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的网络
Web 3.0(别称:Web3)是万维网迭代中的一个理念,是继web2之后的新概念,主要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渲染3D建模等技术的应用。2014年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第一次提出了Web3。Web 3.0的核心是为了解决数字世界中数据权属和价值表达问题,可满足产业和社会对平台去中心化、消除数据和应用孤岛、建构数据治理框架等能力要求。
Web 3.0将不仅改变人们生活、商业和交易方式,还将诞生下一代互联网企业。腾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百度集团京东集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从内容版权、股权、保险、债券、供应链金融、物流运输和生态保护等方面推出相关应用。2021年12月20日,国际媒体评出了2021年12大科技热词,Web 3.0上榜。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Web 3技术产业生态发展报告(2022年)》数据显示,全球Web 3项目投资火热,2021年全球Web 3投资出现713%的爆发式增长;而在投资数量方面,2022年仅用5个月时间就已经超过2021年投资数量的70%。
Web 3.0既是行业追逐的热点,也是备受争议的焦点。截至2023年,Web 3.0还处于勾勒愿景阶段,尚未从PPT走到现实中。在其真正实现之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瓶颈,如应用不成熟、金融衍生风险等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强对其相关技术及产业的监管与引导。
概念
截至2023年,Web 3.0尚未拥有明确的定义,不同业界对其有不同的理解。
在产业界,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将Web 3.0描述为“一组保障人们在低壁垒市场中为自己行动”的兼容协议。腾讯至信链负责人王乐庆认为,“Web 3.0要解决的是资产传递及流转问题,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非沉浸式的元宇宙。有了Web 3.0,等到VR技术增强现实成熟了,再把他们融合到一起,自然而然就变成了一个元宇宙。”谷歌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也提出过一个Web 3.0的概念。在他的眼中,Web 3.0是指集合众多应用的集合。这些应用程序都相对较小、其数据以云形式存储、运行速度快、可定制性强,并且可以在任何设备上运行。科技创业者兼投资人Chris Dixon则把Web 3.0描述为一个建设者和用户的互联网,数字资产则是连接建设者和用户的纽带。
一些证券机构对其也有不同的看法。中信证券认为“Web 3.0是以区块链等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被看作是未来互联网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东吴证券则认为“Web 3.0致力打造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用户主导、去中心化的网络生态。在Web 3.0中,用户为满足自身需求进行交互操作,并在交互中利用区块链技术,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分配与流通。这样的整个用户交互、价值流通的过程就形成了Web 3.0生态。”
在学术界,研究机构Messari研究员Eshita把从Web 1.0到web2再到Web 3.0的演变描述为:Web 1.0为“可读”(read),Web 2.0为“可读+可写”(read+write),Web 3.0则是“可读+可写+可拥有”(read+write+own)。《纽约时报》的约翰·马考夫(John Markoff)则将Web 3.0称为“智能Web”,而不是“语义Web”。Web 3.0可能会提供“微格式自然语言搜索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推荐代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技术强调机器辅助的信息理解,从而提供更有成效和更直观的用户体验。”天津大学教授李克秋则表示,在Web 3.0时代,用户所创数字内容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
发展历史
Web的提出
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提交了一项关于“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超媒体信息检索系统”的提案,并将这个系统命名为 WWW(万维网),这是Web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野。其最初的设想是将互联网的资源在一个网页里直观的表示出来,而这些资源可以在网页上相互链接。1990年10月,蒂姆·李编写了三种基本技术,这些技术成为包括第一个网页编辑器/浏览器(World Wide Web.app)在内的网络基础。
Web 1.0
Web 1.0是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阶段(大约存在于1991年至2004年之间),其特点是静态的网页内容和有限的用户互动。Web 1.0对应的是个人电脑时代的互联网,构建在开放的去中心化网络协议(open protocols)之上,任何人都能在开放网络协议上构建网络,但几乎无法从中获取用户数据。用户利用web浏览器通过门户网站,单向获取内容。而且网页上的互动性有限,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内容,没有互动体验,因此Web 1.0被称为“只读”Web。Web 1.0阶段的代表性公司是网景(Netscape)、雅虎(Yahoo)、美国在线公司(AOL)等;在中国,则是以新浪、网易公司、搜狐为代表的门户网站(Portal Web)。
Web 2.0
20世纪90年代后期,当一些web1.0网站引入“社交”功能时,web1.0开始向web2过渡,但具有web2.0特征的功能到2004年才开始普及。
web2对应的是移动互联网,用户不再只是内容接收方,可以在线阅读、点评、制造内容,成为内容的提供方,还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沟通。Web 2.0技术包括AJAX、Web API等,使得网页能够实时更新,提高用户体验。Web 2.0阶段代表性公司是FAGMA(Facebook苹果公司谷歌微软亚马逊)等互联网平台公司,以淘宝网美团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服务中介平台和以微信新浪微博、抖音为代表的内容社交平台。虽然Web 2.0实现了内容发布的民主性,但受到大型科技公司的垄断,用户无法控制自己的数据或数据的保存方式,简单来说,人们在创造这些内容以及对这些内容进行操作时,必须依赖某个平台或媒介,平台虽然只提供了一个渠道,但是所有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都归平台所有,而这些内容的实际创造者却无法享受相关权益。此外还受到中央主管机构的干预,因此Web 2.0存在两大核心问题:完全缺乏数据隐私,而且过于集中化。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平台垄断、数据泄露、信任缺失等互联网行业问题不断出现,社会各界对于推进下一代互联网革命的呼声日益高涨,Web 3.0理念应运而生。
Web 3.0
最初的Web 3.0的概念是由万维网(Web)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在1998年提出的语义网,它可以通过添加元数据、构建知识图谱,让网络更理解信息本身,更智能地服务用户,与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之上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Web 3.0)不同。
2014年,以太坊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在自己的一篇博客《Insights into a Modern World》中首次明确提出了Web 3.0这个概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运行模式:信息将由用户自己发布、保管、不可追溯且永远不会泄露,用户的任何行为将不需要任何中间机构来帮助传递。但因为缺乏一个足够具体且大众熟知的应用场景,Web 3.0一直都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2022年,随着数字货币、非同质化代币、元宇宙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全面爆发,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去中心化、虚拟身份、加密货币的讨论之中,科技界和投资界也给予Web 3.0更多的关注。
Web 3.0的体验可能和web2分别不算太大,而差异在于使用者或创作者能对自己贡献的内容保有所有权,还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回报。私隐方面,用户能清楚知道这些数据的用途,并且具有决策权。
主要特征
开放性
Web 3.0是开放透明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用户在某个互联网应用“领域”中的准入充分自由、门槛低;用户行为不受第三方限制、互联网应用打破原有的所谓生态内、生态间的界限,应用之间具有高度的组合性和复合性;通过“跨链”协议,实现Web 3.0内部基于不同基础设施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
隐私性
在Web 3.0时代,随着应用的去中心化,数据所有权归用户所有,价值转移不需要第三方授权。链上数据可查的情况下,用户行为、产生的数据乃至应用协议亦需得到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多方面的,包括基础区块链平台隐私保护、存储数据隐私(分布式存储)、用户私钥管理、匿名协议等多方面。
共建性
用户在web2互联网应用中的内容创造受到平台审核、跨平台、社区治理等多方面限制,因此也就限制了用户在创作者经济共享方面的价值捕获。Web 3.0将打破这些限制,同时区块链的代币激励机制将内容经济的价值有效地反馈给创作者。共建、共享的另一个方面是共治,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去中心化组织),用户因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形成,利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程序,进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从而实现能保证较为公平的社区自我治理形式。
主要功能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的Web应用程序是Web 3.0的关键功能,其目的是在去中心化网络中分发和存储数据。在这些网络中,不同的实体拥有底层基础设施,用户直接向存储提供商付费以访问该空间。去中心化的应用程序还将信息副本存储在多个位置,并确保整个过程中的数据一致性。每位用户可以控制其数据存放的位置,而不必将其移交给集中式基础设施。去中心化的互联网用户可根据需要出售自己的数据。
去信任性
在集中式Web应用程序和服务中,用户通常需要信任中央权威机构来管理其数据、交易和交互。这些中央权威机构可以控制用户数据,并且可以操纵系统的规则。数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或管理不善,从而导致用户信息丢失或滥用。相比之下,Web3引入去信任性,因此用户可以在无需信任任何特定方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和交互。
语义网
根据蒂姆·李的说法,语义网使计算机能够分析来自Web的大量数据,其中包括内容、交易和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借助语义网,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理解Web数据的内容和上下文来执行复杂的任务。语义网使用元数据人工智能为用户生成的数据提供含义(语义)。Web 3.0旨在更全面地转向存在于现有Web技术某些方面中的语义网技术。例如,网络搜索引擎可提供更准确且与上下文相关的搜索结果,而智能代理技术则可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执行任务。
互操作性
Web 3.0的目标是在不同技术之间建立更多的互连,从而数据无需中介即可在不同平台之间流动。互操作性使数据具有可移植性,因此用户可以在服务之间无缝切换,同时保持自己的首选项、配置文件和设置。与此同时,集成各种物联网(IoT)设备的协议将 Web 的覆盖范围扩展到传统边界之外。例如,支持无边界交易的加密货币技术允许跨地域和政治边界进行价值交换。
主要技术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构成了Web 3.0应用程序的基础,提供了透明度、不可变性和去信任性。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分类账,用于存储节点网络上的交易记录或数据。区块链数据库将数据存储在按时间顺序保持一致的区块中,只有在通过对等网络达成共识后,才能删除或修改这些区块。区块链内置的机制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交易条目并在这些交易的共享视图中创建一致性。因此,可以使用区块链创建不可更改或不可变的分类账,以此跟踪所有类型的交易。
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在Web 3.0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无需中间人的在线交易新方式,这有利于实现Web 3.0所设想的去中心化世界。智能合约在处理用户身份验证的时候,无需由单个实体或公司控制的集中注册流程,它允许任何人使用用户钱包注册多个去中心化APP客户端 (dApp),并且除了所有者之外,其他人无权控制该钱包。
去中心化组织
Web 3.0生态的建设,诸如应用、工具、协议等都离不开协作,使用户有序协作的组织形式就叫做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DAO全称去中心化组织,用户因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形成,利用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程序,进行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从而实现能保证公平的社区自我治理形式。
据DeepDao统计,截至2022年4月5日,已有4833个去中心化自治组织,拥有资产达123亿美元,DAO治理模式在Web 3.0生态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许多dapp、区块链项目、 社区等Web 3.0生态应用都使用DAO治理模式,其中uniswap、BitDAO便是采取 DAO的形式建立的,decentraland也在向DAO的治理模式转变。
非同质化代币(NFT)
NFT(NFT)是Web 3.0用户价值的重要载体,可以理解为一种去中心化的“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字所有权证书”。例如,一部电视剧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公众出售其数字版内容,用户可以通过购买NFT的方式进行内容消费,而不再需要为此购买一整年的网站会员。截至2022年,NFT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收藏品、 游戏资产和虚拟世界三个领域。数字收藏品是指由用户创造的具有特定的文化印记和艺术美感的多媒体内容,如NBA Top Shot是NBA球星的短视频视频剪辑收藏品;游戏资产则更强调用途,如用户在GameFi中获得的各种游戏NFT可以在第三方平台交易, 给用户价值反馈;虚拟世界允许用户拍卖其中的地块和特殊物品,如The Sandbox中的土地NFT,玩家可将该NFT进行个性化建设,用来交易。
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构建了Web 3.0的数据存储层,在Web 3.0生态中,用户身份、用户交互、用户资产、用户组织等产生的数据都需要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存储,从而使数据不需托管在第三方中心化平台,数据价值将真正为用户所有、用户掌握。
IPFS是分布式存储的实现方式之一,IPFS作为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存储和访问文件、网站、应用程序和数据。IPFS具有去中心化、价值激励、 用户共建等特征,是典型的Web 3.0生态的应用与协议。
去中心化身份(DID)
在Web 3.0中,用户通过虚拟化身参与网络世界的交互,这种虚拟化身的集合就是用户身份,该身份真正为用户所有、用户掌握,也被称为去中心化身份(DID)。相比起web2时代的用户身份,Web 3.0的用户身份是去中心化的,具体表现为DID完全掌控在用户手中,并不由任何一个机构完全掌控,任何一个机构对用户身份的认证,都只是集合之中的一个元素。如HashKey DID便是一个基于智能合约NFT、私隐计算的去中心化协议,可以为 Web 3.0用户提供数字身份服务。
去中心化金融(DeFi)
Web 3.0与金融业务结合将产生“去中心化金融”(DeFi),DeFi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开发和运营没有中介机构的金融系统,在透明化的区块链网络上提供所有类型的金融服务,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在该场景下,用户的账户位于分布式的网络中,平台之间基于互信的协议可以减少藩篱,更侧重于对产品服务、价值创新的追求,金融产品的交易信息将更加透明和安全,推动数字资产的自由流通。截至2023年4月,基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DeFi已发展出生态系统,形成了稳定币、交易所、借贷、保险等不同类型的应用生态。如DeFi保险通过使用智能合约来代替保险公司,一旦满足理赔条件则自动、强制地执行保险功能。
行业应用
Web 3.0的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可以用于金融业、供应链和物流管理、医疗保健、教育、城市规划、游戏等领域。截至2023年,Web 3.0已在数字馆藏行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数字人民币、医疗保健、教育、社交娱乐、招聘求职等方面落地,孵化出智能语音助手Siri助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社交媒体平台Steemit、云存储平台Storj、求职平台Ethlance、浏览器Brave browser等产品和应用。
数字经济发展
Web 3.0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数字内容资产化,用户可通过自我掌控的私钥控制数字资产的使用和流转,使用户更容易从自己的数字劳动和创作中获益,相关应用为价值流通提供解决思路。Web 3.0的数字资产体系能够发展数字经济的同时,可以降低多方之间的信任成本,促进价值流动的新型商业模式涌现,在数字世界创造“数字原生经济体系”市场,拓展数字经济增长新空间。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Web 3.0的发展可以实现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的自动化,能够记录保存供应链流程的所有链接文档,协调来自不同的组织者、供应商等供应链参与者的数据。还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监管的透明度并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从而达到企业发展标准。除了减少文书工作和降低管理成本之外,Web 3.0在集成到供应链管理中后,还可以提高外包合同制造的可见性和合规性。
医疗保健
医疗保健组织或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如DeHealth(医疗保健组织)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让用户安全地存储健康数据,并将患者的医疗资产货币化。
教育领域
因为Web 3.0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所以学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专家、教育工作者等形成多个中心互动,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教育系统。通过Web 3.0,教育内容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从而可以减轻有限基础设施的使用量。此外,Web3支持在教育中使用虚拟和增强现实设备,能够创造出更具互动性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如Proof of Learn作为一个Web3学习平台,通过区块链为学生提供科技优质的线上教育。
城市规划
基于Web 3.0的城市规划可以更好地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城市能源效率,降低城市污染等。
元宇宙
Web 3.0为元宇宙提供底层的技术支持,属于元宇宙赛道的分支之一。Web 3.0将物理层、数字信息层、空间交互层结合在一起,叠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5G边缘计算云计算人工智能渲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高度的交互性和沉浸式感受,从而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
风险与挑战
技术难题
Web 3.0中数字身份、数字资产、自治组织等关键应用还处于发展初期,且相关商业模式探索也处于早期实验阶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Web 3.0需要大量的个人数据和用户习惯作为支撑,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定制,这将引发数据存储技术的重构,也需要依靠数据加密与区块链交互来实现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因此,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技术和服务需要得到提升,以支持在Web 3.0生态上构建更为复杂、庞大的商业和社会契约运行系统。
网络安全
在Web 3.0时代,Web 3.0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涉及金融、能源、数字资产等契约交易,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网络钓鱼等方式盗取他人身份信息。网络罪犯通过骗取用户的信任而获得其私人钥匙和其他敏感资料,然后利用这些资料进入其区块链账户,窃取其资产。从2022年1月到6月,Web 3.0空间因网络攻击而损失的资产总计19.1287亿美元。因此,维护Web 3.0国家数字主权,围绕区块链智能合约数据安全、漏洞机制、权限入侵等网络安全技术,避免分布式网络沦为黑暗网络、非法交易网络“天堂”等都将成为网络安全新课题。
数据问题
由于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结构,存储在其上的数据真实性很难验证,黑客也可能利用区块链的漏洞对用户的数据进行篡改,可能导致错误的医疗诊断、金融欺诈和法律纠纷等严重后果。
监管问题
在Web 3.0的匿名化、去中心化下,用户可以自己生产并控制内容,这可能被不法分子当作用来传播非法内容、网络谣言等信息的渠道,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用户自由表达的同时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可靠,是相关监管部门与行业龙头企业即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治理难题
Web 3.0的“去中心化”特点带来治理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需求挑战了现有基础设施“集中化”的提供方式;另一方面,在“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形态下,新的网络组织和行业形态层出不穷,将引发新的风险。
布局现状
政策推动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世界主要世界经济体竞相布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制定和完善Web 3.0监管政策和发展策略。
中国政策主要集中于促进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Web 3.0支撑技术发展,对加密货币保持严监管的态度。
2021年12月,在美国众议院举行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共和党众议员发起“如何确保Web 3.0革命发生在美国”的讨论,美国货币监理署前代理署长Brian Brooks在国会呼吁美国要重视和推动Web 3.0,确保美国在Web 3.0时代处于领导地位。
2022年3月,为制约加密资产和去中心化金融引发的金融风险欧盟议会投票通过《加密资产监管市场提案》,为加密资产的发行和交易提供监管框架。
2022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发表声明表示,Web 3.0时代的到来可能会引领日本经济增长,要从政治角度坚决推动这种环境产生,其目标是培育该领域的初创公司,吸引海外资本的科技公司。
2022年7月,新加坡举办全球Web 3.0生态创新峰会,向以区块链元宇宙和Web 3.0技术为核心的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专门发放加密货币许可牌照。CoinbaseFTX、A16z等欧美头部Web3公司相继在新加坡设立研发中心或总部,吸引全球互联网从业者落户。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23年2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宣布拨款5000万港元加速推动香港Web 3.0生态圈发展。同年4月11日,香港Web 3.0协会在香港交易所举行成立仪式,协会由多家驻港中资机构和香港高校共同发起,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金融科技业者、高校教授等各界人士。协会将通过专业研究、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等促进香港Web 3.0生态环境的建设。
产业扩张
在产业方面,国际Web 3.0生态快速扩张,加密资产商业应用规模不断增长,吸引全球资本、人才和用户涌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对Web 3.0的投资额度增长迅速
截至2022年6月,全球相关投融资总金额约为1600亿美元,投资机构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北美地区以约733亿美元投资额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国际Web 3.0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22年上半年,全球Web 3.0业务营收规模约为200亿美元。
国际参与者越发壮大
截至2022年6月,GitHub上的Web 3.0相关开源项目的活跃开发者达2万人,数字内容交易平台Opensea(占市场份额78%)月活用户达60万。
影响评价
Web 3.0提出以来,很多人对其未来发展表示了高度认可,并认为它可以推动未来商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发展。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发表《Web 3.0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文章,指出互联网正处在web2向Web 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 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中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肯定其价值:“Web 3.0这项颠覆性的技术能改变许多原有的商业运作模式,同时创造更多新的机遇,Web 3.0为代表的第三代互联网具有极大发展潜力。”柏睿数据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刘睿民认为,Web 3.0将开启虚实融合、万物互联的时代。下一阶段要推进Web 3.0走入千行百业,推动产业智能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持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推进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也需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及深化拓展国际合作。截至2023年,社会正在迅速地走向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科技是数字经济重要的推动力。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预言:未来20年内,数字经济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从结构来看,数字经济正在从Web 2.0时代的垄断平台、垄断经济逐渐走向Web 3.0时代,即以区块链驱动的共享经济。
但对于Web 3.0的发展前景,各方也存在较大争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表示“Web 3.0技术应用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类项目以散点状呈现,尚未形成互为支持的体系化应用生态,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对于 “Web 3.0未来一定会成为主流吗?”问题持否定态度,他认为主要原因存在两点:“Web 3.0”环境下,所有网络用户都是匿名的,这会带来监管和治理难题,完全去中心化还可能带来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数字水印等技术并不是免费的,,真正愿意为此支付成本的网络用户比例是很低的。2021年12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发表推文声称:“现阶段Web 3.0并不真实存在,更像是市场营销术语”。Twitter(Twitter)创始人之一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也抨击说:“Web 3.0只是风投机构赚钱的概念性工具。”
对于Web 3.0的未来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资深专家吴少岩认为“新技术引发争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回顾历史科技事件,都有类似情况。与其说下一代互联网是个概念,不如说它更像是个目标愿景。这个目标愿景不是单一的技术概念,而是对于最新型数字化技术的集成。”百度区块链总经理肖伟也表示,“Web 3.0仍在发展初期,它将与web2长期并存。”并且认为“Web 3.0作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需要更长的发展时间以及更成熟的发展土壤。”惠而特智慧安全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赵承刚强调,还处于发展期的Web 3.0,其网络安全认知必然随着技术认知的深入而演进。研究Web 3.0,也要研究其技术的网络安全风险。Web 3.0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是一个链支撑还是多链互联,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但总的原则是“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加强网络风险意识,开展深度的技术风险分析和评估,保障Web 3.0的健康有序发展。此外,还要警惕Web 3.0沦为科技概念炒作。“元宇宙买地”“区块链大楼”已是前车之鉴,Web 3.0在技术、市场、商业模式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并未成熟的业态,产业应当持谨慎态度。市场资讯指出:新的网络世界需要新的规则。在中国,Web 3.0 最终以怎样的形态呈现,还受基础设施、技术发展、商业模式的影响,在其真正落地之前,仍面临着治理、技术、安全等诸多挑战,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对相关技术及产业的监督与引导。
参考资料
浅析Web3.0:去中心化互联网.信息化观察网.2023-10-20
什么是 Web3?.aws.2023-10-17
Web3.0 拓展数字经济增长新空间.手机新浪网.2023-10-20
三层技术架构撑起Web 3.0.新华网.2023-10-18
Web3.0,勾勒下一代互联网模样.手机新浪网.2023-10-20
Web 3.0 的进化简史.新浪财经.2023-10-17
IPFS.IPFS.2023-11-03
The Medical Data Bank.DeHealth.2023-10-26
Top 10 Web3 Applications You Must Know.101 Blockchains.2023-11-02
Is Web 3.0 China’s Next Big Thing?.China Briefing.2023-11-02
香港Web 3.0协会成立.新华网.2023-10-18
目录
概述
概念
发展历史
Web的提出
Web 1.0
Web 2.0
Web 3.0
主要特征
开放性
隐私性
共建性
主要功能
去中心化
去信任性
语义网
互操作性
主要技术
区块链
智能合约
去中心化组织
非同质化代币(NFT)
分布式存储
去中心化身份(DID)
去中心化金融(DeFi)
行业应用
数字经济发展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医疗保健
教育领域
城市规划
元宇宙
风险与挑战
技术难题
网络安全
数据问题
监管问题
治理难题
布局现状
政策推动
产业扩张
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