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追月》是
广东音乐的著名曲目 ,风格轻快独特。最早出自
清代广东音乐的曲谱集,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
写意,彰显了广东
民俗音乐风格。
1935 年,作曲家
任光在上海
EMI集团任节目部主任时,同聂耳一起,为百代国乐队写了一组民族管弦乐曲并灌制唱片,《彩云追月》 就是其中的一首。1960年,
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将其改编成了大型民乐队演奏的曲目。1975年,作曲家
王建中改编成了
钢琴独奏曲《彩云追月》。
乐曲原型中,作曲家采用了有特点的探戈节奏作为固定伴奏
音型,并将其速度放慢了一倍,凸显其独特的节奏韵律。
打击乐器和
扬琴担任了这种最基本的节奏型的演奏,既轻巧又清晰,为乐曲增添了美感。简洁的五声调性上行旋律动机,给予民族旋律创新性的发展。在原型基础上改编的
钢琴曲,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民族音乐作品音色的处理、音乐的表现力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传统的民族音乐与
世界音乐接轨,使中国音乐换了一种方式走向世界。
乐曲历史
创作背景
《彩云追月》最早出自清代广东音乐的曲谱集,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广东民间音乐风格。1935年,
任光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聂耳为副主任。当时在为左翼作家联盟的电影配乐和创作抗日救亡歌曲之余,创作了几首民族器乐曲。聂耳创作了《金蛇狂舞》,任光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借鉴西洋作曲技法,采用典雅的“探戈”舞曲节奏,吸收江南丝竹音调和轻音乐配器特点,创作了《彩云追月》。
20世纪50年代初,这首旋律轻快的作品,曾被改成了舞蹈节奏的唱片,供当时
交谊舞会用。如1943年,被
日本作曲家改编、填词成
日语流行歌曲《南方来的新娘》。在中国,曾被改编为
古筝、
琵琶、阮、
葫芦丝、
二胡等乐器的
独奏曲等。
1960 年,
彭修文根据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为《彩云追月》进行配器,作品仍采用
任光创作版本的
单三部曲式,但是在创作手法上稍有不同,主要表现在:乐曲在五声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上五度的自由
模进,并采用多乐器的轮奏模式不断加强乐曲的旋律特色;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将相近的旋律通过不同的音色表现,营造出了云月相追的意境。将其改编成了大型民俗音乐队演奏的曲目。
1975 年,
王建中在原曲基础上创编的
钢琴版本的《彩云追月》。王建中改编的钢琴版本《彩云追月》有了新的曲式结构。钢琴版本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形式,曲式结构变化之后,着力以多变的
织体和丰富的
和声学为主要表现手段,以突出原型作品优美动听的线性旋律,如一幅意境悠远的
水墨画。
2003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上,一曲由
爱戴填词及重新演绎的新版《彩云追月》,采用了无伴奏合唱伴唱加独唱的形式演绎的,在演唱语言上的处理是先用
粤语演唱一段,再用国语演唱。是一种“双语”演绎配上纯人声伴唱的方法。
借用《彩云追月》曲调填词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彩云追月--盼归》混声合唱版,由傅林填词;
朱明瑛版《彩云追月》、女子十二月坊版本和《彩云追月》男女混声合唱等。
改编作者
任光(1900~1941),浙江县人,现代作曲家。从小就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学习音乐。1927年回国,参加了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1933年1月,任光与聂耳、
吕骥、
张曙等在上海参加由
田汉发起组织的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2月,任光又与聂耳、张曙、吕骥、
安娥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探讨中国新兴音乐的理论和创作发展的道路等问题,积极为音乐注入新时代的灵魂。1934年,电影《
渔光曲》在上海公映,任光所作的影片插曲,“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鱼儿难捕租税重,捕渔人儿世世穷……”轰动了整个大上海。此后一举成名,还创作了不少电影插曲、救亡歌曲、歌剧音乐。
1935年,以
越剧音乐为素材,借鉴西洋作曲技法,采用典雅的“
探戈”
舞曲节奏,吸收
江南丝竹音调和
轻音乐配器特点,创作了《彩云追月》。1936年创作的抗战歌曲《打回老家去》,表达了广大民众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这一时期,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
EMI集团音乐部的职权,为左翼电影歌曲灌制了大量的唱片,如《
义勇军进行曲》、《
毕业歌》、《
黄河之恋》等,对暴露社会黑暗,起到了积极作用。1940年到新四军军部工作,创作了《新四军东进曲》《青纱帐里》等革命歌曲和
歌剧《高粱红了》《洪波曲》。于1941年,在
皖南事变时不幸牺牲。
彭修文
彭修文(1931—1996),湖北武汉人。是
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队创始人之一,指挥家、作曲家、
中国广播艺术团一级指挥。于1990年,指挥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录制《春江花月夜》专辑,获得了中国唱片总公司
金唱片奖。1992年,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指挥特别奖。1996年12月28日在北京逝世。
音乐作品有:
板胡独奏《大姑娘美》、
民俗音乐《紫竹调》、
广东音乐《凯旋》、民族管弦乐《
瑶族舞曲》《
丰收锣鼓》、
二胡与乐队《
二泉映月》等。指挥录制的音像制品,以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的《春江花月夜》《
金蛇狂舞》《彩云追月》等专辑传播影响最为广泛。
王建中
王建中,1933年出生于
上海市,是中国著名的
钢琴作曲家、钢琴
教育家,曾担任过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根据
民歌或民族器乐曲改编的
钢琴曲作品非常丰富,很好地将民族化的旋律和钢琴这件西洋化的乐器融合在了一起。除《彩云追月》外,还有诸如《
梅花三弄》《
绣金匾》《
浏阳河》《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百鸟朝凤》《云南民歌五首》等等都非常流行。
乐曲结构
原型版
乐曲分三部分共45小节。结构是:引子为4小节、A段为10小节 、连接为2小节、B段为8小节、连接为2小节、 C段为17小节、结尾为2小节。
第一段:旋律用中国五声音阶写成,富民族特色,由笛、箫、
琵琶、
二胡、
中胡齐奏,
秦琴、阮、
扬琴弹拨出轻盈的探戈节奏
音型的衬腔,中革、大革、吊配以节奏性伴奏,六支定音
木鱼的敲击使乐曲平添空旷与神秘感。第二段,是第一段抒情的延展,显得自如、和谐。第三段,琵琶、阮、中革与笛、箫、二胡、中胡形成乐句间的起落对答,相映成趣。描绘了一派月明风清、万籁俱寂、云月相逐的静谧月夜的绮丽景色。
钢琴版
乐曲结构为:引子 9、 A 10、连接 2、B 16、连接 10、A 10、尾声 14。
1-9 小节为引子部分,由 2+2+5 三个
乐节构成;
10-19小节为A
乐段,保持原曲的主题音调和结构不变;
20-21小节为一个短暂的连接引入B乐段;
22-29 为B乐段,在高音区的第一次陈述;
30-37为B乐段,第二次陈述,将主题旋律转向低音区,右手用
十六分音符的跑动作伴奏
织体,第二句旋律再次回到上方
声部;
38-47 为一个较为庞大的连接,有新材料出现,也有引子材料,逐渐引入再现段A乐段;
48-57 为再现的A1 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主题音调依然保持原貌,但将旋律织体加厚,伴奏音调加密,形成辉煌、明亮的音调色彩;
58-72 为一个庞大的尾声结构,综合了前面的素材,将全曲引向结束。
音乐特点
音乐风格
原型版
原版《彩云追月》的特色是基于传统的民族音乐。乐曲采用了有特点的
探戈节奏作为固定伴奏
音型,并将其速度放慢了一倍,凸显出其中独特的节奏韵律。应用到了很多民族器乐,如笛子、
琵琶、
秦琴、萧等民族乐器相互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展现了民族管弦乐的独特魅力。其中
打击乐器和
扬琴担任了最基本的节奏型的演奏,轻巧又清晰,简洁的五声调性上行旋律动机,给予民族旋律创新性的发展。《彩云追月》预示了一幅夜空的画面,在幽淡的夜幕背景下,云月相逐,相映成趣。
器乐合奏版
1960年,
彭修文根据
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的乐队编制重新配器。器乐合奏版是以民族色彩的五声性旋律为基调,上五度的自由
模进,笛子、
二胡的轮番演奏,弹拨乐器的轻快节奏,低音乐器的拨弦和
吊钹的空旷音色,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钢琴版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一首具有传统民族性的钢琴改编曲,通过描写云和月的相互辉映,将云月的整个嬉戏打闹场面以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让整个作品变得更加具有灵性。全曲以探戈的节奏,通过中西音乐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整首歌曲具有中国音乐的旋律和钢琴音乐的演奏方式,使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接轨,为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音乐舞台迈出重要一步。
表演形式
总体来说《彩云追月》在表演形式上的流变源于乐曲的大众流行性,因为人民群众对乐曲的喜爱,作曲家用到不同的乐器和人声上来表演,音乐表演形式的流变不仅让《彩云追月》的音乐元素在大范围内传播与传承,更是让乐曲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中云追月的意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乐曲以更多的可能性融入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当中。
音乐场合
《彩云追月》的音乐场合。最初是
广东音乐的代表,当时在没有现代视听设备的情况下,欣赏者需要在真实的音乐现场去感受乐曲的音乐之美,这一阶段内,乐曲处于一种小众的范围。1935年,
任光为了将这首乐曲录制成唱片进行推介,对其进行整理、编配,这次可作为传统乐曲《彩云追月》在
音乐表演场合上的一次主动流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乐曲《彩云追月》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最初只能在音乐现场单一的场合进行表演,逐渐流变到多种音乐场合,甚至在群众舞蹈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形式存在,让乐曲以多种存在方式存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提高了人们的音乐修养,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价值与影响
艺术价值
审美价值
《彩云追月》以“皓空美景”和“月下嬉戏”为情境主线。第一、二乐句运用了重复和摸进的手法,表现了彩云追月时,追的情景,体现了人们欣赏夜空时美好的心情;当切分节奏的主旋律时,仿佛看见彩云追着月儿跑一会儿追着你,一会儿盖着我,一会儿遮着你,一会儿躲着我全曲都是追逐的场面显得非常欢快;描绘了一派月明风清、万籁俱寂、云月相逐的静谧月夜的绮丽景色。
学术价值
王建中先生改编的《彩云追月》,用
钢琴来演绎这首传统的民乐曲目,从另一面折射出了民族音乐的适应性。将钢琴这种西方
十二平均律的乐器巧妙地融入到中国民间乐曲,印证了钢琴音乐艺术表现的多元化特征,也是中国民族音乐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后续影响
《彩云追月》通过作曲家的重新构思与创作,在原作品的基础上通过音色、
织体、
调式的转换,在原旋律上用了
琶音、
颤音、
装饰音和色彩性音程,将
华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的音乐精髓,融入到钢琴音乐中,使传统的民族音乐与
世界音乐接轨,使中国音乐换了一种方式走向世界。更好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体现的中国根、民族魂、华夏情的思想。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修养、音乐的分析与创作、民族音乐作品音色的处理、音乐的表现力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名歌曲
朱明瑛版
歌词:明月照窗前,一样的相思,一样的离愁,月缺尚能复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海相隔难相见,亲人啊亲人我在盼,盼望相见的明天,鸟儿倦飞也知还,盼望亲人乘归帆。
站在
白沙滩,翘首遥望,情思绵绵,何日你才能回还,波涛滚滚延绵无边,我的相思泪已干,亲人啊亲人,你可听见我轻声的呼唤,门前小树已成绿荫,何日相聚再堂前。
爱戴版
作词 : 爱戴
歌词: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月色似是旧人梦,弯弯月儿夜渐浓,月光伴清风,月色更朦胧,倒映湖中她面容,柔柔身影中,点点相思愁, 月色似是旧人梦,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遥问故人可知否,心中望相逢,唯有请明月,带走我问候,彩云追着月儿走
相关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