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老腔是明末清初在陕西省
华阴市卫峪乡双泉村流行的皮影戏曲剧种。
华阴老腔在
乾隆元年至十年就已经兴盛,之后随着社会的动荡而逐渐没落,甚至变成了“家族戏”,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在外人面前传播。现在看到的华阴老腔有两组继承,分别是双泉村的
张喜民和华阴老腔代表人
王振中(白毛),随着王振中老师在电影中对华阴老腔的展现,人们对其了解也逐渐增加。
2001年,经过领导党安华及老腔艺人的改革、创新,华阴老腔走向了幕前,面对观众进行互动式演出,师承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张喜民的张香玲在2003年创立了
华阴市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教授年轻艺人学习华阴老腔。从2014年起,华阴老腔艺人们致力于将老腔和流行歌曲结合,让更多人了解老腔,如:老腔艺人和
黑撒乐队合作
艺术摇滚版《
一无所有》,
张喜民同
谭维维合唱《
给你一点颜色》等。张喜民等老腔艺人在2016年和2021年分别登上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网络春晚。
华阴老腔传统剧目代表作品《拜花堂》《兵伐徐州》《访白袍》等,经过创新、改编之后的剧目有《给你一点颜色》《
华阴老腔一声喊》等。因为华阴老腔保留了古秦语的特点,所以可以研究当时的语言特点,甚至于分析古代社会的价值观、百姓的生活。
2006年,华阴老腔已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命名
“老腔”的名字来源同样有两个说法,一是与当地流行的其他剧种相比,年代较早,尤其是音乐显得古朴悲壮、沉稳浑厚、粗犷豪放,为古老之遗响,所以称为老腔;二是由于它是从
老河口市的
说唱传到
华阴市演变而成,所以取老河口第一个字来命名为老腔。
历史沿革
起源
针对华阴老腔的起源有两种观点,一说起源于
西汉末期,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所处的位置是
黄河、
渭河、
北洛河的交界处,当地是一个军事粮仓,船夫们日益劳作,为了缓解心中的苦闷以及保持一致的动作,所以领头的船工带着大家会一边喊号子一边用木块敲船邦,久而久之,当地的村民就用这种方式来演绎戏曲,变成了华阴老腔;另说它的“声腔”源于明末清初华阴流行的一人唱多人帮腔,且以木板拍击
音节的“说书”,至清乾隆初年始发展为“老腔皮影”。。
随着华阴老腔的发展,它的分类弦板腔和阿宫腔也在发展。1800年前
东汉时期,弦板腔在宋代是从隔帘说书的皮影戏开始的,艺人们将用羊皮、牛皮刻制成的各类戏剧人物,在撑展的纱帘上通过灯光挑动皮影,进行表演,这就是弦板腔最开始形式。
阿宫腔传到渭北一区是在清嘉庆、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和原来的
秦腔相比,阿宫腔有“三放不如一遏”的效果,所以艺人们也称它为“遏工”,演出的剧目有《范相秦》《玉瓶赠金》《祥麟镜》《四贤册》等。
发展
阿宫腔发展至清同治、光绪年间,剧目主要有《
滚龙床》《红拆书》《
铁冠图》《艘孤》《清河桥》等。
弦板腔组织旧艺人建起了“灯塔剧社”。1958年
富平县阿宫剧团将阿宫腔搬上大舞台,以形体表演的方式与观众见面,改变了阿宫腔单一贫乏的表演模式。
1957年,乾县人民剧团,把弦板腔从幕后搬到了台前,令人耳目一新,与此同时第一出弦板腔戏《槐荫媒》搬上大戏舞台。1959年,乾县剧团在
西安人民剧院演出弦板腔《
紫金簪》,得到了省上领导的高度重视,弦板腔被确定为省上重点培养的五大剧种之一。
阿宫腔的创新比弦板腔稍晚,直到1960年才被搬上大舞台,虽然在唱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色。1961年
富平县阿宫剧团赴京进行汇报演出,受到戏剧专家及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咸阳市弦板腔“样板戏”汇演于1970年进行,其中弦板腔《
智取威虎山》获奖多项。
新中国成立30周年时,弦板腔代表剧目《
紫金簪》参加省文化局举办的“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演出
二等奖。
分类
华阴老腔分阿宫腔和弦板腔两个大类。
阿宫腔
流行区域
阿宫腔流行于
礼泉县、富平、
兴平市、咸阳、
泾阳县、
三原县、
乾县、
高陵区、
耀州区、
铜川市、
临潼区等地,它的特点是翻该遏低,所以也被称为“遏宫小调”。
代表剧目
阿宫腔的主要剧目有改编剧目《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和传统戏剧《玉瓶赠金》《
女巡按》《锦香亭》《
王魁负义》《四贤册》《
白蛇传》《翰墨缘》《金鳞记》以及现代戏《鸡毛信》《雷锋》《红石钟声》《八一风暴》《三姑娘》《两家亲》。
代表人物
阿宫腔代表人物有权三民、傅新元、李珍珠、党碧侠。
题材
阿宫腔的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历史、民间、现实等都有涉猎,其中以历史为依据的剧目大多讲述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并且批判了残暴、卖国求荣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正义、高昂的民族气节,如《七箭书》《重耳走国》等;再比如《
西厢记》《金鳞记》《
王魁负义》《
女巡按》等戏剧是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这些故事大多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刚正不阿的清官戏;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剧目,大部分是讥讽当时的恶官、恶人,用讽刺喜剧的形式展现,如《三婆娘顶嘴》《屎巴牛招亲》《打锅》《抹牌》等。
弦板腔
流行区域
“弦板腔”主要流行于陕西咸阳、
乾县、
礼县、
礼泉县、
兴平市、
宝鸡市、
凤翔区等地以及
甘肃省东部地区。
代表剧目
弦板腔的曲目名作《桃园结义》《三请诸葛》《
回荆州》等以及《
紫金簪》《武则天等》;新编剧《借驴》《十三姐妹闯三关》《七星剑》;移植剧有《穷人恨》《
沙家浜》《
智取威虎山》。
代表人物
县剧团优秀演员丁碧霞、优秀
坠胡演奏者李育亭,分别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项目代表性
传承人。
艺术特点
老腔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慷慨激昂、感情深入、震撼人心,因为其保留了皮影的特点,所以老腔还具有独一无二、原汁原味的风格。
老腔中保留了大量
说唱的形式,这体现了老腔的“慷慨激昂”;老腔艺人们仅仅只用几个简单的乐器就可以演奏出雄壮豪迈、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让人身临其境,这体现出老腔的“震撼人心”;老腔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特点。
角色
老腔的角色和其他戏剧有所不同,老腔的演奏一共有五个人,但是它将“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的职责集于主唱一人。这五个人的职责分别是:
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担任主唱,演出时,怀抱
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
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
后槽,也叫打后台,“打后槽”主奏马锣,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拉坡)。
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坐档,也叫“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并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声腔
阿宫腔唱腔
阿宫腔在保持自身特点中,又先后借鉴和吸收了迷胡、弦板腔、
碗碗腔等兄弟剧种的曲调或行腔技巧,其唱腔愈加变得细腻、婉转,刚柔并济,阿宫腔属板式
变化体音乐,有声腔和唱腔之分,其中声腔又分欢音与苦音,欢音表达明朗、轻快的情绪,苦音表达悲伤、凄楚、怀念、愤慨的情感。阿宫腔尤其以女声最为动听,在唱腔上有明显的拖腔,阿宫腔的语气助词(拖音)保留着鲜明的秦古汉语特色。
唱腔保持了阿宫腔腔调,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叠腔、三不齐和单句送等。
弦板腔唱腔
弦板腔音乐、唱腔优美动听,它不仅具有豪迈激昂,也具有娴雅委婉,它的唱腔有九种固定板路,即:导板、上音子板、正板、紧板、二流板、气死人、三不齐、流板、撒板。
乐器
老腔的很多乐器都是老艺人们自己加工制作的,
月琴、
板胡、
大锣、
钩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
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每个人都熟悉自己的职责。
伴奏
伴奏音乐不用
唢呐,独设
檀板的拍板节奏,均构成了该剧种独一无二的特点。老腔的伴奏乐器有惊木、自制的月琴、
二胡、梆子、钟铃、长号等,老腔的语言性很强,呈现出由
说唱向戏曲过渡的明显痕迹,正因为如此,老腔被称作“
戏曲的
活化石”。
阿宫腔
为了展示更好的音乐效果,阿宫腔的伴奏乐器也更加丰富,除了作为主奏的硬弦、
板胡、
月琴,再配以
鼓板、
唢呐、笛子、
梆子、子、牙子、
小锣、
铙钹之类。
弦板腔
弦板腔又称“板板腔”,由主要伴奏乐器“弦子”和
打击乐器“板子”而取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弦板腔从早期基本乐器的二弦、
三弦琴、板子发展到加入板胡、
二胡等多种民族乐器。
唱词
《征东一场总是空》
征东一场总是空
自古长安地
周秦汉代兴
山川花似锦
八水绕城流
临阵无有文房宝
该拿什么当笔尖
狠心口把中指咬
昏昏沉沉疼煞人
中指咬破当墨水
上写着 诚惶诚恐三叩首
东至东洋东海岸
南至南洋南海岸
北至秦关一方城
长安三地由你管
又管八百文武官
再写三宫和六院
普天之下众百姓
我父基业被我废
顷刻卖了唐社稷
代表人物及作品
尽管老腔保留了纯正的腔调,但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老腔的流传,直到20世纪初,这种“封闭”的局面被打破,双泉村的
张喜民和华阴老腔代表人
王振中(白毛)都继承了老腔。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华阴老腔的传承谱系有两组——一是
卫峪乡双泉村
张姓,到张喜民是第十代;一是外姓,吕孝安为第一代,王振中为第二代。
王振中,艺名白毛,出生于
华阴市太华办南寨村,师承吕孝安先生,他对华阴老腔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传承,还有创新,在老腔伴奏中,王振中给其增加了一把
二胡和一把高板,以增加伴奏音乐的层次,同时他还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不断对音乐和剧本进行了有益的润色或剪裁,丰富和提高了传统原作,并经舞台检验,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华阴老腔走向世界是因为
王振中先生在1993年,
张艺谋拍摄的影片《
活着》中担任老腔的演唱者,之后这部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慷慨激昂的老腔也唱响世界,他的新编现代剧《
杜鹃山》是他的作品之一。
张喜民身为张家传人,所以自小学习老腔,2006年,
陈忠实的著作《
白鹿原》被改编为话剧,导演
林兆华深受张喜民的《将令一声震山川》的震撼,于是决定在剧中使用华阴老腔;2016年,张喜民与流行歌手
谭维维登上了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台;2018年,张喜民一行去了美国12个州表演华阴老腔,在异域展现老腔风情。张喜民创立的“喜民班”足迹不仅遍布中国也走向了世界,他教授的徒弟有20多人,其中徒弟张香玲、张猛在全国的演出颇有影响,张喜民作为华阴老腔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在老腔艺术保护、发展、创新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在2022年张喜民入选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张喜民登台演出过的曲目有《
借赵云》《
封神演义》《罗成征南》等。
传承与保护
传承
随着老腔的分类:阿宫腔和弦板腔的发展、传承,老腔也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中传承,1993年,电影《桃花满天红》中的歌曲《人面桃花》是
王振中老师以老腔的形式演绎的,这首歌让老腔登上了荧幕,两年后,他又在电影《
活着》中,为
葛优指导老腔唱法。
针对弦板腔的传承,在2007年,
乾县举办了抢救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汇报演出活动,原乾县弦板腔剧团的成员从各地集中到剧院,连演三场,获得圆满成功。
2010年弦板腔剧团对
秦腔经典剧《福寿图》进行挖掘整理并且反复修改,对唱腔音乐进行重新编排加工,历时一年的改编、加工,《福寿图》由秦腔改为弦板腔开始在省、市、县演出,共演出50多场次。
传承困境
21世纪华阴老腔面临的状况有,
一:薪酬低,因为演出的报酬低导致没有人愿意进行演出。
二:
无人继承,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较少有年轻人去学习华阴老腔,因此,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华阴老腔艺人年龄都已经五十多,甚至有些艺人已年逾古稀。
三:华阴老腔的观众也逐渐减少,即使有外国人参观也仅限于好奇,这就需要老腔不断创新。
保护
1963年,
张喜民成立老腔班社——“喜民班”,为老腔的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宣传华阴老腔他甚至登上国际舞台,让世界了解老腔艺术。
2001年,担任
华阴市文化局干部、华阴老腔保护中心主任的党安华开始为老腔变革出谋划策,当他同当地四个老腔皮影戏班社接触、了解之后,就和大家提出了改良意见——老腔艺人从幕后走向幕前,于是大家拍板成立了华阴老腔艺术团。
师从华阴老腔国家级非遗
传承人张喜民的张香玲在2003年组建了老腔皮影班组,亲自教授年轻的老腔艺人,3年之后成立了华阴市香玲老腔皮影艺术团。
国家为了应对华阴老腔面临的问题,在2006年,将其入选首要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国家为了更好的保护老腔的发展,在2019年11月将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之后
华阴市华山老腔艺术保护发展中心获得“华阴老腔”保护单位资格。
现在华阴老腔已经拥有了新的传承,如:老腔第十一代传人——张猛,小时候也很不喜欢,但是看着老腔没落他也很不忍心,所以他放弃了和公司签订的工作,学习老腔。
创新
随着时间的发展,老腔艺人们觉得应该对老腔再次进行创新,所以在2014年,老腔艺人和
崔健合作,准备通过《
一无所有》冲击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因歌词内容没有登上春晚。
之后老腔和现代歌曲合作,在2015年5月,老腔艺人同
陕西省本土的
黑撒乐队合作,演唱
艺术摇滚版的《一无所有》和《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同年12月7日,
东方卫视综艺节目《
中国之星》直播时,歌手
谭维维与华阴老腔艺人混搭的一曲《
给你一点颜色》惊艳全场,短短几天,点击率过亿。
2016年,谭维维和华阴老腔的老艺人们带着老腔登上了央视春晚,并为观众带来一首《
华阴老腔一声喊》。
2021年1月28日,华阴老腔加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网络春晚。
价值与影响
剧目的取材体现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和百姓内心的期待,老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也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心理状况及民众获取心理的慰藉的模式,运用艺术形象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激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光明,弘扬中华文明道德,启迪人民群众发扬弃恶扬善,净化心灵的艺术教化作用。。
因为老腔历史悠久且在之前属于家族戏,这体现了剧史的本源性和传承上的封闭性;老腔剧目大多是抨击当时统治者的暴虐和为官者的腐败,这体现了张扬的取材风格;老腔不仅面对古代的百姓和统治者,现代的人们也是老腔的观众,这体现了老腔审美对象的广泛性;老腔保留了古秦语的特点,
说唱特点突出,原音保留完整,这体现了语言风格的原声性;老腔剧目的题材包括历史和民间故事,所以老腔具有研究古代的历史价值和展现民族精神的艺术价值。
2016年2月15日,
华阴市为华阴老腔艺人颁发了30万元奖金和“突出贡献奖”奖状,并为
张喜民等老腔艺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重要演出
早在2010 年,华阴老腔就参加了文化部 2010 年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2016年,
谭维维和华阴老腔的老艺人们带着老腔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为观众带来一首《
华阴老腔一声喊》。
2019年10月2日,华阴老腔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
中国戏曲文化周2日在北京
北京园博园开幕。
2020年12月30日,东府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基地第四届老腔传承与发展音乐会在
渭南师范学院华金音乐厅亮相。
2021年华阴老腔再次加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网络春晚。同年5月11日华阴老腔在“第五届丝绸之路
世界博览会暨
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再次亮相。
参考资料
王振中.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7-24
华阴老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3-07-24
华阴老腔.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7-24
弦板腔.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7-24
阿宫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3-07-24
弦板腔.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