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又名麻栎、
青冈。拉丁文名: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
壳斗科、
栎属植物,产于我国
辽宁省南部、华北各省及
陕西省、
甘肃省以南。
黄河中下游及长江流域较多。垂直分布自
云南省海拔2200m至
山东省海拔1000m以下山地或丘陵,常与
枫香树、
栓皮栎、
马尾松、
柏树等混交或成小面积成林。
形状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米,树皮深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灰黄色柔毛,后渐脱落,老时灰黄色,具淡黄色皮孔。冬芽圆锥形,被柔毛。叶片形态多样,通常为长椭圆状
披针形,长8-19厘米,宽2-6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刺芒状锯齿,叶片两面同色,幼时被柔毛,老时无毛或叶背面脉上有柔毛,侧脉每边13-18条;叶柄长1-3 (-5) 厘米,幼时被柔毛,后渐脱落。
雄花序
常数个集生于当年生枝下部叶腋,有花1-3朵,花柱30壳斗杯形,包着
坚果约1/2,连小苞片直径2-4厘米,高约1.5厘米;小苞片钻形或扁条形,向外反曲,被灰白色绒毛。
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高1.7-2.2厘米,顶端圆形,果脐突起。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
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60-2 200米的山地阳坡,成小片纯林或混交林,阳性喜光,喜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湿,不耐盐碱,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排水不良或积水地不宜种植。
与其它树种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强,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尘土、抗风能力都较强。寿命长,可达500~600年。
3地理分布
产
辽宁省、
河北省、
山西省、
山东省、
江苏省、安徽、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河南省、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等省区。在辽宁生于
土层肥厚的低山
缓坡,在河北、山东常生于海拔1 000米以下阳坡,在西南地区分布至海拔2 200米。
朝鲜、
日本、
越南、
印度也有分布。
主要价值
实用价值
种子含淀粉和脂肪油,可酿酒和作饲料,油制肥皂;壳斗、树皮含
单宁,可提取胶;木材坚硬、耐磨,供机械用材;果入药,涩肠止泻,能消乳肿;树皮、叶煎汁治疗
急性细菌性痢疾。全木可以截段成
段木后种植香菇和木耳。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淡红褐色,心材红褐色,气干密度0.8克/立方厘米,材质坚硬,纹理直或斜,耐腐朽,气干易翘裂;供枕木、坑木、桥梁、地板等用材;叶含
蛋白质13.58%,可饲
柞蚕;种子含淀粉56.4%,可作饲料和工业用淀粉;壳斗、树皮可提取栲胶。
本种树形高大,树冠伸展,浓荫葱郁,因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可作庭荫树、行道树,若与
枫香树、
苦槠、
青冈等混植,可构成城市风景林,抗火、抗烟能力较强,也是营造防风林、防火林、水源涵养林的
乡土树种。本种对
二氧化硫的抗性和吸收能力较强,对
氯、
氟化氢的抗性也较强。木材坚硬,不变形,耐腐蚀,作建筑、枕木、
桨轮船、家具用材。
栽培技术
造林方法
造林地的选择:橡椀树的造林地是多种多样的。采伐迹地,灌丛地或荒山荒地都可用来营造
麻栎林。
造林方式:
(1)、播种造林。为防
鼠害,播前可用
磷化锌拌种。播种穴规格30×30×30厘米。可秋季随采随播,亦可春播。每穴播4~7粒种子。
(2)、植苗造林。橡椀树植苗造林,自秋季落叶后至翌年“
春分”前均可进行,挖穴,穴规格为40×40×30厘米。栽植深度比根颈深2~3厘米,覆土踏实。也可以截干栽植。
造林密度:
(1)、用材林。初植密度一般为300~400株。10~15年生林分,间伐后每亩保留150~200株,15~20年生以上林分,间伐后每亩保留100~150株。
(2)、薪炭林。密度可稍大些,每亩330~440株。
幼林抚育:造林后,连续进行除草松土2~3年,第1年3次(4~5月,6月及8月)。第2年2次(4月及6月)。第3年1次(6月)。播种造林的
麻栎苗,于6月间苗2次。
橡椀树应及时修枝,以培养优良干形,把枯死枝、衰弱枝、病虫害枝及徒长枝剪掉。在混交林中,还要砍掉压抑麻栎生长的其它树种,在麻栎侧下方的伴生树种和下木,则应尽量保留。
播种育苗
种子采收:选择同一种子区域与造林地区的气候、土壤相近的优良母树采集果实。9~10月果实生长定型,颜色由绿色变为黄褐色或栗褐色,果皮光亮,标志果实成熟,继而自然脱落,应及时采集。一般初期脱落的多系发育不健全或遭受虫害的果实,大小不均,品质较差,数量也少。中期脱落的果实饱满,重量大,数量较多,品质最好。故采种应在脱落盛期及时从地上拾取,或在树下铺设塑料布收集。
橡果落地后易被野兽啮食,所以要及时采集。采收后要清除壳斗、小枝、叶片及有缺陷的橡实,保留饱满的种子。
种子灭虫:
麻栎果实
象鼻虫(
锥象甲 spp.)对麻栎种子危害极为严重,于幼果期间产卵于果皮之下,橡实成熟后孵化为
美国白灯蛾,啮食橡仁。因此,橡实采收后要及时灭虫处理,通常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是水浸灭虫。采收后的种子装入纺织袋内,浸入流动的河水中(切不可把种子在死水泡或缸、桶等容器内长时间浸泡),纺织袋要浸入水面以下,上面用石块等重物压好,以免漂浮,流走。一般浸泡7~10 d可杀死种内象鼻虫,再从水中将种子捞出。
种子晾晒:经浸泡的种子要及时摊开晾晒,以防发热霉烂。晾晒地点选在平坦、干燥的地方,摊放厚度3~5 cm为宜,每天要翻动4~5次,晾晒7~8 d后,种皮由红褐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有少部分种皮欲开裂时,便可将种子收集起来,暂时摊放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屋内。摊放厚度10~12 cm左右,要定期翻动,使其含水量保持在30%~60%,以防发芽、变质和干裂。
种子贮藏:种子越冬贮藏可采用室内混沙埋藏的方法。
贮藏室应选择通风、不受阳光直射、无供暖设施的空屋。一般在12月上旬至中旬进行,先在地面上铺7~10 cm细沙(沙子湿度要求含水量70%左右,以手握成团,松开即散为宜),然后铺上5~7 cm种子,再铺5~7 cm细沙,一层种子一层沙,堆积厚度在40~50 cm,最后在上面封盖10 cm细沙。在埋藏过程中要每4 m2范围内设置一草把。以利于通气,草把要高出沙面20 cm。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防止种子发热、发霉,防止
鼠害。贮藏时间多为100~120 d。
种子催芽: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前4~5 d,将种子筛出。
水选后的种子,要及时摊放在地面上,种子下面铺1~2层草帘,种子摊放5~7 cm厚,每天翻动2次,种子干燥时适时喷水。一般4~5 d后,待种子有30%左右发芽后,便可播种。
圃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轻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不宜用作育苗地。
整地育苗地要进行细致整地,包括翻耕、耙捞、平整,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最好是秋翻春整,因为秋翻对改良土壤,保蓄水,减少
禾本科杂草,消灭虫害都有显著作用。
1.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沙壤土、轻壤土作为育苗地。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的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块不宜用作育苗地。
2.
整地育苗地要进行细致整地,包括翻耕、耙捞、平整,做到深耕,细整,清除草根、石块等。最好是秋翻春整,因为秋翻对改良土壤,保墒蓄水,减少杂草,消灭虫害都有显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