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林镇
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龙林镇,隶属于陇南市礼县,地处礼县南部,东与西和县何坝镇毗邻,南与礼县滩坪镇雷坝镇相接,西与白关镇交界,北与中坝镇江口乡雷王乡接壤,距礼县县城35千米,区域总面积143.72平方千米。
夏朝时期,龙林为《尚书·禹贡》之武威郡益州交界地;1955年4月,设龙林乡;2016年,龙林乡撤乡设镇,改为龙林镇。截至2018年末,17318人(2020年),龙林镇下辖2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全杜村。
龙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阳芋、高梁、大豆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8年,龙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历史沿革
夏,龙林为《禹贡》之雍州、益州交界地。
商,仍为之。
秦,礼县陇西郡西县,龙林属之。
两汉,礼县地分属西和县武都县,龙林属武都郡嘉陵道管辖。
三国,仍为武都、西县辖地,由于魏蜀战争,龙林属地于魏之西县、蜀武都郡频繁更替。
晋朝:沿袭汉制,龙林属秦州武都郡。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仇池氏族首领杨难敌称雄割据,自号左贤王。玫族推为武都王,郡县俱废,称武都国,龙林属之,其后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龙林属地频繁更变。
南北朝北魏置汉阳郡,治所在兰仓(今石桥镇汉阳);西魏改汉阳郡为汉阳县,属长道郡。龙林南北分别[属武都郡、长道郡。
天宝,龙林为大潭县(政府驻今白关乡太塘村)辖地。
宋承唐治,除少数民族政权侵扰外,几乎未变更。
元朝,礼县设礼店文州军民元帅府,初隶王相府,后属吐蕃宣慰司,龙林受其管辖。
明朝,朱见深时始置礼县,设县城于所城西(今礼县城穿城门以东为所城),领于秦州区而属巩昌府,龙林随县领治。
清代顺治十六年裁卫所,将巩昌卫文县所、西固所十百户并归礼县。雍正七年改秦州直隶兰州布政司,龙林仍属之。
中华民国,成立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礼县,1941年始置龙林乡,龙林属礼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8月龙林随礼县解放,属武都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1955年划归天水市行政专员公署。
1958年8月,西和县礼县合并,改称西礼县,县人民委员会设在礼县城,龙林属西礼县管辖。
1961年为龙林公社,期间杨寨村为西和县何坝公社管辖,赵阳、严等地属太塘人民公社,下目、水坝、沟底、彭家等属红土乡人民公社。小林、许马属中坝乡人民公社,其余村由龙林乡人民公社管辖。
1962年礼县、西和两县分置,龙林划归礼县。
1983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恢复龙林乡。小林、许马、下目、水坝、沟底、彭家划归龙林乡,杨寨、赵阳、严堎等以西地区属太塘乡管辖。
1985年7原武都专区改名陇南市行署,月礼县划归武都,至此龙林由天水市划归陇南地区。
2004年陇南撤地设市,礼县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太塘乡撤销,其所属的学慢、潘阳、韩河、赵阳、杨寨划归龙林。
2016年1月,经甘肃省民政厅对陇南市民政局上报的关于徽县、礼县等部分乡镇撤乡建镇的请示做出决定,同意撤销龙林乡,设立龙林镇,行政区划和政府驻地保持不变。
截止2016年,龙林镇下辖全杜村,龙林村,万家村,潘坪村,下目村,水坝村,沟底村,彭家村,韩河村,学慢村,肖家村,赵阳村,严堎村,杨寨村,杜坝村,小林村,石河村,蒲沟村,榆坪村,赵阴村,金联村,李那村,许马村,牟山村,黑玉村,潘阳村,水坪村,店子村28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林镇地处礼县南部,东与西和县何坝镇毗邻,南与礼县滩坪镇雷坝镇相接,西与白关镇交界,北与中坝镇江口乡雷王乡接壤,距礼县县城35千米,区域总面积143.7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龙林镇属中切割土石中山类型,北面山区黄土覆盖,起伏舒缓;最高点位于肖家村,海拔2268米:最低点位于榆坪村,海拔1400米。
气候
龙林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1℃;年平均日照市时数19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
水文
龙林镇境内河道属西汉水水系,境内西汉水年均流量为10.9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龙林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低温、连阴雨、冰雹、地震等。
西汉水纵贯全境,分为东西两片,太塘河横贯东西,于龙林村境内注入西汉水。镇政府驻地地处两端窄狭,中部开阔的西汉水河谷地带。东、南、西三面山区峰峦陡峭,沟壑栉比,山顶高寒阴湿,有少量灌木丛,最高海拔2266米,北面山区,黄土覆盖,起伏舒缓,有大面积人工营造片林。山下气候干燥,有大小人工引水渠道6条,有效灌溉面积2398亩。1990年粮食年总产2551.46吨,工农业总产值209.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元,盛产柿子、花椒、核桃,曾兼植少量棉花、水稻。在县内修建最早、最长的铁索吊桥。盛产野草莓莓子等野果。有鼹鼠刺猬亚科等野生动物生长。
行政区划
2011年,龙林镇下辖全杜、龙林、潘坪、黑玉、榆坪、石河、水坪、店子、肖家、赵阳、韩河、潘阳、新庄、金联、蒲沟、万家、牟山、杜坝、小林、许马、赵阴、下目、水坝、沟底、彭家、李那、杨寨、严28个行政村;下设11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龙林镇下辖28个行政村:杜坝村、沟底村、水坝村、潘坪村、龙林村、店子村、水坪村、下目村、彭家村、小林村、许马村、李那村、赵阴村、牟山村、万家村、蒲沟村、金联村、黑峪村、全杜村、榆坪村、石河村、韩河村、杨寨村、赵阳村、严堎村、新庄村、肖家村、潘阳村,镇人民政府驻全杜村。
人口民族
民族单一,汉族为主。
2011年,龙林镇总人口2044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8人,城镇化率1.1%;总人口中,男性10782人,占52.7%;女性9661人,占47.3%;14岁以下4220人,占20.6%;15—64岁13684人,占67%;65岁以上2539人,占12.4%。2011年,龙林镇人口出生率12.0‰,人口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长率6.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0人。
截至2018年末,龙林镇户籍人口为21340人。
2021年,礼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龙林镇人口为17318人。
政治
政治体制
代议制
经济
经济相对落后,以农业为主。农业占总生产的98%,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花椒、核桃、油菜、大豆、荞麦为主。
综述
2011年,龙林镇财政总收入7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2011年,龙林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050元。
农业
2011年,龙林镇有耕地面积2717亩,人均1.3亩。2011年,龙林镇农业总产值3070万元。龙林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阳芋、高梁、大豆为主。2011年,龙林镇生产粮食5386吨,人均263千克。龙林镇主要经济作物有5500亩,年收入100多万元。龙林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龙林镇生猪年末存栏4500头,羊年末存栏1662只。
商贸
2011年末,龙林镇有个体工商户123户,职工150人。2011年,龙林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9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集市贸易年成交额1200万元。
2018年,龙林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个。
金融业
2011年末,龙林镇有1家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3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00万元。
文化
地名由来
传说有一条龙飞过,一片鳞甲掉落在西汉水中间,故得名龙鳞,后演变为龙鳞。
区域特产
高梁酒柿为该地特产。酒柿皮肉棕色,酒味浓郁醇正,味美甘甜,色味俱佳,为馈赠亲友之珍品。核桃糖亦为一特色美食。
地方民俗
龙林镇有传爷、唱社火、秦腔礼部尚书说春等传统民俗。
传爷
传爷是师人以羊皮扇鼓的耍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一项隆重而神圣的用来祭神和还愿的封建祭祀活动,在龙林尤为盛行。
师人是一种特殊的巫师,传爷是师人的主要活动之一。师人在长期的巫术活动中,对羊皮扇鼓的表演形式和内容不断改进和完善,传承和延续,最终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固定的套路和程序,用于不同的巫术活动。传爷就是这种以祭祀和还愿为目的的封建祀祭活动。
传爷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但揭过其迷信色彩,发现这种信仰时俗也有其一定的文化底蕴。在文字未诞生前,历史只能从人们的辗转传说中延续,在延续中形成传说。而这些传说往往与神话混杂在一起,便成了人类最早的历史。而传爷这种古老的民间神灵崇拜习俗,用它特有的形式和有关瑞安鼓词在一定程序上记述和延续了这段人类最早的历史。
师人传爷的过程就是一个或几个师人按其固定的内容程序进行唱爷,起鼓,耍鼓,迎爷,法爷,开山等一系列动作的表演过程。传爷的内容和程序基本是固定的,分为暖坛,正教,结坛三坛。也称为上坛,中坛,下坛,每坛约二十五个段落内容,共七十五段落,需一天两夜的时间。
说春
说春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独特的民间习俗,也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曲艺。主要流传于龙林、大潭等地。说春的人叫"礼部尚书"。春官说春是春官在春天来临前的腊月时离开家门到外地走村入户以说唱的形式向人们传播农时节气,报送吉祥祝福,最终获得人们回赠的财物米面的一项民间习俗。说春时春官一边向人们说吉祥话,唱新春调,道祝福词,送春帖表,宣扬政策,教人为善,一边又获得人们回赠的谢礼。春官说春即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习俗,又是春官谋取生计的手段。
交通
2011年,龙林镇有主干公路1条,境内长20千米,日发送客车2辆,日客运量80人次;日发送货运汽车20辆,日货运量65吨。龙林镇主要公路有X516县道;礼武二级公路纵贯过境。
社会
有中学1所、小学20余所,幼儿园两所。在校师生4000余人。有卫生院、医疗站16个,公路串联28个行政村。
2008年确立的全县四个(盐官镇祁山镇、永坪镇、龙林乡)小城镇建设之一,礼武二级公路纵贯过境,先后推进了全杜街、潘坪村崖湾小城镇建设工作。龙林镇初级中学、龙林镇中心小学的改建工程,完成了龙林派出所的搬迁,文化站、人民舞台的改建、以及杨寨村、下目村、沟底村、水坝村北山片区饮水工程,截止2015年11月,全镇农村主要道路硬化率达96%以上。
2015年,经群众自发组织,龙林汉水秦韵剧团成立,服务于全镇群众精神文化建设当中。教育事业
2011年末,龙林镇有小学10所,在校生1986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初中1所,在校生804人,专任教师4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龙林镇有电视4430台,广播喇叭28套;边远山区配套“村村通”广播电视2000套,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3000小时。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龙林镇有卫生院1个,病床10张,固定资产总值19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龙林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82万人次,住院手术23台次,出院病人126人次。2011年,龙林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996人,参合率98%。
社会保障
2011年,龙林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3户,人数32人,支出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19户,人数6310人,支出700余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7人,支出9.6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9人,支出13.62万元。
旅游
境内有太阳山,海拔较高,终年烟雾弥漫,堪称人间仙境。山上有雷音寺,香火旺盛。龙鳞铁索吊桥,为县内建成最早的吊桥,桥中间独岛上有大悲寺,往南与雷坝镇接壤的山麓间有观音圣地的大香山,也为礼县道教协会所在地。
位于潘坪村山腰上有一株古槐,其生命力顽强,仅靠一半树干存活。树身一半早已干枯,上面留有刀削之痕,据传为上世纪50-60年代该地农民为充饥砍而所食,也有传言因其太粗,农民不能整个拿动,用斧子砍小块而烧火用,后由于当地迷信说法原因停止砍伐,遂成一半枯躯。
代表人物
郭景山,龙林镇安子山人,早年父子参加长征国境礼县中国工农红军,后其父于庆阳阵亡,解放后回乡,曾任礼县人民政府县长等职,现已故。
辛心田,1941年出生,礼县龙林镇人。1956年参加工作,195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调到礼县委财贸部、宜传部、办公室当干事。1960年任龙林公社主任,1965年任圣泉公社书记。文革初期受冲击。1969年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后,调任石桥公社书记。1973年任礼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副书记。1979年调往西和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县长、副书记。在此期间,主持编写了(西和县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30条意见,并提出了“四个一”的扶贫措施,得到了国家、省、地领导同志的赞扬和肯定。1986年末,调武都县,先后任县长、县委书记,他根据当地实际,提出了“植树种草治沟治坡修梯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措施,几年实践效果突出,这一经验被国家长江治理办公室总结推广,誉为“长治精神”。1993年10月,调任陇南地委委员、陇南行政公署常务副专员等职。代表作有《足迹——我的自述》《岁月影纪》等,因病于2017年5月6日在礼县家中逝世,享年77岁。
杨金喜,1964年出生,礼县龙林镇肖家村人,农民书法家。
杨亚强,1991年出生,青年企业家,东莞市小蜗牛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东莞安防协会理事、亚太装饰协会东莞分会促进会会员、广东狮子会百善服务队队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理事、新外贸人全国16强、东莞市甘肃青年商会秘书长。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政治
政治体制
经济
综述
农业
商贸
金融业
文化
地名由来
区域特产
地方民俗
传爷
说春
交通
社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旅游
代表人物
参考资料