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
中国浙江省舟山市东极镇所辖岛屿的总称
东极岛(英文名称:Dongji Island),正式地理名称为中街山列岛,别称渔夫列岛,是中国浙江省舟山市东极镇所辖岛屿的总称。东极岛是中国海洋东端的边界岛屿,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22°14'48"~123°37'56"、北纬30°07'35"~30°15'01"。东临两兄弟岛,与东海相连;南至浙江岱山黄大洋,接洋鞍渔场;西至岱巨洋;北至山渔场。该岛由28个岛和108块礁组成,其中有4个岛屿有居民居住。陆域面积为11.7平方千米。
东极岛是经过亿万年前的地质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岛屿,之后经过自然演变出现了较为丰富的基岩、花岗岩地貌、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东极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该岛海域内具有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浮游动物有15个类群,共有78种和23类浮游幼体(包括鱼卵),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包括8个门、70个属和142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共有83种。
东极岛约在1721年前一直没有人居住。清代光绪年间,青浜岛开始与外界通航。到了民国七年(1918年),庙子湖诸岛被浙江外海水师水上巡防队列为巡防范围之一。东极岛位于中国大陆的东端,远离舟山本岛,历史上曾被英国日本用作侵略的跳板,因此被称为“东海第一哨”。1987到1988年,该地渔区共有1000多个个体经营作业单位。此后,东极岛的船只全部改为铁壳船,并配置了现代化无线电通讯设备。1993年,中国在东极岛上设立东极镇。东极岛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迁移到这里的,主要来自宁波市温州市象山县等地,常年从事渔业生产。1980年,东极岛开始实行渔业生产大包干制度,到了1987-1988年,出现了1000多个个体经营作业单位,渔民收入大幅增加。东极岛的产业结构随着传统渔业的衰落和旅游业的崛起,而逐渐发生了变化。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使得东极岛成为了舟山海岛旅游的新热点,推动了东极镇旅游业的发展。东极镇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将人文与旅游业相结合,实施“一岛一品”战略,推动四个居民岛屿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东极岛不仅有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的青浜岛,和具有渔民风情的渔民画馆以及青浜庙子湖、象鼻山、白云洞等景点,还有西福山卧佛、菩萨穿龙裤等众多传说和故事。此外,东极岛还具有丰富的渔文化和清廉文化。该岛成功创建了省内首个海岛地质文化村——东极海岛地质文化村,并于2022年10月26日被中国地质学会评定为中国第二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成为中国首个以岛屿为单位成功入选的项目。
命名
东极岛并非一个正式的地理名称,它指的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普陀区东极镇辖下的一系列岛屿的总称,又被称为中街山列岛或渔夫列岛。由于东极岛的这一组岛屿表现为狭长的东西排列,其形状与“长街”相似,所以取名为中街山列岛。又因从19世纪初,该岛开始有人定居,由于附近的中街山渔场盛产墨鱼等多种鱼类,吸引了许多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和山东等地的淘金者,因此也被称为渔夫列岛。而之所以起名东极岛,是因它坐落在东海中,是边防部队驻守的最东端岛屿。
位置境域
东极岛位于中国浙江省普陀区东极镇,是中国海洋东端的边界岛屿,四周被东海环绕。其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22°14'48"~123°37'56"、北纬30°07'35"~30°15'01"。该岛东临两兄弟岛,与东海相连;南至浙江岱山黄大洋,接洋鞍渔场;西至岱巨洋;北至嵊山渔场。陆域面积为11.7平方千米。该岛距离距离沈家门渔港约为45.5千米,由28个岛和108块礁组成,其中有四个岛屿有居民居住,分别是庙子湖岛青浜岛东福山岛黄兴岛
历史变迁
东极岛所属的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一段山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当时海平面上升,导致山体被淹没而形成了这个岛群。长期以来,海浪的冲击也对东极岛所属的舟山群岛产生了影响,导致群岛逐渐形成了海蚀阶地和洞穴等地貌特征。后因海浪不断冲击岛屿的岩石,慢慢地侵蚀和塑造出平坦的海蚀阶地,又通过侵蚀作用形成了洞穴。
地理特征
气候
东极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避暑避寒。每年春夏季节,东极诸岛常常有云雾环绕,而与此同时,海岸线上则有较多阳光照射。东极岛的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7.7℃~18.4℃之间。七月至八月是最热的时候,气温可达40.4℃;一月则是最冷的时候,气温可达-6.6℃。此外,该岛的年平均降水量在1095毫米至1479毫米之间。降水量最多的月份一般处于3月到9月之间。冬季时盛行西北风,风速较大;而夏季与冬季相反,南风较多,风速相对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受太平洋高压控制所导致的。其中春季和秋季是季风转换的时间段。
地质
东极岛的地质构成主要由火山碎屑岩、花岗岩和基性岩墙群组成。这些岩石共同构成了该岛的地壳结构,记录了自白垩纪以来浙东沿海构造环境由欧亚大陆边缘转变为板内背景,并从挤压环境转变为拉张环境的过程。其中南桃树坑地层剖面的东侧是高坞组晶屑熔结凝灰岩,西侧是碱长花岗岩。它们之间存在着260°小于60°的接触面产状关系,表明早白垩世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岩被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侵入。而东极岛的花岗岩岩体则是典型的A型花岗岩,属于燕山晚期(约93-86百万年)的侵入岩。它是在地壳在拉张环境下变薄后发生重熔的结果。花岗岩主体为中粒碱长花岗岩,具有晶洞构造,矿物成分包括石英、碱性长石、酸性斜长石和黑云母等。基性岩墙群则是在构造拉张环境下,地幔上涌减压熔融产生玄武质岩浆,岩浆上升并灌入花岗岩裂缝中冷却凝固形成的。这些岩石富含镁铁,所以颜色较暗(深绿色或黑色),与花岗岩形成了直立的深色岩墙。岩墙的宽度在20厘米到4米之间,像是一道道深绿色的花纹,将浅色的花岗岩切割开来。
地形地貌
东极岛主要有花岗岩、海蚀和海积三种地貌。其中花岗岩地貌形成于地壳抬升的过程中,当花岗岩从地壳深处露出地表时,受到风、水、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开始发生风化剥蚀。由于地壳压力的变化以及挤压或拉张作用,岩体会出现裂隙。这些裂隙是花岗岩体中的弱点,通过风、水和温度变化,开始了对岩体的风化剥蚀。在岩体顶部形成了石柱、堡峰、叠石等地貌,这些形态可能留在平台上,逐渐消散成泥土;或者滚落到低处,形成石瀑。巨大山岗则呈现卧龙状,外部向内部重复离解和破碎的过程。其中福如东海石就是花岗岩地貌的一个代表性的景点。
海蚀地貌主要形成于海浪对花岗岩体的冲击。海岸边的海浪不断地冲刷着花岗岩体的裂隙,磨蚀岩体表面,导致岩体塌,形成了海蚀平台、海蚀峰、海蚀穴、海蚀沟等各种地貌。这些作用使原本连成一体的岩体分割成独立的岛礁,甚至有些岩体逐渐消失到水平面以下。
海积地貌则是由于岩体风化剥蚀产生细小的砂粒进入海水,并随着海浪的流动而漂移。在海湾等较为平静的水域,海浪停止冲击,砂粒沉积下来,形成沙滩堆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百步白石塘砾滩。
水文
东极岛海域水文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入海径流、台湾暖流、风和气温等。由于长江钱塘江等入海径流的冲淡作用,整个海域的平均盐度不会超过29。东极岛海域的水深由西向东逐渐增加,范围在8至70米之间,平均水深约为20余米。此外,东极岛海域流系较为复杂。一方面,长江和钱塘江的径流对海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南下的黄海水团和北上的台湾暖流也会影响该地区的水文变化。其中大陆径流和长江口的“丛生流”给海域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水体交换速度较快。
土壤
东极岛土壤缺乏,黄土裸露,土壤类型主要以棕黄砾泥和粗骨土为主。
生物多样性
东极岛海域内具有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浮游动物有15个类群,共有78种和23类浮游幼体(包括鱼卵),浮游植物浮游植物包括8个门、70个属和142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共有83种。
动物
浮游动物
东极岛的浮游动物分为15个类群,共有78种和23类浮游幼体(包括鱼卵)。其中,桡足类是最多的,有36种,其次是浮游幼体,共有23类。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在不同季节之间具有明显的变化,春季种类最多,冬季最少,春季的种类数是冬季的2.35倍。物种在冬季到春季的更替率为100%,春季到夏季的更替率为60%,夏季到秋季的更替率为78%。各季节之间的优势种组成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更替。冬季的优势种包括微驼隆哲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强额孔崔水蚤、黄海小拟哲水蚤和鱼卵。春季的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等共7种。夏季的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等共7种。秋季的优势种有针刺拟哲水蚤、百陶箭虫和中华假磷虾等共4种。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东极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共有83种。其中,软体动物门花帽青螺、白笠贝、演螺和布尔小核螺等46种,节肢动物门有长腕寄居蟹、刺巨藤壶、东方拟银杏蟹、东方小藤壶和丰年虾等共计17种,环节动物门短毛海鳞虫、麦秆虫、岩虫和异足索沙蚕等4种,脊索动物门有八部氏、豆娘鱼竿虾虎鱼和褐莒鲉等10种,棘皮动物有马费海胆紫海胆人共2种,刺胞动物门有等指海葵目、桂山厚丛柳珊瑚绿侧花海葵等共4种。
浮游植物
该海域的浮游植物包括8个门、70个属和142种。其中,硅藻有47个属和104种,甲藻有12个属和27种,隐藻有4个属和4种,金藻蓝藻各有2个属和2种,绿藻门黄藻眼虫各有1个属和1种。在这些浮游植物中,硅藻和甲藻是主要类群,共有20种优势种。总体而言,浮游植物在夏季和冬季的丰度明显高于春季和秋季。
重要岛屿
庙子湖岛
庙子湖岛是东极岛的主岛,也是东极镇政府所在地。岛上的居民大多是福建省渔民后裔,他们使用闽语将“庙”称为“庙子”,将水池称为“湖”。最早的福建渔民来到这座岛屿时,发现岛上有一座庙,并且庙前有一个水池。因此,这个岛被称为“庙子湖”岛。该岛海拔高达136.5米,呈东南-西北走向,海岸线曲折,多湾。庙子湖海域是舟山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街山渔场的核心所在。作为东极列岛中开发最完善的岛屿之一,庙子湖岛具备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度商业化程度。此外,它也是东极镇居民主要的生活和聚居地。庙子湖岛所处的海域平均水深约30米,年平均盐度为28.68,5月至10月的平均透明度为3.1米。该海域的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潮流通畅。海水肥沃,为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东福山岛
东福山岛位于东极岛的最东端,被当地渔民戏称为“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浪的摇篮”,以此来形容其偏远与荒芜。这座岛屿地貌非常独特,完全由花岗石构成,没有平坦的海滩或沙洲,而是遍布着各种大小不一、形状圆润的岩石。在东福山岛上有一颗被称为“福心石”的石头,它是格林尼治天文台留下的第一道阳光照射点。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射点”。
青浜岛
青浜岛位于舟山群岛,隶属于普陀区东极镇,在沈家门镇东北47.5千米处,靠近庙子湖岛。这个岛屿四季都呈现出茂盛的绿色,特别是春夏季节,一片郁郁葱葱。周围海域的海水呈现出深蓝色,加上当地人称海边为“浜”,因此得名青浜岛。在清朝时期,就有人开始在这个岛上居住,从事海上捕鱼和开荒种植等活动。据报道,1986年这里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作为舟山市十大旅游区之一的“东海极地生态旅游区”,东极以青浜岛为典型的石屋民居,作为当地的物质文化遗产,被专家评估为国家优质资源。
黄兴岛
黄兴岛东近庙子湖岛,其表层主要由黄土构成,在从东南面远望时呈现出一片黄色的景象。根据当地群众的传说,最早来到这个岛上定居的先祖姓黄,他们希望岛上的后代能够兴旺发达。因此,这个岛被命名为黄兴岛。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明末清初时期,东极岛尚为无人居住的荒岛。清代康熙修订的《定海县志》记载了东北悬海山的一系列命名,其中包括东极岛的青帮(即青浜岛)、庙子湖、黄星(即黄兴)等地名。约在1721年,东极岛可能还没有人居住。根据传说,蔡牵等人的海上军事力量(称为海上抗清义军)于清朝爱新觉罗·颙琰年间在舟山市海域活动,导致东极岛无人烟。清朝光绪年间,青浜岛开始与外界通航,并被称为青浜山埠。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拥有“墨鱼船约三百六十余只”的“县姜山帮”将渔业办事机构“永泰公所”设在青浜岛,而拥有“墨鱼船约一百余只”的“定海庙子湖帮”则将渔业办事机构“靖海公所”设在庙子湖岛
到了民国七年(1918年),庙子湖诸岛被浙江外海水师水上巡防队列为巡防范围之一。民国时期的《定海县志》中的《舆地志》对东极岛和庙子湖诸岛进行了详细描述。该书指出,从岱山东经竹屿港向东的诸岛被统称为东极岛。庙子湖岛又称庙子沽岛,有百余户居民;青浜山岛又称青帮山,有百余户居民;黄星山岛译作西渔人岛,有数十户居民;东福山岛译作菲地由岛,有数十户居民。这是对东极岛上首次常住居民的记载。
东极岛位于中国大陆的东端,远离舟山本岛,历史上曾被英国日本用作侵略的跳板,因此被称为“东海第一哨”。1949年8月到1950年5月,东极岛属于舟山群岛,被划分为定海区和翁洲县,其中东极诸岛属于翁洲县。1950年5月,东极诸岛进入了一段时间的“无政府”状态,直到1953年才有新的地方政府建立。之后,东极诸岛的经历和舟山群岛的其他有人居住的岛屿基本相同。
1956年,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等四个乡组成了东极区。然后在1961年,这四个乡合并成为了东极人民公社,隶属于舟山县(因为舟山群岛合并为一县)。到了1963年,东极人民公社被撤销,改为庙子潮、青浜岛、黄兴、东福山四个人民公社,归属普陀县管辖。到了1984年,庙子湖、青浜、黄兴、东福山这些地方都改为了乡人民政府,受普陀县东极区管理。最后,在1993年,这四个乡被撤并成为了东极镇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俗山志》记载,1950年东极岛的四个岛屿人口总计有2688户,10991人。同年5月,民国政府和军队撤离舟山后,东极岛经历了一段无政府时期,直到1953年才建立新的地方政府。1961年,庙子湖、青浜岛、黄兴、东福山四乡合并为东极人民公社,隶属舟山县;1984年,四个乡改为乡人民政府,隶属普陀县东极区;1993年,撤销四个乡,成立东极镇。据官方统计,1996年,东极镇有3155户,11271人的人口。截至2022年,该岛常住人口有1600人。
方言
东极岛的居民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迁移到这里的,主要来自宁波市温州市象山县等地。因此,他们的语音带有浙东地区的独特特色。由于大多数居民难以改变自己的乡音,所以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经常会使用温州话。此外,东极岛的居民常年从事渔业生产,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们粗犷而重音的发音特点,并且在平时说话时不使用卷舌音。
总的来说,东极岛的方言和沈家门的方言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而东极岛的方言在语音上受到了温州口音的影响,会有一些温州口音的特点。表示称赞的时候,可以说"交关赞"。如果要表达更深的赞美,可以说"色格"或者"虾亦"。用"阿拉"来代替"我们"。而提问的时候,可以用"咋莫噶"作为开头。此外,岛上的人们还喜欢把螺,发音成“楼”,比如“海楼”“泥楼”“辣楼”等。
经济发展
渔业
十八、十九世纪之交,浙江省等地的渔民来到东极诸岛海域追逐乌贼群。随着东极岛海洋资源的逐步开发,商人们也加入了从事鱼货贸易的行列。最初,他们通过以货物交换鱼货的方式进行贸易,逐渐发展到用钱购买鱼货。清朝初年开始,航行于青浜山埠与宁波市、沈家门之间的中路船满足了鱼货运销的需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东极岛开始实行集体化,从互助组转变为渔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舟山渔区采用平均主义的劳动分配制度,导致船舶、渔网和其他工具受损,渔业产量下降。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起),渔民放弃了传统且有利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的流作业方式。1977年,舟山渔区进行了合作经济体制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解决了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问题。1980年,东极岛开始实行渔业生产大包干制度,提供船舶和渔网的生产工具,承包单位向公社交纳费用,剩余部分由渔民自主分配。1983年,引入以船核算的办法,以单船或对船为单位独立组织生产和销售。除了支付成本,渔民可以自主分配剩余收入。到了1987-1988年,出现了1000多个个体经营作业单位,渔民收入大幅增加。此后,东极岛的船只全部改为铁壳船,并配置了现代化无线电通讯设备。
旅游业
东极岛的产业结构随着传统渔业的衰落和旅游业的崛起,而逐渐发生了变化。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使得东极岛成为了舟山海岛旅游的新热点,推动了东极镇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旅游业的增长,东极镇进行了一系列公共服务建设项目。从2020年2月中旬开始,东极岛以庙子湖为城镇中心,采取“城景相依、景城合一”的思路,进行了屋前屋后整治和闲置地块绿化美化工作,提升了海岛的绿化水平,打造了一个美丽城镇大花园,并创造了可视范围内“红绿灯鱼相间”的立体景观效果,推动美丽城镇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
同时,东极镇还修建了沿海栅栏,并在沿海道路上设置了具有海岛风情的旅游指示牌,还在各个景点设立了“网红打卡地”。此外,庙子湖岛上还开设了一家便利的供销惠民菜店,提供各种水果、零食、饮料等商品,以及一些旅游纪念品和当地海鲜产品,给本地居民和游客带来了方便。
为了解决海岛旅游中的票务问题,东极镇参照了铁路票务模式,完善了网上售票平台系统,以最大程度避免海岛旅游中“一票难求”和黄牛船票等现象。此外,还建立了东极旅游线上门户、微信、APP等平台,提供公共信息发布、民宿管理、旅游信息服务等功能,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的结合,推动商家入驻和信息共享,构建起一站式的吃喝玩乐住游导航。
另外,东极镇还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将人文与旅游业相结合,实施“一岛一品”战略,推动四个居民岛屿的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其中黄兴岛重点发展海钓、帆船等海上运动,并打造海上运动探险基地,开辟了观赏日出和日落的旅游新热点,逐渐形成生态观光、特色餐饮和渔村民宿等乡村休闲产业链。庙子湖岛则以“财伯公”民俗文化为亮点,打造了历史文化博物馆和渔民画展厅,并组织游客参观,播放与“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相关的视频,举办相关报告会。
东极镇在保留原有建筑物功能的基础上,按照美丽城镇创建的要求,将文化和旅游融合起来,创造了一个集公共艺术体验、读书、休憩和拍照等功能于一体的东极文化之窗。同时结合原军事坑道、军事遗址等资源,为前来举办党团活动的单位提供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此外,该地还着力打造了中街山特色街(即倒陡街),为游客提供更多有趣的体验。2020年9月,东极镇在《全国文旅“网红打卡地”TOP20价值推荐榜》中位列第十。
交通
东极岛于2020年8月开通了直升机航线,从舟山普陀山机场到东极只需耗费20分钟。此外,该岛设有多条海运航线,其中东极航线为朱家尖与东极之间的往返航线。而东极岛际航线则包括庙子湖往返青浜岛的航线、庙子湖往返东福山的航线、青浜岛往返东福山的航线和庙子湖往返黄兴岛的航线。
科考研究
东极岛有青浜—东福山科考线,以及青浜岛和东福山两个科考片区。其中青浜岛以地质文化综合科考为主题,涵盖了花岗岩岩体和地貌景观、海蚀地貌、基性岩墙群、海积地貌等内容。此外,还有一些历史遗迹,如“里斯本丸”沉船事件遗迹,以及现代渔村街巷和生活场景,还有具有特色的东极渔船等人文景观。这个区域适宜进行地质科考和渔村文化体验。而东福山科考区则以花岗岩地貌为主题,是研究花岗岩地貌景观发育演化的适宜地点。除此之外,沿着庙子湖生态绿道还有一条科考路线,可以串联庙子湖本岛上的地质生态景点。这条路线涉及到花岗岩岩体和地貌景观、基性岩墙群、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等内容。另外,还包括一些人文历史遗迹,如海疆防卫和财伯公主题公园等。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垃圾堆积
随着旅游人次增加,东极岛景区内的垃圾数量也随之增加,甚至在游客高峰期,海面上会出现成堆的白色垃圾。大量排放的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了本来清澈的海洋,甚至连东极岛较为偏僻的西北海域的石礁上也堆积着各种白色垃圾。
东极岛当地主要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岛上居民的日常环保活动仅限于将可回收的废纸板捆绑存放起来,而其他日常垃圾则直接扔进垃圾桶,缺乏正确的垃圾分类意识。加上东极岛远离舟山本岛,交通运输依赖于船只等种种原因,导致东极岛的海岛垃圾处理成为一个难题。海岛生态的脆弱性以及有限的生态承载力等问题日益严重。
海水倒灌
旅游活动的开展会吸引大量游客,而这些游客在海岛上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资源。然而,海岛上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会导致海水倒灌的问题,从而威胁到地面植物的生长。
环境保护
为了加大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力度,东极镇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相关措施。首先,在道路两侧安置了大量垃圾桶,以方便居民和游客随时投放垃圾。此外,政府还开展了改污改厕工作,改善卫生设施,减少污水的排放。他们也致力于维护和建设垃圾焚烧厂,以有效处理垃圾。此外,政府还采取控制用水用电等措施,以节约资源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在居民层面,当地居民已经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不再将废弃物随意丢弃。相反,他们主动将垃圾投入垃圾桶,养成了正确的垃圾分类和处理习惯。
风景名胜
东极群岛礁石资源丰富,沿岸到处可见巨大的海礁和岩石。不仅有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的青浜岛,和具有渔民风情的渔民画馆以及青浜庙子湖、象鼻山、白云洞等众多景点,同时也有西福山卧佛、菩萨穿龙裤等传说和故事。此外,还有“里斯本丸”号沉船海底宝库。
财伯公庙
财伯公庙是为了纪念陈财伯而建立的一座庙宇。据传,陈财伯是一位惠安县人,是东极渔民所尊称的老渔民。在岛上,流传着一个故事:“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而这里的“菩萨”指的就是陈财伯。据说,在他一次出海捕鱼时,遭遇到了剧烈的风暴,最终漂泊到了庙子湖岛。从那以后,每当暴风雨或大雾天气来临,他都会跑到山顶堆起薪火点燃,引导过往船只安全通过。为了纪念陈财伯的善举,人们建立了财伯公庙,并在庙中塑造了他的泥像,供奉起来。财伯公塑像手持火把,矗立于庙子湖放火山上,高达22.4米,成为东极岛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东极渔民的信仰对象,财伯公被视为指引出海归来的渔民返家的方向的象征。
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
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展示了东极岛二百多年来的沧桑变迁,它主要由里斯本丸纪念馆和民俗民风馆两部分组成,收藏了大量渔民的文物。这些文物涵盖了渔民从出海时所使用的鱼篓、船桨,到他们家中的床铺、家具以及服饰器皿等,完整地再现了当年渔民艰苦朴素的生活风貌。其中里斯本丸纪念馆展览了与出海捕鱼相关的工具与器具,更展示了渔民在家中的日常生活物品,包括床铺、家具、服饰和器皿等。通过这些展品,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渔民的生活方式。
小湾洞
小湾洞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东极青浜岛南田湾,是一座天然的海蚀洞穴。洞口较小,但内部空间很大,可以容纳数十人。它曾经是岛民躲避海盗的主要场所,也是东极渔民在过去面临生命危险时藏匿英军战俘的地方。东极渔民曾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和保护了这三位英军战俘,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2003年9月,浙江省舟山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和普陀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在小湾洞附近竖立了东极人民营救英俘遗址纪念碑。
渔民画馆
作为东极岛的一张独特文化名片,渔民画馆展示了东极渔民画的艺术作品,记录了东极岛丰富的海洋故事和渔民的生活,成为了一个珍贵的文化遗产。这种艺术形式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渔民画馆在2009年被舟山市定为“舟山渔民画创作基地”。渔民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它通过绘画展现了许多关于渔民生活的故事,如渔民们海上拔河的情景,还有东极渔嫂帮助丈夫铲牡蛎科的场景等等,这些故事被艺术家以渔民画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
相关文化
宗教信仰
东极岛有着丰富的宗教信仰,其中包括对财伯公、天后娘娘和观世音菩萨的崇拜。这些信仰源自一些传说和渔民们的生活经历。
福建省渔民陈财伯因遭遇风暴后漂流到东极岛的庙子湖岛,他点燃篝火为渔船导航。渔民们在他去世后为纪念他,在岛上建造了财伯公庙,并将泥塑像穿上龙裤和背单并称之为“财伯公”,陈财伯公也因此成为庙子湖诸岛的地方神。每年春夏渔汛期间,来自福建省的渔民都会带着丰盛的祭品前往财伯公庙进行祭拜。
在东极岛人们普遍信奉天后娘娘。据《定海厅志》记载,天后娘娘姓林氏,是莆田市都巡君之季女,生而神异,能拯救人们于困境中。当地人祠奉她后,水疫和航行危险都得到了缓解。每逢除夕,当地女性中声望较高者会为菩萨塑像洗身。曾经在舟山群岛的乡村和住人岛码头处遍布着天后宫,但在五十年代起,这些天后宫相继被拆毁。然而,信仰的复兴却逐渐发生,新的天后宫又开始悄悄地建立起来,尽管规模较原先小了很多。
东极岛的渔民信仰观世音菩萨,他们在大海中遇到风暴或强盗时会呼喊"大佛"或默念"观世音菩萨"并发愿。灾难结束后,他们会亲自前往普陀山还愿,根据发愿时的承诺进行供奉、制作服装或从事善行等。当遭遇农业歉收时,他们也会向神灵祈求丰收,并通过发愿和还愿来表达感恩之情。一些渔民家庭失去了海难中的男性亲属,如父亲、丈夫、兄弟,他们会前往普陀山请信徒为亲人超度亡灵,称为"做佛事"或"做功德"。这种宗教信仰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曾中断,但之后逐渐复兴起来。在东极岛的渔船上常常可以看到插挂着五彩船旗,上面有巨大的佛印,象征着信仰的复兴和对观世音菩萨的敬仰。此外,东极岛的主峰上有一朵常年笼罩在山顶上的云,形状像华盖。渔民们将这云视为观世音菩萨对他们的特别庇佑。
地域文化
庙子湖岛、黄兴岛、青浜岛东福山岛是东极岛的组成部分。这些岛屿上有许多与清廉文化相关的景点,形成了一条清廉文化带。其中,庙子湖岛上有农家书屋廉政角、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和庙子湖精神传承馆等景点。黄兴岛、青浜岛和东福山岛各有一个清廉驿站。这些景点串珠成线,构成了一条可以游览、学习和研究的清廉文化带。
东极岛有古朴的渔家文化。不仅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的青浜岛、极地民居东福岛石屋群和“里斯本丸”沉船事件,还有 “青浜庙子湖,菩萨穿笼裤“和“福如东海石”等传说。此外,人们在品尝“不到东极不知海味鲜”的野生海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海边人家纯朴的生活方式。另外,东极岛还有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东极渔民画。这种绘画大多以大海为背景,以渔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主题,已经逐渐发展为东极岛的一个标志性特色。
民俗艺术
东极渔民画起源于80年代未,曾多次在中国和国际展览中获奖,并有45件作品被国家、省、地美术馆收藏。最初,东极渔民画将渔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场景艺术化加工,主要展现了抱鱼、晒等劳作场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元素和主题不断涌入人们的生活中,渔民画所表现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东极渔民老大节是为了和渔民老大一起庆祝丰收和快乐的日子,举行日期是在每年的12月28日。这个日期按照当地方言的谐音说法,发音和“要年年发”非常相似。这个说法的寓意是希望东极渔业能够年年丰收,渔民年年能够发财。
影视作品
韩寒执导的电影《后会无期》主要在东极岛的主岛——庙子湖岛进行拍摄。故事中,主人公江河和马浩汉追求梦想和改变,但他们也对宁静的海岛家乡怀有留恋之情。影片最后,已经取得了成功的江河回到了他的小岛家乡。该电影上映后,位于舟山市的东极岛成为了文艺青年喜爱的旅游景点之一。
传说
徐福东渡求仙
徐福,字君房,古徐国偃王29世孙。成年后,行医传道,随其父徐猛宦游齐国(故《史记·秦始皇本纪》记为“齐人”),交往甚广,颇得秦始皇赏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遣徐福率“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泛海去蓬莱求仙。
蓬莱”在哪里?《义楚六贴》称:“日本国亦名倭国……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止此,谓蓬莱……”此外,日本号称“蓬莱”的地名还有二十几个,如“熊野蓬莱”、“严岛蓬莱”、“热田蓬莱”等。在中国沿海地区,也有不少称“蓬莱”的地名,如山东登州海角称“蓬莱头”、标志建筑称“蓬莱阁”,县名则称“蓬莱县”,烟台市的皇山也叫“小蓬莱”。福建渭洲湾内秀屿港附近的象山寺所在地,当地人也叫“蓬莱山”。在象山县有丹城的“小蓬莱”,而最为著名的是古称“蓬莱”的岱山岛
相传舟山群岛的东霍山(即东福山)也与徐福求仙有关。乾道《四明志·昌国县》云:“东霍山在县东北海中,四面大洋。上有虎豹龙蛇,人迹罕至。耆老相传,古有仙者隐于此。山有石棋盘,四周皆修竹,风至则竹枝扫盘,绝无纤尘,若人使之然。”宋·宝庆《昌国县志·叙山》: “东霍山在海之东北,环以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沿袭宋志云: “(东霍山)在海东北,环大洋。世传徐福至此山。有石宛如一,修竹森立,风杖扫排,常无纤尘。”吴莱道: “东南望东霍山,山多大树,徐市盖驻舟于此。
龙头口
相传东海龙王的后花园是东极海域,那里有大量的鱼群、珊瑚和海草。有一次,东海龙王带着龙子龙孙来这里游玩,但最小的儿子小白龙却留了下来。岛上的淡水很缺乏,特别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干旱。有一天,一个叫海花的小姑娘去取水,但不小心把水桶里的水泼掉了,她非常伤心。这时,小白龙听到了她的哭声,变成一个英俊的少年出现在她面前,安慰并告诉她明天让家人用大水桶来取水。海花高兴地回家告诉了父母,他们去看了一下,发现坑洼里满满的都是水,大家都很开心。从那以后,每当干旱时,小白龙都会化雨为岛民带来水源。最后,小白龙告诉海花他要升天了,让她明天让人在坑洼上挖一个大水井。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起挖了一个水井,小白龙升天前在水井上方降下一阵大雨,直到水井满了才离去。为了感谢小白龙的功德,人们把水井叫做“白龙井”,坑洼叫做“龙头口”。但从那以后,没有人再去小白龙居住过的山洞。
重要事件
“里斯本丸号”事件
1942年10月2日,“里斯本丸”满载着从东南亚战场俘获的2000名英军官兵和劫夺的金银财宝,从中国香港返日,因船体装有大炮,而且没有悬挂战俘标识,途经舟山群岛青浜岛东北约2海里的东霍洋面时,被美国军队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沉没。船上的英军官兵大多葬身大海,有384人被当地渔民救起,被安顿在青浜岛上。10月3日,日军飞机轰炸出事海域。4日,日军大肆搜捕,将藏身于青浜岛上的部分英军官兵押解离开。未被发现的英军官兵,则在渔民的保护下,安全脱险。重遭日军俘虏那些的英军官兵,被送至上海市后转运至日本本土战俘集中营,由非交战国土耳其葡萄牙西班牙瑞士瑞典和国际红十字会照管。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许多被俘的英军官兵得以幸存,返回英国与亲人团聚。
东极海岛地质文化村
东极岛以“亿年生东极,福如东海石”为地质文化主线,通过实施30多个地质文化相关的建设项目,成功创建了省内首个海岛地质文化村。在2022年10月26日,中国地质学会评定东极海岛地质文化村为中国第二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成为中国首个以岛屿为单位成功入选的项目。
“海誓山盟石碑”破碎事件
东极海誓山盟石碑是一处热门情侣打卡地,但这块石碑因于2023年情人节前破碎而快速登上热搜。后经过调查,该石碑系他人自行建造。在2022年的一次台风中,石碑因被海水冲击有了裂痕,考虑到这块碑有很多游客拍合照,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石碑所有人主动将其拆除。
参考资料
Dongji Island.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8-11
..2023-08-11
普陀山岛:海天出佛国.中国国家地理网.2023-08-13
..2023-08-11
东极地质文化村宣传手册.中国地质学会.2023-09-22
东极方言.普陀图书馆.2023-08-29
发布时间:2018-06-29 来源: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昆明市科学技术学会.2023-07-28
..2023-08-11
..2023-08-11
中国旅游日丨山海普陀,等你来.舟山普陀文旅.2023-08-13
..2023-08-11
东极岛.岱山新闻网.2023-08-11
..2023-08-13
..2023-08-11
东极海岛地质文化岛宣传画册.中国地质学会.2023-08-13
..2023-08-13
..2023-08-13
..2023-08-13
..2023-08-11
七夕会旅游|东极看海.新民晚报.2023-08-11
东极岛.吴江通.2023-08-13
..2023-08-11
舟山普陀:渔民画上“话”清廉.浙江省纪委监委.2023-08-11
普陀记忆丨“老大”的光荣.中国舟山普陀.2023-08-30
目录
概述
命名
位置境域
历史变迁
地理特征
气候
地质
地形地貌
水文
土壤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浮游动物
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
浮游植物
重要岛屿
庙子湖岛
东福山岛
青浜岛
黄兴岛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人口
人口数量
方言
经济发展
渔业
旅游业
交通
科考研究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垃圾堆积
海水倒灌
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
财伯公庙
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
小湾洞
渔民画馆
相关文化
宗教信仰
地域文化
民俗艺术
影视作品
传说
徐福东渡求仙
龙头口
重要事件
“里斯本丸号”事件
东极海岛地质文化村
“海誓山盟石碑”破碎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