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墓
中国陕西省汉中市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侯墓,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墓,因其生前官居丞相武乡侯,死谥“忠武侯”,故人们称其墓为“武侯墓”。武侯墓位于汉中市勉县城南4千米的定军山下。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墓园占地24万平方米,由山林和墓区构成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文物旅游景区。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后主刘禅为诸葛亮立庙,时的庙“因近其墓”,而在武侯墓修建了历史上的第一座武侯祠。武侯墓景区的建筑以中院墓祠为中轴线进行布置,依次排列着乐楼、山门、照壁、拜殿、大殿、坟亭、墓冢、崇圣祠(寝宫)。墓园内有各时代碑石、匾额、楹联、塑像、三国故事壁画等藏品71件(套),汉柏22株,汉桂2株。武侯墓建筑群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武侯墓建筑群是经历代多次重修、整修形成的,规模较大者数唐、明、清三朝。新中国成立后重新设置管理机构,1979年开始筹建,1980年正式开放,同年7月成立勉县武侯墓文物管理所。2006年6月,更名为勉县武侯墓博物馆。1996年,武侯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的传统清明庙会,八方游人云集武侯墓,祭祀诸葛亮,以此表达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怀念。
历史沿革
兴建背景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东汉三国时人,治政用兵无出其右者,是刘备政权中的重要智将,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蜀国伐吴失败,刘备于白帝城病逝前,举国托付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病逝后被追谥为忠蔡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临终遗命葬于定军山下。《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葬于定军山之后,各地都要求为他立庙,起初朝廷以不合礼仪为由,没有同意。百姓只好在时节之时私祭于道陌之上。后迫于舆论,后主刘禅于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下诏“在沔阳,近墓立祠”。为诸葛亮修建了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并在墓前种植汉柏五十四株,比喻诸葛亮在生之年,在墓头植桂树两株,称“护墓双桂”。
景耀六年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诸葛亮墓祠所在地十里之内“牧樵采”。此后,历代延续使武侯墓周围“十里定军草木香”。因诏书规定修祠后,只限亲友百姓到祠庙祭祀,不允许再私下祭祀。于是武侯墓成了唯一祭祀诸葛亮的场所,世代延续,形成了如今每年清明时节的武侯墓庙会。
兴建历程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春,后主刘禅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州(今勉县),为天下最早的武侯祠。三百年后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上况:“唯深松柏茂,攒蔚川阜,莫知墓所在”,说明此时墓前建筑已不复存在。
唐贞观十一年(795年),重修武侯墓,对墓区“敕禁采樵”。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巡抚阮勤奏乞修治、赐祭武侯墓。朱见深令有司修庙,每年一祭。明正德八年(1513年),都御史蓝璋建议在昔日诸葛亮的行营相府阳平另建一处新祠,原庙址更名为武侯墓,朝廷拨款重修。至此武侯墓和勉县武侯祠分立。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陕西省按察使赵健立墓碑于武侯墓左侧。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果亲王立墓碑于武侯墓右侧,并进行局部维修。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陕甘总督松筠命令知县马允刚上书朝廷,拨款捐银,维修了大殿五间,后殿三间,报厦三间,左右配房六间,大门三间,道院一处,正配房八间,照壁一道,内外围墙各一道。并于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竣工。至此,武侯墓的建筑规模基本定型。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乐楼、东西厢房、前坟亭,对崇圣祠进行大修。太平天国战乱之后仅存正殿之半,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5年),对东西厢房、拜殿及乐楼进行整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经张观察拨款,重修厦房十间。
新中国成立后,文革时期武侯墓一直被武侯墓乡政府和武侯墓中学占用,使许多古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风貌,1957年5月31日,武侯墓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至1989年间,政府又进行了多次整修。1983年成立“勉县武侯墓文管所”和“勉县武侯祠文管所”负责墓祠的管理。
祭祀简史
武侯墓自263年立庙以来,历代地方官员均于清明隆重祭祀,清明节的前后为百姓祭祀日。同时间或有朝廷直接派员代表皇帝来墓祭祀。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今汉中),亲率将士到定军山下诸葛亮墓进行祭祀。此后,每年清明祭祀诸葛亮墓便成惯例。南宋诗人陆游曾于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到勉县凭吊诸葛亮,在游览读书台时写下了一首《游诸葛亮读书台》:“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定军山寒食节路,至今人祀丞相墓。”
明正德九年,朝廷派钦差来墓蔡祀,携祭品(少牢)一羊一豕。
清嘉庆八年,皇帝亲制祭文,派钦差工部右侍郎初彭岭以太牢(牛、羊、猪)来墓致祭,并颁发藏香三枝。
清嘉庆十七年,府县官员报部同意由地方筹款举行春(清明节)、秋(8月28日)二祭。延续至今。
2023年4月5日,癸卯(2023)年诸葛武侯清明祭祀大典在勉县武侯墓博物馆举行,官员身穿玄端服按照行初献礼、恭读祝文、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环节依次进行祭祀活动。民众以香烛、灯油、黄表、菜果、酒浆等敬献祭拜,致祭先贤诸葛亮。
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自公元263年起,一直延续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祭祀内容已发生不同,特别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后至1994年,中断了近三十年,原来的祭祀用的祭器、祭具全部丢失。虽于1995年后恢复,但因思想观念的不同,现代的文化庙会取代了原来的祭祀为主祭典活动,祭祀仪注也由现代的极为简单的祭祀方式代替了传统的、庄严的、内容丰富的祭祀活动仪式。武侯墓清明节祭祀活动在2007年5月被评审公布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理环境
武侯墓地跨北纬32°53′—33°38′,东径106°21′—106°57′,平均海拔513—600米。北枕山梁,南缘汉江,坐落于定军山北麓的东西向盆地中。其所处勉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2℃。墓区由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以书案山、天荡山为案山和朝山。墓前土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形如眠弓,古称“三台书案”。武侯墓以东,定军山北麓至汉江岸边,襟山滞水,形成一天然平原,名为“武侯坪”。
景区布局
武侯墓背山面水,坐西朝东(北偏东75°),园内古庙是一座3院并联的围合大院。整个墓区采用“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从外山门进来,转过书案梁,道路的右边就是乐楼,跨过小溪就是以照壁为开端,墓冢为中轴线的对称布局建筑。照壁正对内山门,向西进入内山门,就来到了祠庙的中院,山门正对拜殿与大殿,左右为东西厢房作为展室,继续向西穿过拜殿与大殿,前坟亭与大殿紧紧相连,前坟亭向后为墓冢的所在,在墓冢的后面有两株分列在墓冢的左右两旁的古老桂树。汉桂的后面即为崇圣祠的所在,这条建筑布局上的中轴线也就在这里到了终点。在中院的两侧还有两个院落,分别为东西道院。
建筑特征
外山门
外山门为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仿古大门,红墙灰瓦,现代新修。大门红漆,三扇大门上均装饰九九八十一颗门钉,门槛前放两方石门当,匾额上大书“武侯墓”,门前有两副抱柱联:“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举世三分鼎;内绝余帛外无赢财凌霄一羽毛”。门前两侧立石狮二。门后匾额上书“万世师表”,两侧抱柱联“赤胆忠心使天下名臣千秋魄动”、“青山白水招人间雅士万古神驰”。
乐楼
乐楼位于书案梁的拐角处的道路右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在山门对面的书案梁下,同治八年整修并且迁于现址。乐楼为歇山式屋顶两山重檐建筑,坐北向南,琉璃筒瓦覆盖,龙头兽吻砌脊。上檐角梁远出,翘起角檐。台面中平柱两根,将进深分作两间,檐柱两根,将台面隔置一间,两边为庑殿,环圈台周。前柱上托柱头枋、平板枋、栏额枋与挑檐枋,均饰彩绘,栏额枋下木雕雀替相对,檐柱下端石础三层,上为鼓镜形,中为八棱形,下为四方形。戏台为一面观式。台面系长方形,台面通宽11米,深9米,台基高出地面1.7米。台面表演区宽9.3米,进深5.6米。楼前广场地面是一个鹅卵石太极图,为现代新增。
照壁
照壁位于祠庙中轴线的最东端,与山门相对。其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公元1264年-1295年),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重建,新中国成立后在1979年又进行了维修。照壁由青砖砌成,面阔8.9米,迸深为0.8米,檐高4.1米。为硬山式壁顶墙体,壁顶为一条正脊所构成,脊上有一处尾已缺失。照壁正面中间镶嵌两块正菱形汉白玉,上面分别雕刻“忠武”二字。
内山门
内山门位于武侯墓中院的最东端。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历代都有修整,现存山门为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所重修。内山门座西朝东,座落在高为0.3米的台基之上,明间两旁端坐两只高72厘米的小石狮。内山门是抬梁式三架梁的硬山式建筑,通面阔三间9.2米,明间面阔3.4米,左右次间面阔均为2.9米,进深为6.3米,屋面筒瓦,缕雕行龙纹脊,雕刻精美。
庙门木匾,横书“武侯墓”三个大字。门联“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为清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汉中市知府赵所题。
拜殿
拜殿与山门相对,位于祠庙中院的西端。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所重修,新中国成立后于1983年整修、彩绘。拜殿为硬山卷棚顶建筑,坐西朝东,三间殿,通面阔12.5米,通进深为4.5米。该建筑为抬梁式六架梁,六架五攒伏,屋架为彻上露明造,结构简洁明确。六架梁下施随梁枋,前后带单步梁,前檐带垂花柱,柱间施龙头雀替。檐下悬“三代遗才”“名垂宇宙”“经济如生”等三块匾额。擎檐柱上有联:“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六军长此驻风云。”柱间施云纹雀替,内施旋子彩画。
大殿
大殿位于拜殿之后。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历代都有修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所大修,新中国成立后于1983年整修、彩绘。大殿为诸葛亮下葬时的祭所演变而来,与拜殿采用“勾连搭”的做法而紧密相连。硬山“明三暗五”式建筑,通面阔五间20.5米,通进深为9.9米。该建筑为抬梁式五架梁,五架梁下施随梁枋,采用了增的作法,在五架梁与三架梁之上左右各立有两根瓜柱,瓜柱两侧有角背,瓜柱上承檩,檩上直接承望板,这样使得攒架增加至八攒架。大殿的檐柱高为4.5米,柱径为0.6米。前后带抱头梁,在抱头梁下施穿插枋,在正脊为缕雕花脊,筒瓦沟滴,正面皆有格扇门。柱、梁枋之上皆施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大殿奉台正中上有尊诸葛亮坐像,头戴纶巾,左手抚膝,右手持卷;两侧各站一侍童,一童持剑,一童捧印。奉台上悬“万古云霄”匾额,台下有两员体态威武的大将关兴和张苞护卫两旁。这五尊造像系明代万历年间所塑。奉台之后有刘备欲返西川留大将魏延镇守汉中市、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诸葛亮北伐调兵遣将、刘备赴孙吴招亲四幅屏风式壁画。殿内两侧墙上有木刻诸葛亮作品《隆中对》《诫子书》等。
东、西厢房
东、西厢房位于武侯墓中院的左右两侧,是围合中院空间的主要建筑。始建于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修。悬山式屋顶,前檐带回廊。两建筑南北对称,通面阔各五间20.3米,明间面阔为4.1米,次间与梢间均为4.05米,进深为5.7米。建筑为抬梁式五架梁,前檐下加单步梁,筒瓦沟头滴水。屋中展览记载着诸葛亮的功绩,从火烧新野到夜观天象草船借箭,从三气周瑜到智取汉中,从诸葛亮七擒孟获到巧设空城计退敌。
前坟亭
前坟亭与大殿的后檐相接,位于墓冢的前面。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七年(公元1803年)所重修。前坟亭为一木栏围拢的四角攒尖式亭子,面阔4.4m,进深为4.4m,该建筑为井字形梁架结构,四角起翘高峻,屋面筒瓦沟滴。亭内高悬清光绪年间所题“双桂流芳”四字的匾额一块。亭中竖立墓碑两块,一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陕西省按察使金陵赵健所立墓碑“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一块为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所立墓碑“汉诸葛武侯之墓”。这是墓祠合一的祠庙中所特有的建筑类型。它起到一个标志的作用。在空间上起到一个承上转下的作用。
墓冢
墓冢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汉之义。墓冢为汉制“覆斗式”,高约5米,方圆60米。墓周砌以八卦形汉花墙,上刻有35幅诸葛亮生平事迹图案。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
寝殿(崇圣祠)
崇圣祠又名寝宫,位于中轴线的末端。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整座建筑建在长为8.8米,宽为8.2米的台明上。通面阔三间7.6米,通进深为6.3米,檐柱高为3.9米,柱径为0.4米,与清式作法相当。该建筑为抬梁式五架梁,前后带单步梁,是悬山式建筑,但屋顶却是由正脊、垂脊与戗脊组成,戗脊粗壮,坐兽无存。屋面为筒瓦沟滴,崇圣祠的脊饰很多,有游龙、象及马等。另外,柱间施有以凤与莲花为母题的骑马雀替,明间施格扇门,次间施花格窗,雕工精细。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皇帝特旨以武侯从祀孔庙,把诸葛亮视为圣人、神人,寝殿内竖有历代追封的爵位牌。
后坟亭
后坟亭位于武侯墓西南侧,为清嘉庆四年(1799年)陕甘总督松筠凭吊武侯墓时伪建,前有坟亭三间,正中悬“君子人也”匾额,正中间竖立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真墓”石碑。亭内墙上绘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现代壁画。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武侯墓先后被授予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汉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勤政教育基地,2018年又被评为“陕西省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策划开展了“博物馆进校园”“诸葛武侯智慧灵童”“陕西省‘三国文化·传承经典’传统文化夏令营”公益活动,并以“弘扬三国史韵,品味武侯文化”为主题开展独具特色的研学教育实践活动。
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前身是传承千年的武侯墓清明节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活动是为纪念一代贤相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每逢清明时节,民间会来到武侯墓踏青扫墓,祭拜先贤。活动期间,有秦腔、杂耍及其他娱乐节目,还有各种小吃、杂货。
2023年4月1日至9日,勉县举办第二十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节会以“缅怀先贤智慧·品味传统文化”为主题,从4月1日持续至9日。除清明祭祀大典外,在节会期间还安排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示表演、传统秦腔戏曲表演、研学教育实践展示(体验)、文艺节目展演、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和传统工艺品展销等10余项极具三国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看点
古树名木
武侯墓冢后有两株古桂,高达19米,树围1米左右,树冠如盖,浓荫蔽冢,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
陵墓周围,是一个不大的院落。院中巨树大多为松柏两种,矗立参天,岁月久远,人传称“汉柏”“唐松”。古汉柏现存二十余株,高约30米,树龄1700年以上,建墓时栽种。大殿院左脚的一株古柏,高达六七丈,上附凌霄藤蔓,高出树外,每年夏秋之际,凌霄绽放,红白交相辉映,远望如“凤凰木”。人们称之为“爬柏凌霄花”。
陈列展览
一代智星诸葛亮:按诸葛亮生平分四个部分,第一展室为“崛起荆州”,展示从诸葛亮避难襄阳到刘备立足荆州的历史。第二展室为“治理蜀汉”,介绍诸葛亮从进取西川到平定南中的相关历史。第三、四展室为“北伐风云”,展现诸葛亮北驻汉中,在汉中教兵讲武,推演八阵,殖谷务农,对魏发动五次大规模进攻,直至病逝五丈原,还葬定军山的相关历史。
北伐故事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诸葛亮历次北伐经过。
定军山之战:以文字、照片、绘画相结合,集中反映定军山之战的前后经过和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重要馆藏
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墓碑:明万历年(公元1594年)陕西省按察使赵健所立。碑高1.94、宽1.08、厚0.24米。正中刻:“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上款:“明万历甲午年秋九月之吉”;下款:“陕南按察使金陵赵健立石,勉县知县孙承光、千户张文光镌。”
祭汉诸葛武侯墓碑:明万历二十九年五月初五日(1601年6月5日)立石。李化龙撰,无书者姓名,张光宇、张九贡、周禧周立石。在勉县武侯墓庙山门内墙边。碑长方形,高2.05、宽0.94、厚0.22米。圆额,额高0.4米,额内直行双行篆书“汉诸葛武侯墓碑”记8字,两侧雕双龙拱卫图。碑文楷书30行,满行40字,保存完好。
汉诸葛武侯墓碑及果亲王题诗碑: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雍正帝的十七弟爱新觉罗·礼)所立。碑长方形,高1.32、宽0.66、厚0.15米。书3行,正中大字书“汉诸葛武侯之基”,上款“雍正十三年三月初十日”,下款“果亲王题”。题诗碑长方形,高1.80、宽0.82、厚0.18米。上题七律一首,楷书5行207满行13字,录文如下:遭逢鱼水自南阳郡,将相才兼管乐长。羽扇风流看节制,草庐云卧裕筹量。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蜀疆。庙貌嵯峨沔水侧,入门瞻拜肃冠裳。
重修武侯墓庙碑:清嘉庆七年(1802)五月立石。吴宗文、李长庚、周天昌、李国全撰文余兆理书丹。现存勉县武侯墓庙中。长方形,高1.39、宽0.67、厚0.18米。行书20行,满行65字。间有字,《忠武侯祠墓志》有著录。
重修武侯墓题诗碑:爱新觉罗·颙琰七年(1802)十一月立石。马允刚撰并书。在勉县武侯墓庙中横方形,高0.66、宽0.98、厚0.12米。上刻七律四首,行书20行,满行16字。保存完好,《忠武侯祠基志》有著录。
匾联
馆内藏有历代名人题写匾联。主要有:
数亩疏筠,山光犹拟南阳郡卧;几林翠柏,鹃血常啼蜀道难。——清嘉庆.勉县知县马允刚题。
大业定三分,伊吕洵堪称伯仲;奇才真十倍,萧曹未许比经纶。——清光绪戊寅(公元1878)仲冬(十二月),长安信士潘矩题。
古石幽香名士骨,苍松翠柏老臣心。——清光绪戍子(公元1888)仲冬,豫章(今江西南昌)萧执中题。
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採,十里定军草木香。——清嘉庆.汉中市知府赵洵题。
前书案,后笔峰,看几亩青畴,数千载隆中宛在;襟军山,带沔水,留一黄土,四百年汉犹新。——虚白道人李复心题。
塑像
明代彩塑造像:供奉于武侯墓大殿正中的像上,有诸葛亮、关兴张苞、剑童、印童五座造像。
开发与保护
保护和修复
清嘉庆七年(1802年)、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武侯墓,并立有石刻。
1949年后,武侯墓屡经整修。1983年,县政府划定了保护范围,并砌围墙。为加强武侯墓的保护,设武侯墓文物管理所和县博物馆于此。
1978年起,陕西省政府、文物局等委托多方机构对武侯墓进行大修,基本完成对清代建筑的维护,新建大门、水塔、内围墙、内院道路等便利景区游览的建筑和设施。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武侯墓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勉县人民政府立即响应,划定外围墙以内为绝对保护范围,外围墙以外50米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对武侯墓陵园的保护工作。2006年6月,武侯墓文物管理所更名为勉县武候墓博物馆。
旅游开发
从2005年12月开始,汉中市先后重点从旅游交通、环境卫生、综合管理等9个方面,完成了武侯墓景区全长4.7千米的道路建设和乐楼维修、彩绘等工程。另外,景区引入多方投资,加快武侯墓景区软硬件建设,详细编制了《景区建设性规划》,全面实施了定期空气监测,噪音指标监测和古树名木保护栏的改造,新建北伐故事园和盆景园,修建后山和环线游步道,硬化乐楼广场,设置景观路灯。从而,武侯墓达到了国家AAAA级景区的创建标准。
相关文化
作品
与武侯墓相关的凭吊诗词自唐以后多有见存,尤其是清代成为官民共祀之地后。如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勉县凭吊诸葛亮,在游览读书台时写下了《游诸葛亮读书台》“两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当时典午称滑贼,气丧不敢当王师”。又如明代薛瑄《诸葛武侯墓》“尚忆出师当日表,空歌梁父旧时吟。中原未复星先坠,长使英雄慨古今”。清代赵敦棣《忠武侯墓》“近接斄侯墓,忠魂陏阵云。至今寒食节,私祭尚纷纷”则记载了清代清明节民间祭祀诸葛亮的盛况。
当代的学术研究作品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先后编辑出版了《诸葛亮与武侯墓》《武侯墓匾联集注》《定军山下话武侯》等专著,对武侯诸葛亮、武侯墓及其文物保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汇编和收录。同时,勉县武侯墓博物馆在《中国文物报》《文博》《百花》等各类刊物、报纸上发表专业文章,阐释武侯墓的历史与建筑。
历史轶事
钟会祭墓:曹魏景耀六年(公元263年)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奉命征伐蜀汉,行军至汉川时,派遣手下祭祀诸葛亮之墓,以表达对这位鞠躬尽瘁的蜀汉老臣的敬佩之情,并下令军士不得在诸葛亮墓周围采伐树木,或者是放牧牛羊。因此武侯墓才有“水咽波声,一江天汉英雄泪;山无樵采,十里定军草木香”之题。
真假双墓:武侯墓中有两座墓碑,其中位于墓区西南侧的是清代所立,并修亭三座保护。清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陕甘总督松筠凭吊武侯墓时,随行幕僚自称“精于堪舆之学”。他认为前方的诸葛亮墓是假的,东南约六十米处才是真墓所在。于是,松筠信以为真,当场命令知县马允刚在此修筑冢。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又有好事者在这个墓前立一块石碑,上刻“汉承相诸葛武侯之真墓”,混淆视听。
主要荣誉
1957年5月,武侯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武侯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7月30日,勉县武侯墓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
武侯墓介绍.勉县武侯墓官网.2023-05-01
..2023-05-31
勉县民俗 — 武侯墓清明祭祀.勉县人民政府.2023-05-31
..2023-05-08
勉县武侯墓建筑形制研究.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4-02-09
..2023-05-08
..2023-05-08
..2023-06-01
文化——非遗文化.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2023-06-01
【三秦文学】定军山前话武侯.陕西新闻网.2023-06-01
..2023-06-01
武侯墓.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6-01
文化——研学实践.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武侯墓.勉县人民政府.2023-06-01
定军山前话武侯.今日头条.2023-06-01
主题展览——一代智星诸葛亮.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主题展览——北伐故事园.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主题展览——定军山之战.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2023-05-08
匾联.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6-01
马允刚.中国知网.2023-06-07
馆藏精品-塑像.陕西汉中勉县武侯墓博物馆.2023-05-01
武侯墓.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5-02
..2023-05-08
..2023-05-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兴建背景
兴建历程
祭祀简史
地理环境
景区布局
建筑特征
外山门
乐楼
照壁
内山门
拜殿
大殿
东、西厢房
前坟亭
墓冢
寝殿(崇圣祠)
后坟亭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诸葛亮文化旅游节
其他看点
古树名木
陈列展览
重要馆藏
开发与保护
保护和修复
旅游开发
相关文化
作品
历史轶事
主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