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裕时
陈裕时
陈裕时(公元1877~1940年),原名陈裕大,字符伯。后皈依佛门,法号元白。宜昌市三斗坪镇人,幼年胸怀志,青年时参军,在汉阳兵工厂工防营当兵,被送到武备学堂读书,只因读《鉴略》颖悟过人,受到张之洞的重视,被其送往日本深造。
人物简介
在日本受革命派,影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入滇,加入新军。后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袁世凯称帝后,成功游说湖南省总督汤芗铭、四川总督陈宧同时通电反袁。自此之后,陈裕时不再过问政治,潜心研究佛学,参与国内一些佛事活动。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陈裕时积极号召全国佛教徒一致抗日。一九四〇年七月三十日在重庆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人物经历
参加革命
一九〇三年(二十六岁)七月到达东京,进入振武陆军士官学堂读书,因其在校阅读、宣传革命书刊被开除学籍,继而转学法政,后结识孙中山与黄兴,与宜昌人黄恺元高冈市全敬存陈吉甫、杨征祥一道入同盟会。三十二岁回国,与蔡锷赵恒惕唐继尧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龙州讲武堂监督兼龙州新军邑龙统带一职。
辛亥武昌起义后,极力游说桂军王芝祥、总兵陆荣廷,宣布独立,对抗清朝,组建了北伐军第三军,任三军参谋长兼邑龙标首长,与王、陆等人分几路驰援湖北、江苏省,各省纷纷回应起义,当时到达南京市的北伐军有十万馀人。孙中山先生的临时政府,粮草不足,各路人马鱼龙混杂,江西省安徽省两省援军,抢劫财务,发动叛乱,均被第三军弹压下去。
平息叛乱后,曾建议孙中山黄兴∶由于这些援军是临时拉起来的队伍,军事素质差,如果要对付袁世凯经过正规训练的军队,很难打胜仗。为此,北伐军应该吸收广大革命同志参加,整编几支精锐之师,打败强敌。并推荐精通军事的冯国璋之婿陈之骥担任要职。陈是陈裕时的留日同学,讲信用,重义气,可以利用他与冯国璋的关系,保证粮饷,保存和发展军事力量。
孙中山、黄兴采纳了这条建议,以广西革命军为基本力量,以同盟会员为班底,集中优良装备,整编成南京陆军第八师,黄兴任命陈之骥为八师师长。这时,陈裕时任十五旅旅长兼第九混成旅旅长。
反袁世凯
窃国大盗袁世凯当上大总统,相继约见孙中山黄兴、陈裕时。陈裕时与袁世凯长谈时事,不欢而散,陈对袁的印象是「权变有馀,忠厚不足」。袁世凯对这位国民革命军中实权派人物怀恨在心,派人跟踪,意欲加害。陈裕时不得已,化名及泉,得到日本友人的帮助,到日本避难数月始回。袁暗害不成,又按月送银元三万元收买,美其名曰「代表旅费」。在日期间,陈裕时曾邀请黄恺元等人密商对策,拟定以八师为基础,扩编三个师,分别驻南京市石家庄市武昌区,以便三足鼎立,再举义旗,并在袁所送南京代表旅费中,每月抽出一万元支持八师。从日本回国后,为发展八师实力,毅然辞去旅长职务,以南京代表身份,往来于北京市、南京之间,从事讨袁的筹划活动。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革命党人宋教仁在上海被赵秉钧所杀,全国哗然。孙中山主张起兵讨伐袁世凯,陈裕时与八师战友则认为实力不足,应该谨慎行事。一班激进派,以金钱怂八师基层军官,宣告独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黄兴在八师军官兵邀请下,到南京市组织独立,讨伐袁世凯。国民革命军在利国驿一战,获得大胜利,陈裕时无比欣喜,亲赴利国驿慰问。不料这时上海市江西省的讨袁军却出师不利,均遭失败,八师三面受敌,孤掌难鸣,只得退还南京,准备与冯国璋谈判,恢复和平。而党内的激进派何海鸣深表不满,遂煽动八师基层士兵,索饷闹事,枪杀副团长李浚,八师将士骇然离去,陈之骥见大事已去,宣布八师解散。
时在上海的陈裕时得到消息,火速赴南京解决问题,激进党人却在南京城门设下埋伏,准备陈进城时暗杀。陈的妹夫何遂探知此事,发密电相告,陈裕时及时回到上海。
同年八月,与黄恺元再次东渡扶桑,又转赴英国考察,随身备有中国古籍多种及一些佛学书刊,闲暇之馀,专心读书。不久欧战爆发,国内袁世凯与日签订卖国条约,粉墨称帝,各地再次掀起讨袁大战。
为表明忠于共和,反对帝制的决心,一九一六年与黄恺元回国,直奔长沙市,活动汤芗铭,反戈一击,讨伐袁氏。随后又独自去成都市,鼓动陈宧通电倒袁。汤陈二人,皆被说动,按照约定时间,湖南省四川省同时通电反袁,袁世凯时在病中,电文传来,肝火旺攻心,一命呜呼。中药中有一味药叫「二陈汤」,民间传闻,袁世凯是喝了一剂「二陈汤」毙命的,可见陈裕时的游说作用之大。
潜心佛学
游说汤芗铭、陈宦反袁成功以后,陈裕时不再过问政治,潜心研究佛学,参与国内一些佛事活动。在由日本返国时,曾请回全套《大日本续藏经》,用于修持。一九四七年二月,此藏二十四大木箱,由其侄儿——宜昌三斗坪镇医生陈勉公运往当阳玉泉寺藏经楼收藏。
陈裕时开始并不懂佛教,只是寻求一种有益身心的修炼方法,曾引蒋作宾(号雨岩)、黄葆苍(字恺元)加入「同善社」修炼。所谓修炼,只有静坐一法,陈裕时极不满意,乃退出同善社。
一九一八年七月,到上海市邀约了蒋作宾、黄恺元到舟山群岛普陀山游历。这时中国佛学泰斗释太虚,应普陀山僧众之邀请,出任普陀山前寺知众(寺院中执事)。三人见了太虚,指责佛教是迷信,和尚是寄生虫,太虚法师说∶「各位所说,并没有沾佛教的边,佛教有它的教理。我也想吃肉,也想喝酒,也想讨老婆,之所以不这么干,是因为我相信佛教教理,各位居士如果把佛教教理破了,那我就回去吃肉、喝酒、讨老婆好了,用不着再当和尚;如果各位破不了,骂我取乐是可以的,请不要再说佛教是迷信了..」。一席话说得三个人心悦诚服,遂皈依佛门。三人在山月馀,同听释太虚宣讲佛典《八识规矩颂》、《原人论》、《成唯识论大意》。八月,太虚带着昱山、陈裕时等四人,游览了宁波天童寺、阿育王寺,又到宝岩寺拜了奘老和尚。
随后,随太虚抵达上海市,面见章太炎王一亭刘仁航(号灵华)等社会名流,成立佛学研究团体「觉社」,开始了宏扬佛法的新运动。原在普陀山时,太虚法师曾与陈裕时等谈及整理僧侣制度和南游计划,只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决定先成立佛学团体,渐图扩展宏法事业,「觉社」乃缘此产生。觉社初衷,以「出版专着,编发丛刊,演讲佛学,实行修行」为宗旨。是年九月中秋节,陪释太虚西湖,下榻于白衣寺,随后回到汉口,黄恺元则去了重庆市。太虚将自撰的《往生安乐净土法门略说》一文交给黄恺元,黄恺元在重庆刊行此稿。
陈裕时到了汉口,大肆宣传学佛的好处,十月八日,太虚应李隐尘(号开先)、陈性白的邀请到汉口,并于杨子街王国琛的「寄庐」开讲佛典《大乘起信论》,并编出《大乘起信论略释》。二十三日讲经完毕。这次讲经,自始至终,只有七人听讲,大家摄影留念,太虚写诗纪事∶
李隐尘、阮次扶()、陈元白、全敬存、王澄斋(国琛)、马康侯(中骥)、王吟香(道芸)诸大居士,邀太虚到武汉市,谈如来藏缘起义者兼旬。今将返沪,摄影留别,且一偈以志法喜∶
飞梦汉江尘,一谈微远因。
影中同事现,身外独呈身。
了了心无往,澄澄意更伸。
随流得其性,来往海之滨。
佛历二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崇德释太虚
此次讲经,是太虚到武汉弘法的第一次,讲经完毕,陈裕时陪太虚游览武汉名胜,又送回上海市。十一月陈裕时返抵宜昌市,又至当阳玉泉山圆通阁,恭请祖印法师到家讲《愣严经》,并与多人受三皈(即皈依佛门做俗家弟子)。
一九一九年九月,陈裕时与李隐尘由湖北到北京市,礼请太虚大师在京讲《大乘起信论》。这次讲经,对全国佛教界影响较大,各省及各大城市,兴起了一批讲经会和居士林。陈裕时听说日本密宗始于中国,而国内典籍较少,于是,与诸大居士极力推崇东密,太虚派大勇去日本学习。
一九二〇年五月,与陈性白、李隐尘、李馥庭等人,邀请释太虚至武昌大东门龙华寺,讲《大乘起信论》。十二月十日,随太虚乘专列去长沙市湖南省长林特生、总司令赵恒惕组织讲经会于船山学社,听众甚多,当即成立了「长沙佛教正信会」。法会结束,陈裕时又随太虚至汉口佛教会,听太虚开讲《佛教的人生观》。次年九月又至北京西四广济寺听太虚讲天台宗要典《法华玄义》。因太虚担任净慈寺住持烦恼甚多,李隐尘、陈裕时于一九二二年元月私下商议,要请太虚到武汉市创办一个培养佛教人才的学校,太虚很高兴,给武汉政商各界人士写信,提出一个办佛学院的计划。二月十七日,太虚应请到汉阳归元寺讲《圆觉经》,湖南省江西省两省僧众,纷纷前来听讲。三月十三日,李隐尘、王森甫、胡子笏、汤铸新、皮剑农、陈裕时、萧止因、熊云程、萧觉天、赵子中、孙自平、王韵香及长沙佛教正信会的周可均等三十馀人,在归元寺集会,商量佛学院筹备事宜。五月,武昌居士黎邵平(号少屏)捐出武昌千家街自家院舍,创办武昌佛学院,众居士开会议定,聘请释太虚为院长,礼请疏由黄侃亲自撰写。经过一段时间筹备,太虚开始招生,招生章程由太虚呈湖北军民长官、内教两部备案。这时,太虚已辞去净慈、兜率两寺住持,并约请大觉、玉泉、智信等人,来院协助处理院务。
八月二十六日,武昌佛学院召开董事会成立大会,选举梁启超为董事长,梁启超因故未到任,暂由陈裕时代替,李隐尘为院护。太虚提出一条建议,利用庐山大林寺遗址,修建讲堂,以供佛学院假讲学,得到梁启超、李隐尘的赞同,并积极筹建。
九月一日,武昌佛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湖北督军萧耀南到会讲话,十分隆重。这次共召收了七十名学生,僧俗兼有,僧人学生有漱芳、能守、默庵、会觉、观空、严定法尊法师、法舫、量源,居士学生中有程圣功、陈善胜(出家后法名净严)。教师有空也、史一如、陈济博等,荆门市人尘空也在院中工作。课程取自日本佛教大学教材,管理制度参照禅林规制,早晚课诵(指寺院中早晚两次的功课)只念「阿弥陀佛」。办学的目的在于造就佛学师范人才,出家者实行整理僧制工作,在家者组织正信会,推动佛教广大人间(即「人间佛教」)。
自此,中国佛教界有了自己的佛学院。这年夏天,佛学杂?《海潮音》移到武昌佛学院编辑,更方便了学僧们阅读。
一九二二年二月,正值武昌佛学院寒假,陈裕时陪同释太虚江西省上,游览宜昌市沙市区。三月二日到枝江江口弥陀寺,受到本一法师的热情款待,二月五日访沙市章华寺,与净月方丈相谈甚欢(净月为慈禧赐封的大僧正,学识广博)。净月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密宗典籍最为完备,几乎所有的东密经典都不缺乏。陈裕时听了,心中敬佩净月的学识,回到武昌区,与各大居士掀起一股入藏求法的浪潮。这时,大勇法师已从日本回国,武昌佛学院数十名毕业僧,仍由大勇带队,组成「赴藏学法团」,由北京市出发,一九四二年初夏经武汉市四川省段祺瑞打电话给四川刘湘,嘱令沿途妥为保护。与此同时,陈裕时在北京与韩大载组织「密教院」,迎请蒙古辛喇嘛主持院务,传授黄教(喇嘛教格鲁派)教义。
五月,赶回武昌,于武昌佛教会听释太虚开幕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正式皈依太虚,太虚为其取法号「元白」。
韩大载是湖北松滋人,佛学造诣颇深,时任黎元洪旧国会参议院议员兼大总统秘书,同与陈裕时学密教。
一九三四年春天,两人同到南京市,拜诺那活佛为根本上师,朝夕相处,学习宁玛(俗称红教)教法。五月随诺那回庐山,八月随诺那到武汉市,后来诺那与韩大载去了成都市,经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熊绒西,受到红军陈昌浩总政委的礼遇,此后不久诺那活佛病逝。
一九三六年,陈裕时与潘昌猷等居士在重庆山洞附近云凤山买了一座寺庙,作红白教徒的闭关(与外界隔离,独自修行)处所,这时,山洞建有贡噶精舍,贡嘎活佛长住于此,陈裕时常去请教。
宣传抗日
一九三九年前,陈裕时长往重庆山洞,为号召全国佛教徒一致抗日,重庆长安寺内设立了护国息灾法会,主持人为戴季陶,先后任负责人的有释太虚、陈裕时、屈映光、韩大载
一九三九年秋天,与韩大载迁往重庆市江北双碑张家院子居住(即江北头塘双碑瓜葛亲),身患重病,自知难以苦撑,对友人说∶「如果日本人到了重庆,我只好殉节了。」张继前来看望,两人抱头痛哭。
病重期间,老友蒋作宾、陈性白专程赶来看望,无限感慨。
又嘱咐后人∶「我死之后,随便找一块地埋算了。」说完,与亲友言笑如常,毫无悲伤之意,临终前几天,仍手不离经卷,早晚课诵如故,神态安详自在。
安然去世
一九四〇年七月三十日去世,终年六十四岁。经亲友协助,葬于双碑附近,韩大载、陈性白为他撰写碑文。一九四五年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其女陈壁从抗日宣传队返回重庆市,将遗骨火化,骨灰带回宜昌市,葬于长江边孝子岩,并建立「陈裕时居士」塔。其子陈济博,得到屈映光、韩大载的支持,再度到康定市跟随贡噶喇嘛学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参加革命
反袁世凯
潜心佛学
宣传抗日
安然去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