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基(
朝鲜语:유홍기,1831年—1884年?),
朝鲜近代史上的思想家,开化思想的鼻祖之一,也是开化党的幕后指导者。字圣逵,号大致、大痴、如如,本贯汉阳刘氏,一般以其雅号称其为刘大致(유대치)。别称“白衣政丞”。
甲申政变后下落不明。
传播思想
刘鸿基(刘大致)出身中人,1831年(
李玜三十一年)十月十四日生于朝鲜首都
汉阳(今韩国首尔)的一个译官家庭。他本人从事汉医,笃信佛教,又精通
历史学,身体强壮,口齿伶俐。据说他家境穷困,所贮全无一物,但也有记录他为富裕的“资产家”,或许是因为他有钱而乐于救济,所以才显得比较清贫。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他就从他的邻居兼朋友
吴庆锡那里接触了从中国带来的《
海国图志》、《
瀛寰志略》、《
博物新编》等“新书”,并与吴庆锡一同研究这些书籍,探讨天下大势,逐渐萌生了变革朝鲜的开化思想。1869年以后,刘鸿基、吴庆锡和朝廷大臣
朴圭寿开始向汉城北村的两班子弟传授《海国图志》等“新书”及他们的见解主张,于是孕育了
开化县派,如
金玉均、
朴泳孝、
洪英植、
徐光范、
徐载弼、
俞吉濬等人。随着朴寿和吴庆锡相继在1877年和1879年过世,刘鸿基遂成为开化党人的唯一指导者。正是由于刘鸿基是
朝鲜最早倡导开化思想的人,所以他在当时就被高度评价为“先觉者”。
刘鸿基的一大特点就是传播佛教思想,史载:“刘大痴居士,京城人,名鸿基,号磅礴斋,又号如如,好谈禅。金古愚玉均、徐纬山光范、朴春皋泳孝、李随如淙远、李蕙田鼎换、朴白拈齐絅、吴亦梅庆锡、吴右年庆润、吴筠廷庆林昆仲三人、金石芝永汉、金友莲永汶兄弟、韩东惺世镇、李杞堂熙穆等诸居士从而问道,一时禅风盛行京城”。除了他之外,开化派中还有
李东仁、卓等佛教僧侣,致使佛教思想在开化派中相当流行。
影响政治
因为刘鸿基出身中人,所以他最高只在1882年冬在新设机构“减省厅”中做到副司勇(从九品)的小官,但他所指导的出身两班贵族的开化党子弟则纷纷入仕,而刘鸿基则透过这些在朝中的开化党人来发声,影响国家政策,因此他又被推崇为“白衣政丞”(平民宰相)。
那么刘鸿基是如何影响
朝鲜政坛的呢?这从当时
开化县党人
尹致昊的日记中可以窥见。当时尹致昊时常入宫奏事,出宫就拜访刘鸿基,交代自己与国王、王妃之间的对话内容(“谈昨夜下教事及上奏事”),刘鸿基也时常让尹致昊将其意见奏闻国王(“是夜入侍,奏大致丈事”)。其中一次刘鸿基通过尹致昊传达的意见是主张朝鲜与
法国修好以牵制
清朝,这次尹致昊明确记载“是大致丈之教余奏者也”。刘鸿基还常与尹致昊其他开化党人掌谈论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1884年3月尹致昊从国王那里探听到大院君余党图谋作乱的消息,刘鸿基则表示此事不足为忧;1884年5月又对来访的
尹致昊、金玉均等人说:“不可不与近侍者合,而近侍者李(祖渊)、韩(圭稷)辈,阴怀疑惧,乌合沙散,协力甚难,自然国事难定,可不痛哉!可不恨哉!自古愚(金玉均)之归,企待诸人合力,国事之就绪,岂想到世事如此艰难,志士无用智之地,而沉吟过日耶?不觉大失素企,心忡忡若有忧,未知与我同怀者为谁且几人。然而若使
朝鲜素有决勇,岂如是空叹而己哉?推以见之,我国之如此泥循不振,皆由我人之无气力故也。”从这些谈话中可见刘鸿基涉入政治相当深,影响力也是颇大的。以上仅是刘鸿基通过
尹致昊来影响政坛,而通过密友
李东仁及嫡系弟子
金玉均、
朴泳孝等所发挥的影响应该更多。刘鸿基在幕后发挥的作用也为国王所知,以至于在1884年4月间入宫受召。
谋议政变
刘鸿基还参与了开化党人策划
甲申政变的谋议。据甲申政变后被捕
开化县党人的供述,“自(1884年)九月以后玉均、英植、泳孝、光范、载弼往往作会,且或会于刘鸿基家”,“光范……又尝往玉均家与刘大痴(致)、朴怡顺、边树常之议事”。而金玉均的《
甲申日录》中也披露了刘鸿基参与他们谋议的事实,如记载1884年11月10日“为回谢前日围棋之宴,就吾新筑之室,邀竹添、井上、小林领事如第一银行支店人木下、属官铃木、内垣、通办浅山来会,坐客只有
徐光范、朴齐絅、刘鸿基”。
那刘鸿基与金玉均等开化党人所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
金玉均记载1884年11月16日
政变分子聚会时,刘鸿基因病没能参与,故金玉均等人前往汉城广桥的刘鸿基家探病。刘鸿基强病起坐,问曰:“闻
日本公使再来之后,举世喧然,物情有若海烫云沸,为君辈甚危之。在今之计,莫如早图之。然日本政府之政略,君辈果然深知耶?”金玉均说:“日廷之议,存而勿论。似可假使日廷无助援吾辈之意,在我国事势,今几至于背水无粮,其迫切之状,固不待日廷之举动。而适当竹添(进一郎)新来,察其气色,反有过激,易致速祸于吾辈之难,此亦特也。运付之于天,以一死之志,吾辈已有所决,望先生安心将摄焉。”刘鸿基说:“但吾所虑者,日兵只百名,其节制虽似强于清兵,论其人数,大不相同,是忧也。”
金玉均与
朴泳孝均笑着敷衍回答,然后又慰问刘鸿基的病情。从对话中可见,刘鸿基是支持他们的
政变或改革的,并鼓励他们“早图之”,但同时又相当谨慎。值得注意的是,刘鸿基称金玉均等人为“君”,而金玉均则敬称刘鸿基为“先生”,可知他们之间存在的师承关系。而在稍早之前的11月3日,刘鸿基在与另一名未参与政变的
开化县党人
尹致昊的谈话也表现出这种态度,他与尹致昊均认为:“时机为重,不可不待,开化党当谨慎待机”。或许由于刘鸿基的慎重态度,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患病,他虽然有所谋议,但并未在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发动“
甲申政变”时参与其中,所扮演的大概也是开化党人的咨询者的角色。
下落成谜
1884年12月4日,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12月6日,
政变被
袁世凯所率领的清军镇压,金玉均等亡命
日本。甲申政变失败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展开了对开化党的大规模肃清,刘鸿基虽未直接参与政变,但作为开化党的幕后指导者也是在劫难逃。此后他下落不明,据刘鸿基的同志
吴庆锡之子、也是刘鸿基的门人
吴世昌的说法,刘鸿基听说政变失败的消息后,便携20岁的吴世昌逃难
广州市、加平等地,有一天早晨刘鸿基去上厕所,结果却失踪了。有传言他被杀害,有传言他与
金玉均一同逃到日本,也有传言是逃入
朝鲜五台山出家为僧。刘鸿基的家属被逮捕,夫人死狱中。
1908年,
金允植、
俞吉濬等发起“讲旧会”,追悼
甲申政变以来死于非命的“爱国死士”,其中出现了刘鸿基的名字;1910年7月,
大韩帝国政府下令表彰近代历次变故中的“横被惨祸者”,刘鸿基也与
徐载昌、尹泳观等甲申政变受难者同时被追赠为正三品奎章阁副提学。从这两点来看,他的下落凶多吉少,很可能在
政变不久后即遭遇杀身之祸。
身世疑团
刘鸿基是
朝鲜开化思想及开化党形成的关键人物之一,但相比其他人物而言,当时关于他的记载特别少,因此他被称为“隐藏的开化思想家”。这也导致围绕刘鸿基的很多问题存在疑团。历史学家李光麟在1869年刊行的《汉阳刘氏世谱》发现了“刘鸿基”的名字,据此得出他本贯汉阳、字圣逵、生于1831年,后来学界对刘鸿基的叙述与研究均采用这一说法。但这一说法也有疑点,如该族谱上记录刘鸿基在1869年时已成为司勇,但官方档案《
承政院日记》记载刘鸿基到1882年才被初次授予副司勇的官职;又如族谱中的刘鸿基有1子2女,儿子叫刘运斗,女婿分别为李承俊、金孝哲,但《金玉均传》记载
开化县思想家刘鸿基有“女子三人”,并且长女婿叫金永灿,这是可以确定的,因而与族谱不相吻合。故有学者推断《汉阳刘氏世谱》中的刘鸿基与作为开化思想家的刘鸿基不是同一个人。
除此之外,《金玉均传》指出刘鸿基属于中人阶级,出身译官家庭,以医为业,这也是普遍说法。但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因为在《
承政院日记》里记录授予刘鸿基副司勇的官职时,称刘鸿基为“幼学”,而“幼学”这一称谓通常是指没有取得功名的两班。而且一般来说出身译官家庭则家中必有人译科中举,但按照《汉阳刘氏世谱》中刘鸿基的父兄和直系祖上都没有考中译科或其他杂科的,而当时关于刘鸿基的记载也无一提及他是医生。故刘鸿基出身译官家庭、以医为业的说法只是后世的孤证,其身份是否为中人也存疑。
2005年发现江陵刘氏的族谱中记载的“刘洪奎”可能是开化思想家刘大致。根据该族谱的记载,刘洪奎生于1814年,死于1884年12月5日(阴历十月十八日),并附加了一句“改名大致,甲申政变开化党指导,俗称白衣政丞”,
全罗南道长城郡也有一处题写“白衣刘大致月轩洪奎之墓”的墓碑。如果属实的话,过去关于刘大致的通行说法将被推翻,但是在1911年
江陵县刘氏的族谱中尚未发现刘洪奎是刘大致的记载,直到1954年刊行的族谱才在刘洪奎名字旁添加了说明他是刘大致的一行话,墓碑亦不知何时、何人所立,故该说为伪造的可能性比较大。
影视形象
1995年至1996年韩国KBS1电视台曾出品过以刘鸿基(刘大致)为主角的100集电视剧(大河剧)《灿烂的黎明》,由
李正吉饰演刘鸿基。此外刘鸿基的形象还曾出现在1982年MBC电视剧《风云》(朴炳浩饰)及1990年MBC电视剧《朝鲜王朝五百年—大院君》(汉仁守饰)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