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属(学名:Metasequoia)是
柏科(Cupressaceae)下的一个属,现仅有1孑遗种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为落叶
乔木。水杉属植物原特产于中国四川东部及湖北西南部、
湖南省西北部,在其被发现后,被各地引种,现分布广泛。该属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的酸性土。适应性强,生活环境广,且具备一定的抗性,能抗轻碱和污染气体。生于山谷地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
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
水杉属植物大枝不规则轮生,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冬芽有交叉对生的芽鳞;叶交叉对生,羽状,上面中脉凹下,下面中脉隆起;雌雄同株;雄
球花单生叶腋或枝顶,
雄蕊交叉对生,药室纵裂,花粉无气囊;雌球花单生于去年生枝顶或近枝顶,梗上有交叉对生的条形叶;
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四棱,稀成矩圆状球形;
种鳞木质,盾形,有凹槽,基部楔形;种子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水杉属植物用途广泛,既可用于观赏,作孤植树、行道树、盆景等,也可作为家具、建筑、造船、
造纸等用材,此外,该属植物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但其现存野生个体数量减少,自然更新不良且
种群衰退。
水杉已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版),保护等级为濒危(EN);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保护等级为一级;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保护等级为濒危(EN)。
演化
水杉属在中生代
白垩纪及
新生代约有10种,如M.disticha、M.occidentalis、M.cuneata等,曾广布于北美、
日本、中国东北、苏联西伯利亚、
欧洲及
格陵兰,北达北纬82度。
第四纪冰期之后,几乎全部绝灭,并且欧美大陆上从未出现过活体
水杉,现仅有1孑遗种位于中国,为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引种历史
水杉自中国向海外引种大体上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7-1950年,最早的水杉种子是1947年12月底中国植物学家
郑万钧从南京
中央大学位于丁家桥的树木园发出的,其中,
澳大利亚、
奥地利、
丹麦、
英国等多个国家获得首批种子;第二阶段为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国直接引种的活动非常有限,部分国家如
保加利亚、
德国、
朝鲜等国家先后得到种子;第三阶段为1980年以后,西方国家直接进入
水杉原产地进行研究与考察,并且重新开始引种。
分类
发现与命名
1941年
日本植物学家三木茂(Miki)根据在日本的青森市(Oegun),
伊贺市(Lga),
高崎市(Takasaki)等地发现的中新世化石植物标本建立了水杉属(Metasequoia),同年,中国植物学家
干铎先生在中国中部的
四川省万县南岸磨刀溪发现了生活的水杉植物,在这之后,植物学者
王战、
薛纪如、华敬灿等先后采集到它的枝叶、
球果、种子标本,1946年该模式树标本经由植物学家
郑万钧教授初步定名为水松,1948年胡先先生认定它就是1939年已被
日本学者三本茂命名的植物化石的水杉属的活体,然后定名为水杉,并公开发表。
古生物学分类
早期日本植物学家三木茂(Miki)根据雌球果
种鳞数目的不同,建立了M.disticha和M.japonica两个种,随后中国植物学家胡先彇根据中国抚顺
始新世化石建立了M.chinensis;中国植物学家
邓叔群认为以上三种交叠性很大,应合并为M.disticha;同时,
美国古植物学家钱耐(Chaney R.W)根据北美西部
古新世至中新世的枝叶和雌
球果的化石以及同一地区的晚白垩世化石分别建立了M.occidentalis和M.cuneata,而
英国植物学家克里斯托夫(Christophel D.C)认为这两种相似性很高,应合并为M.occidentalis;植物学家劳斯(Rouse G.E)通过对一颗花粉粒外部形态的粗略观察确立了新种M.papillapollenites;
美国古植物学家(Rothwell G.W)通过对英国
哥伦比亚始新世雄
球花的解剖结构、花粉的研究及其与
水杉的对比,确立了新种M.milleri;后来发现的化石种也分别被归到以上的种内。
近缘类群
水杉属在系统发育上与北美红杉属(Sequoia)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它具长枝及冬季脱落性短枝,又近似水松属(Glyptostrobus)和
落羽杉属(Taxodium),而叶及珠鳞、
种鳞对生则易与其他属种区别。
特征
枝和芽
大枝不规则轮生,小枝对生或近对生;冬芽有6-8对交叉对生的芽鳞。
叶
叶交叉对生,基部扭转列成二列,羽状,条形且扁平,柔软,无柄或几无柄,上面中脉凹下,下面中脉隆起,每边各具气孔线,4-18条,冬季与侧生小枝一同脱落。
球花
雌雄同株,球花基部有交叉对生的苞片;雄球花单生叶腋或枝顶,有短梗,球花枝呈
总状花序状或圆锥花序状,
雄蕊交叉对生,每雄蕊有花药3枚,花丝短,药隔显著,药室纵裂,花粉无气囊;雌球花有短梗,单生于去年生枝顶或近枝顶,梗上有交叉对生的条形叶,珠鳞11-14对,交叉对生,每珠鳞有胚珠5-9枚。
球果和种子
球果下垂,近球形,微具四棱,稀成矩圆状球形,有长梗;
种鳞木质,盾形,交叉对生,顶部横长斜方形,有凹槽,基部楔形,宿存,发育种鳞有种子,5-9粒;种子扁平,周围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子叶2枚,发芽时出土。
分布
分布范围
水杉属植物曾广布于北美、
日本、中国东北、苏联西伯利亚、
欧洲及
格陵兰,北达北纬82度。
第四纪冰期之后,几乎全部绝灭,现仅有1孑遗种
水杉,水杉原特产于中国四川东部及湖北西南部、
湖南省西北部,在其被发现后,被各地引种,在世界上约有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北至
圣彼得堡、
阿拉斯加州等北纬六十度的地方,南至
阿根廷等国家,在中国分布的范围面积也越来越大,北至辽宁
辽东半岛,南抵广东,东达江苏浙江,西至云南昆明、四川成都。
栖息环境
水杉属植物主要生长于山谷地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
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天然水杉群落80%集中在以
利川市小河地区为中心的山谷地带,海拔800–1500m,区域内溪流密布,土壤多为黄壤和黄棕壤,其生长环境属热带季风湿润性山地气候,年均降水量1500mm,夏季极端高温为35℃,冬季极端低温约为–5℃,平均气温为22℃左右。
习性
水杉属植物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的酸性土。
适应性
水杉属植物适应性和抗性较强,在零下34℃及47℃的低温条件下能在野外越冬生长,且其抗寒能力强,适生环境广,既可以在土壤中生长,也可以在浅水中生长;另外水杉树具有一定的抗碱性能力,土壤PH值达到9也能正常生长,还对
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存在着比较强的抗性。
物候期
水杉的花芽形成期在六月中旬左右,即与
叶芽差不多在同期形成,到翌年的月下旬或月初开花。雌
雄花在同一时期开放,水杉开花结实年龄较大,
雌花开得早,而雄花开得迟;球果11月成熟。
繁殖
水杉属植物为雌雄同株,风媒传粉植物,气候适宜时,花粉囊开裂,散出黄色的花粉,随风传播到雌
球花,使雌球花授粉,雌球花在授粉之后生长发育形成幼果,花粉粒生长形成花粉管,
球果在花粉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形成有生命力的种子,但是天然形成的有效的种胚少,发芽困难。
栽培
人工繁育
在人工条件下,水杉属主要通过插和播种进行繁育。扦插繁殖扦插繁殖常以春季的硬枝扦插为普遍采用的方法,另外可在夏季进行嫩枝扦插,或在秋季用半嫩枝(尚未完全充实的当年生枝条)进行扦插。春插时,插穗在枝条上的剪截部位采用幼树的梢段和中段,可随采随插,也可在冬天剪取插穗,进行冬藏;夏插时,插穗在晴天凌晨朝露未干时采集,选取半木质化嫩枝,秋插时,插穗选用已形成冬芽的半木质化侧枝梢部。
播种繁殖首先要进行整地,选择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进行整地作床,并施足基肥,耙成细土,然后做。随后采用温水浸种或激素浸种的方式进行催芽,沥干水后,即可播种,播种一般在2月份进行,可以采用撒播和条播两种播种方式。
移栽技术
一般在落叶后至春季展叶前进行移栽,
水杉的成活率较高。移栽水杉时,先将将土球挖出并适当修整,随后缠绕收紧,包装好土球后,对枯枝、病枝进行粗剪,之后即可运输。栽植穴要比土球直径大、深,如栽植穴底部地下水位较高,要采取适当的排水措施,水杉入穴时,使土球略高于地面。然后对其进行支撑,完成支撑后及时灌水,覆土保。
养护措施
在播种前要灌足底水,播后一般每周一次,阴天减少灌溉次数,暴雨后要及时排涝。幼苗出齐后施肥,随着苗木的生长,每次的施肥量可适当逐渐增加,到10月份时苗木就不再需要施肥。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应及时除草,除草一般在下雨天后,或在阴天、傍晚时进行。苗开始木质化时,即可间苗,间苗一般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另外还要注意及时修剪,在修剪整枝时不仅要去掉与主枝生长有竞争趋势的侧枝,还要对一些病虫枝、过密枝加以修剪。
病虫害防治
水杉属的病害主要有赤枯病和立枯病,在赤枯病发病期,除了通过在秋季落叶后及时清除并处理落叶进行防治,还可向地面喷Be
石灰硫黄合剂,以减少越冬病原基数,可减轻叶部病害的发生。
水杉属的虫害有水杉色
卷蛾科、
黑翅土白蚁等,二者均可采用人工诱杀或捣毁主巢的方法,另外还可采用
化学防治的方法,使用
杀螟松、
乐果,
敌敌畏以及菊类药剂可以防治水杉色卷蛾,使用
灭蚁乐,可以让
工蚁将药剂带回蚁巢,互相传递而中毒死亡。
保护
种群现状
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的植物学家在湖北、
四川省交界的谋道溪(
磨刀溪)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树龄约400余年,后来中国学者
王希群等人(2006)对水杉自然发生的三个地区的“原始天然水杉母树”进行了
计数,数量最多(2002年至2003年统计)的是中国
湖北省利川,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有5360株,还在沟谷与农田里找到了数量较多的树干和伐兜。随后,又相继在中国四川省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冷水与
湖南省龙山县珞塔、塔泥湖发现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树,中国学者邓莎等人于2020年发布中国现存野生
水杉为5746株,个体数量正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存在自然更新不良和
种群衰退现象。
致危因素
野生水杉种群衰退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为活动如采种、剔枝、修建公路等以及自然灾害如雷击、虫害等对其生长产生了干扰,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雌雄花花期不一致,授粉困难,种子质量轻,难以通过厚积的枯落物接触到土壤,造成自然更新困难。
保护级别
水杉已被列入《
中国植物红皮书》(1991版)《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版),保护等级为濒危(EN)(参照IUCN3.1标准);
水杉已被列入《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版),《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2013版),被列为极小种群,保护等级为濒危(EN)(参照IUCN3.1标准);
水杉已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2004版),保护等级为极危(CR)(参照IUCN3.1标准);
水杉已被列入《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版),保护等级为一级;
水杉已于2021年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等级为濒危(EN)。
保护举措
1948年5月,“中国
水杉保存委员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成立一个国家组织保护单一生物物种。另外,中国湖北利川建立了水杉种子站以及种子园,采用砌石岸、补树洞、开排水沟、防治病虫害等保护措施加强了对水杉树的管理。龙山、石柱等地对水杉大树采取挂牌保护措施。为了增加水杉的数量,在中国各地进行引栽,并且出口到世界各地的50多个国家进行栽种。
生态作用
水杉属植物根系强大,树干基部常膨大,抗性强,不仅能够固土防沙,涵养水源,还对灰尘、有害气体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是工矿区绿化及荒山荒地绿化的
先锋树种,另外,水杉具有极强的水分适应能力,可以将作为中国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构建的树种使用,除此以外,水杉对HF的敏感性强且吸能力较强,因此可作为氟监测植物。
用途
工业原料
水杉属植物的木材可作为家具、建筑、造船等用材,另外,其材质轻软,
纤维素含量较高,也可以作为制造纸张的原材料。
园艺观赏
水杉属植物是大型
乔木类彩叶
观叶植物,其春夏碧绿,秋后金黄,初冬棕红,秀美异常,除了观叶还可观姿,其树干通直,树形美观,既可作庭荫树,在草地中丛植、群植、孤植、列植或作为背景树,也可作行道树种植,在水边种植进行点缀,还可在广场阵列式种植,彰显庄重与档次。
科学研究
水杉属植物的水杉是该属的孑遗种,其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以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
水杉属植物水杉在发现之前,被中国
土家族视为宝树,认为其是成就土家族的天梯,在其发现之后,中国领导人曾多次把水杉种子、苗木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中国的植物园也向世界各国的植物园赠送、交换过水杉种苗,象征着中外友谊。
参考资料
水杉.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5-24
水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大数据平台.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