑稽小说《军门之犬》《快活夫妻》和《滑稽四书演义》等。
李定夷
李定夷,字健卿,别号墨隐庐主,江苏常州人,也是《民权报》编辑,他的的代表作有哀情小说《赏玉怨》《鸳湖潮》《美人福》《伉俪福》等。至此,以徐、吴、李为代表,掀起一股“骈四俪六、刻翠雕红、哀感顽艳”的哀情小说热潮。
李涵秋
李涵秋,名应漳,字涵秋,号韵花,别署“沁香阁主人”,扬州人。他的代表作品《广陵潮》是一部百万字的巨著,该书结构庞大,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史价值。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很多以“潮”字命名的小说,如网蛛生的《人海潮》等。
包天笑
包天笑,名公毅,字郎孙,江苏吴县人,南社成员,他既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作家,又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组织者,被称为通俗文学的“无冕之王”。他曾创编《小说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刊物,他的代表作有《碧血幕》《琼岛仙葩》《上海春秋》《留芳记》《一缕麻》等。
周瘦鹃
周瘦鹃,原名祖福,字国贤,别署紫罗兰庵主人,原籍江苏吴县,生于上海市,出身贫寒,勤奋写作,自称“文字劳工”,主编过《申报·自由谈》《礼拜六》《半月》《紫罗兰》等,他的代表作有《恨不相逢未嫁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因其体裁多,数量大,尤其爱写哀情小说,因此被称为“哀情巨子”。
张恨水
张恨水,本名心远,祖籍安徽潜山,出生于江西广信。1918年任《皖江日报》总编辑,“五四”运动后曾是北京多家报社的编辑记者。1924年4月,他在《世界晚报》上连载百万字巨著《春明外史》,在读者中产生轰动效应。1927年2月,开始在《世界晚报》上连载另一部百万字巨著《金粉世家》,从而奠定了他一流小说家的地位。鸳鸯蝴蝶派著名的“五虎将”就是指张恨水、包天笑李涵秋徐枕亚周瘦鹃五人。张恨水的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夜深沉》等。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和苏州古城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被合称为礼拜六派的“四大说部”。
创作特点
主题上
语言上
技巧上
题材上
形式上
文学论争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群体与鸳鸯蝴蝶派共发生了三次论争:
第一次论争
起因是鸳蝴派作家创作上过多考虑经济因素,为了迎合读者的低俗趣味,作品品位不高,助长了市民阶层的低级趣味。
第二次论争
鸳鸯蝴蝶派与新文学阵营的第二次交锋主要集中在 1920 到 1927 年间,从茅盾接手改组《小说月报》到 1927 年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结束。
第三次论争
1932年12月,《申报》副刊《自由谈》将礼拜六派的巨子周瘦鹃撤职,换了新派作家黎烈文为主编,老牌阵地的失守真正触及到了鸳蝴派的利益,由此引发了第三次论争高潮。。
论争渐消
成就
评价
负面评价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新文学作家从思想和艺术上对鸳蝴派进行了强烈批判,鸳派作家一度被认为是流氓文人或堕落文人,是逆流。
正面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反思,开始重新审视鸳派文学。
参考资料
..2023-04-03
..2023-05-25
..2023-05-25
..2023-04-03
..2023-05-25
..2023-04-03
..2023-04-20
..2023-04-04
..2023-04-04
..2023-04-21
..2023-04-03
..2023-05-26
..2023-04-20
1924年:鸳鸯蝴蝶派.搜狐娱乐.2023-12-26
金赫楠:当我们谈论类型文学.中国作家网.2023-12-26
目录
概述
背景
历史发展
雅俗转变
繁荣发展
调整适应
共同发展
统一战线
逐渐式微
作家作品
徐枕亚
吴双热
李定夷
李涵秋
包天笑
周瘦鹃
张恨水
创作特点
主题上
语言上
技巧上
题材上
形式上
文学论争
第一次论争
第二次论争
第三次论争
论争渐消
成就
评价
负面评价
正面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