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素帖》,又名《拟古诗帖》或《书诸体诗卷》,是
北宋书法家
米芾于
赵煦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作品,是米芾行书代表作品之一。
《蜀素帖》为墨迹绢本,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计71行658字。文心为米芾自己记录当时游记和送行之作,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一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二首与
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文心前有
董其昌、清高宗乾隆的题文,文心后有蜀素长卷最早所有者
林希以及著名书家
沈周、
祝允明、董其昌等人的跋文。帖上所印章有包括“米姓之印”“
文徵明印”“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在内数十枚。
《蜀素帖》明朝前流转情况不明,明后经
杨士奇、
项墨林等收藏家递藏,
乾隆进入清内府,后为北京故宫旧藏,
解放战争结束后被带入中国台湾,现收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结构上奇险率意,变化灵动;章法上对比强烈,出乎意料;墨法上干而不燥,枯中见润,浑然天成。《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为当代研究
米芾书法技巧提供全面样本,能够作为区分真伪的权威参考。
创作背景
林希字子中,宋
嘉祐二年(1057年)
进士。
庆历四年(1044年)林希得到这卷蜀素,在家藏了二十余年后于
熙宁元年(1068年)把这段蜀素裱成一个长卷,上织有
乌丝栏,制作讲究,空出卷首以待名家题诗,只在卷尾题跋。
熙宁八年(1075 年4 月14 日)林希在东园邀请了东海徐道渊、成都闾丘公显、
晋陵县胡完夫举行聚会。在聚会中,林希拿出珍藏三十余年的蜀素一卷,请他们在绢上书写。因为这种材料比纸粗糙,滞涩难写,且不吃墨、不洇墨,众人观之,感叹书写材料的珍贵,不敢题写。只有胡完夫题了一段后跋。
米芾生性常喜欢到
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
赵煦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
湖州市郡守
林希邀请,前往太湖近郊的
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走前,
林希取出此时已经珍藏四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作品内容
《蜀素帖》材质为
北宋时蜀地(
四川省)生产的一种质地精良本色绢,用行书写就,纵29.7厘米,横284.3厘米,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一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二首与
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计71行658字。
原文
《拟古》其一
秋花起烟,旖旎云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
柏见吐子效,鹤疑缩颈还。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
《拟古》其二
龟鹤年寿齐,羽介所托殊。种种是灵物,相得忘形躯。
鹤有冲霄心,龟厌曳尾居。以竹两附口,相将上云。
报汝慎勿语,一语堕泥涂。
《吴江垂虹亭作》其一
断云一片
洞庭湖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吴江垂虹亭作》其二
泛泛五湖霜气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须
织女支机石,且戏常娥称客星。
《入境寄集贤林舍人》
扬帆载月远相过,佳气葱葱听颂歌。路不拾遗知政肃,野多滞穗是时和。
天分秋暑资吟兴,晴献溪山入醉哦。便捉
蟾蜍共研墨,彩笺书尽剪江波。
《重九会郡楼》
山清气爽九秋天,
金光菊红茱满泛船。千里结言宁有后,群贤毕至猥居前。
杜郎闲客今焉是,谢守风流古所传。独把秋英缘底事,老来情味向诗偏。
《和林公岘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团团径千里。震泽乃一水,所占已过二。
中有皎皎人,琼衣玉为饵。位维列仙长。学与千年对。
幽操久独处。迢迢愿招类。金带秋威。欻逐云至。
朝隮舆驭飙。暮返光浮袂。云盲有风驱。蟾有刀利。
亭亭太阴宫。无乃瞻星气。兴深夷险一。理洞轩裳伪。
纷纷夸俗劳。坦坦忘怀易。浩浩将我行。蠢蠢须公起。
《送王涣之彦舟》
集英春殿鸣捎歇。神武天临光下澈。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玉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使传道。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市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内容解析
《蜀素帖》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拟古》其一借依附在
松柏树上的
藤本植物凌霄,讽刺现实中缺乏独立人格、喜欢攀高结贵的势利小人。《拟古》其二以乌龟与白鹤一同升天的故事,寓意做人须谨慎,不能多语,多语必惹祸。《吴江垂虹亭作》二首描绘了吴江垂虹亭
金柑鲈鱼之美和
太湖空阔浩荡的景象。《入境寄集贤林舍人》描绘了
湖州市政通人和的美好生活环境,歌颂了
太守林希的政绩,抒发了游赏溪山的豪兴。《重九会郡楼》描述重九参加诗酒雅集的热闹场面,称赞湖州太守和参加宴会的
太子宾客都是文豪才子,表达了时光易逝的感叹。《和林公岘山之作》描绘了太湖、岘山的月夜景色,表现了潇洒超脱的情怀。《送王涣之彦舟》称赞王涣之优秀的才学、高尚的人品,表现了作者与王涣之之间的深厚友谊,流露出隐居湖山的志趣。
题跋与钤印
题跋
《蜀素帖》现有题跋十六,题跋除了备述流转历程,还包括对《蜀素帖》推崇备至以及论议说评等相关内容。以《蜀素帖》书法风格为基调,题跋中的书法风格则独具特色,有如以
沈周、
文徵明、
祝允明为代表的“吴门书派”,以及以
董其昌为代表的“云间书派”,极大丰富了《蜀素帖》内容。
熙宁元年(1068年)
北宋官员
林希在得到此卷蜀素后二十多年装裱并题写了第一段跋文“
庆历(1044年)甲申东川造蜀素一卷,藏于余家者二十余年。今既装裱,将属诸善书者题其首。熙宁元年(1068年)戊申三月丙子吴郡记。”备述此卷蜀素来历。八年后林希在东园邀请
东海徐道渊、
成都市闾丘公显、
晋陵县胡完夫欲题写此卷,无人敢书写,只有胡完夫在最后题写跋文“熙宁八年四月十四日(1075年4 月14 日)与东海徐道渊、成都闾丘公显,同赴子中
邵氏兄弟东园之招,观此数遍。晋陵胡完夫题。”
明代有著名书家沈周、
祝允明、
董其昌等人的题跋。在众多的题跋的书家中,董其昌对《蜀素帖》情有独钟,前后三次题跋于其上,溢美之词甚多。董其昌第一次题跋在1604年5月,
董太后以物换物,通过与吴廷名迹相换而得《蜀素帖》。跋云:“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平生合作。”这是广为人知的董其昌评米书,用语生动、书法精绝。第二次《蜀素帖》已经是陈瓛持有,董其昌在其中表述自己的羡慕之意,“米公且有
卫铄之泣,余亦不胜其妒也。”最后一次题跋时,
董其昌已经七十九岁,再一次看到《蜀素帖》,用米莆看笔砚山的典故,表示自己了无遗憾。
清朝
乾隆在题跋中对
米芾的字赞赏有加,亲自题跋“犹看蜀素,存米老幸郁,献晋卿,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擅连城,书虽涉放原归整,举固云巅颇具英。折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但对他的诗却有意见,
董诰奉旨在卷后题跋“每爱芾字而薄其诗,谓之颠语。至末句更云:‘青松本无华,安得保岁寒?’则更不知何谓!”
松树耐寒,本不用米芾操心的。董还奉旨在卷前题跋备述《蜀素帖》一次避水灾,两次避火灾,感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钤印
《蜀素帖》有宋“米姓之印”“金粟山藏经纸”等印;
明“文征明印”“王衡之印”等印;
清“
乾隆宸翰”“石渠宝”“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
爱新觉罗·颙琰御览之宝”等数枚印。
艺术鉴赏
奇险率意,变换灵动
《蜀素帖》字体结构上方纵扁侧都有,粗细变化甚大,粗处如苍天古树,细处如绣花针般,通过对点画大小、粗细的对比,偃仰、断连、方圆、正斜的变化和部首大小高低的巧妙组合,相得益彰地增强了单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书中正斜相倚,或正中寓斜,或似斜反正,平险率意、变换灵动,有的字密不透风,有的字疏可跑马,在整体上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疏密有度,收放自然,疏密有度的线条与富有气势的笔态相生相济,峻险而不怪诞,潇洒俊逸,气韵高古。
振迅天真,出于意外
从章法布局上看,《蜀素帖》欹正疏密错落多姿的单字与沉着痛快、变化多端、八面出锋的点画在布局的行列中会聚,并与大段空白形成强烈对比,而笔画上虽因蜀素不如宣纸吸墨而略显粗重,但是柔和轻缓的的线条却又如同流水泊泊,同时,米蒂又将如同狮子捉象般极具力量感的书法动态之美与沉稳雍容的静态之雅完美结合,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欹正错落交互补衬,浓淡枯润、疏密虚实,此起彼伏,形成了完美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之态。
挥霍迅疾,浑然天成
《蜀素帖》 书写在丝绸织品上,由于不易受墨,所以有较多枯笔。或完全以枯笔为之,干而不燥,枯中见润;或顿挫分明且迅疾“刷”出,形成痛快淋漓之势,很好地将墨色的干湿浓淡游刃有余地融入笔画之中,在富于节奏的起伏通篇似如鱼得水—般,随意自如,清劲飞动,一挥到底。虽有
乌丝栏之隔间,但却丝毫没有影响
米芾雄浑气势的发挥,笔酣墨饱之处气势飞舞,字里行间蓄积充沛势能,枯墨飞白之处朦胧虚灵,若隐若现的线条蕴涵着无限妙趣。
价值与影响
《蜀素帖》从留帖到书写完全共费时四十三年。这幅空白了四十三年的蜀素经米蒂神笔成为传世之宝,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蜀素帖》以其多变的字态、沉着的刷笔和丰富的笔墨,彰显了米带行书的基本特点和面貌,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为当代研究米芾书法技巧提供全面样本,能够作为区分真伪的权威参考。
递藏与著录
递藏
此卷书法自宋代到明初四百年间流传情况不明,入明后,为汪宗道、顾从之、
项墨林、陈增城、吴廷、
董其昌递藏,入清后,经陈之阊、陈焘、
高士奇、
王鸿绪、
富察·傅恒递藏,
乾隆四十八年(1782)入内府,后为北京故宫旧藏,
解放战争结束后被带入中国台湾,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著录
《蜀素帖》先后被历代鉴藏家著录于《戏鸿堂法书十六卷》卷十三、《玉烟堂帖二十四卷》卷二十三、《来禽馆真迹四卷续刻二卷》第三册、《渤海藏真帖八卷》卷五、《勤殿法帖》第十六卷、《谷园摹古法帖二十卷》第十六卷、《吴兴帖六卷》卷四宋、《贯经堂米帖六卷》卷四、《王虚舟摹古法帖十六卷》第十五卷计十页、《
爱新觉罗·永瑆巾箱续帖四卷》卷一、《
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续编》。
作品评价
按此卷执笔较低,故流畅自然,结体变化多端,而超迈入神矣。——
赵构犹看蜀素,存米老幸逭郁,攸献晋卿,堪与渔村为合璧。似争兰畹擅连城,书虽涉放原归整,举固云巅颇具英。磬折函光非谬誉,谓狮捉象是精评。——清高宗乾隆
其结字,疏密适中,大小、正斜相杂;其用笔,运行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点画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枯湿浓淡,极尽变化而又出诸自然;通篇体势气贯始终,潇洒酣畅,痛快淋漓,真是超尘出世的佳作。——
启功《书法常识》
《蜀素帖》沉着果敢又无野犷之嫌,不同于他的《多景楼帖》,所以便于掌握;它又不似《
苕溪诗》的跳跃性大,难以捉控。同时它侧锋较少,避免初学锋芒毕露虚张声势,而前后两部分由端庄转向趣味的渐变,又具有了自然引导的功能。——
朱以撒《中国行草名帖一百讲》
重要展览
2011年11月,
台北故宫博物院举办名为“精彩100国宝总动员”的特展,《蜀素帖》为其中展品之一。
相关作品
2006年8月4日,为宣扬中华文化,台湾中华邮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推荐的宋代书法及古画为主题,印制《故宫宋代书画邮票》1组4枚及小全张1张。邮票包括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
米芾《蜀素帖》、
崔白《
双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