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
正定县人,字聘卿,号冠儒,中华民国政治家,将军,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与
段祺瑞、
冯国璋一起并称为“北洋三杰”。
清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861年8月19日),王士珍出生于
河北省正定县
牛家庄村,出生后便过继给了伯母。王士珍早年在正定城内的私塾读书。1878年(清光绪四年)王士珍考入
正定镇总兵学兵队,五年后,移防
山海关区。光绪十一年(1885年)王士珍进入
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任炮队教习。次年,王士珍率兵到
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并于日军作战。回国后,王士珍任命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不久升任工程营管带、德文学堂监督,并在
小站镇练兵。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士珍任军事参谋,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两年后,北洋常备军成立,王士珍担任北洋常备军左镇
翼长,不久后任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随后又任陆军部右侍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任江北提督,次年,参加太湖秋操活动并镇压安庆马炮营起义。
宣统三年(1911 年)王士珍任
袁世凯内阁
陆军大臣,清帝退位后,王士珍辞官回乡。民国初期,王士珍任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的六大办事之一,后任陆军总长。1917年,王士珍曾协助
丁巳复辟,但失败。同年,王士珍在被委任为
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次年面对倒阁压力称病引退。随后王士珍曾出任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临时维持治安会会长,并协调军阀间的斗争。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因病去世,享年70岁。
王士珍在任江北提督时,曾进行改革以整顿地方财政,晚年时出任故宫保管委员会委员,参与
故宫博物院管理事务。他行事低调,注重个人修养,胸中深藏城府而不露,善于谋略而不争权势。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
清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1861年8月19日),王士珍出生于
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村的一个没落书香门第,其祖上是从
山西省逃荒来正定牛家村的。其
伯父王松如没有儿子,王士珍出生后便过继给了伯母。王士珍幼年时家境艰难,其嗣父死后,跟随嗣母刘太夫人搬到正定城内,9岁时进入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年(1876年),王士珍15岁时,被
正定镇台
叶志超看中,收在
属下当勤务兵。两年后,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光绪九年(1883年),王士珍移防
山海关区。
光绪十一年(1885年),
直隶总督李鸿章在
天津市建立
天津武备学堂,王士珍进入天津武备学堂,在炮兵科学习了三年,毕业后仍回山海关驻防。后该军设立了随营炮队学堂,王士珍任炮队教习。他采用了西方的教学方法,赢得了总兵和上司的赞扬。
朝鲜作战
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农民战争爆发后,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加快侵略朝鲜的步伐,寻找发动战争的机会和借口,也尽力怂清政府出兵。同年6月,直隶提督
叶志超奉命前往朝鲜助战,王士珍则率领炮队学兵奔赴朝鲜,驻守在牙山。
日本也出兵朝鲜,兵力不断增加,远远超过驻朝清军。随后,
丰岛海战爆发后,清军损失惨重,王士珍与叶志超撤退至
平壤,而叶志超则被任命为平壤清军总指挥。
9月12日,日军兵临平壤城下,王士珍所在的牙山清军负责防御从大西门到七星门的阵地。王士珍在仔细观察地形后,强烈建议在城外山上设置奇巧的防御设施,以便抵抗敌军进攻。但叶志超认为王士珍年轻缺乏实战经验,没有采纳这个意见。9月15日,侵朝日军分成四路进行了猛攻。中国官兵和
朝鲜军民进行抗击,王士珍率领炮队学兵在城上坚守,重创日军。在战斗中,王士珍的左手无名指被炸掉,而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中,留下了一寸多长的伤口。敌人四面合围,炮队学兵与王士珍一起杀出重围。虽然
平壤失守,清军溃退,但是王士珍跟随着
叶志超连夜奔驰,依靠手中的地图,成功指导残军在黑夜中疾行,安全到达
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回国后,王士珍仍统率
山海关区炮队,《马关条约》签订后,随新任直隶提督
聂士成一起移居到
芦台街道(隶属今天津市
宁河区)。
小站练兵
光绪二十年(1894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意识到不能依靠原有八旗、
绿营、
巡防营清军来维持统治,应效仿西方训练军队,于是命
袁世凯在
小站镇练兵。袁世凯到
天津市后,在小站成立了“
新建陆军督练处”,并让
天津武备学堂总办
荫昌为他推荐军事教学人才,王士珍被推荐任命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不久升任工程营管带、
德语学堂监督。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北洋政府大臣
直隶总督瓜尔佳·荣禄在小站检阅新建陆军,王士珍用工程营设制的
水雷、旱雷、踩雷和各种武器一一进行演习,受到荣禄赞赏。对他赞不绝口,认为王士珍具备治国之才,并派他代表清政府去日本阅操。次年2月,荣禄再次检阅,王士珍利用特制的帆布搭建桥梁,让荣禄的步兵、骑兵、炮兵通过。等到检阅完毕回去再过
海河时,王士珍仍为他架设帆布桥,荣禄担心天已渐暖
冰川解冻,存有危险,王士珍劝他不必担心,三天后冰河才会解冻。荣禄佩服王士珍料事精确。同年,袁世凯创设了随营武备学堂,王士珍任工程队学堂监督,同年冬又经
瓜尔佳·荣禄推荐赴日本阅操。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袁世凯委派王士珍去
山东省巡视,他在一个月内将沿海各要隘、军营情况全部勘察清楚,并安排好了驻兵计划。袁世凯赞赏他的能力,指派他为小站留守司令官,指挥
新建陆军依次从小站开赴山东。
镇压义和团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临时担任
山东巡抚,王士珍则被任命为军事参谋。此时,山东的各个州郡都正在掀起义和团运动,,王士珍向袁世凯提出了一套对付义和团的策略,主张先通过劝解化解危机,然后以武力相威胁,如果不奏效,就捕杀首犯,解散其余成员。
袁世凯接受了王士珍的建议,让他参谋
山东省全省军务,最终各路团民死伤惨重。而此时端郡王
爱新觉罗·载漪主张利用义和团运动来对抗洋人,袁世凯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引起了端郡王载漪和
爱新觉罗·硕塞爱新觉罗·载勋的不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6月,端郡王和庄亲王派一个义和团首领,拿着清政府的令箭,来找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允许他们设坛继续操练。袁世凯便招集群僚商议,王士珍提出由他对义和团的首领进行审问。最终,王士珍以盗窃端郡王、庄亲王的令箭的罪名将义和团首领斩首,随后把令箭封存还给端郡王和庄亲王。避免了义和团重新在
山东省设坛,又堵住了端庄王的嘴。
此外,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由于
袁世凯奉行大力剿杀义和团、保护传教士的政策,许多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纷纷逃往山东避难。王士珍指使手下士兵组成便衣队,为逃难的人群提供保护,并协助租赁车船,提供粮食、衣服和现金等援助。当
八国联军大举进犯京津地区时,王士珍下令山东全省靠近直隶边境的村镇,在墙上用白灰写上了大字:“此山东境!”八国联军看到后便不再进犯。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黄河山东段发生两次决口,其中第二次在章丘南岸陈家窑。王士珍带领工程营参与堵口,日夜巡视并调兵平凹凸荒滩,加固堤坝。命河官储料,五日后合拢,成功让荒滩变成沃壤。此外,王士珍还出谋划策,与
袁世凯共同制定堵口方案,成功堵住了决口。
北洋常备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升任
直隶总督兼
北洋政府大臣。王士珍任步兵第一协统领,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次年,王士珍奉袁世凯之命前往
正定县、
大名县、
冀州区各县招募壮丁6000人,编组成北洋常备军。随后,王士珍担任北洋常备军左镇
翼长,并参与编订了常备、续备、后备各军章制,并编订营制、饷章。后来袁世凯又编练京旗常备军,王士珍任第一任统制官。次年12月,清政府批准
袁世凯在北京成立练兵处,王士珍被任命为练兵处军学司正使。王士珍在当时深得袁世凯的信任和重视。凡是有重要文件需要处理,袁世凯必定要让王士珍参与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王士珍还参与上奏或下发的文件的起草或修改工作,因此被称为“龙目”。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督练
新建陆军,
爱新觉罗·奕劻奕劻为总理,袁世凯为会办。同年冬,王士珍被袁世凯举荐为军学司正使。而奕不懂练兵之事,练兵处事权落在袁世凯一人之手,又间接为王士珍等人把握。
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袁世凯以
北洋军左右两镇为基础,组建了北洋陆军6个镇,王士珍任第六镇统制。同年十月,清政府在直隶河间府组织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秋操活动,抽调了2万余名北洋陆军士兵参加,王士珍则被任命为总参议兼操练处军政司正使,负责指挥操练。次年,清政府把兵部与练兵处合并成立陆军部,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部右侍郎。
任江北提督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以陆军部侍郎衔外放江北提督,执掌军政,统辖诸镇,兼理盐漕事务。次年,王士珍的母亲去世,他请假三个月回乡治丧。守孝期满后,王士珍被授予
正黄旗蒙副都统,赏头品顶戴,并继续统率第六镇,回江北提督任上。王士珍在任江北提督期间,捞到大量银子在牛家庄盖起一座家宅和家庙,后在
正定县城内西里街购置宅基地,建起村邻二套宅院的寓所,又在正定城南购买土地10余顷。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王士珍率领江北新军参加了清政府在
太湖举行的秋操活动。出发前,他让士兵们抬了许多标注着“无铅箭”“饼饵”的箱子,并亲自盖上封印,而里面实装子弹和
银元,王士珍吩咐下属得到军令才可以打开箱子。此时,安徽出现了一个名为“
岳王会”的革命团体,安徽新军炮营队官
熊成基与革命志士联络,在
太湖县秋操期间于
安庆市发动了起义。
两江总督端方飞请求王士珍出兵镇压。而当时带兵的将官无子弹和兵饷,王士珍下令打开箱子,稳定军心,随后率兵堵截、追击,最终安庆马炮营起义失败。同年,光绪帝和
慈禧相继去世,溥仪继位,其生父醇亲王
爱新觉罗·载沣被任命为
摄政王执掌朝政,勒令
袁世凯回原籍“养病”,随后王士珍也称病请辞,于
宣统二年(1910年)获准辞职。
辛亥年间
宣统三年(1911 年),
武昌起义爆发前后,清政府被迫重新启用袁世凯,王士珍奉袁世凯之命襄办湖北军务,添募新兵一万二千五百名,编为湖北巡防营驻守京汉铁路沿线,以巩固
北洋军的后路。同年9月,王士珍署理湖广总督,不久后因病解职。宣统三年(1912年),以袁世凯为总理的责任内阁形成后,王士珍任
陆军大臣,仍坐镇上、组织前线战事。同年2月,宣统退位。王士珍为忠于清廷,决计辞职。他称自己身任陆军大臣,决不愿署名于皇帝退位诏后。辞官后退居家乡
正定县城里。
民国初期
袁世凯担任大总统后,屡次致函致电请王士珍担任要职,都被王士珍婉言谢绝。1914年,袁世凯派其子
袁克定及
北洋政府同僚数人
专车至正定请求王士珍出山,王士珍再次拒绝。随后经陆军军长
段祺瑞的设计,王士珍前往北京,被袁世凯任命为海军统帅办事处坐办、
模范团筹备处处长,授陆军上将军衔。同年5月,王士珍又任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的六大办事之一,实权最大。1915年,段祺瑞不满袁世凯便装病请假辞职,王士珍署理陆军总长,并在段祺瑞辞职后正式接任。同年冬,
袁世凯宣布帝制,护国运动爆发。次年,王士珍等人被袁世凯召集来商讨撤销帝制案。不久后,袁世凯去世,
黎元洪接任大总统制,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协助复辟
1917年,黎元洪和
段祺瑞因是否参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府院之争”,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国务总理职位,王士珍被任命为京警备总司令,并任临时国际政务评议会评议员,以控制北京局面并为黎元洪对德宣战制造声势。随后段祺瑞组织
督军团,要用武力赶黎元洪下台。同年5月,王士珍在北京召集军事会议,主张和平解决时局,即以和平对抗段祺瑞的武力统一。随后致电各省,转告
黎元洪解决的时局办法,要求各省不要发动军队。王士珍还要求解散国会,并派员赴津与
段祺瑞的“总参谋处"磋商调停方案,但总参谋处坚持要求总统退位。此时,安徽督军
张勋借进京调停之命趁机拥清废复辟,6月14日,张勋带着辫子军进京,王士珍下令步兵统领
江朝宗用电话通知守城军队打开城门,辫子军涌入城内。7月1日,王士珍还跟随张勋等人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清帝复辟,随后任
内阁议事大臣,并被任命为参谋部尚书。7月3日,段祺瑞在马厂宣誓讨伐叛军,各省军阀也改变了态度,从支持复辟变为支持共和。复辟派随之溃败,但王士珍还留在京城。这场复辟运动仅持续了12天便收场。
段祺瑞重新担任国务总理后,认为王士珍维持北京城内秩序有功,要他继任参谋总长。
担任总理
段祺瑞上任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引发了
护法运动,随后被迫辞职。1917年11月30日,王士珍被副总统
冯国璋委任为
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仍兼陆军总长。王士珍组阁后,段祺瑞通过报纸对王内阁大肆攻击,又唆使新交通系进行倒阁活动。1918年,王士珍
吕振羽其他阁员对抗,拒绝惩戒将军
李纯,也不同意发出电报训斥李纯。此外,他还公开反对副署罢免冯玉祥的命令。随后,在巨大的倒阁压力下,王士珍于1918年2月称病引退。同年,王士珍被冯国璋封为德威
上将军,管理将军府。不久王士珍辞去所有职务,退出了军政界。之后曾任月薪500元的北京电车公司董事长。
晚年与逝世
1925年,
段祺瑞重新执政后,召开善后会议,邀请王士珍出任议长,但被王士珍拒绝。随后王士珍出任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不久后段祺瑞下台,善后会议随之结束,王士珍主张和平的心愿并未实现。次年5月,军阀
张作霖、
吴佩孚、
阎锡山联手讨伐
冯玉祥,冯玉祥的军队退出北京后,王士珍被北京各知名团体推荐为临时维持治安会会长、京师救济联合会会长,以保持北京的治安秩序,并一度调解直奉之间的争端。此外,王士珍晚年时还担任
故宫保管委员会的委员,参与故宫该博物馆的管理事务。
1928年5月,北伐军向军阀张作霖发动全线攻击,王士珍组织了和平运动。张作霖退出北京后,王士珍再次担任治安维持会会长,拒绝
韩复榘的武力进驻,并电请
国民政府迅速和平接收北京。
1930年7月1日,王士珍在北京堂子胡同因病去世,享年70岁。
人物成就
江北提督时期的改革
王士珍在任江北提督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士珍都请设立督练公所,又积极恳请财政拨款。次年王士珍在
太湖秋操时平定了
岳王会起事。
宣统元年,王士珍整饬地方财政赋税等,竭力筹集军费,他鉴于漕捐、河务、荡务以及防营陆军各项粮饷岁入岁出分门别类,并奏请选派江北陆军正参议许贞干、现办淮海巡防营务处
江苏省候补道汪咏沂总办江北陆军粮饷局,直隶试用道朱照为会办,负责设局开办诸项事宜。
训练清末新军
王士珍在清末曾跟随
袁世凯,参与组建
北洋军,并参与编《训练操法详晰图说》及《兵略录存》等兵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升任
直隶总督兼
北洋政府大臣后,王士珍任北洋常备军左 镇
翼长,兼理全军操防营务处,专司训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王士珍赴粤协助训练新军,不久后,参与筹备新军大操事宜,并担任新军大操总参议。
宣统元年,袁世凯被清廷罢免后,王士珍作为北洋新军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物,被清朝官员
爱新觉罗·载沣等人笼络。
保管故宫博物馆
王士珍晚年时由于在北京的地位,因而在
故宫博物院方面,无论是
杜锡珪内阁成立的故宫保管委员会,还是各方名流自发组织的“故宫博物院维持会”,王士珍均列名为委员。1926年夏,王士珍担任治安维持会会长,直至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和平接受北京。不久后,
国民政府提出废除故宫博物院案,博物院领导人员展开行动,反对该提案,并开放故宫,邀请党政军要人参观,以求得帮助,最终使得故宫博物院得以延续。
人物评价
清朝末年,王士珍、
冯国璋、
段祺瑞被称为“北洋三杰”,王士珍还被报刊赞誉为“三杰之冠”,又称为“三杰之龙”。
现代学者彭秀良:“进入民国后,王士珍行事低调,尽力远离政治漩涡,并为调节军阀间的战争出力颇多,其悲天悯人的精神确实值得敬仰。”
近现代学者尚秉和评价王士珍“性恬淡,平生荐举不使人知”,“性至孝”。
近现代改良派人物康有为评价王士珍对待袁世凯称帝的态度:“然忠贞若王士珍、自辛亥玉步之后,即已拂衣高蹈,今虽强率而出,闻其在陆军部上奏,于臣字必加涂抹……”
现代学者章宏伟:“王士珍是北洋军阀中的重要人物,他注重个人的修养,不大喜欢弄权,也不大愿意介入大规模的政争。”
近现代学者徐青、刘红、巫绍泉:“王士珍这个人,并不把功名利禄看得很重,一生淡泊宁静,胸中深藏城府而不露,善于谋略而不争权势,在政治舞台上时隐时现,滑若
蛟龙。”
近现代学者
丁中江:“王士珍神龙见首不见尾,故曰龙,其实他在
北洋政府三杰中官位不及冯的代总统和段的执政,也未抓过实权,也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尊他为龙,因为
中原地区士大夫传统风格以让为德。”
人物轶事
取粮封银
光绪二十年(1894年),王士珍出兵朝鲜,在士兵饥渴难耐时,某士兵发现了藏有衣物和面粉的两个大缸,但王士珍禁止动用百姓财物。后来,一个
士官来哀求王士珍允许取些面粉充饥,王士珍应允。拿取面粉后,王士珍又让勤务兵准备银子放进缸里,原样封掩好,然后率队离去。
夜宿惩恶吏
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派遣王士珍担任江北提督,执掌当地的军政事务。王士珍只带了一名仆从轻装前往巡视该地区。在途中有一天路过一村镇,王士珍命随从前去找客店,准备休息一夜,然而,他的随从找遍了所有客店,都告诉他们客满不能留客,最终随从找到了一处草棚,并报告王士珍因有
知府到江北上任路过此地,下戒严令,今夜不准任何过路人在此留宿,所以他们才找不到
客栈。二更时分,来了一队公差查店,发现草棚里有人,便要拿他们主仆二人示问。王士珍只好亮明身份,并将一盏写有江北提督的宫灯打了出来。公差赶紧回去汇报,随后知府前来谢罪。王士珍见那知府言谈举止粗俗不堪,便询问他是否是捐了银子才当上官,对方回答说是。王士珍说他在还未到任的时候就骚扰百姓,以后怕是不能为民办事,并劝他回家好好过太平日子吧。
制止拆城墙
宣统四年(1912年),溥仪退位后,王士珍随即辞去了官职,回到家乡正定西门里公馆隐居。他经常在茶余饭后到附近城墙边散步,有一天他发现几个新驻防兵丁正在拆城墙,于是上前询问。这些拆墙的士兵是奉系军队的,他们并不知道王士珍是什么身份。由于王士珍在穿戴和言谈举止上看起来像平民,所以这些士兵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只是粗鲁地咒骂了一句。尽管如此,王士珍依然用和气的口吻劝说这些士兵。但这些士兵不听,反而扬手打了王士珍一个耳光。王士珍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离去。王士珍回到家后立刻联系该驻军的上司,说明了城墙防洪和军事上的重要性,要求停止拆城墙。尽管他已经不再担任官职,但他的经验和名望较高,因此驻军上司得知此事后,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意外,立即调走了驻扎在正定的兵丁,成功地保住了正定城墙。
智救银号
王士珍任江北提督期间,江北的一家银号发生了金融挤兑,待支取银两的储户堵住了周围的街道。这种情况持续了数日,并导致银号门几次被挤坏。银号亏空了十万两银子,其尚未兑换的储户因此情绪激动,骚乱不断。银号老板找到了王士珍的师爷蔡寿山,希望用官衙库银抵押。蔡寿山知道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并马上请示了王士珍。按照大清律,私自动用官库银两罪加重惩罚。然而,如果不管银号的问题,也会损害正常经济和社会秩序。王士珍略加思索便吩咐蔡寿山道不能动用库银,但可以打开库门,让储户们来看一看。当储户看到库银充足之时,便纷纷离去,金融风波在王士珍的指挥下迅速消失。
处理醉兵
有一次,驻扎在
正定县的奉系军队中有一些士兵因酗酒而闹事,其中一个不理智的士兵大声宣称要去找娼妓,其他士兵故意诱导他去王士珍家,说那是个对娼妓开放的地方。他仗着是驻防兵有恃无恐,到了王士珍的公馆,闯入后他被人抓住并遭到殴打。得知这个消息后,王士珍急忙赶到现场,命令停止殴打。之后,王士珍询问事情的详细情况,这时驻防军官的副官得知此事后赶来,向王士珍道歉并表示要严惩那个醉酒的士兵。王士珍则表示要严格管理士兵,不能让他们骚扰百姓,并说那个醉汉也被送到了县衙接受惩罚。随后,王士珍把这个醉汉叫到大厅,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醉汉深感后悔,王士珍告诉他,他要么被送到军营,要么被送到官府接受惩罚,但是这样都会影响他的家人,于是劝他不要回营,并给这个醉汉一些盘缠,让他回家过安稳的日子。
绑架风波
1917年6月29日深夜,
丁巳复辟之际,王士珍任陆军总参谋长兼京畿警备司令。当时,王士珍找到步兵统领
江朝宗,向他提及即将复辟的消息。江朝宗建议他们立即去报告总统。两人上了汽车,但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一辆汽车,二人被持枪的士兵包围。一名副官下了车,手持黑帮头目“万绳拭”、刺客雷报春、张振芳的帖子,要求他们跟随着他去见
张勋。二人被带到南池子张勋的住处,进入张勋的密室,张勋要求他们下令打开城门,随后放二人离开。
还乡不扰民
王士珍每次回老家牛家庄,不管是骑马坐轿,一过五里铺便下来步行,一是因为村东口立有
梁梦龙神的神道碑,他对梁阁老十分敬重;二是因为自己在王氏家族辈分较低,所以逢乡亲们便热情打招呼。有一次家族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特地准备了大量的乐队和人群迎接他的到来。可是当他到达时,已是中午时分,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到来,可是他却已经悄悄地从小道进入村庄了。族长很不高兴地责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自己在外面做官,看到了官场的险恶,深知什么是真正的忠诚和真诚,我并不想展示自己官员的身份,并称没有什么比朴实和谦虚更加重要。族长听了他的话,夸赞他明事理,有出息。
戏院设“总理”席
王士珍担任总理后工作十分繁忙,每天都有大量文件需要处理,常常工作到深夜。他身边的人劝他出去走走放松一下,但他总是不愿离开,回头继续处理文件。王士珍并没有其他的嗜好,他的秘书郝立斋尝试说服他去看一场戏,后来他勉强同意了。到了晚上,王士珍来到了戏院,发现前排空荡荡的,一个牌子上写着“总理席”。但戏院管事的误认为他不是总理,大呵一声拦住了他。王士珍本来就对这场戏没有兴趣,他与秘书郝立斋离开了戏院。郝立斋觉得事情很奇怪,去问前台发生了什么事情。管事的称刚才来了一个土里土气的老头,自己把他赶走了。郝立斋告知那个老头就是总理,怒斥管事的不该这样做,并把戏院停业。次日,报纸上刊登了一条新闻,说总经理看戏不成封了戏院。王士珍看到这条新闻后责备了秘书并要他通知戏院照常开戏。
为民寻牛
在牛家庄村,农民杜焕成的牛被偷后失踪,他求助于当时的北洋政治人物王士珍。王士珍立即派人到警察局请警察帮忙寻找。警方采取了多项措施,最终在城墙根的一苇地坑处找到了黄牛。警方将黄牛送到王士珍处,杜焕成对此非常感激,王士珍也立了一个规矩,凡是乡亲找上门来,不论是大事还是小情,都要尽全力协助。
人物故居
王士珍故居建于1912年,为民国时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大院原有东、中、西3个院落,现仅存中院。清帝退位以后,王士珍退隐乡间,多数时间住在这里。其样式为典型的清末民初结构,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1982年,
正定县人民政府确定其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县文物保管所负责对其进行保护和管理。自2010年以来,王士珍故居以中式饭店“王家大院”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
人物争议
王士珍是否时冒名顶替进入的
天津武备学堂历来说法不一。学者
陶菊隐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册记载:“
聂士成编练武卫新军时,曾向朝阳镇总兵
杨瑞生(
杨度的
伯父)调用军事人才,杨总兵开了一张保单,有个守备王士珍在内。王士珍因老告退回籍,而保单又己送了出去,杨总兵就叫一个姓王的马弁冒名顶替到武卫新军,不久又由武卫新军选送到武备学堂肆业三年。他曾经参加甲午年
中日战争,战后跟随聂士成驻军芦台。他后来一直冒用王士珍的名字。那个真王士珍却因年老失业,晚年在
湘潭市杨瑞生家做
烧饭司务。”常年从事王士珍研究的王发敬认为光绪十一年(1885年)
直隶总督兼
北洋政府大臣
李鸿章在
天津市建立武备学堂后,
叶志超部下以为王士珍的福建籍军官被选入册,但临近入学时,王士珍不辞而别,于是王士珍顶替福建籍王士珍进入
天津武备学堂。此外,《
中华民国史》中也记载福建籍王士珍因年岁大不愿去武备学堂,便由
正定县王士珍顶替他入学。
而学者彭秀良的《
王士珍传》中认为上述说法存疑,一来
陶菊隐解释假王士珍顶替真王士珍入学时称,假王士珍早年曾是杨瑞生的马弁,因为机灵勤快受到主人赏识,遂保荐其入北洋武备学堂。而为王士珍作行状的
尚秉和根本未提到过王士珍给杨瑞生当马弁的事,王士珍自己也说从军开始就在
正定镇标,跟随
叶志超。因此彭秀良认为,杨瑞生保荐王士珍的说法无法成立。二来,彭秀良认为叶志超的部下竟然有两个同名同姓的王士珍十分奇怪,因此对该说法也存疑。
家族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