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位于
周口市鹿邑县城东5公里的
太清宫镇东北隅,是
老子的诞生地,道教祖庭。
全真道著名宫观之一。
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刘志刘志派
中常侍管霸前来创建一个祭祀老子的
庙宇,始名老子庙。而后
唐朝开国皇帝
李渊追认老子为始祖,以老子庙为太庙,唐开元三十年(公元742年),
李隆基李隆基正式改名为太清宫。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5年),
赵恒下令在唐代的基础上扩建太清宫。元
中统元年、二年(公元1260-1261年),
孛儿只斤·忽必烈先后下令明确规定太清宫的保护范围。后太清宫毁于战乱。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鹿邑乡贤集资重修太清宫,但对比唐宋也是大不如前。
太清宫
坐北朝南,分前后
两宫,共占地872亩。以太极殿为中心,周围有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清静阁等构成的房舍共六百余间。太清宫的建筑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结构简洁明了,注重对称美感,大量使用榫卯结构。午门耸立,御道坦直,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衬托出主体建筑,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尽显昔日“
道教祖庭”的宏伟。
1986年太清宫被公布为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名称由来
太清,道家谓天道,亦谓天空,传说是神仙居住,道教常用以名其宫观。
老子在道教中被认为是老君的化身,被尊为道祖,称为太清道德天尊。。
李渊武德三年(620年),追认老子为先祖,扩建老子庙,并以此为太庙,后
李治建紫极宫,
武则天建洞霄宫,豪华一时。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李隆基下诏改紫极宫为太清宫,太清宫因此而得名。现今鹿邑太清宫出土的大量
碑刻证实,自
唐朝以来,“太清”之名一直沿用不变。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鹿邑是老子出生、悟道、
弘道之地。老子被官方和
道教尊为道家鼻祖、道教教主。太清宫作为祭祀
老子的庙宇,是世界第一座被正史记载、官方修建、皇家保护、规模世间无二的超级庙观。2007年4月2日,时任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任法融,率全国著名的九十九位高功法师来到鹿邑太清宫,以道教最高规格为
鹿邑老子故里祈福、纳祥。在任法融会长亲笔为鹿邑题写的“道教
祖庭”揭牌仪式见证下,道教发源地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鹿邑。
建设历程
隋唐时期
据《
后汉书》和《
鹿邑县志》记载,太清宫的前身老子庙建于
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
唐朝武德三年(公元620),唐高祖李渊为了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听从吉善行的建议,追认
老子为祖宗,并在汉代老子庙的基础上扩建,规模仿照长安皇宫,做为太庙。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
李治追封老子为
玄元皇帝,创建祠堂,称紫极宫。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武则天追封李母为
先天太后,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俗称后宫,位置在太清宫北二里,至此太清宫建筑群正式形成前宫、后宫两个体制。到
李隆基时期,李隆基又扩建太清宫,为老子上尊号“大圣祖高上金阙天皇大帝”,改庙名为太清宫,亲手为老子所写的《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作注释,刻石碑立于太清宫,即
唐朝碑。唐末
黄巢起义,太清宫在战乱中被毁。
宋元时期
到了
北宋赵恒时期,因为真宗的母亲姓李,因此真宗对太清宫特别喜爱,在位期间还以国家大典来鹿邑朝拜
老子,后拨款重修了太清宫和洞霄宫,规模比唐代更加庞大,“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和“
先天太后之赞”以及“会真桥记”等
碑刻就是在那时立下的。后来太清宫毁于
靖康之变,到了
金朝才得以重修,但元气大伤不复从前。
元朝统一后,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重视
道教,为保护太清宫,先后于
中统元年、二年(公元1260-1261年)为鹿邑太清官颁旨立碑。明确规定太清宫、洞霄宫的保护范围,太清宫方圆四十里内的土地、树木及一切财产属太清宫所有,当时规模十分可观,但与唐宋鼎盛时相比,也仅仅只是当初的十分之一。到了元代末年,太清宫一带经常出现洪涝灾害,
韩林儿又拆太清宫的木材石材等运到
亳州市修建通真观明王宫,导致太清宫大部分建筑被毁。
明清时期
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鹿邑乡贤周道胜等人不忍看到
老子诞生圣地衰败,经大家捐款集资,在一片废墟上重修了太极殿,并立碑记事。这块碑就是现在立于太极殿前的清重修太极殿祭碑。碑的末尾乡贤们感慨的说:“虽经我等尽力修缮,同唐宋之盛隆相比仅存什一于千百也。”
新中国成立至今
“文革”期间,太清宫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大唐碑和大宋碑被砸断,道士们被迫离开庙宇。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太清宫再次开始重建。1986年,太清宫及其所余历代
碑刻被列为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方位布局
太清宫以新建的洞霄宫石坊为界,分前后
两宫,前宫为太清宫,是祭祀老子的地方,后宫为洞霄宫,是祭祀老子母亲的地方。太清宫从山门进入由神道往前,依次是望月井、灵溪池、太极殿、
三清殿,山门至太极殿神道东侧有大唐碑和大宋碑,太极殿东有九龙井。 太清宫和洞霄宫之间有新建园区,由三清殿往北,神道东侧是老子故居,西侧是道源
西安碑林博物馆和翰轩苑,翰轩苑西侧有西展厅。由神道穿过的石坊则进入洞霄宫,进入洞霄宫从左往右依次是圣母殿、娃娃殿,洞霄宫石坊东侧有三御碑和先天太后墓。太清宫整体布局整合严谨,错落有序。
太清宫
太极殿
太极殿是太清宫主体建筑之一。该殿建于民国二年,是汉、唐、宋、明、清不同时期的建筑材料构筑成的混合性建筑。可以形象地概括为汉唐础、宋拱、明条。它坐落于边长18.7米的正方形平台之上,台高0.55米,南正面有三级石阶通于台上。太极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式结构,黄色琉璃瓦顶。琉璃大脊,南龙北凤,正脊之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龙头形大吻,上插剑把。垂脊饰仙人,小兽。唐时的太清宫前宫内“太极殿”位于中央,大殿前有
丹桂古柏2棵,铁柱1根。据鹿邑旧时县志记载,古柏为
老子亲手所植。树之纹理奇特,其一左旋,另一右转,象太极图中的阴阳二气,故又称阴阳柏;铁柱是老子做周柱下史之职的纪念物,俗称“赶山鞭”,为
唐朝皇帝所立。
望月井
望月井位于
太极殿南约50米的神道上,唐朝时修建,为青砖垒砌的圆形水井,原有井台和栏杆。每逢甲子年的农历八月十五,风清月圆之时,天上的明月正好投影在水井中央,正应了“天上月是水中月”的古诗意境。这口井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古人用古钱币投落井中,钱币在落水的瞬间,发出一种类似青蛙的鸣叫声,所以人们闲来无事,就投钱币听蛙鸣取乐。
灵溪池
灵溪池位于太极殿前,一左一右分布在当院两侧,传说
老子诞生时九龙取水浴老子,洗浴老子圣体的水汇集而成灵溪池所以灵溪池分别为日月之形,
唐朝帝王拜老子的时候修建了灵溪池,清朝光绪年间修《鹿邑县志》时,灵溪池已湮灭了,只是转述《顺治鹿邑县志》对灵溪池的记载,说它在太极殿前。2005年鹿邑根据考古勘探结果,恢复建设了灵溪池
三清殿
三清殿位于
太极殿后,距离太极殿约百米,是太清宫中最大的殿宇,高33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为重檐庑(wǔ)殿顶仿宋风格的宫殿建筑。于2007年修建,因殿内供奉玉清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位尊神而名。大殿坐落于台基之上,前有宏阔的遗址广场,高敞华丽。
九龙井
九龙井位于太极殿东侧。旧传九龙井共有九口,今仅存一口,井口用青石板覆盖。今存九龙井口以上青石刻成的井口饰件(也叫做井头)一件,存放于太清宫院内。该饰件为一块完整的
青石雕凿而成,高52厘米,厚23厘米,内径50厘米,整体为圆形覆盆状,上小下大,通体阴雕六条竖线,把饰件(其作用同栏杆)分为均等五部分,呈一花瓣形,外表高浮雕九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洞霄宫
圣母殿
现存的圣母殿是一座民国初期的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清代硬山造,灰筒瓦盖顶,灰大脊,正脊为南龙北凤,两端饰龙头形大吻,现存无宝瓶,有檐柱无斗拱,覆盆式青石柱础,板门,木窗,位置在
太极殿北一里处。常年烟火不断,十分兴盛。据说最最鼎盛时期,是唐
武则天称帝之时,被封为天后殿。殿里供奉的是三位老母:中间为道家之祖——
老子的母亲、左侧是
儒家之祖——
孔子的母亲,右侧是佛家之祖——释迦牟尼的母亲。
娃娃殿
娃娃殿是洞霄宫的附属建筑,和圣母殿属于同一时期建筑,主祀主管生育的神灵。娃娃殿内两旁是娃娃山,山上有造型各异的泥娃娃。民间传说,没有孩子的人在此烧香祷告三声过后,在娃娃
塑像前走三个来回,再去摸一下娃娃像,便可领受神的赐福,就会怀孕喜得麟儿,生个满意的宝宝,当然这只是过去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先天太后墓
此墓建于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唐高宗李治偕武则天朝谒老君庙,追号
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追封老子母亲为
先天太后,并诏令对李母墓进行整修,更名为先天太后墓,墓碑文字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题。
老子故居
老子故居位于前后宫间中轴线东侧建有老子故居,是2007年新修的仿古建筑,由灵溪桥、牧牛场、观水亭、篱门、宅院等组成。占地36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现在为长军古陶瓷博物馆。
道源碑林
道源碑林占地30亩。入口处为雕花门楼状,正面是
唐朝画家
吴道子所画的老子全身石碑像。碑林内主要有国内81位知名书法家书写的《
道德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章句勒石竖立,整理勒刻了
李隆基、
宋徽宗、
朱元璋、
顺治帝福临4位皇帝所注的《道德经》序,刻绘了
老子圣迹图。
翰轩苑
翰轩苑入口是一座青石雕刻的牌楼,景点中心位置是一座景观碑墙,碑墙中央矗立一个雕刻精美的犹龙柱。以碑墙为中心在纵横、斜向八个对称方位上,排列45通石碑。碑墙和石碑上镌刻着历史有记载的皇帝及文人雅士对老子及老子故里颁发的诏令和礼赞文章。
西展厅
太清宫西展廊展厅即太清宫历史和
道教风貌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道教
祖庭太清宫的历史沿革,道教风貌,道教历史人物和中国道教名山宫观。西展廊展厅南北长160米。这里展出的是西周长子口大墓发掘情况及出土文物。1997年
河南省文物局在太清宫举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的文物,其中青铜器68件、兵器及工具20余件、玉器80余件、陶瓷器100余件,加上大量贝币、骨镞,总数达千余件。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提名奖,其发掘报告,被提为中国社科院基金项目,称誉为“葬品丰富的地下博物馆”。
东展厅
东展厅即老子八十一化文化园,和太清宫历史和
道教风貌博物馆相对应,位于太清宫东侧,2017年新建仿古建筑。主要摆放以《
老子化胡经》为蓝本的雕像,讲述老子道成身化,蝉脱度世的叙事性雕像。
文化活动
老子庙会
从2006年起,每年农历2月15日
老子诞辰期间,鹿邑会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老子庙会,各景区在节日期间创新策划主题系列活动,如太清宫景区的“回忆童年”主题活动、仿古射箭场、梦回汉唐等;
明道宫景区的义写春联、传道八卦台、猜灯谜等;虞姬文化园打造的大型动感梦幻楚汉礼乐灯光节等。意在用文化理念发展旅游,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益寿母亲节祈福大典
老子的母亲益寿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母亲的身份被皇帝建祠纪念的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李母诞辰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齐聚鹿邑太清宫后宫,参加官方举办的祭祀活动,祈福许愿,献文颂德,树碑立传,口口相传,以提醒世人崇奉明德、弘扬孝道。
祈福大典呼吁全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母孝亲美德,彰显母教母爱价值,培育孝老向善精神。
重要馆藏
大唐碑
大唐碑即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位于太清宫东路南侧 ,是太清宫现存最早
碑刻,立于
唐朝天宝。碑头破损,碑身几乎沉在地面之下。碑身四面镌刻,阴阳两面为碑文正文,左右两侧为文人的题咏。正文是
李隆基对
老子《道德经》注释。
大宋碑
大宋碑即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位于太清宫东路北。该碑立于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碑身几乎沉在地平面下。碑头完好,碑面破坏严重,很难看清碑文,龟头部受伤。碑文记载了
赵恒来鹿邑朝拜及重修太清宫的经过并描述了修复后的宏大规模和壮观气势。
三御碑
三御碑,也叫“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
碑刻。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这块石碑由宋真宗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故名“三御碑”。这块石碑形体高大、气势恢宏,碑文的内容是歌颂老子母亲的功德。该碑石质极坚,虽历经千年,至今保存完好,仅仅腐蚀了几个字。
太清宫执照碑
镶嵌在
太极殿正墙西侧,高0.6米,宽0.9米,碑文为楷书,满行13字,是
元朝中央政府于
孛儿只斤·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五月一日颁布的太清宫执照碑。碑文明确规定太清宫、洞霄宫的保护范围,太清宫方圆四十里内的土地、树木及一切财产属太清宫所有。
太清宫圣旨碑
太清宫圣旨碑现在保存完好,嵌于太清宫太极殿前右侧槛墙内。石碑高0.60米,宽0.96米,为青石刻成,是是元朝中央政府于元世祖忽必烈中统二年(1261)为保护太清宫颁布的旨令。
其他看点
老君台
老君台,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为纪念
老子而修建。据清光绪《
鹿邑县志》记述:“
天宝二年(734年)建太清坛。文昌宫于台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传说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升,故名“升仙台”。
老子历史博物馆
老子历史博物馆位于老子出生地太清宫和老子讲学地
明道宫之间,它具有旅游观光、藏品展示、文物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国学培训和文创产品开发等多种功能。占地面积20余亩,总建筑面积0.5万平方米,其中主馆0.17万平方米。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多万件,展陈主要有历史上各个时期的
老子圣像、《道德经》版本等部分构成。老子历史博物馆以传承和弘扬老子文化为己任,竭力为社会大众服务。是中国唯一一所民办老子文化专题博物馆。
老子文化广场
老子文化广场紧靠太清宫南大门,311国道南侧。该广场按太极八卦图案设计、循地天人和内涵建设,其规模和品位达到省市都市级广场水平。其工程规模之大,品位之高,文化蕴涵之深,都体现了鹿邑县委县政府创建高品位旅游景区的决心。
老子雕像位于老子文化广场的中心,雕像总高27米,八角形基座高6米,由365块莱州花岗石构筑而成。27米由数字3乘以9所得,同6米高基座取数为3、6、9,为道家最吉祥数字。三步台阶来自于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思想。八角形基座为黑色花岗岩贴面,暗合道家八卦,黑白对比,朴素庄重,取之于道法自然。365块花岗石象征老子故里人民在老子道家思想精髓的感召下,年年365天,风调雨顺、长泰安康。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
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
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价值。
2005年鹿邑政府开始对太清宫进行第一阶段的开发建设,修复了先天太后墓、神道、水系,新建山门、围墙、广场、碑亭、东西展廊、桥涵等,同时进行绿化,辟为景区。
太清宫旅游开发一期工程位于311国道的北侧,太清宫遗址的前宫、后宫的范围内,平面呈“凸”字形,南北长1090米,东西宽为139米——234米,占地340亩。
2007年启动第二阶段建设,包括老子文化广场、老子故居、翰轩苑、道源碑林、三清大殿等景观工程。2021年再次投资1100多万元对太清宫景区道路及碑亭进行修缮。
保护
1980年至1982年,鹿邑县在太清宫的遗址上重修了太极殿。1986年太清宫被公布为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和1999年考古发掘的唐宋建筑
基址,文物部门采取了回填保护,建碑亭保护
碑刻,减少风吹日晒。
2001年,鹿邑太清宫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和2014年,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又先后拨款维修了太清宫太极殿和洞霄宫。
2022年11月,太清宫入选河南省第一批省级
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为日后的太清宫的建设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太清宫遗址的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
相关文化
鹿邑与中华李姓之根
该书收入
中国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团体的60余名姓氏文化专家关于李姓的源流、李姓的繁衍发展、李姓的成就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唱响了“天下李姓,根在鹿邑,旺在陇西,派分上杭”的李氏文化新理念。该书由
河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老子学院(研究院)
老子学院坐落在老子诞生地太清宫和老子讲学地
明道宫之间,采用仿汉风格建设,建筑外部使用道家崇尚的灰色,构建了与“道法自然”“上善若水”等学说相互交融的优雅环境。目前已成为以研究老子文化为主,集研学游学、综合培训、学术研究与交流功能为一体,设施齐全、功能齐备的学习研究平台。
参考资料
老子故里.老子学院(研究院)官方网站.2023-08-01
学院概况.老子学院(研究院)官方网站.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