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静
清代文字狱“曾静、吕留良案”当事人
曾静(1679年—1736年),号蒲潭先生,湖南永兴人,清朝著名文字狱“曾静、吕留良案”的主要人物。
曾静家境贫寒,屡试不第,在家乡授徒教书。他早年曾阅读吕留良的《时文评选》,对其中的“华夷之说”推崇备至,从而萌生了反清思想。雍正帝继位后,民间传闻雍正帝失德无道,川陕总督岳钟琪必然谋反。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年已五十的曾静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命其学生张熙(化名张)携带其亲笔策反书,策动岳钟琪起兵反清。同年九月,张熙到达西安市,当街向岳钟琪献书。岳钟琪阅读策反书后,当即拘审张熙,严刑拷打,并飞速上奏清廷。同年十一月,曾静被捉拿归案。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曾静、张熙被押解京城,由雍正帝亲自审理。案情审理过程中,曾静亲笔写下数万供词悔过。同年十月,雍正帝将其免罪释放。此后,雍正帝将自己就此案的有关谕旨及曾静的供词等编成《大义觉迷录》,颁行全国。雍正十年(1732年),牵连甚广的“曾静、吕留良案”以严惩爱新觉罗·胤禩、允、爱新觉罗·胤䄉的追随者以及吕留良后人、弟子而告终,此案因此成为清朝最著名的文字狱之一。曾静回乡后,被派往湖南观风整俗使衙门,现身说法宣传雍正德行。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公历1736年1月),新即位的爱新觉罗·弘历立即下令将曾静凌迟处死,将全国范围内的《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
雍正帝评价曾静是误信流言,悔过自新后理应宽宥;然而,雍正八年(1730年),长沙市街头曾出现“万姓传单”,对曾静大肆吹捧雍正的行为深以为耻。浙江天台县生员齐周华在《救吕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悍疏》中评价曾静通过附庸吕留良来沽名钓誉、陷害吕留良来逃避祸事,是贪生怕死、行文谄媚、丧尽天良之徒。乾隆帝曾评价曾静为“大逆不道”,认为曾静之罪不亚于吕留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曾静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曾入学读书,其文字在州学考试中被评为“湖南省第一卷”;后因屡试不第,在家乡授徒教书。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因生活拮据,曾静与弟子张熙、廖易前往四川省谋生;在途径长沙市时,曾静偶然见到一张告示上有“五星联珠、日月合璧”之语,将之视为吉兆,认为古代井田制、分封制即将恢复,自己将为人重用。因此,曾静返回家乡,等待吉兆应现。然而,世道不仅没有好转,曾静家乡反而在两年内连遭水灾,时疫横行,流亡者日益增多。因此,曾静开始怀疑“五星联珠、日月合璧”将应验到其他事情的身上,怀疑清朝统治。
吕留良生于崇祯二年(1629年),卒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是清代的理学名儒;晚年剃发为僧,终身不仕清朝。曾静早年曾阅读吕留良的《时文评选》,对吕留良的思想十分欣赏。雍正五年(1727年),曾静购得一本吕留良诗稿,对其中的“华夷之说”推崇备至,并将清朝统治者视为“夷狄”;他认为井田、分封制才是治理天下的大道,而非清廷所实行的郡县制。由此,曾静萌生了浓厚的反清思想。
投书策反
雍正帝继位后,严肃处理了曾经参与储位竞争的兄弟及其党徒,部分大臣、太监被发配边地。这一部分人心怀不满,在沿途散发宫廷内斗的秘闻,以致雍正帝失德无道的名声很快在民间传开。与此同时,川陕总督岳钟琪因汉官出身,在朝堂中颇受猜忌;民间又有传闻其为岳飞之后,日后必将谋反。曾静听说到此类传闻后,认为反清的时机已到,预兆即将应验。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年已五十的曾静自称“南海无主游民夏靓”,命其学生张熙(化名张倬)携带其亲笔策反书,策动岳钟琪起兵反清。在策反书中,曾静罗列了雍正帝“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十大失德罪名,以“华夷之说”指控清廷统治的不合法性,将近年来的天灾异象视为清廷垮台的预兆;策反书中指出,手握重兵的岳钟琪作为岳飞之后,应立即起兵反叛,为宋明朝廷复仇。同年九月,张熙到达西安市,当街向岳钟琪献书。岳钟琪阅读策反书后,当即拘审张熙,严刑拷打,并飞速上奏清廷,请求将张熙押入京城审理。雍正帝命岳钟琪缓缓诱供,不必急于求成。面对不肯吐露实情的张熙,岳钟琪选择与其焚香拜天,假意吐露反清意图。张熙信以为真,招供出其老师为曾静。
被捕归案
岳钟琪将张熙所招供的情况奏报清廷后,雍正帝对岳钟琪大为嘉奖,一方面派遣刑部左侍郎杭奕录、副都统海兰赶赴长沙市,会同湖广巡抚王国栋审理此案,一方面根据岳钟琪的审理结果,传令浙江省总督李卫查抄吕留良家,逮捕其同党。同年十一月,曾静被捉拿归案。
曾静被捉拿归案后,曾企图自杀。刑部左侍郎杭奕录遵从雍正帝“平心静气”的谕旨,对曾静徐徐开导,详细解说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和雍正帝的德政。对此,曾静表示自己“如梦初醒”,不仅转向了认罪悔过,开始歌颂雍正帝的德行和清廷的仁政,还招供出自己谋反的源头是受到吕留良思想的影响,听信了社会流言。由此,雍正帝认定曾静案属于书生臆断,并无同党,将案件的重点转向了吕留良及可能在民间传播流言的爱新觉罗·胤禩党徒。
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曾静、张熙被押解京城,由雍正帝亲自审理。雍正帝对曾静策反书中的内容一一驳斥,认为所谓的华夷观念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而现在的清廷是民心所向、具有正统地位的统治者;同时,雍正帝指出自己孝顺、友爱、仁慈,而与其争夺皇位的兄弟则是生性暴戾,结党营私。与此同时,雍正帝不断地将谕旨、朱批岳钟琪等各省督抚大吏的奏折交给曾静阅读,曾静也因此供出流言出自雍正五年(1727年)五、六月间、被发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犯官口中。由此,雍正急令刑部开列雍正五年五、六月间发往广西的人犯名单,令广西巡抚金鉷捉拿。不久,犯官达色、马守柱、六格等人被捕归案。在案情审理过程中,曾静亲笔写下数万供词悔过,称自己是“禽兽”,经过雍正帝教化才“脱胎成人”。
赦免释放
雍正七年(1729年)十月,大学士、九卿、翰林、詹事、科道合词奏报对曾静的处理方案,即以大逆不道律对曾静、张熙凌迟处死,其十六岁以上的亲属均斩立决,女性亲属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均入官为奴。然而,雍正帝认为曾静案的根源在于吕留良思想的传播和爱新觉罗·胤禩党徒对流言的散布,而曾静本人已全然悔过,应免罪释放。对此,以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为首的诸位大臣上奏《诸王大臣等再疏请诛曾静题本》,再次请求将曾静等人凌迟处死,雍正帝不允。最终,雍正帝将曾静释放,命其回乡宣传清廷的德政,并下令其子孙亦不可因此事诛杀曾静。此后,雍正帝将自己就此案的有关谕旨及曾静的供词等编成《大义觉迷录》,颁行全国。
曾静被释放后,即随杭奕录前往江浙,捉拿传播流言之人,但一无所获。因此,曾静假言族人夜间托梦,传播流言之人是一名姓邓的湖北人,曾在给事中王澍家教书。王澍否认家中曾有此人后,江苏巡抚章佳·尹继善、湖北巡抚赵金吾、湖南巡抚赵弘恩仍多次就近查访,不敢疏忽。
雍正八年(1730年)秋天,曾静被派往湖南省观风整俗使衙门,现身说法宣传雍正德行。然而,长沙市街头随即出现“万姓传单”,对曾静大肆吹捧雍正的言论深以为耻。湖南巡抚赵弘恩、观风整俗使李徽立即对曾静采取保护措施,严加规训。不久,曾静经雍正准假一年,回家置办田产,并于雍正十年(1732年)八月回到观风整俗使衙门,继续宣传清廷德政。
清算被诛
对于“曾静案”,雍正将其源头归咎于吕留良,并引发了株连甚广的文字狱,吕留良及其子吕葆中、学生严鸿达被开棺戮尸,其他与吕留良有所关系的人员,也多被处死、流放。雍正八年(1730年)十二月,刑部等衙门发出重惩吕留良及其子孙的奏报后,还发生了浙江天台县生员齐周华撰写《救吕晚村(留良)先生悖逆凶悍疏》,为吕留良开脱辩白的事件,文中认为曾静通过附庸吕留良来沽名钓誉、陷害吕留良来逃避祸事,是贪生怕死、行文谄媚、丧尽天良之徒。雍正九年(1731年)二月,山西省又爆发了“匿名帖案”,山西巡抚石麟上奏清廷,称在山西夏县学宫西角门发现一件匿名帖,其内容为请求诛杀曾静,为吕留良伸冤。直至雍正十年(1732年),牵连甚广的“曾静、吕留良案”以严惩爱新觉罗·胤禩、允禟、爱新觉罗·胤䄉的追随者以及吕留良后人、弟子而告终。
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公历1736年1月),新即位的爱新觉罗·弘历不顾雍正“将来子孙不得追究诛杀曾静”的谕令,下令立即将曾静凌迟处死,并将全国范围内的《大义觉迷录》全部收回。
历史评价
雍正帝评价曾静是误信流言,悔过自新后理应宽宥;然而,在曾静被释放后,民间曾多次爆发撰文、请愿事件,称曾静附庸吕留良来沽名钓誉、陷害吕留良来逃避祸事,对其为雍正歌功颂德的行为深以为耻。乾隆帝即位后,评价曾静为“大逆不道”,认为曾静之罪不亚于吕留良,在即位后立刻将其处死。
主要著作
《知新录》《知几录》,未曾刊刻,现已失传。根据《大义觉迷录》分析,《知新录》《知几录》记录了曾静的反清思想,两本均是口语。《知新录》记录了曾静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感,《知几录》记录了曾静叮嘱张熙谋反的言论。在《知新录》中,曾静认为皇帝应该由儒者担任,而非由豪强英雄占据;清朝统治者攻占北京,乃是窃国之举。
《归仁说》是曾静在狱中书写的忏悔录。在《归仁说》中,曾静极力吹捧雍正孝顺仁德、朝乾夕惕、勤政爱民,康熙传位于雍正是传位传贤之举。曾静在文中表示,倘若自己能够苟活,愿意现身说法,为雍正帝宣扬德政、教化人民;如若伏法被诛,《归仁说》一文也将流传后世,消除世人谋逆之念。
相关研究
在“曾静案”的爆发原因上,学者冯尔康认为,雍正帝即位之初,迅速打压了爱新觉罗·胤禩、允禟、爱新觉罗·胤禵等政敌,整饬吏治,惩治不法绅衿等,以致在民间留下了“为政苛刻”的印象,而“曾静案”的发生也反映出雍正帝在民间思想、舆论的不利地位。对于雍正帝对曾静“出奇料理”、免罪释放的处理原因上,冯尔康认为,雍正帝在接到岳钟琪关于“曾静案”的奏报后,即确定了对“曾静案”的审讯方针,将此案作为追溯流言源头、清理允等人同党的重要契机。学者王俊义持相似看法,认为根据雍正帝对大臣岳钟琪、田文静、李卫等人的谕批中可以看出,雍正帝希望利用曾静做为悔过自新的典型,借助此案证明其为人施政的宽容、仁德,论证其帝位及清朝统治的合法性。另外,学者倪军民认为,“曾静案”暴露出岳钟琪与清廷之间的微妙关系,雍正帝希望借助此案进一步笼络岳钟琪,消除社会上关于皇帝猜忌岳钟琪的一系列谣传。
在雍正帝对曾静免罪释放的处理结果上,学者倪军民认为,雍正帝通过赦免曾静师徒,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预期效果,在群臣中制造了宽仁纯孝的个人形象;但是,通过曾静释放后所爆发的一系列民间撰文、请愿活动可以看出,民间士子对雍正帝的处理结果并不认可,雍正帝赦免曾静的处理办法是失大于得的。学者王俊义认为,雍正帝由曾静一案导演出规模浩大的文字狱,导致了清代学风保守、士风卑下的社会现象,制约了清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从后世学术研究的角度,学者王俊义认为,“曾静案”直接导致了吕留良思想研究长期成为禁区,阻碍了后世对吕留良个人形象和思想的认识。学者孟尧认为,“曾静案”的直接产物《大义觉迷录》以儒家的“道”来论述君臣关系,力图将自身的正当性和“尊君”的优先性渗透进儒家体系中,反映出清代皇权对儒家道统原义的辩难和消解。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内群英(1980).豆瓣电影.2023-11-12
清宫启示录(1983).豆瓣电影.2023-11-12
乾隆大帝 (1998).豆瓣电影.2023-11-12
雍正王朝 (1999).豆瓣电影.2023-11-12
宫锁珠帘 (2012).豆瓣电影.2023-11-1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书策反
被捕归案
赦免释放
清算被诛
历史评价
主要著作
相关研究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