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危机(Mathematical Crisis)指在数学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重大问题或发现导致原有的数学理论体系面临崩溃的情况,进而引发深层次的思想危机。数学历史上共发生了三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指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正方形
对角线与边长度的比不是有理数,即无法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引发了数学界的危机。这一危机影响了数学从依赖直觉到演绎化的转变,导致古希腊人回避
无理数的研究,忽视了算法研究。
第二次数学危机是指
艾萨克·牛顿微积分中“无限小量”概念的含混不清所引起的危机,促进了实数理论和
数学分析的严格化。然而,在微积分中,无限小量的定义和使用方式存在争议,导致了这一危机的产生。第三次数学危机是指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通过“
罗素悖论”揭示了
集合论的内在矛盾,导致了集合论的公理化和对集合类型的限制。这一危机揭示了
形式主义方法的局限性。
数学危机促进了许多思想方法的诞生,如
反证法、无理数理论、
微积分学、集合论等,这些数学危机的结晶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方面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无理数理论中的黄金分割比例符合人类美学观念,因此被广泛运用于
建筑设计之中;利用微积分学的积分概念,我们得以在
经济学研究领域中构建产出总成本和总收入等经济总量模型函数,以实现更为综合、全面的分析等。
三次数学危机
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家们在解决这些危机的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义和审视他们的理论,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此外,有学者认为,第四次数学危机也有可能发生。
历史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是指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学派面临的一场数学困境,主要涉及到
无理数的发现和对其存在性的证明。
危机的背景:发生在公元前580-568年之间的
古希腊,当时
建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
著作《
》记载,该学派主张“数”是万物的本原,一切现象都可以用整数或整数比来表示。学派成员
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通过逻辑推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
对角线长度既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比,这一发现被视为“荒谬”,严重违背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条。希帕索斯的发现不仅触犯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信条,也冲击了当时希腊人的传统见解。它直接导致了认识上的“危机”,因为这一发现与原有观点完全背道而驰。
危机的提出过程:在研究
勾股定理时,希帕索斯发现了不可公度比的存在,具体来说,他发现了无法用整数比表示的事实。这一发现破坏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基本信念,引发了学派内部的震动。
希伯斯的发现对当时的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危机的解决过程:在面对这个困境时,一些学者开始提出解决方案。例如,
阿契塔研究
无理数的性质,并提出了一些关于无理数的新概念。然而,真正解决这一危机的突破是由希帕索斯完成的。他使用了一种被称为“间接证明”或“
反证法”的证明方法,证明了是一个无理数。这一证明方法通过假设所要证明的结论为假,然后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推断所假设的结论为真。希帕索斯的证明方法为后来数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成为了证明
无理数存在性的经典案例。
后续的发展:
希伯斯的发现和证明为
古希腊数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它揭示了数学中的新现象,推动了数学的进步。这一历史事件也提醒我们在数学研究中需要不断开拓思路,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以推动数学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次数学危机
危机的背景:微积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函数的微分和积分。17世纪,
艾萨克·牛顿和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分和积分,为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当时微积分只有方法,没有严密的理论支持。
危机的提出过程:当时微积分理论最早见于牛顿著作《
》,但在理论推导中使用了无限小量。例如,牛顿求
导数的方法是:将函数写为增量形式,如 。将增量项除以自变量的增量,得
偏导数表达式。最后扔掉所有含的项,得到导数。 但是,贝克莱指出这个过程存在逻辑问题:先以为除数,说明不等于0。 但后来又扔掉所有含的项,这就等于将看作0,与前提自相矛盾。这就是著名的“贝克莱悖论”。之后
于1821年在《分析教程》中建立现代微积分理论。微积分的创始人在理论推导中使用了无限小量,但对无限小量是否为零没有明确答案,这成为理论推导的症结所在。
危机的解决过程:19世纪初,
建立极限理论,正式定义极限的概念,并将微积分建立在极限理论的基础上,解决了
。柯西建立极限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将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定义为函数增量形式与自变量增量极限的关系。这样就消除了贝克莱悖论,给微积分提供了严格的理论支持。其中极限描述一个函数随变量趋向一个特定值时,函数值的趋势或趋势值。
导数描述函数在某点的增长率,即
切线斜率。积分则描述函数在某区间内的总和或面积。
后续的发展:柯西的极限理论为微积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他的著作《分析教程》(1821)、《无穷小计算讲义》(1823)、《无穷小计算在几何中的应用》(1826),柯西建立了以极限为核心的现代微积分体系。这一理论框架的发展被后来维尔斯特拉斯等数学家进一步推进,涵盖了极限、连续、导数和积分等概念,使微积分建立在坚实的极限理论基础之上,结束了由“贝克莱
悖论”引发的
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三次数学危机
危机的背景:第三次数学危机发生在20世纪初。19世纪,
格奥尔格·康托尔提出了
集合论,开创性地建立了集合论基础。他的朴素集合论思想很简单,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集合。但集合论在进一步应用时暴露了一些逻辑问题。例如
罗素悖论指出,如果允许任意形成集合的话,会导致逻辑自相矛盾。为解决这些问题,赫夫和弗兰克尔提出
类型论,但类型论自身也存在问题。
危机的提出过程:第三次数学危机是由
引起的:罗素悖论描述,设表示“是其本身成员的所有集合的集合”,表示“不是它本身成员的所有集合的集合”,问集合N是否是它本身的成员。通过推理可以得出:如果N是它本身的成员,根的定义,不是它本身的成员,矛盾。如果不是它本身的成员,根据的定义,应该是它本身的成员,也矛盾。无论是不是它本身的成员,都会导致矛盾,这就是
罗素悖论。罗素悖论揭示了康托尔集合论本身的逻辑矛盾,从而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它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展示出
集合论中的问题,给数学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危机的解决过程:解决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康托尔集合论进行改造,通过限制集合定义来排除
悖论。1908年,策梅罗提出第一个公理化集合论体系。后来经弗伦克尔改进,形成了ZF集合论公理体系。在ZF公理体系基础上添加
选择公理,形成ZFC集合论公理体系。ZFC系统大大弥补了
格奥尔格·康托尔朴素集合论的缺陷,成功地排除了集合论中的悖论。除ZFC系统外,还有
约翰·冯·诺依曼、博内斯、
库尔特·卡塞雷斯等人提出的其他
公理系统,如NBG系统等,也都旨在通过公理化来消除悖论。
危机的发展:19世纪末,数学家对算术和实数理论进行公理化,如
戴德金分割和
皮亚诺公理。
戴维·希尔伯特完成初等几何的公理化。这为数学建立严密的基础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以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布劳威、希尔伯特为代表的三大数学哲学学派的出现,促进了对
数学基础问题的深入研究,也间接推动了数学的发展。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限制集合定义、提出各种公理系统来排除
悖论,以及深入研究数学基础问题,从而逐步建立起数学更为严密的基础体系。这一过程主要集中在19-20世纪初,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相关证明
无理数的证明
希伯斯的证明方法是通过
反证法证明是一个
无理数的。这一方法后来被广泛应用于
数学证明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证明技巧。通过这一证明方法,希帕索斯成功地解决了
古希腊数学危机,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并为数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证明过程为假设
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长为a,
斜边长度为 。假设斜边与直角边长度之比为有理数。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以表示为两整数和的比值,即。将代入斜边长度 的表达式,得到: 。根据为偶数,也必须为偶数,设。将代入,得到:。由此可知也必须为偶数。但是和既然都是偶数,就不可能
互质,与作为有理数的定义矛盾。所以原假设为有理数是错误的,必须为不可公度比,即
无理数。因此,通过
反证法证明了不可公度比(无理数)的存在。所以总的来说,
希伯斯利用反证法,通过一系列推理步骤证明了不是有理数,从而证明了无理数的存在。
意义
数学危机的历史见证了数学领域的不断发展,通过重新定义理论和解决
罗素悖论,推动了数学的深刻进步,为
实数理论、
微积分学、
集合论等领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次数学危机,源于希帕索斯对于无理数毕达哥拉斯学派观点的质疑,这一发现挑战了人们对算术的普遍认知,使人们认识到无理数的存在,刺激了数学和
逻辑学的发展。这次危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逻辑和实数之间的关系,开始重视
演绎推理,倡导了
古希腊几何学的公理化方向,并最终导致
数学分析的建立,让数学分析有了严谨的实数理论基础。
第二次数学危机,源自微积分发展初期
无穷小量的
悖论,使数学家们认识到数学分析并不完美,并需要更加严格的验证。这次危机推动了数学家们对微积分基础的重新审视,并最终发展出了严格的
实数理论。
第三次数学危机,源于
集合论中的数学悖论,迫使数学家们重新定义集合的概念,并发展出了公理化数学系统。这次危机不仅推动了数学的严谨性和严格性,还对
逻辑学和
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三次数学危机
对数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都推动了数学的进步和发展。数学家们在解决这些危机的过程中,不断重新定义和重新审视他们的理论,从而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和完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应用
第一次数学危机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
无理数发现和对其存在性的证明确实对数学和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理数的发现打破了古希腊人对于数的理解,推动了数学基础理论的完善。这一发现对科学领域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在物理学中,无理数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和计算中;在
建筑学中,黄金分割比例能够恰当地表现建筑物本身体量感。
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无理数常常应用于运动轨迹的分析中,如在磁性研磨过程中的转速比分析。当
磁极处于静止状态时,研磨轨迹呈现为规则的螺旋线,表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和平行状态。然而,随着磁极转速的提高,研磨轨迹的干涉效果增强,表现为
隔行扫描、纵横交织成
网状结构,对工件表面的质量有明显改善。这种现象通过
无理数的转速比分析得以定量描述,为优化研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物理学依据,提高了材料去除量和研磨效率。
在建筑学中的应用
无理数的
黄金分割比例最早是两干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生在研究手
五边形的作圈方法及其性质时发现的。
黄金分割比例是一个无理数,最常用的比例为,约等于0.618,后面是无穷无尽的
小数。黄金分割律作为自然界普遍存在的
客观规律,它的长短比例正好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人感到悦目,是自然界中的现象之间的必然的、实质性的、不断重复着的关系。
黄金分割的审美特性归之于它符合人身躯干宽高之比这样的审美特征,因此在建筑领域中,古今中外的大部分宫殿、
庙宇、陵墓、
毛主席纪念堂及一部分城市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左右对称,前后有别,上下迥异”的“人体式”布局。有的则进一步模拟人们欢迎或拥抱的姿态,北京“四合院”从布局上则模拟了人们牵儿带女的家庭序列。 在建造摩天大楼或高塔的黄金分割点处建楼阁或设计平台,便能使平直单调的塔身变得丰富多彩。
黄金分割为人们把握建筑、自然、人三者之间发展关系的最佳度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依据。
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中微积分的发展对科学和工程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微积分的应用涉及到疾病诊断和科学研究、物理学、
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现代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微积分的概念和方法为这些领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促进了科学和工程的发展,推动了现代科技的进步。
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多阶微积分融合的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通过对原始地震数据求不同阶次的微分和积分,提取其
低频、
中频和高频成分信息,分析这些数据在
频域上的特征,如主频和有效频带,并将其作为输入设计目标函数,与理想目标数据进行对比,利用数值优化方法求解目标函数,从而得到经过融合的地震数据,这份数据同时保留了低、中、高频信息,实现了地震数据
分辨率的提高,为地震探测和解释提供宽频信息。
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微积分理论在经济学分析中应用广泛。如通过成本和收益函数的
导数计算,获取企业的
边际成本和
边际收益函数,揭示产量变化对成本和收益的影响;利用求解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对价格的
偏导数,计算弹性系数,深入了解相关经济变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通过函数
极值定理求解经济目标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实现利润和效益
最优化,寻找最优决策点;此外,微积分概念被用于构建总成本、总收益等经济总量函数模型,为系统经济分析提供
数学基础。微积分的定量分析方法不仅为经济问题提供预测和论证的工具,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化的参考依据。
第三次数学危机
第三次数学危机通过改进集合定义和提出
公理系统,排除了
集合论中的
悖论,为数学建立了更为严密的基础体系。这一危机的解决对
计算机科学、
统计学与
概率论、工程领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计算机科学中,集合论的发展为算法设计和
数据结构提供了基础。在统计学与概率论中,集合论的严格化为
概率模型和统计推断提供了理论支持。在工程领域,集合论的发展为系统建模和优化提供了基础。
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第三次数学危机的集合论悖论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库表的字段和记录被理解为集合的属性和元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
数据模型,使实体和关系得以描述;数据结构中的常用结构如数组、
链表等同样可通过
集合论概念进行描述和实现,如链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元素有序的集合;关系数据库查询中,
SQL查询语言广泛应用了集合论概念,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和集合运算等;在运算系统中,进程和存储器等资源被看作是有限的集合,而操作系统需要进行有效的集合管理;
机器学习算法如决策树、贝叶斯网络等也依赖于对样本集合和特征集合的描述。综上,第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集合论悖论对
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建模、算法设计和
系统管理等方面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启示和影响。
意义
公理化方法的兴起
在解决数学危机的过程中,数学家们开始意识到需要对数学进行更加严密的公理化处理,这导致了公理化方法的兴起。
公理化方法要求以一组公理作为理论的基础,然后通过严格的推理得出结论。这与过去数学家依靠直觉和例证来建立理论不同。比如,
集合论经过公理化处理后,以涵盖性原理、
选择公理等作为
正则性公理,然后通过逻辑推导得出各种集合
存在性定理的结论。这种方法消除了以前理论内在的逻辑漏洞。
拓扑学以点集
拓扑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开集公理作为基础,严格推导出
连续函数、
同伦等概念。这比原来依靠直觉和几何图像来理解拓扑结构更系统严谨。
总之,公理化方法强调用一组公理作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得到结论,这为数学各个领域提供了通用的研究
范式,提高了理论的严谨性和内在逻辑一致性。它的应用也成为后来数学研究的主流
方法论。
基础数学的发展
数学危机的解决推动了基础数学领域的发展,包括
数理逻辑、
模型论、
证明论等。这些领域的发展加强了对
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为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数理逻辑在数学危机后得到重视和发展。逻辑符号语言的建立使推理过程具体化和形式化,为理论建构提供了统一标准。例如第一阶逻辑为
集合论和模型论提供了通用框架。模型论研究不同
形式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现了许多系统之间的等价,如
集合论与
ZF公理系统之间的等价,促进了数学基础概念的深入理解;证明论研究证明方法和自动
定理证明,为严谨推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类型论为依类型理论表达的证明系统提供了一致性证明。类型论还发展出新的逻辑系统,如
高阶逻辑、排中逻辑等,丰富了表达能力;集合论的涵盖性原理和
选择公理为
数学基础提供了严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拓扑学使用开集公理研究点集间的拓扑关系,给出了
连续函数和
同伦等基本概念,为函数论和
代数拓扑提供了理论基础。
模型论研究不同
形式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第一顺序
逻辑与集合论之间的等价,对
计算机科学和自动
定理证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上
纯粹数学领域的发展弥补了数学危机暴露出的理论空白,为数学提供了更严谨、统一和坚实的基础,这对后续数学研究贡献巨大。
可计算性理论的发展
数学危机在推动可计算性理论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自
第二次数学危机以来,由于基础和基本概念上的不一致和矛盾,数学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基础的数学概念,并尝试用更加形式化和严谨的方式来解释数学。这些努力被认为是推动
可计算性理论的重要动力。
可计算性理论关注是否存在一种算法能有限步转换输入为输出。该理论最出名的成就为著名
艾伦·麦席森·图灵停机问题和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这两个定理表明某些情况下无法保证算法在有限步内完成计算。因此,数学家重新审视基础概念,构建了更强大的
公理系统和
形式系统,为
可计算性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变得更加精确和严谨。这种研究方法为后来的数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推动了其他领域如
计算机科学、生物学和物理科学的发展。
拓展推广
第四次数学危机
危机的背景
一些学者认为:第二次和第三次数学危机的解决并非彻底,这暗示了第四次数学危机可能会发生。
第一次数学危机的解决是相对彻底的,引入了不可公度量从而解决了危机。然而,随后的新数引入(
复数、
代数、
超越数等)带来了开放性。
第二次数学危机由无穷小(极限为最小量)引发,而第三次数学危机则源自最大集(对应最大元)。然而这两次危机并未真正解决核心问题:0是否为无穷小的极限?是否存在最大集?因为这些危机的解决并不全面或未根本解决,必然引发第四次数学危机。
危机的提出
具体说来,现有数学关于自然数和实数
连续统存在一系列错误认知,关于自然数的错误认知主要有:
(1)以为自然数是无限多的,只有最小数而没有最大数。
(2)以为 ,或以为没有独立存在的意义。
(3)以为作为坐标系的原点是完全合理的。
关于实数连续统的错误认知主要有:
(1)只承认潜无限而不承认存在实无限。或者,虽然承认实无限,但认为存在无穷上升的超穷基数。
(2)以为任意和,,三种可能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
(3)以为
实数连续统中只有连续量,且不存在包含所有实数的最大数。
(4)以为是和之间的中间数。
对不可避免性的讨论
任何一次数学危机在人们发现前就已经隐蔽地存于人们的认知世界中了,因为人们对数和数学的认知总是不完善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人们对数和数学形成的每一个明确的认知就隐藏着危机。随着人们对数和数学认知范围的扩大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原本潜藏着的危机逐步显现出来。一旦当人们意识到错误的认知影响到整个
数学基础时,数学危机就爆发了,消除危机变得刻不容缓。由于数学危机与人们对数和数学的不完善的甚至错误的认知有关,因此,即使人们以为消除了危机,数学危机依然存在。
参考资料
柏拉图:《理想国》[J].河北法学, 2007.DOI:10.3969/j.issn.1002-3933.2007.12.004.2024-01-03
Thought-provoking Paradox and Three Mathematical Crises[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Singapor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9 4th EBME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Social Science,and Education(ISSE 2019)(Lecture Notes in Management Science,VOL.109).2024-01-04
数学危机[J].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2021,(03):27.2024-01-03
第四次数学危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1):107-109.2024-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