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蒙巴顿
英属印度末任总督、英国海军元帅
路易斯·蒙巴顿(英文名:Louis Francis Albert Victor Nicholas Mountbatten,1900年6月25日—1979年8月27日),英国海军元帅,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英国国防参谋长,英属印度末任总督,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
1900年6月25日,出生在英国温莎堡浮若阁摩尔宫,是英王室成员。他的曾祖母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女王。父亲为巴登堡的路易斯·蒙巴顿亲王,原系德王室成员,后放弃德国国籍,参加英国海军,曾任海军参谋长兼第一海务大臣。母亲是黑森-莱茵大公国的维多利亚公主。他于1913年参军,参加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中战功显赫。于1942年,担任盟军联合作战部司令,指挥英军袭击驻扎在法国挪威地区港口的德军。1943年起,他任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协调、组织第一代斯利姆子爵威廉·斯利姆约瑟夫·史迪威、温盖特等人的行动。为嘉奖他在二战期间的功劳,英王乔治六世授予其第一代缅甸伯爵的爵位。1947年起,他任印度总督,也是最后一任印度总督,在任期提出“蒙巴顿方案”,使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1952年到1954年,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任北约组织舰队总司令。1955年,他升任英国皇家海军参谋长,次年晋升英国海军元帅。1959年,蒙巴顿升任国防参谋长和参谋长委员主席,最后于1965年退役。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在“阴影”号游艇上度假时,被爱尔兰的共和军炸死,终年79岁。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评价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既熟悉海陆空三军的操作,也深谙两栖作战行动,组织能力过人,精力充沛,处事果敢。与之共事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觉得蒙巴顿是个好人,认为他行事公平,是想做事的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0年,蒙巴顿出身英国皇室家庭,父亲路易斯·蒙巴顿,是巴登堡亲王,母亲维多利亚女王公主是英女王维多利亚的外孙女。1913年9月,13岁的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进入奥斯本皇家海军学校学习。1914年末,因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高年级学员提前毕业参战,蒙巴顿和他的海校同学转入该院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加入海军
1916年7月,蒙巴顿被分配到贝蒂上将的旗舰“雄狮”号战列巡洋舰,该巡洋舰是当时英国皇家海军中第一流的军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蒙巴顿转役K-6型潜艇,在1919年1月15日,晋升少尉。当年10月。他前往剑桥大学基督学院学习国际政治,并在这段时间结识时任国防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1920年3月,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晋升为海军上尉,随后陪同爱德华七世出访新西兰美国,并旅游澳大利亚印度日本。1921年,蒙巴顿结识了英国内斯特·卡斯尔爵士的外孙女,埃德温娜·阿什利,并在两年后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婚后生育两个女儿。
1924年9月,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到朴次矛斯皇家海军通信学校学习,随后又继续前往格林尼治海军学院深造。从1927年起的十年间,他除了1929-1931两年时间在阿德斯恩进行无线电专业教学外,一直在地中海舰队服役。在1927年任无线电通讯军官期间,他做了20多项发明和改进措施。1936年初,蒙巴顿被爱德华八世指定为私人海军副官,爱德华八世退位后又担任乔治六世的海军副官,并升为海军上校
升任舰长
1939年初,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被任命为新建的“凯利”号驱逐舰(HMS Kelly,F-01)舰长。当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德国宣战,1940年4月,蒙巴顿奉命驾驶“凯利”号,并带领一支驱逐舰队到荷兰沿海一带搜索德国潜艇,“凯利”号被鱼雷击伤,蒙巴顿经过91小时的奋战,顽强的把上级下令凿沉的舰船安全的带回港口。这使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获得了优异服务勋章
1941年4月,“凯利”号重新投入战斗,并奉命袭击驻泊于本华兹岗内的德国舰船,蒙巴顿击沉了港内大部分德国舰船。5月20日,克里特岛战斗打响。蒙巴顿率“凯利”号等驱逐舰队前往支援,击沉了两艘满载德军登陆部队的大帆船。第二天上午,“凯利”号遭遇24架德国飞机轰炸而沉没,128名船员遇难,包括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在内的38人幸免。不久,蒙巴顿被任命为光辉号航空母舰舰长,蒙巴顿得到假期前往美国。在参观珍珠港期间,他对美国人指出:珍珠港对空防御不足,通信设施也不完善,同时缺乏对敌方深水炸弹鱼雷攻击的防御能力。基地负责人没有重视他的意见。
联合作战部司令
1941年6月22日苏德开战后,约瑟夫·斯大林不断要求英国和美国在西欧大陆开辟“第二战场”。为了进行登陆战术验证,1941年10月,英国首相兼国防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召回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并任命其为联合作战司令部顾问,专门研究盟军未来反攻欧陆三个军种登陆战的联合训练 。1942年3月,蒙巴顿出任联合作战司令部司令和英国参谋长委员会成员,随同丘吉尔参加重要战时会议,充当顾问 ,并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同时获得中将中将荣誉军衔。 在1941-1942两年期间,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德国目标发动了一系列的突袭,包括1941年10月用空降兵摧毁挪威瓦格索的重水工厂;1942年2月袭击法国沿海的德国雷达站;1942年3月对德国占领下的法国圣纳泽尔港的突击;以及同年5月英国南非军队在迭戈-苏亚雷斯港实施登陆,对维希法国统治下的马达加斯加岛进行“预防性占领”。
1942年4月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参观了蒙巴顿领导的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 ,马歇尔对蒙巴顿领导的联合作战司令部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派出各军种人员参加蒙巴顿的联合作战司令部 ,并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司令部组织的两栖作战训练。因此,蒙巴顿领导的联合作战司令部成为世界大战史的第一个由盟军各军种联合组成的司令部。1942年8月19日,根据蒙巴顿及其联合作战司令部制定的计划 ,英军对法国西北部的迪耶普港实施试探性袭击,旨在为后来的大规模登陆作战提供经验。1942年8月18日上午10时,蒙巴顿下令开始实施登陆行动。由于计划的研究和制定时间过长走漏了消息,加之作战目的含混与多重性,行动方案的多次变更等诸多因素,登陆部队在8月19日上岸后不久即被德军击败。参加行动的6090人中有1027人阵亡、包括登陆指挥官布赖恩.麦库尔在内的2340人被俘。 袭击迪耶普是蒙巴顿一生中受到批评最多的事件之一,但是,它却为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成功登陆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迪耶普之战,使蒙巴顿感到身心疲惫,处境尴尬,他提出辞去联合作战总部最高指挥官职务的要求却未获批准。随后,根据温斯顿·丘吉尔的指令,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又赶紧集中精力投入到制定“火炬”作战计划的工作中。“火炬”行动要求英美部队同时在阿尔及尔省摩洛哥登陆。蒙巴顿吸取迪耶普之战的经验教训,使“火炬”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1943年11月11日,蒙巴顿与伯纳德·蒙哥马利一道随部队踏进了西西里岛
东南亚盟军总司令
东南亚战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就暴露出诸多问题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盟军指挥系统混乱,这种状况导致了1942年5月的中英联军缅甸防御战失败,缅甸陷落。英军败退印度中国远征军大部份退回滇西,一部份经缅甸北部野人山进入印度。而此时印度也岌岌可危。中原地区西南的国际交通仅靠“鸵峰 ”航运线维持。
因此1943年8月,美英首脑在魁北克省“四分仪”会议上,提出组建东南亚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的构想。成立一个专门的最高司令部,把中缅印地区的中美英联军有效的组织起来,并统一指挥。会议上任命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担任总司令,美国陆军将军约瑟夫·史迪威担任副总司令。
1943年10月6日,蒙巴顿抵达新德里,正式就任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协调指挥中国-缅甸-印度战场的战役。同年10月9日,蒙巴顿与美国军队代表萨默维尔、史迪威一同前往中国,与蒋介石云岫楼召开了研讨反攻缅甸的专题会议,会议商定:反攻将于1944年1月15日发起,总指挥为蒙巴顿。在当时,日军为“死守”缅甸,拼凑了8.4万人兵力,盟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但因战区辽阔、地形复杂,军队和武器在从山密林中难以机动,且刚刚战败,士气低落。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上任后,对东南亚盟军的作战思想作了明确规定:当日军在丛林地带实施惯用的翼侧包围战术时 ,盟军应坚守阵地而不能向补给线方向撤退,补给问题通过空投解决 ;鉴于热带病给战斗实力带来的巨大损失 ,成立热带病专家医疗小组 、增设战地医院及增派战地医生寻求更多医疗支持 ;趁日军认为雨季双方都会停火而无准备之时 ,实施雨季突击扩大战果。
其间,蒙巴顿注重宣传鼓动工作对全军士气的影响。他对各个军种和不同国籍的官兵们说:“我听说你们称这里是被人遗忘的战线,你们是被人遗忘的军队,没有人听说过你们。但是,人们会听到你们的,我们要让他们听到你。”为此,他在斯里兰卡设立“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广播电台”,让英国报界转载该台新闻;创办《东南亚盟军司令部》报纸和《凤凰》画报;为部队放映电影、演出节目。实践证明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1944年2月,蒙巴顿率部在若开击退日军的攻击,打破了“日军在丛林中不可战胜”的神话;3月,取得了因帕尔战争的胜利;并在1945年5月1日,对仰光实施两栖登陆计划,顺利攻占仰光。缅甸成为除菲律宾以外盟军在日本宣布投降前唯一收复的殖民地。同年9月,蒙巴顿指挥盟军在马来西亚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英里布成功登陆。1945年9月12日,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新加坡市政厅举行了盟国东南亚战区的正式受降仪式。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作为盟军东南亚战区总司令在缅甸击败日军的战绩,他在1946年8月23日被英王乔治六世封为缅甸的蒙巴顿子爵,接着又在1947年10月28日加封缅甸的蒙巴顿伯爵和罗姆塞男爵。由于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没有儿子,因此英王特许这个爵位可以传授给其长女帕特里夏。
印度总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的民族解放斗争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迫于形势的压力,女王陛下政府不得不做出移交印度政权的决定,以便尽可能的保存英国在印度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影响。这一历史性的重任便落到了前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蒙巴顿的身上。1947年3月24日,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抵达印度,开始了其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的任职履历。
上任伊始,蒙巴顿采取了“两步走”战略,首先对印度展开调查研究,掌握印度的真实状况,了解各派力量的政治诉求;其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印度独立方案。但在与各方力量接触的过程中,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清醒地意识到,印度各方势力难以协调,女王陛下政府迅速移交政权的目标很难实现。蒙巴顿形象地将印度比作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而英国则正处于火山口上,时刻有被焚烧的危险。
蒙巴顿指示英印当局,迅速制订一个能够让英国及早从印度抽身、避免陷入更大困境的政权移交方案,以便完成英印当局向印度的权力交接。在顾问们的帮助下,蒙巴顿草拟了后来称之为“蒙巴顿方案”的初稿,其主旨是:在次大陆独立后,将分别建立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947年6月13日,女王陛下政府批准并颁布了印巴分制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也称印度独立法案。其主要内容是:按照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教的印度联邦和伊斯兰教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英国分别向二者移交政权。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还宣布1947年8月15日为移交政权最终日期。印巴分治引起了教民们的大迁移和教派间的大仇杀,其后使印巴关系持续紧张。
回到英国
1948年6月20日,蒙巴顿辞去印度总督职务,返回英国,重新担任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地中海舰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之一,而第一巡洋舰队又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惟一的一支常备部队,它拥有4艘大型战舰。1950年6月,升为海军中将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被调离地中海舰队,开始担任第四海务大臣的职务。作为第四海务大臣,他负责管理皇家海军的补给、军饷和后勤工作。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蒙巴顿担任地中海舰队总司令和兼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地中海舰队总司令。直到1955年4月18日,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升任第一海务大臣,并兼任海军参谋长。
1956年底,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女王陛下政府计划大规模入侵埃及,即所谓“滑膛枪手”行动。蒙巴顿极力反对这一政策,他严正指出“滑膛枪手”行动将给黎巴嫩带来严重的、连年不断的混乱,可能使英国军队长期陷入埃及泥潭而不能自拔。最后,以英国政府屈服于国际压力被迫对埃及停灭和首相辞职而告终。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担任第一海务大臣之时,适逢女王陛下政府强烈要求海军大幅度减员。他一直致力于改变当时海军被轻视的境遇,恢复海军的重要地位。他提出了多种方案去改造和重新装备陈旧落后的舰艇,尤其是为英国核潜艇的建造立下功劳。
1956年,蒙巴顿晋升为海军元帅。1958年5月22日,蒙巴顿被哈罗德·麦克米伦首相任命为英国第二任国防参谋长。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路易·蒙巴顿开始对国防机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组,以实现他20多年来一直主张的三军统一观点。他积极推进军队的改革,在他的建议下,英国取消了分别设立的海军部、陆军部和空军部,改为设立国防委员会行使三部职权,统归国防大臣领导,以便协调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它迅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1965年,他成为英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终身荣誉司令荣誉。
退休生活
1967年7月,蒙巴顿正式退休,他获得了女王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亲自授予的功勋章。退休之后的蒙巴顿并没闲下来,他对海军事务一如既往的关注,为保卫海军利益作演讲,宣扬他的裁军和限制使用核弹的观点。同时,他还热衷于公共事务,他担任怀特岛总督,皇家海军陆战队旅长等名誉职务,他与179个社团组织有联系。在他协助下,成立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基金和世界联合学院。由于蒙巴顿在欧洲王室有众多亲戚,在英联邦和美国军界也有众多故交,因此他退休后经常成为英国的非官方特使,出访外国。1974年,蒙巴顿访问中国,他是第一位访华的英国王室成员。他还参与了记录片《蒙巴顿伯爵生平纪实》的拍摄工作,这部影片大获成功。
遇刺身亡
1979年8月27日,蒙巴顿与家人前往斯莱戈郡的马勒莫海滨消夏,这个小村庄距离北爱尔兰边境有12英里。尽管有安全建议和来自警察的警告,蒙巴顿还是带着家人乘坐“阴影V号”旅游船去捕龙虾。爱尔兰共和军(IRA)成员托马斯·麦克马洪(Thomas McMahon)那晚已经溜进了没有守卫的船上,并安装了一个无线电遥控的五十磅(23公斤)炸弹。上午11点半左右,炸弹爆炸,“阴影V号”被炸毁。蒙巴顿死亡,终年79岁。爱尔兰共和军很快承认实施了这起爆炸,称其旨在引起英国人对占领爱尔兰问题的重视。蒙巴顿遇刺身亡后,女王陛下政府按蒙巴顿几年前为自己制定的葬礼安排,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葬礼仪式,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夫妇出席参加。
人物成就
蒙巴顿在领导东南亚战区盟军收复缅甸的战役中功勋卓著。在1942年5月缅甸陷落后,日军已危及印度,而当时的印度是英国远东的最后一道防线和最后一块基地,同时也是盟军在东方的战略物资集散地 。 印度一旦失守,日军便可直趋中东,控制印度洋并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运输线 ,并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在军事上直接呼应。同时缅甸的失守 ,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西南的国际交通仅靠“鸵峰 ”航运线维持,这给经过5年战争消耗的中国抗战进一步增加了困难。中原地区战场的处境比以往更加艰难。温斯顿·丘吉尔也为此担心,中国一崩溃 ,至少会使日军15个师 ,或许会有20个师腾出手来 ,大举进犯印度。在此时,蒙巴顿能团结东南亚战区的所有反法西斯力量,包括民族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并支持在日本占领的阴影下崛起的民族主义运动,在他的领导下,英美长期争执不休的缅甸反攻计划得以实现。
在战后,蒙巴顿以增进跨文化理解为荣,并于1984年发起成立蒙巴顿学院,让年轻人有机会通过出国体验来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欣赏和体验。 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每年颁发蒙巴顿奖章,以表彰在推广电子或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或在一段时间内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争议和影响
对于蒙巴顿所提议的《蒙巴顿方案》,以及因此形成的印巴分治,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学者,如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批评蒙巴顿:他预见到了巨大的混乱和生命损失,并不想让这种情况在他的任期内发生,但仍然过度和鲁莽地加快了独立进程,实际上却促成了它的发生,特别是在旁遮普省和孟加拉地区。英国历史学家伦纳德·莫斯利也认为,蒙巴顿已经预见到分治可能带来的混乱局面,所以才希望及早抽身和避免英国名誉受损,这种做法加剧了混乱与冲突。
然后,另一部分学者,如英国历史学家罗纳德·海姆认为:英国被迫加快分裂进程,以避免卷入潜在的内战,因为法律和秩序已经瓦解,而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源有限。另一位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詹姆斯也认同这种观点:蒙巴顿别无选择,只能割舍而逃,否则就会卷入一个难以摆脱的潜在内战。
《蒙巴顿方案》所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现代学者尚劝余孟广林等人认为:一方面《蒙巴顿方案》作为确立印度巴基斯坦独立的一份历史性文件,对于南亚次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它出自英国之手,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融入了印度人民独立自主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在法理上赋予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以主权国家地位。它标志着印度、巴基斯坦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盘剥与奴役,开始了独立建设民族国家的历史性进程。同时,另一方面《蒙巴顿方案》的实质仍无法完全摆脱英国竭力维护其在南亚次大陆殖民存在的特性。它武断地制定了印度独立与分治的政策,把一个最符合英国政治与安全利益的方案甩给了印度人民,这种做法显然是一种赤裸裸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蒙巴顿方案》使印度独立以印巴分治为代价,把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对立推向顶峰,导致了边界两侧地区出现了印度历史上最严重的宗教残杀与逃亡。在分治后的13个月中,约有1500万难民越过新的边界线,彼此迁移到对方境内。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这一过程中,有数十万乃至100万人丧生。连“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也因其带来的影响而身亡。其后进而引发了印度巴基斯坦围绕克什米尔归属问题连续发生战争,给南亚地区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人物评价
同时代的英国人对蒙巴顿褒贬不一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思想开放、作风干练,具有统驭和控制印度复杂局势的能力,是女王陛下政府中少有的实干家;有人认为他虽然长于协调,却爱慕虚荣。
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评价蒙巴顿既熟悉海陆空三军的操作,也深谙两栖作战行动。组织能力过人,精力充沛,处事果敢。
温斯顿·丘吉尔任命蒙巴顿为东南亚盟军总司令后,时任第一海务大臣的庞德认为这是丘吉尔对皇家海军光荣传统的又一次亵渎。副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及外交大臣艾登爵士亲自找到海军名将坎宁安,希望他能勉为其难到东南亚上任,把蒙巴顿顶替下来,但坎宁安不愿因此打乱自己的职业计划。陆军大臣格里格爵士干脆向所有来访者公开抱怨:“一个十足贵族家的纨绔子弟得到了荒唐可笑的晋升,然而,一旦丘吉尔做出了‘漂亮决定’,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他了。”
而同时代的美国媒体对蒙巴顿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一职更是愤愤不平,美国电讯将他描述为“英国的太子党和花花公子”,说“他将久经沙场的老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挤兑下来了”。
与之共事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觉得蒙巴顿是个“好人”,说他精力充沛,想方设法取得进展,而且是个不拘礼节的人。史迪威对后来成为蒙巴顿的美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阿尔伯特·魏德迈(Albert Coady Wedemeyer)说:“这家伙不错。我觉得他行事公平,是想做事的人。”
蒙巴顿的传记作者菲利普·齐格勒评价:蒙巴顿的缺点就像他的一切其他方面一样,“都是在最伟大的尺度上的”,齐格勒认为蒙巴顿尽管有着诸多缺点,但仍然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团结缅甸起义军
在缅甸战场上,一支由缅甸人组成的“缅甸政府军”对于日本迅速占领缅甸助力甚多,这令盟军始料未及。这只独立军一开始接受日本援助是为了寻求缅甸独立。随着日本侵略者一路攻占缅甸,年轻的缅甸民族主义很快发现“联日反英”是引狼入室。1943年,起义军更名为“缅甸国民军”;1945年3月27日,其领导人昂山率领部分缅甸国民军起义抗日。
蒙巴顿知悉这一情况后,不拘泥于起义者曾经与日本合作的事实,肯定起义举动,联络起义军领导人,强调团结一致,服从盟军指挥。并力排众议,对缅甸民族主义者在日军占领时期的立场,持谅解态度。蒙巴顿的合作政策,得到反法西斯组织和缅甸国民军领导人的积极回应。蒙巴顿随后邀请昂山参加胜利阅兵,容许国民军中的志愿者参加英属缅甸陆军,并批准昂山在陆军中任职。昂山最终决定“离开军队事业”,但还是协助蒙巴顿完成了缅甸国民军和英属缅甸陆军的合并工作。
试图说服真纳接受印度统一
蒙巴顿曾说“如果说在1947年,有任何一个人可能握有印度未来的命运,那个人就是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在1947年4月5日与真纳的会晤中,蒙巴顿向他提到了旁遮普和孟加拉这两个混合地区划分困难,希望真纳能接受统一的印度,但这位穆斯林联盟领袖坚决要建立一个名为巴基斯坦的独立的穆斯林国家。同时,真纳拒绝了蒙巴顿担任巴基斯坦总督的提议。考虑到女王陛下政府迅速授予独立的建议,蒙巴顿得出结论,统一的印度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接受了分割计划。
与尼赫鲁的友谊
尼赫鲁接受蒙巴顿关于印巴分治和印度留在英联邦的提议,除了种种客观因素之外,还有个人感情因素。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赫鲁就与时任东南亚盟军司令的蒙巴顿相识,两人均出生名门望族,一见如故。在蒙巴顿任印度总督的时期,尼赫鲁更与蒙巴顿夫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48年6月,蒙巴顿夫妇动身返国前夕,尼赫鲁在他们即将离别的皇宫宴会大厅内举行盛大酒宴,热烈、隆重地为他们饯行。尼赫鲁高擎酒杯,祝愿这两位挚友健康长寿。在致谢蒙巴顿后,他转身注视着埃德温娜,面带微笑,作了感人心扉的告别: “上帝或神仙赋与你可贵的天资一美貌、睿智、高雅、妩媚和生机,拥有这些天资的人,不管她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然而,他们赋与你比这些天资更为可贵的东西一同情心、慈爱、为受苦受难者服务的强烈愿望。这些品格的惊人的结合造就了炽热的性格和愈合力。不论你走到哪里,你都带来慰藉、希冀和勇气。因此,印度人民爱戴你,将你视为他们中的一员,为你的即将离去伤心,难道这有什么惊奇的吗?千百万人将为你离去的消息感到悲伤。”
尼赫鲁的传记作者马歇尔·布雷切尔记述:“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蒙巴顿友谊的政治影响也是显著的。蒙巴顿夫妇的劝说无疑有助于尼赫鲁顺利接受分治。他们也消除了他对英国动机的怀疑。此外,在决定留在英联邦问题上,尼赫鲁也可能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获得荣誉
个人纹章
第一代缅甸的蒙巴顿伯爵纹章,包括冠、头盔、盾牌、支持者和座右铭等元素。盾牌上有黑森和巴滕贝格的纹章,以及一个不可分割的英国皇家纹章。支持者是两只全身金色、戴王冠的四足狮子。座右铭是"忠诚之约"(In honour bound)。这些元素代表了蒙巴顿的伯爵身份和家族背景。
后世纪念
在蒙巴顿去世后,英国音乐家马尔科姆·威廉姆森(Malcolm Williamson)创作了《纪念缅甸蒙巴顿伯爵的哀歌》(Lament in Memory of Lord Mountbatten of Burma )。这部11分钟的作品于1980年5月5日由伦纳德·弗里德曼(Leonard Friedman)指挥的苏格兰巴洛克乐团首次演出。
渥太华渥太华以蒙巴顿的名字命名了蒙巴顿大道,英文原称:Mountbatten Avenue,纪念编号:35060-004。
新加坡市将一条4.5公里长的道路命名为蒙巴顿路,这条道路一端连接芽笼路,另一端连接东海岸路,道路两侧建筑多为兴建于殖民时代(约1920至1940年)的公寓建筑。1993年7月23日,新加坡政府认定蒙巴顿路两侧建筑中的15幢为历史保护性建筑,将该路划为历史保护区。
蒙巴顿的个人文件,包括约25万份文件、5万张照片以及数量众多的盒式录音磁带、电影和录像带,至2023年10月仍保存在南安普敦大学图书馆中。这些文件是南安普顿大学图书馆MS62档案,即布罗德兰兹档案的一部分。由于蒙巴顿文件是20世纪许多研究的重要档案,该大学图书馆于1991年编撰了《蒙巴顿伯爵文件总目录》。
参考资料
Queen forced to put aside IRA murder of Lord Mountbatten to meet McGuinness.《The Telegraph Free》印刷文档电子版.2023-10-17
Japan Is Not Invited to Lord Mountbatten's Funeral.《泰晤士报》印刷档案的数字化版本.2023-10-17
about-us.Mountbatten Pogram.2023-10-25
Mountbatten Medal.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23-10-25
The Gazette: 350 Years(693).The London Gazette.2023-10-25
The Gazette: 350 Years(25).The London Gazette.2023-10-25
The Old World Charm of Mountbatten.Remember Singapore.2023-10-25
The Mountbatten Papers Database.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2023-10-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加入海军
升任舰长
联合作战部司令
东南亚盟军总司令
印度总督
回到英国
退休生活
遇刺身亡
人物成就
争议和影响
人物评价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团结缅甸起义军
试图说服真纳接受印度统一
与尼赫鲁的友谊
获得荣誉
个人纹章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